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關于品牌和組織關系的一些思考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屆中國汽車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和重慶同步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指導,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聯合舉辦。年度主題為“疫情后構建汽車時代健康產業生態圈”。

此次高峰論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眾更加關注健康出行、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和產業背景下召開,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兼副秘書長葉圣基、顧世明、 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中國汽車報辛寧等領導分別在北京、重慶出席論壇并做精彩發言。 來自中國汽車研究院、中紡標檢驗認證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相關研究機構、醫療機構、知名高校、檢測認證機構的領導、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做了精彩報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汽車報、汽車縱橫、等十余家媒體參加了座談會,李、華龍。本次論壇主要由專家領袖演講開幕會、權威專家重磅報告、圓桌討論、五大成果集中發布、PM團體標準閉門會議等五大部分組成,涵蓋汽車環境與健康的思想辯論、專業觀點、前瞻前瞻前瞻、技術報告、落地成果等精彩內容,為汽車環境未來產業生態健康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產業發展的新形勢給汽車環境與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汽車在中國的健康發展勢在必行;車內環境健康不僅成為中國的民生問題、熱點話題,而且關系到實現全民健康乃至全面小康的國家戰略。近年來,車內異味、汽車電磁輻射等熱點問題頻頻曝光,消費者對車內電子環境輻射等問題越來越關注。由于缺乏科學的測量依據和標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汽車的健康發展。“從促進工業汽車環境和健康發展、保護交通出行者公共利益的訴求出發,中國汽車研究院聯合推出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并不斷優化發展。

Beijing, Chang 'an, Idea, Ford, Yellow Sea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曲從行業管理的角度介紹了國家汽車行業管理的頂層設計和重大政策方面與汽車環境健康的關系。曲說:“有效推進汽車節能減排,改善車內環境質量,對于構建安全、節能、環保的出行體系,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曲主任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汽車智能網聯已經成為產業發展趨勢。為了降低汽車能耗和碳排放,我們在政策引導、行業管理、標準法規制定、供應鏈系統控制、技術研發、制造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車輛使用方面也在減排或改善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曲主任表示:“中國汽車研究院作為行業組織,聯合發布健康汽車指數,建立第三方評價體系,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在引導汽車理性消費、促進產品質量和技術進步、提升駕乘人員健康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后,為適應社會對汽車環境與健康新發展的需求,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曲主任從加強汽車碳排放頂層設計、完善環境與健康管理機制、完善環境與健康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高效協調跨界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云博士建議,R&D的基本理念應該是“安全定義汽車”,基于這一理念的技術路線可以更好地平衡R&D投資、技術創新和健康安全之間的關系,從而真正制造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汽車產品。肖博士在演講中還提出了“汽車健康”技術的思考,創新驅動和多領域融合推動了汽車健康技術的發展。肖博士表示:“會前我了解到鐘南山院士和廣州市科技局建議成立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跨行業嘗試。期待未來的相關交流和更廣泛的合作。同樣,另據了解,以中汽研究院為代表的第三方技術機構建立了汽車技術健康評價體系,制定了涵蓋車內VOC、異味、PM、電磁輻射的測試評價體系,是汽車健康技術的創新嘗試。”。

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世明在致辭中表示:討論環境與……alth和車內的空氣質量,并一起研究和分享。汽車行業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再到智能化,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把健康問題提上日程是一件好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圣基從汽車協會的職能和對汽車行業的研究,介紹了疫情常態化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和中國汽車市場的形勢,并介紹了中國汽車行業在疫情背景下取得的成績,以及補充和加強產業鏈的工作。他說:“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我們整個行業是可持續的、健康的,我們的產品是更安全的。所以,對于汽車、環境、健康,不僅要講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要講環境質量。不僅要講基本的產品安全,還要講我們整個汽車的健康安全。也有專家看到,我們的產品安全健康問題應該作為汽車產品的全生命過程來監控。關于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我們應該從相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整個鏈條上關注產品安全、環境和健康問題。”他認為,這次論壇充分體現了全產業鏈的合作與協調,充分體現了我們行業的發展,包括環境和健康問題,需要跨界融合。我們需要在能源、產業鏈相關方面、通訊信息,包括環境衛生、醫療等方面共同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后簾在《空氣凈化技術在乘用車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中介紹了汽車空氣污染的研究現狀及其對凈化技術的研究,并特別強調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染物選擇相應的凈化技術來治理汽車空氣污染。侯院士對改善車內空氣質量和污染防治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開發實用、綠色、環保的汽車功能材料,實現源頭共治;二是發展先進的室內新風系統,特別是采用一些多功能或模塊化的空氣凈化器;第三,要重視新材料對人體或環境可能產生影響的研究。第四,利用現有的傳感技術,加強對車內污染物種類或濃度的監測,強化車內空氣質量的智能保障體系,像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一樣,促進整車空氣質量的控制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圓桌論壇環節,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世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戴自柱教授,深大過敏與免疫研究所所長劉志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吳繼祥教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妍, 以及中山大學黃海寶教授、農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長、人工環境與控制研究所所長丁、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副主任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副秘書長、總工程師葉圣基等參加了圓桌討論。 隨著汽車環境與健康的不斷強化和升級,汽車行業如何更好地踐行車輛全周期健康?汽車、醫療等跨行業如何從機制聯動、標準接口、技術對接、公眾意識引導等方面更好地合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政府的行業監管、行業標準的建設、消費者的生活需求?與會專家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對汽車環境與健康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寶貴的見解。

與會專家從大健康、車內空氣質量、過敏性疾病等角度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成果經驗,并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國汽車研究院環境保護與健康中心主任龔分享了“車內環境健康評估的關鍵技術及社會效應”主題。深圳大學過敏與免疫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趙秀閣副研究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廣州微生物研究所萬繼龍專家、北京理工大學葛云山教授、李技術支持部主任等專家做了專題技術分享。

本次論壇發布了與論壇主題相關的五項成果。在重慶會場,先后舉行了《車內PM過濾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發布儀式、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合作簽約儀式、CN95健康座艙5A認證授牌儀式。在北京,中國汽車研究院與中紡標合作簽約儀式舉行。在北京和重慶之間的線上,舉行了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成立暨啟動儀式。

在重慶,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成員和成員單位領導就《汽車顆粒物(PM)過濾檢測方法》團體標準召開閉門會議。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領導、學者、專家從車內環境健康評估的關鍵技術和社會效應、空氣凈化的應用等角度,探討了汽車環境與健康的生態化發展……乘用車技術,以及疫情常態化對環境保護和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影響,主題為“后疫情時代構建汽車健康產業生態圈”。通過籌建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啟動《車內顆粒物過濾測試方法》團體標準、推進汽車與紡織系統合作研發等舉措,進一步搭建和完善了跨行業、多方交流平臺,同時在汽車與醫療協同融合發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汽車產業的生態健康,綠色交通的環境,需要控制從汽車制造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從每一個汽車健康生態艙開始。引領和倡導各相關企業構建綠色安全的汽車產業鏈,做好車內環境和車內健康,幫助消費者選擇更環保、更健康、更節能的環保車,既凈化了行業,也保護了自身,為阻斷疫情蔓延做出了貢獻。作為汽車行業權威的第三方行業組織和論壇協辦方之一,中汽研愿攜手各界志同道合者,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為本”的生態發展理念,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和汽車產品升級不斷努力。

附件:相關背景或技術資料:

1.2019年,我國機動車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顆粒物等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為1603.8萬噸,比2019年下降68.8%。這是我們的成就。另外,從整個百公里單車油耗來看,也從過去的6.983公里下降到19年的5.66L,下降了13.5%(節選自曲主任演講)。

2.我國的汽車數量逐年增加。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81億輛。眾所周知,汽車是我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們每天大約有6-8%的時間是在車里度過的,或者更多,而車內空間已經被認為是特定的室內微環境和一些簡單的工作場所。隨著科技的發展,車內空氣質量越來越高,車內空氣質量也在逐年改善,但投訴量仍在逐年增加。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的異味投訴量是2014年的23倍,投訴率增長了16倍。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屆中國汽車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和重慶同步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指導,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聯合舉辦。年度主題為“疫情后構建汽車時代健康產業生態圈”。

此次高峰論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大眾更加關注健康出行、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和產業背景下召開,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兼副秘書長葉圣基、顧世明、 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汽車報記者辛寧……其他領導分別在北京和重慶出席論壇并做了精彩發言。來自中國汽車研究院、中紡標檢驗認證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相關研究機構、醫療機構、知名高校、檢測認證機構的領導、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做了精彩報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汽車報、汽車縱橫、等十余家媒體參加了座談會,李、華龍。本次論壇主要由專家領袖演講開幕會、權威專家重磅報告、圓桌討論、五大成果集中發布、PM團體標準閉門會議等五大部分組成,涵蓋汽車環境與健康的思想辯論、專業觀點、前瞻前瞻前瞻、技術報告、落地成果等精彩內容,為汽車環境未來產業生態健康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產業發展的新形勢給汽車環境與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汽車在中國的健康發展勢在必行;車內環境健康不僅成為中國的民生問題、熱點話題,而且關系到實現全民健康乃至全面小康的國家戰略。近年來,車內異味、汽車電磁輻射等熱點問題頻頻曝光,消費者對車內電子環境輻射等問題越來越關注。由于缺乏科學的測量依據和標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汽車的健康發展。“從促進工業汽車環境和健康發展、保護交通出行者公共利益的訴求出發,中國汽車研究院聯合推出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并不斷優化發展。

Beijing, Chang 'an, Idea, Ford, Yellow Sea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曲從行業管理的角度介紹了國家汽車行業管理的頂層設計和重大政策方面與汽車環境健康的關系。曲說:“有效推進汽車節能減排,改善車內環境質量,對于構建安全、節能、環保的出行體系,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曲主任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汽車智能網聯已經成為產業發展趨勢。為了降低汽車能耗和碳排放,我們在政策引導、行業管理、標準法規制定、供應鏈系統控制、技術研發、制造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車輛使用方面也在減排或改善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曲主任表示:“中國汽車研究院作為行業組織,聯合發布健康汽車指數,建立第三方評價體系,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在引導汽車理性消費、促進產品質量和技術進步、提升駕乘人員健康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后,為適應社會對汽車環境與健康新發展的需求,促進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曲主任從加強汽車碳排放頂層設計、完善環境與健康管理機制、完善環境與健康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高效協調跨界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部主任肖凌云博士建議,R&D的基本理念應該是“安全定義汽車”,基于這一理念的技術路線可以更好地平衡R&D投資、技術創新和健康安全之間的關系,從而真正制造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品質汽車產品。肖博士在演講中還提出了“汽車健康”技術的思考,創新驅動和多領域融合推動了汽車健康技術的發展。肖博士表示:“會前我了解到鐘南山院士和廣州市科技局建議成立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跨行業嘗試。期待未來的相關交流和更廣泛的合作。同樣,另據了解,以中汽研究院為代表的第三方技術機構建立了汽車技術健康評價體系,制定了涵蓋車內VOC、異味、PM、電磁輻射的測試評價體系,是汽車健康技術的創新嘗試。”。

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世明在致辭中表示:討論環境與……alth和車內的空氣質量,并一起研究和分享。汽車行業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再到智能化,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把健康問題提上日程是一件好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圣基從汽車協會的職能和對汽車行業的研究,介紹了疫情常態化對全球汽車行業的影響和中國汽車市場的形勢,并介紹了中國汽車行業在疫情背景下取得的成績,以及補充和加強產業鏈的工作。他說:“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我們整個行業是可持續的、健康的,我們的產品是更安全的。所以,對于汽車、環境、健康,不僅要講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要講環境質量。不僅要講基本的產品安全,還要講我們整個汽車的健康安全。也有專家看到,我們的產品安全健康問題應該作為汽車產品的全生命過程來監控。關于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我們應該從相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整個鏈條上關注產品安全、環境和健康問題。”他認為,這次論壇充分體現了全產業鏈的合作與協調,充分體現了我們行業的發展,包括環境和健康問題,需要跨界融合。我們需要在能源、產業鏈相關方面、通訊信息,包括環境衛生、醫療等方面共同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后簾在《空氣凈化技術在乘用車中的應用》主題報告中介紹了汽車空氣污染的研究現狀及其對凈化技術的研究,并特別強調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染物選擇相應的凈化技術來治理汽車空氣污染。侯院士對改善車內空氣質量和污染防治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開發實用、綠色、環保的汽車功能材料,實現源頭共治;二是發展先進的室內新風系統,特別是采用一些多功能或模塊化的空氣凈化器;第三,要重視新材料對人體或環境可能產生影響的研究。第四,利用現有的傳感技術,加強對車內污染物種類或濃度的監測,強化車內空氣質量的智能保障體系,像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一樣,促進整車空氣質量的控制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圓桌論壇環節,廣東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世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戴自柱教授,深大過敏與免疫研究所所長劉志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吳繼祥教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朱妍, 以及中山大學黃海寶教授、農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院長、人工環境與控制研究所所長丁、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副主任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副秘書長、總工程師葉圣基等參加了圓桌討論。 隨著汽車環境與健康的不斷強化和升級,汽車行業如何更好地踐行車輛全周期健康?汽車、醫療等跨行業如何從機制聯動、標準接口、技術對接、公眾意識引導等方面更好地合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政府的行業監管、行業標準的建設、消費者的生活需求?與會專家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對汽車環境與健康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寶貴的見解。

與會專家從大健康、車內空氣質量、過敏性疾病等角度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成果經驗,并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國汽車研究院環境保護與健康中心主任龔分享了“車內環境健康評估的關鍵技術及社會效應”主題。深圳大學過敏與免疫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趙秀閣副研究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廣州微生物研究所萬繼龍專家、北京理工大學葛云山教授、李技術支持部主任等專家做了專題技術分享。

本次論壇發布了與論壇主題相關的五項成果。在重慶會場,先后舉行了《車內PM過濾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發布儀式、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合作簽約儀式、CN95健康座艙5A認證授牌儀式。在北京,中國汽車研究院與中紡標合作簽約儀式舉行。在北京和重慶之間的線上,舉行了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成立暨啟動儀式。

在重慶,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成員和成員單位領導就《汽車顆粒物(PM)過濾檢測方法》團體標準召開閉門會議。

在本次高峰論壇上,領導、學者、專家從車內環境健康評估的關鍵技術和社會效應、空氣凈化的應用等角度,探討了汽車環境與健康的生態化發展……乘用車技術,以及疫情常態化對環境保護和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影響,主題為“后疫情時代構建汽車健康產業生態圈”。通過籌建國家空氣凈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中國汽車健康指數專家委員會、啟動《車內顆粒物過濾測試方法》團體標準、推進汽車與紡織系統合作研發等舉措,進一步搭建和完善了跨行業、多方交流平臺,同時在汽車與醫療協同融合發展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汽車產業的生態健康,綠色交通的環境,需要控制從汽車制造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從每一個汽車健康生態艙開始。引領和倡導各相關企業構建綠色安全的汽車產業鏈,做好車內環境和車內健康,幫助消費者選擇更環保、更健康、更節能的環保車,既凈化了行業,也保護了自身,為阻斷疫情蔓延做出了貢獻。作為汽車行業權威的第三方行業組織和論壇協辦方之一,中汽研愿攜手各界志同道合者,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為本”的生態發展理念,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和汽車產品升級不斷努力。

附件:相關背景或技術資料:

1.2019年,我國機動車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顆粒物等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為1603.8萬噸,比2019年下降68.8%。這是我們的成就。另外,從整個百公里單車油耗來看,也從過去的6.983公里下降到19年的5.66L,下降了13.5%(節選自曲主任演講)。

2.我國的汽車數量逐年增加。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2.81億輛。眾所周知,汽車是我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們每天大約有6-8%的時間是在車里度過的,或者更多,而車內空間已經被認為是特定的室內微環境和一些簡單的工作場所。隨著科技的發展,車內空氣質量越來越高,車內空氣質量也在逐年改善,但投訴量仍在逐年增加。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的異味投訴量是2014年的23倍,投訴率增長了16倍。

標簽:理想汽車理想ONE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如何輕松地開走一臺小鵬P7?

打開NGP。眼下汽車界最火的是什么?自動駕駛,或者說努力實現自動駕駛。特斯拉有NOA,蔚來有NOP,小鵬有NGP。

1900/1/1 0:00:00
百人會2021云論壇|曾毓群:今年開始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會有明顯提升

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
共筑后疫情時代汽車健康產業生態圈,第三屆中國汽車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在京渝兩地連線舉辦

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屆中國汽車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重慶兩地同期連線召開。

1900/1/1 0:00:00
百人會2021云論壇|工程院陳立泉:固態電池大干快上,引領電動中國

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
深耕英國 比亞迪披露歐洲市場更多計劃

在日前開幕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歐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一鵬向大家介紹了比亞迪在歐洲推出的“全交通行業方案”,

1900/1/1 0:00:00
上海汽車集團總裁王曉秋:車企需要“升維思考” 打造“極致”體驗

1月16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曉秋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參加此次論壇,并發表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題的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