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腦里放糖還是鹽水,餃子里塞棗還是肉,這是一場關于食物中甜味和咸味的著名爭論,現在類似的場景正在汽車圈上演。
隨著智能語音、手勢交互、AR HUD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新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傳統的機械按鍵趨向于被屏幕取代。
那么未來的汽車,真的只剩下屏幕了嗎?按鈕和大屏是天生沖突的嗎?用戶需要什么樣的功能體驗?
8月26日,一場以“消失的按鈕與來襲的大屏”為主題的激烈辯論在竇憲智能公開課上上演。
屏幕越來越大,硬件功能越來越多,用戶對汽車的期待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功能都堆在屏幕上,交給用戶去選擇?
出行科技公司竇憲智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智能駕駛艙的未來將屬于數據驅動的無屏交互。無屏交互是車機根據數據智能提醒、推薦甚至自動操作用戶。
“一切努力的核心是減少用戶繁瑣的交互,減少對屏幕和按鈕的依賴。”
如何簡化多模態交互的復雜性
繼特斯拉之后,整個汽車行業刮起了一場“最炫幕”。更重要的是,將原有的儀表屏和中控屏合二為一,用一整塊大屏來滿足用戶所有的交互需求,將這種趨勢演繹到了極致。
你想要實體按鍵還是大屏幕?主辦方的民意調查顯示,20.9%的受訪者認為不需要實體按鍵,45.5%的人認為仍需要少量實體按鍵,28.4%的人表示有其他看法。
隨著觸摸屏的興起,語音交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的各種機型上。雖然語音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仍然有很多痛點需要解決。
小米人工智能部設計總監劉晶表示,目前汽車語音交互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完成一些任務和需求,但在識別率、響應速度、語義理解、離線服務、使用指南等方面仍需改進和細化。汽車語音主動交互能力有待加強。
除了語音,觸摸、手勢、眼球追蹤等多模態交互的雛形也開始出現。
對于車企來說,用戶需求的激增導致了功能的不斷積累。但是功能越多,用戶需求就會變得越隨意,HMI設計就會變得異常復雜。
竇憲智能用戶體驗設計專家余表示,如何化繁為簡,是對車輛和機器交互和設計能力的考驗。
縱觀全球車企的駕駛艙設計,同濟大學人車關系實驗室研究及項目總監龔再彥博士認為,中國企業在智能駕駛艙領域已經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但創新有余,規則不足。
“短期內,駕駛艙屏幕仍會變得更大、更多,但屏幕內的氛圍比內容更重要。”
由數據驅動的無屏幕交互
汽車越智能,交互就越容易。
看似“按鈕”與“大屏”之爭,其實是用戶交互體驗升級之爭。但無論如何,所有的設計都要符合人類的第一原則——把需求還原到它的根本本質,進入人的內心。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汽車內飾和駕駛艙布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劉晶表示,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交互方式的多樣化和智能化,但考慮到人的習慣的連續性,有必要保留少數與人直接接觸的交互方式,比如按鈕。因此,少量的按鈕將繼續存在于汽車駕駛艙中。
龔在炎博士認為,紐扣在未來不會消失,但會存在……d以更簡化、整合、藝術化的方式,大屏將從簡單的觸摸進化到智能推薦。
從過去的人找服務到數據驅動,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把最合適的界面介紹給用戶。
“什么是最好的互動?UI表面的界面沒有了,背后是數據驅動的AIUI。”余說:“輕輕打擾,馬上離開,才是最好的AIUI。”
豆腐腦里放糖還是鹽水,餃子里塞棗還是肉,這是一場關于食物中甜味和咸味的著名爭論,現在類似的場景正在汽車圈上演。
隨著智能語音、手勢交互、AR HUD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新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傳統的機械按鍵趨向于被屏幕取代。
那么未來的汽車,真的只剩下屏幕了嗎?按鈕和大屏是天生沖突的嗎?用戶需要什么樣的功能體驗?
8月26日,一場以“消失的按鈕與來襲的大屏”為主題的激烈辯論在竇憲智能公開課上上演。
屏幕越來越大,硬件功能越來越多,用戶對汽車的期待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功能都堆在屏幕上,交給用戶去選擇?
出行科技公司竇憲智能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智能駕駛艙的未來將屬于數據驅動的無屏交互。無屏交互是車機根據數據智能提醒、推薦甚至自動操作用戶。
“一切努力的核心是減少用戶繁瑣的交互,減少對屏幕和按鈕的依賴。”
如何簡化多模態交互的復雜性
繼特斯拉之后,整個汽車行業刮起了一場“最炫幕”。更重要的是,將原有的儀表屏和中控屏合二為一,用一整塊大屏來滿足用戶所有的交互需求,將這種趨勢演繹到了極致。
你想要實體按鍵還是大屏幕?主辦方的民意調查顯示,20.9%的受訪者認為不需要實體按鍵,45.5%的人認為仍需要少量實體按鍵,28.4%的人表示有其他看法。
隨著觸摸屏的興起,語音交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的各種機型上。雖然語音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仍然有很多痛點需要解決。
小米人工智能部設計總監劉晶表示,目前汽車語音交互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完成一些任務和需求,但在識別率、響應速度、語義理解、離線服務、使用指南等方面仍需改進和細化。汽車語音主動交互能力有待加強。
除了語音,觸摸、手勢、眼球追蹤等多模態交互的雛形也開始出現。
對于車企來說,用戶需求的激增導致了功能的不斷積累。但是功能越多,用戶需求就會變得越隨意,HMI設計就會變得異常復雜。
竇憲智能用戶體驗設計專家余表示,如何化繁為簡,是對車輛和機器交互和設計能力的考驗。
縱觀全球車企的駕駛艙設計,同濟大學人車關系實驗室研究及項目總監龔再彥博士認為,中國企業在智能駕駛艙領域已經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但創新有余,規則不足。
“短期內,駕駛艙屏幕仍會變得更大、更多,但屏幕內的氛圍比內容更重要。”
由數據驅動的無屏幕交互
汽車越智能,交互就越容易。
看似“按鈕”與“大屏”之爭,其實是用戶交互體驗升級之爭。但無論如何,所有的設計都要符合人類的第一原則——把需求還原到它的根本本質,進入人的內心。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汽車內飾和駕駛艙布局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劉晶……id認為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交互方式的多樣化和智能化,但考慮到人的習慣的延續性,還是要保留少數與人直接接觸的交互方式,比如按鈕。因此,少量的按鈕將繼續存在于汽車駕駛艙中。
宮在彥博士認為,未來按鈕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更簡化、整合、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大屏會從簡單的觸摸向智能推薦進化。
從過去的人找服務到數據驅動,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把最合適的界面介紹給用戶。
“什么是最好的互動?UI表面的界面沒有了,背后是數據驅動的AIUI。”余說:“輕輕打擾,馬上離開,才是最好的AIUI。”
標簽:特斯拉
雷鋒網按:規模化落地是自動駕駛量產的一個門檻,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傳感器的規模化,尤其是激光雷達的量產。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力帆汽車作者蘇鵬編輯李歡歡8月27日晚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了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
1900/1/1 0:00:00來源:路透社作者秦章勇編輯李歡歡在歐洲銷量暴跌后,特斯拉開始入鄉隨俗,計劃為歐洲人量身打造一款入門車型。
1900/1/1 0:00:00胡同是北京久遠歷史的產物,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北京市民。最近,北京正在面向京籍無車家庭用戶加推2萬個新能源車指標,老北京人聚集的胡同必將迎來更多的私人車輛。
1900/1/1 0:00:00TechWeb8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保時捷將推遲至2021年初推出電動汽車TaycanCrossTurismo。
1900/1/1 0:00:00財聯社(北京,記者劉陽)訊,8月28日,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公告,今年上半年,集團營收5058億元,同比增長44;毛利為7816億元,同比增長028;凈利潤30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