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車市的影響終于量化了,也就是上半年各大車企的財務數據。近日,隨著國內外主要上市車企今年上半年財務狀況的披露,各車企和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已經明朗。你可以想象,在疫情的影響下,銷售停止,工廠停工,企業繼續在R&D投資,但是收入明顯減少,對企業的財務數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記得有車企高管說過,當車市淘汰一半的時候,真正殘酷的競爭才開始。也許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是一個新的開始,它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讓所有車企和行業從業者都處在漩渦之中。沒有無辜的雪花。根據中國已披露財務數據的15家上市車企來看,營收和利潤同比下滑不足為奇。例如,汽車巨頭SAIC的收入下降了24.6%,自主巨頭吉利汽車的收入下降了22.58%。是的,在車市低迷、轉型、疫情等諸多因素的疊加下,龍頭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壓力。當然還有一些弱勢品牌,比如北汽藍谷、力帆、眾泰。形勢更加嚴峻,營收同比下降70%左右。毫無疑問,營收大幅下滑的車企自然是銷量受影響最大的。畢竟作為車企,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在于汽車銷售。所以也可以看到北汽藍谷(1.47萬輛,-77.44%)、海馬(6529輛,-54.74%)、力帆(1527輛,-93.06%)、眾泰(1417輛,-97.78%)這樣的車企。不過,也有幾家車企是幸運的。在市場和行業持續下滑的背景下,穩定他們的增長并不容易。例如,雖然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銷量下降了16%左右,但由于商用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日系車企的逆勢增長,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穩定了收入增長,實現了罕見的4.39%的增長。另一家增長的乘用車公司是長安汽車,上半年以9.73%的營收增長領跑上市車企。毫無疑問,長安的成長與高銷量有很大關系。長安汽車上半年增速雖然只有1.33%,但在雙位數下滑的市場中也是非常搶眼的數據。從分析來看,長安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與長安汽車近兩年的蟄伏期有關。同期低基數對比,不僅是自主品牌表現低迷,長安最大的合資公司長安福特的市場表現也不佳。好在今年長安自主品牌在PLUS車型的帶動下實現了銷量的高增長。與此同時,長安福特逐漸走向復蘇的軌道,銷量開始回升,推動了長安汽車的整體提升。另外兩家收入和銷量增長的公司是福田汽車和江鈴汽車。前者上半年汽車銷量增長17.6%,后者增長3.33%。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家車企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是救護車訂單,使得這兩家專用車制造和銷售公司獲得了不錯的賬面業績。力帆/眾泰還能撐多久?如果說營收和銷售是市場最直接的反饋,那么凈利潤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能力。從15家上市車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來看,下滑的自然是大多數,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基本遠高于營收和銷量的下滑幅度。當然,很多車企都有虧損。利潤下滑的背后不僅是疫情對銷售的影響,還有來自市場競爭和淘汰的壓力,以及新四化改造的投入。例如,SAIC的凈利潤下降了40%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基本成了……e集團拖累最大,領跌主流車企,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凈利潤虧損6億。還有東風和廣汽集團,雖然營收和銷量下滑幅度不高,甚至東風集團還有所增長,但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了腰斬水平。不僅如此,再看看力帆、江淮、眾泰、北汽藍谷等。這些車企上半年凈利潤為負,即出現虧損。力帆虧損近26億元,同比暴跌173.99%,陷入被吉利抄底的謎團;北汽藍谷虧損18.63億元,同比減少2814.98%,主要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以及新品牌ARCFOX的大力投入;眾泰虧損10.34億元,同比下降256.08%。其品牌如馬駿和大麥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今年以來,眾泰汽車在協會的銷量一直不見蹤影。此外,海馬、江淮也虧損10億元以上,同比暴跌2倍左右。前者通過出售房屋和資產自救,后者則深度綁定大眾,期望獲得新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JAC的新產品已經逐漸轉向思豪品牌,這也意味著JAC乘用車未來將逐漸成為JAC的棄兒,思豪品牌可能是JAC乘用車未來的主流。當然,即使市場這么差,也有車企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好消息。沒錯,上面提到的有兩家,一家是江鈴汽車,凈利潤增長252.98%;另一個是長安汽車,凈利潤增長216%。這也就不難理解,前者因為救護車和商用車的訂單,發展狀態一直很好。而長安汽車則有點投機取巧。翻閱其年報不難發現,大部分收益來自于對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還有20多億虧損,這對長安來說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狀態。然而,華晨從投資中獲益最大。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近14.5億元,銷量仍減半,但凈利潤卻高達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在暴漲的豪華車市場,華晨繼續緊緊抱著寶馬的大腿。然而,輝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隨著外資股比的放開,寶馬當然不想和別人多分一塊蛋糕。事實上,在“虧損”中尋求機會的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的車企業績困境。全球跨國車企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甚至不如中國車企。不用說,除了特斯拉營收同比增長,所有車企營收都出現了20-30%左右的下滑,利潤更是嚴峻。例如,雷諾集團上半年凈利潤虧損高達73億歐元,同比下降462.05%,戴姆勒虧損高達19億歐元,同比下降348.6%。汽車巨頭大眾集團上半年虧損12億歐元,同比下降117.46%。此外,美國車企通用和福特分別虧損4.64億和8.76億美元,跌幅超過一倍。只有寶馬、現代汽車、PSA集團、沃爾沃汽車和特斯拉的凈利潤為正。除特斯拉利潤增長外,上述車企凈利潤均同比減半。雖然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不錯,但是從日系車公布的財年季度數據來看,下滑和虧損也是極其正常的現象。2020財年第一季度(4-6月),豐田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74%,至1588億日元,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豐田實現營業收入4.6007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營業利潤虧損139億日元,同比減少98%。本田第一財季營收為2.12萬億日元,同比減少46.9%。運營虧損1136.9億日元,去年同期盈利2524億日元。歸母凈虧損808.7億日元,去年同期盈利1723億日元。日產也是如此。2020財年第一財季(4-6月),日產全球銷量下滑48%,營收虧損約2856億日元。這是日產11年來首次在第一財季出現虧損。在虧損中,各大車企都在尋求新的活力,削減預算,節約開支,開源節流。比如寶馬推出緊縮計劃,宣布裁員6000人,將3.4萬名員工調整為短期工作,而戴姆勒更是力度大,裁員規模擴大到3萬人;奧迪計劃到2025年裁員9500人。當然,在錢包縮水的情況下,汽車集團深知錢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時期更要注重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資金配置選擇。毫無疑問,新四化是他們選擇All in的領域,電氣化和智能化兩大趨勢肯定是最花錢的領域,尤其是ABB,今年上半年宣布投資新能源產品和電池。雖然營收利潤只是一個指標,但背后反映的財力和抗風險能力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對于車企和行業來說,上半年的情況已成定局。銷量、營收、利潤下滑已經不是新聞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從下半年殘酷的競爭中恢復過來。那么問題來了。下半年,各大車企會采取哪些方式來彌補上半年的赤字?還是有新的并購浪潮?相信在疫情肆虐的車市,還會有更多我們不曾遇見的故事。疫情對車市的影響終于量化了,也就是上半年各大車企的財務數據。近日,隨著國內外主要上市車企今年上半年財務狀況的披露,各車企和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已經明朗。你可以想象,在疫情的影響下,銷售停止,工廠停工,企業繼續在R&D投資,但是收入明顯減少,對企業的財務數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記得有車企高管說過,當車市淘汰一半的時候,真正殘酷的競爭才開始。也許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是一個新的開始,它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讓所有車企和行業從業者都處在漩渦之中。沒有無辜的雪花。根據中國已披露財務數據的15家上市車企來看,營收和利潤同比下滑不足為奇。例如,汽車巨頭SAIC的收入下降了24.6%,自主巨頭吉利汽車的收入下降了22.58%。是的,在車市低迷、轉型、疫情等諸多因素的疊加下,龍頭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壓力。當然還有一些弱勢品牌,比如北汽藍谷、力帆、眾泰。形勢更加嚴峻,營收同比下降70%左右。毫無疑問,營收大幅下滑的車企自然是銷量受影響最大的。畢竟作為車企,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在于汽車銷售。所以也可以看到北汽藍谷(1.47萬輛,-77.44%)、海馬(6529輛,-54.74%)、力帆(1527輛,-93.06%)、眾泰(1417輛,-97.78%)這樣的車企。不過,也有幾家車企是幸運的。在市場和行業持續下滑的背景下,穩定他們的增長并不容易。例如,雖然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銷量下降了16%左右,但由于商用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等日系車企的逆勢增長,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穩定了收入增長,實現了罕見的4.39%的增長。另一家增長的乘用車公司是長安汽車,上半年以9.73%的營收增長領跑上市車企。毫無疑問,長安的成長與高銷量有很大關系。長安汽車上半年增速雖然只有1.33%,但在雙位數下滑的市場中也是非常搶眼的數據。從分析來看,長安之所以如此亮眼,主要與長安汽車近兩年的蟄伏期有關。同期低基數對比,不僅是自主品牌表現低迷,長安最大的合資公司長安福特的市場表現也不佳。好在今年長安自主品牌在PLUS車型的帶動下實現了銷量的高增長。與此同時,長安福特逐漸走向復蘇的軌道,并且……ales開始回暖,推動了長安汽車的整體提升。另外兩家收入和銷量增長的公司是福田汽車和江鈴汽車。前者上半年汽車銷量增長17.6%,后者增長3.33%。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家車企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是救護車訂單,使得這兩家專用車制造和銷售公司獲得了不錯的賬面業績。力帆/眾泰還能撐多久?如果說營收和銷售是市場最直接的反饋,那么凈利潤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能力。從15家上市車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來看,下滑的自然是大多數,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基本遠高于營收和銷量的下滑幅度。當然,很多車企都有虧損。利潤下滑的背后不僅是疫情對銷售的影響,還有來自市場競爭和淘汰的壓力,以及新四化改造的投入。例如,SAIC的凈利潤下降了40%左右。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基本成為集團最大的拖累,引領主流車企下滑,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凈利潤虧損6億。還有東風和廣汽集團,雖然營收和銷量下滑幅度不高,甚至東風集團還有所增長,但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了腰斬水平。不僅如此,再看看力帆、江淮、眾泰、北汽藍谷等。這些車企上半年凈利潤為負,即出現虧損。力帆虧損近26億元,同比暴跌173.99%,陷入被吉利抄底的謎團;北汽藍谷虧損18.63億元,同比減少2814.98%,主要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以及新品牌ARCFOX的大力投入;眾泰虧損10.34億元,同比下降256.08%。其品牌如馬駿和大麥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今年以來,眾泰汽車在協會的銷量一直不見蹤影。此外,海馬、江淮也虧損10億元以上,同比暴跌2倍左右。前者通過出售房屋和資產自救,后者則深度綁定大眾,期望獲得新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JAC的新產品已經逐漸轉向思豪品牌,這也意味著JAC乘用車未來將逐漸成為JAC的棄兒,思豪品牌可能是JAC乘用車未來的主流。當然,即使市場這么差,也有車企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好消息。沒錯,上面提到的有兩家,一家是江鈴汽車,凈利潤增長252.98%;另一個是長安汽車,凈利潤增長216%。這也就不難理解,前者因為救護車和商用車的訂單,發展狀態一直很好。而長安汽車則有點投機取巧。翻閱其年報不難發現,大部分收益來自于對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還有20多億虧損,這對長安來說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狀態。然而,華晨從投資中獲益最大。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近14.5億元,銷量仍減半,但凈利潤卻高達40.45億元,同比增長25.24%。在暴漲的豪華車市場,華晨繼續緊緊抱著寶馬的大腿。然而,輝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隨著外資股比的放開,寶馬當然不想和別人多分一塊蛋糕。事實上,在“虧損”中尋求機會的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的車企業績困境。全球跨國車企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甚至不如中國車企。不用說,除了特斯拉營收同比增長,所有車企營收都出現了20-30%左右的下滑,利潤更是嚴峻。例如,雷諾集團上半年凈利潤虧損高達73億歐元,同比下降462.05%,戴姆勒虧損高達19億歐元,同比下降348.6%。汽車巨頭大眾集團上半年虧損12億歐元,同比下降117.46%。此外,美國車企通用和福特分別虧損4.64億和8.76億美元,跌幅超過一倍。只有寶馬、現代汽車、PSA集團、沃爾沃汽車和特斯拉的凈利潤為正。除特斯拉利潤增長外,上述車企凈利潤均同比減半。雖然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不錯,但是從日系車公布的財年季度數據來看,下滑和虧損也是極其正常的現象。2020財年第一季度(4-6月),豐田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74%,至1588億日元,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豐田實現營業收入4.6007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營業利潤虧損139億日元,同比減少98%。本田第一財季營收為2.12萬億日元,同比減少46.9%。運營虧損1136.9億日元,去年同期盈利2524億日元。歸母凈虧損808.7億日元,去年同期盈利1723億日元。日產也是如此。2020財年第一財季(4-6月),日產全球銷量下滑48%,營收虧損約2856億日元。這是日產11年來首次在第一財季出現虧損。在虧損中,各大車企都在尋求新的活力,削減預算,節約開支,開源節流。比如寶馬推出緊縮計劃,宣布裁員6000人,將3.4萬名員工調整為短期工作,而戴姆勒更是力度大,裁員規模擴大到3萬人;奧迪計劃到2025年裁員9500人。當然,在錢包縮水的情況下,汽車集團深知錢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時期更要注重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資金配置選擇。毫無疑問,新四化是他們選擇All in的領域,電氣化和智能化兩大趨勢肯定是最花錢的領域,尤其是ABB,今年上半年宣布投資新能源產品和電池。雖然營收利潤只是一個指標,但背后反映的財力和抗風險能力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對于車企和行業來說,上半年的情況已成定局。銷量、營收、利潤下滑已經不是新聞了。最重要的是如何從下半年殘酷的競爭中恢復過來。那么問題來了。下半年,各大車企會采取哪些方式來彌補上半年的赤字?還是有新的并購浪潮?相信在疫情肆虐的車市,還會有更多我們不曾遇見的故事。
據相關媒體報道,寶馬將在美國裁員以適應新型冠狀病大流行導致的業務放緩。一名發言人拒絕透露裁員人數,但指出裁員不會影響到該公司位于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大型組裝工廠的業務。
1900/1/1 0:00:008月3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InventoryAlertIndex)顯示,
1900/1/1 0:00:001、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新設備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
1900/1/1 0:00:009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15的拆股計劃在上周五收盤后已正式實施,拆分之后的股票在本周一開始交易,拆股后首日,特斯拉股價大幅上漲,市值已超過4600億美元。
1900/1/1 0:00:00特斯拉和蘋果公司的“拆股”計劃正式完成,經分割調整后的股票將于今日正式交易。在盤前交易中,這兩家公司的股價雙雙走高。
1900/1/1 0:00:008月31日,蔚來官方發布公告披露了最新一次的股票增發規模與定價,據悉,此次蔚來發行規模達8850萬股,承銷商可超額增發132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