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小鵬汽車擬發行8500萬股ADS 每股定價11-13美元之間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有人說:“下載品多多就相當于把頭低下去生活。”這句話當然有它的道理。畢竟在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限制的渠道更少,商品價格更低,往往讓消費者大呼“真香”。不過最近好像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特斯拉,就是一個永遠不想“低頭”的人。

我想大部分讀者應該都知道最近的特斯拉/拼多多事件。事情的起因是,拼多多在今年7月開展了線上“萬人團購”活動,提供5輛2019款Model 3車型進行團購銷售,價格優惠近2萬元;隨后,特斯拉發表聲明稱該活動并非官方行為,品多多則回應稱,車主可以自行購買車輛然后品多多官方給予價格補貼,活動真實有效;后來,特斯拉拒絕為參加活動的車主交付車輛。

隨著雙方對峙的繼續,吃瓜群眾已經準備好了板凳和瓜子。如果用大家平時的消費思維去想,拼多多似乎并沒有做錯什么:無非是用自己的錢補貼消費者,不給你一分錢的特斯拉;而且你停產的2019款賣了,順便清庫存;特斯拉如此反對,是不是賣的更便宜?

特斯拉為什么不呢?

電動車,火箭,還有話很多的馬斯克。

從這個角度來說,至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特斯拉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那它為什么要這么做?我覺得這里可能有必要說一下特斯拉這個品牌。在之前幾期的“快評”系列中,我以保時捷Taycan為例,闡述了電動車時代開啟以來,特斯拉對傳統車企的沖擊和影響。也通過現代巴黎帝的介紹,說明了傳統經銷商的銷售模式與品牌形象之間的微妙關系。巧合的是,那兩篇文章的觀點其實在特斯拉和拼多多的“角力”中相交。

Tesla, Model 3, Hyundai, Paris, Porsche

總結:作為電動車的“先行者”,早期特斯拉品牌電動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創造了現代電動車的“模板”——極簡的內飾、大尺寸中控面板/液晶儀表、豐富的駕駛輔助功能等。它們喚醒了消費者對“科技感”的追求,更討那些伴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長大的年輕人的喜歡,這一點我們已經演示過了。同時,雖然后來的產品可以比特斯拉更豐富、更全面,但始終是后來者、模仿者。作為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科技屬性”早已先植入消費者心中。

Tesla, Model 3, Hyundai, Paris, Porsche

在此基礎上,特斯拉品牌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知名度與特斯拉相當甚至更高。但與傳統企業家不同的是,埃隆·馬斯克也非常擅長營銷自己,包括但不限于他在推特上頻繁的“穢言論”所帶來的參與感。同時他的另一家公司SpaceX顯然更有活力,因為SpaceX的主營業務是航天制造和航天運輸!聽起來很酷,對吧?

所以,埃隆·馬斯克的個人ID成功綁定了特斯拉和SpaceX。畢竟“硅谷鋼鐵俠”不是白叫的。而且顯然后者給前者帶來了巨大的“屬性加成”,直接填補了特斯拉的科技屬性,這也與“極客”對21世紀科技潮流的興趣不謀而合,這也是大家對特斯拉產品趨之若鶩的原因。爆棚的科技屬性讓特斯拉品牌獨具魅力,高品牌調性也為特斯拉和埃隆·馬斯克積累了眾多粉絲。怎么形容呢?這里借用我最喜歡的UP大師對特斯拉的總結:

科技宗教。那非常貼切。

“我們沒有經銷商……”“是的,你做到了!"

所以,特斯拉品牌的成功是全球性的。作為中國的汽車制造大國,特斯拉的國產化很快就安排好了,從工廠的建設到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正式上市交付,一切都很順利。同時,從早期進口開始,特斯拉也一直保持線上商城直銷/線下交車的直銷模式。對于長期依賴經銷商的國內市場來說,特斯拉再次帶來了靈感,它再次鞏固了自己的“前衛屬性”,或者用你的話說:“X屬性”。

特斯拉為什么要堅決采取直銷模式?就像前面討論現代引進帕利斯特和直銷模式時提到的:廠家把車賣給經銷商,經銷商承擔庫存壓力把車賣出去,必然涉及經銷商自身的促銷行為,常見于各種所謂的“終端優惠”。最終,這款車將以低于官方指導價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同時,由于經銷商的“返利”模式,經銷商每賣出一輛車都會向廠家索要返利費用,而這個價格往往是雙方協商的。因此,如果經銷商存在過度的“促銷行為”,通過“返利”來彌補汽車本身的價格損失,那么結果將是一輛車以超低的終端價格售出,這必然會對品牌造成巨大的沖擊。包括特斯拉在內,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此,對于特斯拉來說,保存“品牌調性”極其重要,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產品和銷售本身。因為作為埃隆·馬斯克的“科技宗教”,失去“品牌調性”就相當于失去了消費者的“認同感”,這對特斯拉來說是致命的。再說了,就算是直銷模式,特斯拉的銷量低嗎?所以,特斯拉不會允許任何人損害它的“品牌調性”——路人/網友/消費者/車主吐槽吐槽沒關系,但如果它通過類似經銷商的降價行為來銷售自己的產品,而且沒有通過官方合作,你還是拼多多,那就用腳趾頭想想,特斯拉是不會同意的。

為什么我特意加了“還是你,品多多”?我瞄準它了嗎?不完全是。

拼多多,為什么?

“互聯網義烏”的逆襲

當然,強調“拼多多”不是故意的。回想一下你常用的電商平臺。網購一般用什么app?我覺得肯定有“某寶,某貓,某東”之類的,那你用品多多嗎?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會給出“是”的答案,包括編輯本人。但這并不妨礙拼多多這幾年快速發展了不少用戶。原因是什么?因為是價格相對低廉的小商品流通的互聯網平臺,所以可以通過團購、批量購物來換取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畢竟,“白嫖”總是快樂的,沒有人會拒絕“薅羊毛”的誘惑。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面對的受眾比《某寶某東》更廣,當然調性也相對更低。但對比拼多多剛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他們逐漸開始賣一些“貴”的商品,比如正版iPhone、iMac等。——“補貼降價”仍是他們的銷售策略,但這類商品的上架將有助于提升拼多多的“品牌調性”。

至此,“特斯拉/拼多多事件”的所有元素都已匯集——特斯拉作為一個來自美國的電動車品牌,引領著當前的電動車市場,以高科技和“高X格”為代名詞,以“調性”為品牌根基;靠賣便宜貨發家的拼多多,消費者廣泛,以“團購優惠”為賣點,期待“品牌向上”。兩個畫風如此不同的公司能像今天這樣相遇,我們不得不感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但是品多多和特斯拉的結合反應已經開始,“火星撞地球”不可避免。

“科技宗教”vs“網絡羊毛”

之后我們可以看到,特斯拉和拼多多不出意外的掐起來了,這件事還在繼續發酵。品多多的活動最后真的有效嗎?消費者真的可以花錢后打折買新車嗎?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可能在塵埃落定之前沒有答案。

但目前就拼多多而言,他們可能還是站在利益的一方——我自己掏錢補貼,讓消費者買到正品的特斯拉Model 3;;同時,通過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拼多多在賣特斯拉,可以賣特斯拉,從營銷的角度來說是有利的。從商業角度來看,拼多多在未與特斯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降價銷售其產品是違法的。也許大部分追求銷量的廠商可以視而不見。畢竟他們是做生意的,但特斯拉絕對是個例外。

對于特斯拉來說,他們應該是焦慮的一方。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需要制止拼多多的“土匪行徑”,防止25萬元以下的Model 3未來再次出現在市場上,否則他們未來很難平衡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對“降價”的需求。如前所述,這一方面會損害他們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防止直接渠道被破壞。同時,特斯拉也希望盡快平息目前的“扯皮事件”。畢竟是他們不把車交付給消費者,這樣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是負面的。

為什么消費者會受委屈?

應該優先解決消費者的需求。

拋開特斯拉和拼多多不談,購買這五款車的消費者目前處于一種不穩定的中間狀態——一方面,拼多多承諾如果購買不成功將獲得全額退款,并將幫助其落實最終車輛的交付;另一方面,特斯拉拒絕為這些車主交付車輛,給他們的購物體驗帶來了不確定性:可能取不到車(最新消息是車主異地取車),或者因為雙方發生糾紛,取車時間變長。同時,由于特殊的購買渠道(雖然拼多多是以車主名義購買的車輛),雖然羊毛被抓,但是后期的保養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什么消費者會受委屈?因為他們再次夾在兩家公司的利益之間。所以作為企業,拼多多和特斯拉都應該優先解決消費者的問題,而不是把最終的負面影響放在消費者自己身上。對于特斯拉來說,消費者選擇買車還是因為對品牌的認可。盡早協商安排交貨是明智的選擇;對于拼多多來說,消費者真的需要那兩萬從你這里買車嗎?不,只是“薅羊毛”的誘惑太大了。

全文摘要:

整體來看,拼多多與特斯拉的糾紛似乎遠未塵埃落定。之后會有反轉嗎?誰先進一步?我們還不知道。但可以看出,特斯拉之所以如此強硬,完全是從保護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的角度出發;品多多之所以如此“拼命”,也是希望通過這件事和特斯拉品牌來炒作自己的名氣。這兩個看起來根本不是一個風格的商業理念,卻在當今互聯網世界掀起波瀾,這或許就是當代互聯網的神奇之處。有人說:“下載品多多就相當于把頭低下去生活。”這句話當然有它的道理。畢竟在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限制的渠道更少,商品價格更低,往往讓消費者大呼“真香”。不過最近好像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特斯拉,就是一個永遠不想“低頭”的人。

我想大部分讀者應該都知道最近的特斯拉/拼多多事件。事情的起因是,拼多多在今年7月開展了線上“萬人團購”活動,提供5輛2019款Model 3車型進行團購銷售,價格優惠近2萬元;隨后,特斯拉發表聲明稱該活動并非官方行為,品多多則回應稱,車主可以自行購買車輛然后品多多官方給予價格補貼,活動真實有效;后來,特斯拉拒絕為參加活動的車主交付車輛。

隨著雙方對峙的繼續,吃瓜群眾已經準備好了板凳和瓜子。如果用大家平時的消費思維去想,拼多多似乎并沒有做錯什么:無非是用自己的錢補貼消費者,不給你一分錢的特斯拉;而且你停產的2019款賣了,順便清庫存;特斯拉如此反對,是不是賣的更便宜?

特斯拉為什么不呢?

電動車,火箭,還有話很多的馬斯克。

從這個角度來說,至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特斯拉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那它為什么要這么做?我覺得這里可能有必要說一下特斯拉這個品牌。在之前幾期的“快評”系列中,我以保時捷Taycan為例,闡述了電動車時代開啟以來,特斯拉對傳統車企的沖擊和影響。也通過現代巴黎帝的介紹,說明了傳統經銷商的銷售模式與品牌形象之間的微妙關系。巧合的是,那兩篇文章的觀點其實在特斯拉和拼多多的“角力”中相交。

Tesla, Model 3, Hyundai, Paris, Porsche

總結:作為電動車的“先行者”,早期特斯拉品牌電動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創造了現代電動車的“模板”——極簡的內飾、大尺寸中控面板/液晶儀表、豐富的駕駛輔助功能等。它們喚醒了消費者對“科技感”的追求,更討那些伴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長大的年輕人的喜歡,這一點我們已經演示過了。同時,雖然后來的產品可以比特斯拉更豐富、更全面,但始終是后來者、模仿者。作為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科技屬性”早已先植入消費者心中。

Tesla, Model 3, Hyundai, Paris, Porsche

在此基礎上,特斯拉品牌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知名度與特斯拉相當甚至更高。但與傳統企業家不同的是,埃隆·馬斯克也非常擅長營銷自己,包括但不限于他在推特上頻繁的“穢言論”所帶來的參與感。同時他的另一家公司SpaceX顯然更有活力,因為SpaceX的主營業務是航天制造和航天運輸!聽起來很酷,對吧?

所以,埃隆·馬斯克的個人ID成功綁定了特斯拉和SpaceX。畢竟“硅谷鋼鐵俠”不是白叫的。而且顯然后者給前者帶來了巨大的“屬性加成”,直接填補了特斯拉的科技屬性,這也與“極客”對21世紀科技潮流的興趣不謀而合,這也是大家對特斯拉產品趨之若鶩的原因。爆棚的科技屬性讓特斯拉品牌獨具魅力,高品牌調性也為特斯拉和埃隆·馬斯克積累了眾多粉絲。怎么形容呢?這里借用我最喜歡的UP大師對特斯拉的總結:

科技宗教。那非常貼切。

“我們沒有經銷商……”“是的,你做到了!"

所以,特斯拉品牌的成功是全球性的。作為中國的汽車制造大國,特斯拉的國產化很快就安排好了,從工廠的建設到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正式上市交付,一切都很順利。同時,從早期進口開始,特斯拉也一直保持線上商城直銷/線下交車的直銷模式。對于長期依賴經銷商的國內市場來說,特斯拉再次帶來了靈感,它再次鞏固了自己的“前衛屬性”,或者用你的話說:“X屬性”。

特斯拉為什么要堅決采取直銷模式?就像前面討論現代引進帕利斯特和直銷模式時提到的:廠家把車賣給經銷商,經銷商承擔庫存壓力把車賣出去,必然涉及經銷商自身的促銷行為,常見于各種所謂的“終端優惠”。最終,這款車將以低于官方指導價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同時,由于經銷商的“返利”模式,經銷商每賣出一輛車都會向廠家索要返利費用,而這個價格往往是雙方協商的。因此,如果經銷商存在過度的“促銷行為”,通過“返利”來彌補汽車本身的價格損失,那么結果將是一輛車以超低的終端價格售出,這必然會對品牌造成巨大的沖擊。包括特斯拉在內,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此,對于特斯拉來說,保存“品牌調性”極其重要,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產品和銷售本身。因為作為埃隆·馬斯克的“科技宗教”,失去“品牌調性”就相當于失去了消費者的“認同感”,這對特斯拉來說是致命的。再說了,就算是直銷模式,特斯拉的銷量低嗎?所以,特斯拉不會允許任何人損害它的“品牌調性”——路人/網友/消費者/車主吐槽吐槽沒關系,但如果它通過類似經銷商的降價行為來銷售自己的產品,而且沒有通過官方合作,你還是拼多多,那就用腳趾頭想想,特斯拉是不會同意的。

為什么我特意加了“還是你,品多多”?我瞄準它了嗎?不完全是。

拼多多,為什么?

“互聯網義烏”的逆襲

當然,強調“拼多多”不是故意的。回想一下你常用的電商平臺。網購一般用什么app?我覺得肯定有“某寶,某貓,某東”之類的,那你用品多多嗎?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會給出“是”的答案,包括編輯本人。但這并不妨礙拼多多這幾年快速發展了不少用戶。原因是什么?因為是價格相對低廉的小商品流通的互聯網平臺,所以可以通過團購、批量購物來換取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畢竟,“白嫖”總是快樂的,沒有人會拒絕“薅羊毛”的誘惑。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面對的受眾比《某寶某東》更廣,當然調性也相對更低。但對比拼多多剛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他們逐漸開始賣一些“貴”的商品,比如正版iPhone、iMac等。——“補貼降價”仍是他們的銷售策略,但這類商品的上架將有助于提升拼多多的“品牌調性”。

至此,“特斯拉/拼多多事件”的所有元素都已匯集——特斯拉作為一個來自美國的電動車品牌,引領著當前的電動車市場,以高科技和“高X格”為代名詞,以“調性”為品牌根基;靠賣便宜貨發家的拼多多,消費者廣泛,以“團購優惠”為賣點,期待“品牌向上”。兩個畫風如此不同的公司能像今天這樣相遇,我們不得不感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但是品多多和特斯拉的結合反應已經開始,“火星撞地球”不可避免。

“科技宗教”vs“網絡羊毛”

之后我們可以看到,特斯拉和拼多多不出意外的掐起來了,這件事還在繼續發酵。品多多的活動最后真的有效嗎?消費者真的可以花錢后打折買新車嗎?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可能在塵埃落定之前沒有答案。

但目前就拼多多而言,他們可能還是站在利益的一方——我自己掏錢補貼,讓消費者買到正品的特斯拉Model 3;;同時,通過事件的發酵,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拼多多在賣特斯拉,可以賣特斯拉,從營銷的角度來說是有利的。從商業角度來看,拼多多在未與特斯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降價銷售其產品是違法的。也許大部分追求銷量的廠商可以視而不見。畢竟他們是做生意的,但特斯拉絕對是個例外。

對于特斯拉來說,他們應該是焦慮的一方。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需要制止拼多多的“土匪行徑”,防止25萬元以下的Model 3未來再次出現在市場上,否則他們未來很難平衡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對“降價”的需求。如前所述,這一方面會損害他們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防止直接渠道被破壞。同時,特斯拉也希望盡快平息目前的“扯皮事件”。畢竟是他們不把車交付給消費者,這樣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是負面的。

為什么消費者會受委屈?

應該優先解決消費者的需求。

拋開特斯拉和拼多多不談,購買這五款車的消費者目前處于一種不穩定的中間狀態——一方面,拼多多承諾如果購買不成功將獲得全額退款,并將幫助其落實最終車輛的交付;另一方面,特斯拉拒絕為這些車主交付車輛,給他們的購物體驗帶來了不確定性:可能取不到車(最新消息是車主異地取車),或者因為雙方發生糾紛,取車時間變長。同時,由于特殊的購買渠道(雖然拼多多是以車主名義購買的車輛),雖然羊毛被抓,但是后期的保養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什么消費者會受委屈?因為他們再次夾在兩家公司的利益之間。所以作為企業,拼多多和特斯拉都應該優先解決消費者的問題,而不是把最終的負面影響放在消費者自己身上。對于特斯拉來說,消費者選擇買車還是因為對品牌的認可。盡快協商安排交貨是明智的選擇;對于拼多多來說,消費者真的需要那兩萬從你這里買車嗎?不,只是“薅羊毛”的誘惑太大了。

全文摘要:

整體來看,拼多多與特斯拉的糾紛似乎遠未塵埃落定。之后會有反轉嗎?誰先進一步?我們還不知道。但可以看出,特斯拉之所以如此強硬,完全是從保護其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的角度出發;品多多之所以如此“拼命”,也是希望通過這件事和特斯拉品牌來炒作自己的名氣。這兩個看起來根本不是一個風格的商業理念,卻在當今互聯網世界掀起波瀾,這或許就是當代互聯網的神奇之處。

標簽:小鵬DS蔚來北京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雙龍破產引抄底猜想 會否有國內車企步上汽后塵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成立已有近70年的韓國老牌車企雙龍汽車,歷經流轉拋售后再度陷入囧途。

1900/1/1 0:00:00
專訪菲爾·西蒙斯:將每輛車都賦予不同的個性

網易汽車8月25日報道今年,長城汽車提出由汽車企業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轉型,并在近日發布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隨后又重磅推出了首批“科技長城專家天團”,

1900/1/1 0:00:00
特斯拉為什么堅決不讓拼多多賣車

有人說:“下載了拼多多就等于向生活低了頭。”這句話固然有它的道理,畢竟在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限制更少的渠道、更低的商品價格,往往讓消費者大呼“真香”。

1900/1/1 0:00:00
基于檸檬平臺打造 WEY VV3有望明年投產

近日,車友頭條獲悉WEY品牌將于明年推出一款小型SUV。據了解,新車或將命名為VV3,基于長城最新的檸檬平臺打造,搭載15T發動機。

1900/1/1 0:00:00
對話楊光華:成立兩年 歐尚如何起跑?

2017年4月,長安商用更名為長安歐尚,這一事件被看做是長安歐尚轉型乘用車的起點。但熟知長安歐尚的都知道,“商轉乘”這條路,長安歐尚不止走了兩年。

1900/1/1 0:00:00
818評選深度解析:年度消費者關注新車

2020中國汽車消費年度發布在8月18日正式揭曉,引起了行業內外強烈的反響。此次發布共有8個品牌、8款車型以及一家汽車企業榮登榜首,這些榮譽的獲得者是消費者最為認可的品牌或者車型產品。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