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電動車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因此,我們在購買電動車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由于對產品缺乏深入了解,加上最近關于電動車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消費者心中產生了一些關于電動車的疑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電動車安全嗎?換句話說,電動車的安全性和燃油車相比如何?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電動車和燃油車誰更安全?對于安全性的判斷,現在我們有各種安全碰撞測試可供參考;此外,大品牌在R&D投資往往更有優勢,因此其車型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如果上面說的被動安全部分決定了汽車被撞時對乘客的保護程度;那么汽車的主動安全性能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幫你化險為夷。在這里可以發揮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的兩個優勢,即重心低和動力響應更快。
那么為什么要考慮這兩個因素呢?開車時,如果前方突然出現障礙物或行人,那么緊急變道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這時候操控性越好,動態響應越快,汽車避障的概率就越大。比如福特凌捷EV,由于其電池布置在座椅下方,比同級別的汽油車型重心更低,帶來更好的重量分布,使得凌捷EV的操控響應更快;安裝在前方的電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瞬間爆發出280 Nm的扭矩,帶來了不錯的提速能力。結合低重心的底盤,很明顯凌捷EV在操控性上比同級別的汽油車型更有優勢,所以在避險操作上更從容。誰說買車不看重操控?事實上,它與安全性密切相關。
如何保證充放電過程的安全?另一個大家會擔心的地方是充電的安全性。雖然從絕對數量上來說,每年自燃的燃油車比電動車多很多。而且從概率上來說,燃油車確實比電動車起火的概率高。油箱、輸油管道、電路、發動機、排氣管等部件,遇到非正常運行都有火災隱患。電動車起火之所以更受關注,是因為燃油車起火早已司空見慣,大多沒有新聞價值。電動車自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造成了“電動車更容易著火”的印象。然而,人們對電動車火災隱患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燃油車的起火概率較高,但在車主良好的使用和維護下可以大大降低,但電動車的起火風險是車主和消費者難以控制的,這也是我們更擔心電動車的原因。因此,電動汽車在充電時是否有科學的電池管理技術和實時狀態檢查軟件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領先的EV可謂是電動車中讓人放心的“好學生”。它擁有可24小時監控的電池組,采用液冷溫控系統,并配備BMS全數字均衡技術策略,可使電池盡可能工作在合適的溫度,不僅延長了電池壽命,也為安全性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整個EV系統標配4G智能充電樁,可以遠程控制充電、斷電、查看車輛剩余電量等。如果充電過程中出現故障,充電樁會推送至手機App,提醒車主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同時,靈捷EV的電池組防塵防水等級為IP67,經過了火、擠壓、浸泡等17項極限測試。可以說是提前給車主吃了一顆“定心丸”。在交通事故中安全嗎?如上所述,大家都特別好奇電動車在交通事故中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共性,比如車身結構,主動安全配置。領動EV作為福特的產品,在這方面優勢突出。它由福特全球安全標準(Trust Mark)打造,通過了福特北美、澳大利亞等國專家的評估。車身高強度鋼比例達68%,車門結構采用1500MPa熱成型鋼,車輛碰撞時車門變形小,充分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同時,福特在研發時考慮到電動車過于安靜,可能會讓行人察覺不到。因此,當領先的EV以0-20 km/h行駛時,車輛會發出低速警告聲(AVAS ),提醒行人注意,保護行人安全。
但是,司機再熟練,也會疏忽大意。因此,靈捷EV配備了一系列主動駕駛輔助功能,包括TSR交通標志識別、IHC智能遠光燈、DSM疲勞駕駛提醒、BLIS盲區監測系統、FCW正面碰撞預警系統、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360°全景影像、主動泊車輔助系統等等。智能科技的全程護理,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第二,這是領先的電動汽車值得驕傲的賣點……of:碰撞中對電池組的保護措施。無論是靜止還是行駛,靈捷EV都有24小時監控的動力電池組。一旦電池有熱失控的風險,它會通過車載屏幕提醒用戶離開車輛,并會自動減速和解鎖車門。同時,電池布置在碰撞概率較低的車身中間區域,通過四根剛性梁牢牢固定在車架上,車身的底盤結構也提供了足夠的吸能面積,保證電池組不產生任何擠壓變形。此外,靈捷EV還為電池組底部設計了下護板,防止碎石或硬物對電池的直接損壞。這樣的雙電池保護保證了領先行業的EV的安全性,足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不難看出,從最基礎的車身結構到電池組的設計,無論是被動安全設計還是智能科技的主動配置,福特在研發過程中始終將“乘員安全放在第一位”。領先EV在保持領先EV的巨大空間和卓越實用性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電氣化駕駛體驗。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安全放心的模式。什么是安全的電動車?福特用領先的EV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電動車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因此,我們在購買電動車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由于對產品缺乏深入了解,加上最近關于電動車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消費者心中產生了一些關于電動車的疑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電動車安全嗎?換句話說,電動車的安全性和燃油車相比如何?針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電動車和燃油車誰更安全?對于安全性的判斷,現在我們有各種安全碰撞測試可供參考;此外,大品牌在R&D投資往往更有優勢,因此其車型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如果上面說的被動安全部分決定了汽車被撞時對乘客的保護程度;那么汽車的主動安全性能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幫你化險為夷。在這里可以發揮電動汽車相比燃油汽車的兩個優勢,即重心低和動力響應更快。
那么為什么要考慮這兩個因素呢?開車時,如果前方突然出現障礙物或行人,那么緊急變道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這時候操控性越好,動態響應越快,汽車避障的概率就越大。比如福特凌捷EV,由于其電池布置在座椅下方,比同級別的汽油車型重心更低,帶來更好的重量分布,使得凌捷EV的操控響應更快;安裝在前方的電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瞬間爆發出280 Nm的扭矩,帶來了不錯的提速能力。結合低重心的底盤,很明顯凌捷EV在操控性上比同級別的汽油車型更有優勢,所以在避險操作上更從容。誰說買車不看重操控?事實上,它與安全性密切相關。
如何保證充放電過程的安全?另一個大家會擔心的地方是充電的安全性。雖然從絕對數量上來說,每年自燃的燃油車比電動車多很多。而且從概率上來說,燃油車確實比電動車起火的概率高。油箱、輸油管道、電路、發動機、排氣管等部件,遇到非正常運行都有火災隱患。電動車起火之所以更受關注,是因為燃油車起火早已司空見慣,大多沒有新聞價值。電動車自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造成了“電動車更容易著火”的印象。然而,人們對電動車火災隱患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燃油車的起火概率較高,但在車主良好的使用和維護下可以大大降低,但電動車的起火風險是車主和消費者難以控制的,這也是我們更擔心電動車的原因。因此,電動汽車在充電時是否有科學的電池管理技術和實時狀態檢查軟件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方面,領先的EV可謂是電動車中讓人放心的“好學生”。它擁有可24小時監控的電池組,采用液冷溫控系統,并配備BMS全數字均衡技術策略,可使電池盡可能工作在合適的溫度,不僅延長了電池壽命,也為安全性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整個EV系統標配4G智能充電樁,可以遠程控制充電、斷電、查看車輛剩余電量等。如果充電過程中出現故障,充電樁會推送至手機App,提醒車主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同時,靈捷EV的電池組防塵防水等級為IP67,經過了火、擠壓、浸泡等17項極限測試。可以說是提前給車主吃了一顆“定心丸”。在交通事故中安全嗎?如上所述,大家都特別好奇電動車在交通事故中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共性,比如車身結構,主動安全配置。領動EV作為福特的產品,在這方面優勢突出。它由福特全球安全標準(Trust Mark)打造,通過了福特北美、澳大利亞等國專家的評估。車身高強度鋼比例達68%,車門結構采用1500MPa熱成型鋼,車輛碰撞時車門變形小,充分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同時,福特在研發時考慮到電動車過于安靜,可能會讓行人察覺不到。因此,當領先的EV以0-20 km/h行駛時,車輛會發出低速警告聲(AVAS ),提醒行人注意,保護行人安全。
但是,司機再熟練,也會疏忽大意。因此,靈捷EV配備了一系列主動駕駛輔助功能,包括TSR交通標志識別、IHC智能遠光燈、DSM疲勞駕駛提醒、BLIS盲區監測系統、FCW正面碰撞預警系統、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360°全景影像、主動泊車輔助系統等等。智能科技的全程護理,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第二,這是領先的電動汽車值得驕傲的賣點……of:碰撞中對電池組的保護措施。無論是靜止還是行駛,靈捷EV都有24小時監控的動力電池組。一旦電池有熱失控的風險,它會通過車載屏幕提醒用戶離開車輛,并會自動減速和解鎖車門。同時,電池布置在碰撞概率較低的車身中間區域,通過四根剛性梁牢牢固定在車架上,車身的底盤結構也提供了足夠的吸能面積,保證電池組不產生任何擠壓變形。此外,靈捷EV還為電池組底部設計了下護板,防止碎石或硬物對電池的直接損壞。這樣的雙電池保護保證了領先行業的EV的安全性,足以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不難看出,從最基礎的車身結構到電池組的設計,無論是被動安全設計還是智能科技的主動配置,福特在研發過程中始終將“乘員安全放在第一位”。領先EV在保持領先EV的巨大空間和卓越實用性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電氣化駕駛體驗。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安全放心的模式。什么是安全的電動車?福特用領先的EV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神州租車接盤方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日前,中汽協發布的2020年3月汽車產銷數據顯示,隨著新冠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越來越多車企恢復生產經營,產銷降幅實現收窄。新能源汽車3月產量環比大漲3816,達到5萬臺。
1900/1/1 0:00:00經過了幾次推拉之后,3月27日,美國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終于得以通過。這2萬億美元的支出中包括發放失業救濟,幫助企業獲得貸款等內容,但其中似乎并沒有一筆資金是專門為汽車制造商準備的。
1900/1/1 0:00:004月9日,乘聯會發布2020年3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銷數據。3月廠家批發銷量1000萬輛,同比去年3月下降481,環比2月增長3倍。
1900/1/1 0:00:00產學研超噸位設計大咖在線群斗圖,直播間超多精美禮品送不停,首屆國際汽車設計線上武林大會即將啟幕4月10日20002130,
1900/1/1 0:00:00由于抗疫期間汽車展廳關閉以及歐洲生產活動停擺,3月份歐洲汽車銷量創下紀錄最大降幅。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乘用車注冊量同比下降5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