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還沒結束,又一股造車新勢力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久前,呂赤汽車完成了股權變更。河南SDIC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SDIC”)認購約20.2億元,持有呂赤汽車60%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其余40%的股份由深圳九州匯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對此,業內有不同的解讀。有人把呂赤汽車定義為今年第一個“開箱”的造車新勢力,因為簽了“賣身契”,失去了話語權;也有人認為,呂赤汽車已經變身“國有控股企業”,有了國資加持,或許能迎來新的發展。其實,相對于呂赤汽車何去何從的問題,更值得探討和擔憂的是,國有資本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你為什么選擇呂赤汽車作為股權收購的目標?會不會有更多的國有資本進入“底層”?難道是為了“抄底”?天眼查數據顯示,3月6日,河南國投出資約20.2億元正式入主呂赤汽車,持股60%,成為呂赤汽車的實際控制人。當天變更的企業信息也包括了企業類型。呂赤汽車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名稱由“呂赤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呂赤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3億多元增加至33.66億元。3月底,汽車品牌總監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剛剛完成股東變更,融資還在進行,等待注資。”但截至目前,呂赤汽車并未公開表示已獲得投資,眼查也未發現河南SDIC的實際投資信息(實收金額及日期)。“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呂赤汽車首席執行官任亞輝此前曾表示,河南省政府確實支持該行業,將對呂赤汽車進行增資,并支持企業的擴張。目前團隊沒有變化。在任亞輝看來,呂赤汽車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滯后,導致產品遲遲不能推出。“如果錢到位了,就可以趕緊走下去了。”任亞輝還指出,呂赤汽車于3月2日復工,正在重新評估和升級,以進一步鞏固現有產品。據任亞輝介紹,河南SDIC選擇此時入市,是因為看好呂赤汽車的前景,但呂赤汽車的一位內部員工透露了不同的信息:“有一個小道消息,河南SDIC背后的一些投資人還是呂赤汽車的股東,沒有人知道這次收購背后是什么。”同時,該員工透露,自去年11月呂赤汽車為員工補發了7月份的工資后,他再也沒有拿到過工資。雖然企業已經復工,但目前除了一個內部代號為M500的SUV項目還在勉強推進,其他項目都停了下來。“在呂赤汽車難以為繼的當下,國有資本入市的選擇值得探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企業只是因為財務問題出現暫時的經營困難,國有資本“抄底”投資是可以理解的。而呂赤汽車目前工廠尚未建成,量產不定,品牌疲軟,可謂困難重重,“翻身”的幾率微乎其微。河南SDIC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家車企做“墊底”?造車還是“圈錢”?上述業內人士的質疑不無道理。作為整車生產企業,呂赤汽車計劃2018年投資55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目前仍處于場地填平階段。據內部人員透露,呂赤汽車的廠房、車間和大量設備都是租來的,如果全部清算,資產可能只有幾百萬元。最關鍵的產品方面,新造頭部隊的二款車已經賣過萬,但是任何一款產品的量產,呂赤汽車都沒有實現。事實上,根據呂赤汽車此前的規劃,將開發多達十款車型。最新消息是,2020年下半年,呂赤汽車將作為其首款量產SUV上市。此外,因為欠款問題,意大利I.DE.A設計公司CEO Morali直言不諱地斷言“我們懷疑整個呂赤汽車項目都是局”,前大股東能東被曝出售原始股,涉嫌非法集資等。,這一切都讓人不禁要問:呂赤是不是……obile造車還是“圈錢”?事實上,在九州匯聯控股的四年時間里,呂赤汽車沒有進行過一次融資。"與其他造車新軍不同,呂赤汽車一直依靠自有資金前進。"全聯汽車經銷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可能是自認為自有資金充足,也可能是融資能力不強,導致呂赤汽車現在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公開資料顯示,呂赤汽車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12億元。最初的投資方是中能東道、中能資本和中能東道(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自2016年12月發布呂赤汽車品牌和項目后,直到2018年1月,呂赤汽車才再次發聲,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轎跑天王星,這款車“沉寂”了一年多。顯然,這不應該是一個以“圈錢”為目標的企業的行事方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王向銀主政的初期,呂赤汽車仍然致力于扎扎實實地造車。不久前,王向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資金額不可能與可靠性成正比。比幾百億元的融資更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制定合理的計劃。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任亞輝坦言,在行業整體下滑的2019年,“前期做的那些宏大的事、不切實際的事都砍掉了”,現在“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最終會走向何方?據呂赤汽車內部員工透露,自去年10月起,遭遇欠薪的呂赤員工開始尋求法律援助。上海市青浦區勞動監察大隊介入后,始終無果。后來,呂赤的員工向法院提出了仲裁請求。但因為他們之前已經被監察大隊受理,所以只能對去年12月以后的欠薪進行仲裁,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半年。任亞輝曾在公司微信群里無奈地說:“就算沒錢,我也沒辦法,只能求投資人。”根據天眼查的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呂赤汽車起訴的法律案件已經多達10起。盡管法院尚未披露案件內容,但從案件起因多為合同糾紛、銷售和服務合同、上訴企業多為模具和零部件供應商的情況來看,呂赤汽車也可能欠了幾家供應商很多錢。從這個角度來看,河南SDIC的20多億元有望解決呂赤汽車在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至少現階段,活下來不是問題。那么,下一步是什么?有接近呂赤汽車的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呂赤汽車的相關業務基本停止,內部核心團隊一直處于解散狀態。被河南國資控股后,核心團隊已經“出局”。“新股東接手后,團隊方面只會有兩個操作。一種是解散現有核心團隊,完全接手;另一種是保留現有的核心團隊,并在管理層中增加一到兩名新的股東代表。“不過,在曹和看來,無論采取哪種操作,留給呂赤汽車的機會都不多了。”即使呂赤汽車能在半年后實現量產上市,恐怕最終也改變不了被市場淘汰的命運。“曹和認為,今明兩年,很多造車新勢力都在‘窮途末路’,能活下來的不超過三家,而呂赤汽車顯然不屬于這‘三家’。”我不看好河南SDIC的參賽。呂赤汽車退出市場幾乎已成定局,再多的資金投入也可能石沉大海。"上述業內人士擔心,由于很多造車新軍與地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造車新軍走不下去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有資本前來抄底。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利于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還會擾亂市場的正常運行,最終落得一地雞毛。第一季度還沒結束,又一股造車新勢力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久前,呂赤汽車完成了股權變更。河南SDIC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SDIC”)認購約20.2億元,持有呂赤汽車60%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其余40%的股份由深圳九州匯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對此,業內有不同的解讀。有人把呂赤汽車定義為今年第一個“開箱”的造車新勢力,因為簽了“賣身契”,失去了話語權;也有人認為,呂赤汽車已經變身“國有控股企業”,有了國資加持,或許能迎來新的發展。其實,相對于呂赤汽車何去何從的問題,更值得探討和擔憂的是,國有資本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你為什么選擇呂赤汽車作為股權收購的目標?會不會有更多的國有資本進入“底層”?難道是為了“抄底”?天眼查數據顯示,3月6日,河南國投出資約20.2億元正式入主呂赤汽車,持股60%,成為呂赤汽車的實際控制人。當天變更的企業信息也包括了企業類型。呂赤汽車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名稱由“呂赤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呂赤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3億多元增加至33.66億元。3月底,汽車品牌總監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剛剛完成股東變更,融資還在進行,等待注資。”但截至目前,呂赤汽車并未公開表示已獲得投資,眼查也未發現河南SDIC的實際投資信息(實收金額及日期)。“應該還是有機會的。”呂赤汽車首席執行官任亞輝此前曾表示,河南省政府確實支持該行業,將對呂赤汽車進行增資,并支持企業的擴張。目前團隊沒有變化。在任亞輝看來,呂赤汽車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滯后,導致產品遲遲不能推出。“如果錢到位了,就可以趕緊走下去了。”任亞輝還指出,呂赤汽車于3月2日復工,正在重新評估和升級,以進一步鞏固現有產品。據任亞輝介紹,河南SDIC選擇此時入市,是因為看好呂赤汽車的前景,但呂赤汽車的一位內部員工透露了不同的信息:“有一個小道消息,河南SDIC背后的一些投資人還是呂赤汽車的股東,沒有人知道這次收購背后是什么。”同時,該員工透露,自去年11月呂赤汽車為員工補發了7月份的工資后,他再也沒有拿到過工資。雖然企業已經復工,但目前除了一個內部代號為M500的SUV項目還在勉強推進,其他項目都停了下來。“在呂赤汽車難以為繼的當下,國有資本入市的選擇值得探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企業只是因為財務問題出現暫時的經營困難,國有資本“抄底”投資是可以理解的。而呂赤汽車目前工廠尚未建成,量產不定,品牌疲軟,可謂困難重重,“翻身”的幾率微乎其微。河南SDIC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家車企做“墊底”?造車還是“圈錢”?上述業內人士的質疑不無道理。作為整車生產企業,呂赤汽車計劃2018年投資55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目前仍處于場地填平階段。據內部人員透露,呂赤汽車的廠房、車間和大量設備都是租來的,如果全部清算,資產可能只有幾百萬元。最關鍵的產品方面,新造頭部隊的二款車已經賣過萬,但是任何一款產品的量產,呂赤汽車都沒有實現。事實上,根據呂赤汽車此前的規劃,將開發多達十款車型。最新消息是,2020年下半年,呂赤汽車將作為其首款量產SUV上市。此外,因為欠款問題,意大利I.DE.A設計公司CEO Morali直言不諱地斷言“我們懷疑整個呂赤汽車項目都是局”,前大股東能東被曝出售原始股,涉嫌非法集資等。,這一切都讓人不禁要問:呂赤是不是……obile造車還是“圈錢”?事實上,在九州匯聯控股的四年時間里,呂赤汽車沒有進行過一次融資。"與其他造車新軍不同,呂赤汽車一直依靠自有資金前進。"全聯汽車經銷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可能是自認為自有資金充足,也可能是融資能力不強,導致呂赤汽車現在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公開資料顯示,呂赤汽車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12億元。最初的投資方是中能東道、中能資本和中能東道(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自2016年12月發布呂赤汽車品牌和項目后,直到2018年1月,呂赤汽車才再次發聲,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轎跑天王星,這款車“沉寂”了一年多。顯然,這不應該是一個以“圈錢”為目標的企業的行事方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王向銀主政的初期,呂赤汽車仍然致力于扎扎實實地造車。不久前,王向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資金額不可能與可靠性成正比。比幾百億元的融資更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制定合理的計劃。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任亞輝坦言,在行業整體下滑的2019年,“前期做的那些宏大的事、不切實際的事都砍掉了”,現在“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最終會走向何方?據呂赤汽車內部員工透露,自去年10月起,遭遇欠薪的呂赤員工開始尋求法律援助。上海市青浦區勞動監察大隊介入后,始終無果。后來,呂赤的員工向法院提出了仲裁請求。但因為他們之前已經被監察大隊受理,所以只能對去年12月以后的欠薪進行仲裁,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半年。任亞輝曾在公司微信群里無奈地說:“就算沒錢,我也沒辦法,只能求投資人。”根據天眼查的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呂赤汽車起訴的法律案件已經多達10起。盡管法院尚未披露案件內容,但從案件起因多為合同糾紛、銷售和服務合同、上訴企業多為模具和零部件供應商的情況來看,呂赤汽車也可能欠了幾家供應商很多錢。從這個角度來看,河南SDIC的20多億元有望解決呂赤汽車在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至少現階段,活下來不是問題。那么,下一步是什么?有接近呂赤汽車的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呂赤汽車的相關業務基本停止,內部核心團隊一直處于解散狀態。被河南國資控股后,核心團隊已經“出局”。“新股東接手后,團隊方面只會有兩個操作。一種是解散現有核心團隊,完全接手;另一種是保留現有的核心團隊,并在管理層中增加一到兩名新的股東代表。“不過,在曹和看來,無論采取哪種操作,留給呂赤汽車的機會都不多了。”即使呂赤汽車能在半年后實現量產上市,恐怕最終也改變不了被市場淘汰的命運。“曹和認為,今明兩年,很多造車新勢力都在‘窮途末路’,能活下來的不超過三家,而呂赤汽車顯然不屬于這‘三家’。”我不看好河南SDIC的參賽。呂赤汽車退出市場幾乎已成定局,再多的資金投入也可能石沉大海。"上述業內人士擔心,由于很多造車新軍與地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造車新軍走不下去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有資本來抄底。但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利于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還會擾亂市場的正常運行,最終落得一地雞毛。
標簽:北京
4月16日,據極星官方確認,沃爾沃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車艷華將調任極星汽車,負責營銷工作。車艷華是一名營銷老將,已有20余年汽車行業從業經歷。
1900/1/1 0:00:00北汽新能源將在亦莊正式投入建設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生態工廠,項目一期總投資額272億元,計劃建設焊、涂、總三大工藝并形成年產5萬臺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計劃2022年3月竣工投產。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官方獲悉,華為將于4月24日發布HUAWEI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新品。
1900/1/1 0:00:00自從幾年前開始,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似乎被某種定義洗腦了:電量為王,續航為王。即使自主品牌紛紛拿出堆砌電池的“油改電”產品擁入市場,用戶在百般權衡之下依然愿意相信電池包的大小比一臺車的品質重要。
1900/1/1 0:00:00從國產版Model3入門車型價格下探至30萬元以下,到國產長續航版本補貼后售價低至339萬元,特斯拉如此定價給“蔚來們”帶來巨大壓力。再加上疫情對市場的影響,蔚來們的日子似乎更不好過。
1900/1/1 0:00:004月16日,中國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發布。據藍皮書內容,2019年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經銷商占比僅為289,另有74的經銷商目標完成率在50以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