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頒布的《上海市促進網上新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作為上海發展線上新經濟的12個重點領域之一,新移動出行的“信心”在哪里,有哪些明確的目標和發展路徑?論文19日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場景應用,拓展汽車后市場服務,鼓勵發展分時租賃汽車,探索自動駕駛出租車等新型出行方式,加快“人-車-路-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出行服務鏈。推動加油站“一鍵加油”、“一鍵到車”等新型非接觸式銷售模式發展。加快北斗導航等空間位置服務技術與交通出行融合,結合管控信息和交通狀況優化出行路線,提高匹配效率和車輛利用率。市經信委表示,集約型在線平臺是移動出行運營的“新模式”。針對未來規劃,上海精耕移動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將力爭5年內上線100萬輛網約車運營。市經信委表示,前期相關法律的出臺和技術融合的速度慢于預期,計劃中的“網約車服務”放緩,可能導致與大眾的技術發展短暫。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在線技術”對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和“在線汽車共享”服務的效果再次增強,新基礎設施技術的蓬勃發展將勾勒出新興移動出行的新藍圖。“新基礎設施的大力推進,將為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隨著智能駕駛、5G通信、大數據中心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車’的概念也在進化。”市經信委相關人士透露,根據未來規劃,上海密集移動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2019年至2021年,將以網約車運營為重點,為用戶提供穩定的運力保障和更好的服務體驗。五年內力爭投放100萬輛網約車運營;2021-2025年,穩步拓展衍生業務,構建出行生態,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在智能充電、養護、UBI保險、融資租賃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自2025年起,我們致力于成為智慧出行的領導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動者。上海決定聚焦新移動出行,其實是有“底氣”的。2019年11月,SAIC、上港集團、中國移動聯合推出全球首個“5G+L4智能駕駛重卡”示范運營。從上海深水港物流園經東海大橋到洋山碼頭,72公里的物流環線覆蓋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碼頭、堆場、夜間交通繁忙等復雜場景,每年60多天要經受東海大橋7級以上大風的“考驗”。SAIC智能重卡在港區特定場景下成功實現L4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準泊車、與自動化港口機械設備交互、東海大橋排隊行駛。在政府的推動下,衛星遙感和空間信息服務產業也大有可為。市經信委介紹,我國將重點加強空間遙感數據的應用和推廣,未來將發展形成政府和商業部門共同承擔衛星研制和發射成本的模式。商業遙感系統以高分辨率陸地衛星為主,融合通信、導航、物聯網技術,對地球的觀測和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分析新型移動出行存在的問題,市經信委指出,主要問題是出行安全性不夠,智能網聯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應用示范有待加強,產業機制不夠完備,應用場景技術潛力沒有充分挖掘。為應對移動出行新需求的幾何級增長,上海將考慮允許智能網聯汽車在試點基礎上進行公路測試,豐富道路測試場景,滿足企業對R&D和測試的需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應用;試點允許智能網聯汽車路測數據跨境傳輸,擴大汽車產業開放度,進一步引進全球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項目,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試點允許生產和使用高精度導航電子地圖,降低無人駕駛操作的復雜性,為大數據培訓提供參考,提高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上海還將加大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財政和政策支持,設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專項支持資金,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4月初頒布的《上海市促進網上新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作為上海發展線上新經濟的12個重點領域之一,新移動出行的“信心”在哪里,有哪些明確的目標和發展路徑?論文19日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場景應用,拓展汽車后市場服務,鼓勵發展分時租賃汽車,探索自動駕駛出租車等新型出行方式,加快“人-車-路-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出行服務鏈。推動加油站“一鍵加油”、“一鍵到車”等新型非接觸式銷售模式發展。加快北斗導航等空間位置服務技術與交通出行融合,結合管控信息和交通狀況優化出行路線,提高匹配效率和車輛利用率。市經信委表示,集約型在線平臺是移動出行運營的“新模式”。針對未來規劃,上海精耕移動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將力爭5年內上線100萬輛網約車運營。市經信委表示,前期相關法律的出臺和技術融合的速度慢于預期,計劃中的“網約車服務”放緩,可能導致與大眾的技術發展短暫。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在線技術”對自動駕駛汽車共享和“在線汽車共享”服務的效果再次增強,新基礎設施技術的蓬勃發展將勾勒出新興移動出行的新藍圖。“新基礎設施的大力推進,將為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隨著智能駕駛、5G通信、大數據中心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車’的概念也在進化。”市經信委相關人士透露,根據未來規劃,上海密集移動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2019年至2021年,將以網約車運營為重點,為用戶提供穩定的運力保障和更好的服務體驗。五年內力爭投放100萬輛網約車運營;2021-2025年,穩步拓展衍生業務,構建出行生態,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在智能充電、養護、UBI保險、融資租賃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自2025年起,我們致力于成為智慧出行的領導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動者。上海決定聚焦新移動出行,其實是有“底氣”的。2019年11月,SAIC、上港集團、中國移動聯合啟動全球首個“5G+L4智能駕駛重卡”示范運營。從上海深水港物流園經東海大橋到洋山碼頭,72公里的物流環線覆蓋了普通公路、高速公路、碼頭、堆場、夜間交通繁忙等復雜場景,每年60多天要經受東海大橋7級以上大風的“考驗”。SAIC智能重卡在港區特定場景下成功實現L4自動駕駛、厘米級定位、精準泊車、與自動化港口機械設備交互、東海大橋排隊行駛。在政府的推動下,衛星遙感和空間信息服務產業也大有可為。市經信委介紹,我國將重點加強空間遙感數據的應用和推廣,未來將發展形成政府和商業部門共同承擔衛星研制和發射成本的模式。商業遙感系統以高分辨率陸地衛星為主,融合通信、導航、物聯網技術,對地球的觀測和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分析新型移動出行存在的問題,市經信委指出,主要問題是出行安全性不夠,智能網聯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應用示范有待加強,產業機制不夠完備,應用場景技術潛力沒有充分挖掘。為應對移動出行新需求的幾何增長,上海將考慮允許智能網聯汽車在試點基礎上進行公路測試,豐富道路測試場景,滿足企業對R&D和測試的需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應用;試點允許智能網聯汽車路測數據跨境傳輸,擴大汽車產業開放度,進一步引進全球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項目,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試點允許生產和使用高精度導航電子地圖,降低無人駕駛操作的復雜性,為大數據培訓提供參考,提高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上海還將加大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財政和政策支持,設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專項支持資金,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
標簽:大眾
“最高續航706公里、五座轎跑、四秒破百、三米軸距”,4月27日上市的小鵬P7,將純電動車型的NEDC續航里程推到了700km。
1900/1/1 0:00:00近日,網上一張名為“程序員聊特斯拉4群”的微信群聊天截圖顯示,有內部消息稱,特斯拉國產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將降價至于22萬元。
1900/1/1 0:00:00昨天(4月19日),蔚來汽車2020款ES8全球第一輛車交付到用戶手中,這意味著ES8改款車型正式開始交付。
1900/1/1 0:00:00據彭博社網站報道,本田計劃讓數千名受薪員工和后勤人員在美國休假兩周,由此進一步擴大成本削減措施的范圍。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措施的最初僅波及生產工人。
1900/1/1 0:00:004月20日上午消息,百度宣布全面開放Apollo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長沙用戶通過百度地圖、百度APP“Dutaxi”小程序即可一鍵呼叫,免費試乘。
1900/1/1 0:00:004月18日,威馬汽車創始人、CEO沈暉發布微博表示,汽車“報復性”消費不現實,恢復性增長已確立。沈暉表示,關于疫情過后車市的走勢,有兩種觀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