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后重構供應鏈危機應對體系是企業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3月24日,在武漢東風乘用車公司廠房內,工人在生產車間進行消。攝影/李的“制造之城”期待按下重啟鍵。“它已經恢復工作,但尚未解封。大量員工無法上班,生產線實際上無法復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市場部一位負責人顯得有些無奈。事實上,東風汽車集團早在3月11日就獲批復工。但由于武漢和湖北還處于封閉狀態,人員和物流還沒有打通,不可能真正開工。東風汽車集團關閉下的城市只是武漢制造企業的一個縮影。在已經持續兩個月的停工狀態下,武漢的經濟壓力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層層傳導。作為中國制造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武漢這座擁有汽車、通訊、電子、醫藥等領域知名制造企業的城市,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復工的策略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向《中國新聞周刊》預測,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要實現全面復工還需要一段時間。和東風汽車一樣,大部分武漢制造企業都面臨著產業鏈斷鏈的風險。例如,武漢在汽車及零部件領域擁有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處于國內乃至全球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的關鍵連接點。武漢制造業停工引發的沖擊波正逐漸向全球汽車行業蔓延。汽車供應鏈將受到重創。“目前車廠的工人還沒有回到崗位,工廠還沒有真正開始生產,園區附近也沒有人。”一位常年在東風大道汽車產業園工作的負責人這樣描述企業的現狀。在疫情的陰影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風大道沒有以前那么熱鬧了。這條13公里長的大道是全球汽車產業密度最高的軸線之一,被譽為“車都的脊梁”,是武漢乃至湖北省工業產值最高的主干道。東風大道沿線,企業近2萬家,其中整車企業7家,汽車組裝廠12家,零部件企業5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54家。汽車年產量超百萬,家電產量超千萬臺,總收入達萬億。汽車產業已經連續九年占據武漢第一支柱產業的位置。在爆發后的兩個多月里,以東風大道為中心的武漢汽車產業幾乎完全陷入停滯。"自疫情爆發以來,武漢的汽車生產線一直無法啟動."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麗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汽車廠的流水線需要所有工人上崗,缺一不可。“啟封前,工人到不了,流水線開不了。”東風汽車集團作為中國制造業500強第四大汽車企業,是武漢汽車產業的龍頭,也是湖北省最大的企業實體。其總部位于武漢,生產基地和分公司遍布湖北。“整個集團一半以上的產能在湖北,其中武漢占80%。”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市場部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武漢總部只有政府部門在辦公,其他部門和生產線還處于停工狀態。生產基地在武漢的車企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根據中國程心國際的數據,湖北約80%的汽車產能……省份集中在武漢。從產能分布來看,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東風雷諾的產能100%在武漢,神龍汽車76%的產能和上汽通用23%的產能在武漢。以東風本田為例,其三家整車制造廠都位于武漢。如果從1月22日春節假期開始,東風本田已經損失了超過40個工作日的產能。按照東風本田今年的產銷計劃,這大概是虧損10萬輛以上的產量。換算成經濟損失,則高達250億元。每停產一天,整個東風本田就多損失5億元。此前,北京奔馳在要求政府提前復工時,也表示停工一天將損失4億元。“目前湖北復工地區的車企主要是行政辦公,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生產。”上述東風汽車集團市場部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全面復工之前,車企無法確定疫情期間的停工損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非常巨大。”此外,武漢、湖北的汽車零部件廠也是全國汽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武漢外,襄陽、十堰等汽車或汽車零部件產量高的地區都是疫情嚴重的地方。“在武漢的工廠恢復生產之前,湖北乃至全國的整車生產線都很難正常生產。”該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武漢是汽車零部件工廠的重要聚集地,汽車零部件的適應性極高,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品。“一旦關鍵零部件缺失,整車生產將面臨停滯。”3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月度信息發布會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下降80%。隨著全國范圍內的復工,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還在繼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全國汽車經銷商綜合效率為58%,而湖北省僅為38%。“湖北的乘用車產量占全國10%以上,其中湖北80%以上的產量在武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武漢汽車工業的停滯對全國汽車產業鏈影響重大。”雖然近年來,武漢汽車行業一直處于去庫存狀態,并未將產能全部投入生產,“但長期停產仍會對企業自身和上下游造成較大壓力。”葉薛平接著說道。
供應鏈危機與中國企業制造業的自救如今,武漢依然保留著“制造業城市”的厚重底色。這座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不僅是中國四大汽車之都之一,還擁有“中國光谷”、“國家光電信息產業基地”等稱號,既有鋼鐵、汽車等傳統制造業,也有芯片、激光、醫藥等高科技制造業。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成為武漢自救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間,武漢很多制造企業承擔了“救市”的重任,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救。作為植根于武漢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WISCO集團承擔著武漢市的多項基礎能源供應。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WISCO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幾乎從未停止工作,持續運送各種資源用于抗擊疫情。《中國新聞周刊》從武鋼集團了解到,該集團下屬的武鋼股份是武漢當地最大的醫用氧生產商。在epi期間……mic,它24小時生產,為全市一半以上的醫院供應醫用氧氣,日供應量是平時的4倍。此外,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WISCO集團下屬的WISCO有限公司派出130多人支援建設,另一家子公司孫藝程鋼鐵公司支援鋼材500多噸。在保障民生需求方面,WISCO下轄的供電部門和供水部門也在24小時運轉,保障武漢市的水電供應。“疫情期間WISCO提供的醫療、鋼鐵等資源,基本都是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的,甚至是免費和無條件支持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Julia告訴《中國新聞周刊》,“WISCO提供的資源拯救了許多人。沒有他們的生產供應,武漢的情況可能更危險。”除了國企,武漢制造業很多民企也在貢獻力量。武漢東南部的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被稱為“中國光谷”,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聚集了光電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多個產業。光電信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是武漢除汽車外的另外兩大支柱產業。疫情期間,這兩大支柱產業的大量企業仍在以各種方式運營,提供技術支持或供應生產,有的甚至實現了大規模的業務增長。武漢的高科技制造企業表現不俗。作為國內紅外測溫設備的龍頭企業之一,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整體產量激增,以每天1000套的生產速度向武漢及全國供應紅外自動測溫設備。在爆發之前,高科技紅外測溫設備的銷量一年只有幾百臺,現在產銷量突飛猛進。僅2月份,高德紅外生產的測溫設備在國內已安裝數萬套,3月初安裝近2萬套。最近接了大量海外訂單,一直供不應求。此外,武漢本地的高科技信息技術企業也為武漢實現疫情防控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里,有一張實時更新疫情防控動態的電子信息地圖。全稱是“基于時空大數據的一張圖疫情監控系統”,由武漢本地的五大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早在去年6月,這家公司就入選了工信部“小巨人”名單。“自2月9日上線以來,該系統已協助湖北等10多個省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五大角市場部總監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通過“一張圖”,當地防控指揮部可以直觀、準確地掌握本地區的關鍵疫情指標,實現精準防控。在武漢市疫情由暴發轉為穩定期間,轄區4000多人的佛子嶺街道B社區一直保持著“無疫情社區”的地位。這個社區采用的防控系統是武漢洪欣科技公司研發的“智慧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支撐平臺”,可以幫助社區實現精細化疫情防控。“該系統自2月中旬上線以來,幫助了武漢、山東、廣西等地的疫情防控。”武漢洪欣智慧社區項目經理閆小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社區統計人員和疫情數據分析的效率,尤其是在四項“應收盡收”的命令下……武漢的人員類型。然而,在武漢的“休眠”狀態下,大部分生產活動仍在等待全面重啟按鈕被按下。光電子信息方面,武漢建設的通信光電子、能源光電子、消費光電子三大產業鏈,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占國內市場2/3,國際市場1/4。全國700多家光通信廠商中,有200家左右在武漢。在疫情的陰影下,武漢大部分光通信企業的R&D和生產仍難以復工,不少企業的開工率繼續在低位徘徊,甚至不足以完成存量訂單,同時面臨失去新訂單和新客戶的風險。“長期停產下,武漢企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必然受到影響,存在失去部分市場的風險。”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全國陸續復工的大環境下,武漢仍處于停工狀態,行業上下游企業會傾向于尋找替代廠商來維持產業鏈的運轉。“如果武漢到4月底還不全面復工,那就意味著將失去差不多一個季度的訂單,對全年的生產和銷售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武漢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曾受到疫情的重創,但隨著疫情的逐漸減弱,疫情對制造業產業鏈的影響會逐漸降低。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重構供應鏈危機應對體系是他們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葉建議,在制造業的子行業中,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影響較大,高科技行業受影響較小。“未來,制造企業將更傾向于提高智能技術和智能制造在生產線中的比重,以規避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復工后重構供應鏈危機應對體系是企業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3月24日,在武漢東風乘用車公司廠房內,工人在生產車間進行消。攝影/李的“制造之城”期待按下重啟鍵。“它已經恢復工作,但尚未解封。大量員工無法上班,生產線實際上無法復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市場部一位負責人顯得有些無奈。事實上,東風汽車集團早在3月11日就獲批復工。但由于武漢和湖北還處于封閉狀態,人員和物流還沒有打通,不可能真正開工。東風汽車集團關閉下的城市只是武漢制造企業的一個縮影。在已經持續兩個月的停工狀態下,武漢的經濟壓力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層層傳導。作為中國制造業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武漢這座擁有汽車、通訊、電子、醫藥等領域知名制造企業的城市,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復工的策略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向《中國新聞周刊》預測,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要實現全面復工還需要一段時間。和東風汽車一樣,大部分武漢制造企業都面臨著產業鏈斷鏈的風險。例如,武漢在汽車及零部件領域擁有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處于國內乃至全球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的關鍵連接點。武漢制造業停工引發的沖擊波正逐漸向全球汽車行業蔓延。汽車供應鏈將受到重創。“目前,汽車廠的工人還沒有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工廠還沒有……ally開始生產了,公園附近沒有人。"一位常年在東風大道汽車產業園工作的負責人這樣描述企業的現狀。在疫情的陰影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風大道沒有以前那么熱鬧了。這條13公里長的大道是全球汽車產業密度最高的軸線之一,被譽為“車都的脊梁”,是武漢乃至湖北省工業產值最高的主干道。東風大道沿線,企業近2萬家,其中整車企業7家,汽車組裝廠12家,零部件企業5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54家。汽車年產量超百萬,家電產量超千萬臺,總收入達萬億。汽車產業已經連續九年占據武漢第一支柱產業的位置。在爆發后的兩個多月里,以東風大道為中心的武漢汽車產業幾乎完全陷入了停滯。”自疫情爆發以來,武漢的汽車生產線一直無法啟動。“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麗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汽車廠的流水線需要所有工人上崗,他們都是缺一不可的。”啟封前,工人到不了,流水線開不了。“東風汽車集團作為中國制造業500強第四大汽車企業,是武漢汽車產業的龍頭,也是湖北省最大的企業實體。其總部設在武漢,生產基地和分公司遍布湖北。”整個集團一半以上的產能在湖北,其中武漢占80%。"東風汽車集團武漢總部市場部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武漢總部只有政府部門在辦公,其他部門和生產線還處于停工狀態。生產基地在武漢的車企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根據中國程心國際的數據,湖北省約80%的汽車產能集中在武漢。從產能分布來看,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東風雷諾的產能100%在武漢,神龍汽車76%的產能和上汽通用23%的產能在武漢。以東風本田為例,其三家整車制造廠都位于武漢。如果從1月22日春節假期開始,東風本田已經損失了超過40個工作日的產能。按照東風本田今年的產銷計劃,這大概是虧損10萬輛以上的產量。換算成經濟損失,則高達250億元。每停產一天,整個東風本田就多損失5億元。此前,北京奔馳要求政府提前復工時,還說停工一天就要損失4億。”目前湖北復工地區的車企主要是行政辦公,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生產。“上述東風汽車集團市場部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全面復工之前,車企無法確定疫情期間的停工損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損失非常巨大。“此外,武漢、湖北的汽車零部件廠也是全國汽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武漢外,襄陽、十堰等汽車或汽車零部件產量高的地區,都是疫情嚴重的地方。”在武漢的工廠恢復生產之前,湖北乃至全國的整車生產線都很難正常生產。“該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武漢是汽車零部件工廠的重要聚集地,汽車零部件的適應性極高,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品。”一旦關鍵零部件缺失,整車生產將面臨停滯。“3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月度信息發布會,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下降80%……第n次。隨著全國范圍內的復工,對汽車行業的影響還在繼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全國汽車經銷商綜合效率為58%,而湖北省僅為38%。“湖北的乘用車產量占全國10%以上,其中湖北80%以上的產量在武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武漢汽車工業的停滯對全國汽車產業鏈影響重大。”雖然近年來,武漢汽車行業一直處于去庫存狀態,并未將產能全部投入生產,“但長期停產仍會對企業自身和上下游造成較大壓力。”葉薛平接著說道。
供應鏈危機與中國企業制造業的自救如今,武漢依然保留著“制造業城市”的厚重底色。這座人口過千萬的特大城市,不僅是中國四大汽車之都之一,還擁有“中國光谷”、“國家光電信息產業基地”等稱號,既有鋼鐵、汽車等傳統制造業,也有芯片、激光、醫藥等高科技制造業。深厚的制造業基礎成為武漢自救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間,武漢很多制造企業承擔了“救市”的重任,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救。作為植根于武漢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WISCO集團承擔著武漢市的多項基礎能源供應。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WISCO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幾乎從未停止工作,持續運送各種資源用于抗擊疫情。《中國新聞周刊》從武鋼集團了解到,該集團下屬的武鋼股份是武漢當地最大的醫用氧生產商。疫情期間,它24小時不間斷生產,為全市一半以上的醫院供應醫用氧氣,日供應量是平時的4倍。此外,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WISCO集團下屬的WISCO有限公司派出130多人支援建設,另一家子公司孫藝程鋼鐵公司支援鋼材500多噸。在保障民生需求方面,WISCO下轄的供電部門和供水部門也在24小時運轉,保障武漢市的水電供應。“疫情期間WISCO提供的醫療、鋼鐵等資源,基本都是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的,甚至是免費和無條件支持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Julia告訴《中國新聞周刊》,“WISCO提供的資源拯救了許多人。沒有他們的生產供應,武漢的情況可能更危險。”除了國企,武漢制造業很多民企也在貢獻力量。武漢東南部的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被稱為“中國光谷”,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聚集了光電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多個產業。光電信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是武漢除汽車外的另外兩大支柱產業。疫情期間,這兩大支柱產業的大量企業仍在以各種方式運營,提供技術支持或供應生產,有的甚至實現了大規模的業務增長。武漢的高科技制造企業表現不俗。作為國內紅外測溫設備的龍頭企業之一,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整體產量激增,以每天1000套的生產速度向武漢及全國供應紅外自動測溫設備。疫情爆發前,高科技紅外測溫設備的銷量在……一年幾百臺,現在產銷量突飛猛進。僅2月份,高德紅外生產的測溫設備在國內已安裝數萬套,3月初安裝近2萬套。最近接了大量海外訂單,一直供不應求。此外,武漢本地的高科技信息技術企業也為武漢實現疫情防控信息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里,有一張實時更新疫情防控動態的電子信息地圖。全稱是“基于時空大數據的一張圖疫情監控系統”,由武漢本地的五大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早在去年6月,這家公司就入選了工信部“小巨人”名單。“自2月9日上線以來,該系統已協助湖北等10多個省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五大角市場部總監周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通過“一張圖”,當地防控指揮部可以直觀、準確地掌握本地區的關鍵疫情指標,實現精準防控。在武漢市疫情由暴發轉為穩定期間,轄區4000多人的佛子嶺街道B社區一直保持著“無疫情社區”的地位。這個社區采用的防控系統是武漢洪欣科技公司研發的“智慧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支撐平臺”,可以幫助社區實現精細化疫情防控。“該系統自2月中旬上線以來,幫助了武漢、山東、廣西等地的疫情防控。”武漢洪欣智慧社區項目經理閆小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系統大大提高了社區統計人員和疫情數據分析的效率,尤其是在武漢四類人員“應收盡收”的命令下。然而,在武漢的“休眠”狀態下,大部分生產活動仍在等待全面重啟按鈕被按下。光電子信息方面,武漢建設的通信光電子、能源光電子、消費光電子三大產業鏈,光纖、光纜生產規模全球第一,占國內市場2/3,國際市場1/4。全國700多家光通信廠商中,大約有200家在武漢。在疫情的陰影下,武漢大部分光通信企業的R&D和生產仍難以復工,不少企業的開工率繼續在低位徘徊,甚至不足以完成存量訂單,同時面臨失去新訂單和新客戶的風險。“長期停產下,武漢企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必然受到影響,存在失去部分市場的風險。”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全國陸續復工的大環境下,武漢仍處于停工狀態,行業上下游企業會傾向于尋找替代廠商來維持產業鏈的運轉。“如果武漢到4月底還不全面復工,那就意味著將失去差不多一個季度的訂單,對全年的生產和銷售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武漢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曾受到疫情的重創,但隨著疫情的逐漸減弱,疫情對制造業產業鏈的影響會逐漸降低。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重構供應鏈危機應對體系是他們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葉建議,在制造業的子行業中,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影響較大,高科技行業受影響較小。“未來,制造企業將更傾向于提高智能技術和智能制造在生產線中的比重,以規避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
近日摩根大通表示,受疫情影響,在24月里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都將會收縮。
1900/1/1 0:00:00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0日7時4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72萬例,達720117例,死亡病例33925例。
1900/1/1 0:00:002014年3月26日,杭州小客車限購令實施,眾多人對限購令前夜的瘋狂記憶猶新:一家4S店平均一分鐘賣一輛車。因為這意味著往后的日子里,想買車還要碰運氣或者多花錢。如今,杭州限購令實施已快滿6年。
1900/1/1 0:00:003月30日,恒大健康(0708HK)通過線上直播形式披露2019年全年業績。
1900/1/1 0:00:004月1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4批)》,共包括57戶企業134個車型,
1900/1/1 0:00:00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于新型冠狀病疫情危機導致需求下降,特斯拉宣布將暫時解雇部分員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