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于特斯拉在華生產的話題不減,甚至掀起了“蝴蝶效應”,其中對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影響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達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69.55%。如今,這家曾經被看淡的新能源汽車標志性企業,也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保持攻勢,特斯拉加緊了在中國的生產。特斯拉上海工廠制造總監宋剛透露,去年年底其零部件國產化率約為30%,計劃到今年7月提高到70% ~ 80%。今年年底,國產特斯拉Model 3將實現所有零部件的國產化。據市場調研機構估算,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零部件國產化后最大降價空間為27% ~ 34%。不難發現,特斯拉降低成本的需求給了中國零部件供應鏈難得的機會。獲得新訂單將是最直接的收益。除此之外,特斯拉這只“鯰魚”能給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帶來新的刺激嗎?中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讓特斯拉受益匪淺。“中國有完整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特斯拉上海工廠完全有可能實現所有零部件的本地采購。”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部部長杜介紹,特斯拉上海工廠不僅能實現零部件100%國產化,而且對其需求也很旺盛。不久前,特斯拉被曝將建設一條中試生產線,生產自己的動力電池。對此,市場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多年來,特斯拉與動力電池供應商松下一直未能就降低成本展開討論,這也是背后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在目前的營銷階段,降低成本一直是懸在電動車廠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采購,既能降低進口帶來的關稅和物流成本,又能保證整車的及時及時組裝,自然成為其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在美國以外,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已經投產,柏林工廠即將奠基。兩個海外工廠都位于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這樣當地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可以滿足其本地化采購需求。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只是中國汽車產業集群之一。國內很多汽車企業都在這里設廠,并圍繞其培育了成熟的零配件供應鏈體系。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臨港也在積極建設區域性汽車工業園,盛駿電子等特斯拉供應商也在園區設廠。此前,中國的許多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進入特斯拉的全球采購體系。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他們的產品可以成功實現從出口到內銷的轉型。一家浙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表示,他原來供應特斯拉美國工廠的訂單已經歸零,轉而供應其上海工廠。平安集團智能企業副總經理兼CSO張俊以表示:“即使是特斯拉自己的電控產品也可以在中國制造,并且可以實現零部件100%本地化生產。”不過,上海電驅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俊認為,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100%國產化是基于全球采購供應鏈體系,因為有些產品目前還不能在中國市場量產,比如電機用的碳化硅,包括上海電驅動在內的很多電機廠商都要依賴進口,而特斯拉的電機用的是更高級別的零部件,實現在中國生產還需要時間。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特斯拉上海工廠即使要實現零部件100%本地采購,依然無法脫離全球零部件供應鏈體系。事實上,外國零部件公司也盯上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訂單。據媒體報道,森薩塔科技的子公司GIGAVAC從2015年開始與特斯拉合作,其DC接觸器供應特斯拉所有車型和超級充電樁。目前,森薩塔技術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本地化……中國高壓直流接觸器行業,預計今年年中投產。國內零配件企業看中特斯拉品牌代言。今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恢復率并不高,但中國零部件供應商與特斯拉上海工廠達成供貨協議的消息保持了較高的曝光率。種種跡象表明,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國產化采購進程正在加快,中國的許多零部件供應商也在積極爭取與之合作。其中既有汽車內飾、玻璃等傳統零部件領域的企業,也有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零部件廠商。“鑒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地位和行業領先地位,零部件供應商很自豪能夠為其供貨。”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莫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特斯拉對零部件采購的要求很高,但沒有供應商會放棄訂單,大家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以滿足自己的采購要求。汽車電子領域的很多供應商都進入了特斯拉的采購名單,作為對其企業實力的背書。記者還發現,一些為特斯拉供貨的國內零部件企業會重點展示和推廣相關配套產品,以吸引更多客戶。“近年來,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國內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本地采購也為國內優秀的零部件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杜對說:張俊以還告訴記者,由于特斯拉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一旦成為其供應商,將對零部件企業的品牌推廣和塑造形成重要的推力,這從一些上市公司一旦宣布將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其股價就會上漲,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駿電子、秀強股份、奧特佳股份近期的股市波動也是因為此。據了解,從車型總價值來看,特斯拉Model 3主要分為三部分,即三電、汽車電子和車身底盤內外飾,分別占比約為5:3:2。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得益于特斯拉的訂單,松下和LG化學在中國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分別超過比亞迪排名第二和第三,挑戰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日前有消息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將向特斯拉供應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量不低于特斯拉技嘉上海(一期)計劃產能的40%。“我認為,特斯拉在華生產對國內零部件供應鏈的最大影響體現在動力電池領域。”龔俊表示,根據特斯拉的計劃,其上海工廠的產能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達到15萬輛。這個體量對于其他零部件供應商來說不算大,但是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卻是不可忽視的,更何況特斯拉的品牌效應。尼爾森汽車事業部前副總裁張振華也強調,特斯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話語權可以輻射到供應商,尤其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領域。硬幣有兩面,特斯拉在部分零部件的采購要求上比傳統車企更為嚴格。“特斯拉首次在中國采購動力電池時,國內某企業生產的18650產品因生產一致性等性能不佳未能進入采購名單。”可比透露,這可能是特斯拉上海工廠不得不轉而在中國采購磷酸鐵鋰電池的原因之一。杜還表示,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相比,特斯拉對零部件的采購要求更高,這不僅會對國內零部件供應商提出更大的挑戰,也會促進他們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改裝目前還談不上,但特斯拉在中國的生產會對配套零部件企業的質量和業績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他說……刺激國內汽車供應鏈的進一步開放。“其實一方面支持特斯拉對國內零部件企業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也是特斯拉需要的。”在張俊以看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相關產品極具競爭力和性價比,這也是特斯拉選擇在中國投產和采購零部件的主要因素。“以汽車座椅為例,延鋒是全球一流的供應商。此外,在許多其他產品領域,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都處于世界一流水平。特斯拉在華生產拉近了與這些零部件供應商的距離,對其生產乃至整車質量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他說。龔俊告訴記者,經過十幾年的積累,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體系,尤其是在核心的“三電”領域,有很好的供應商,加上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這將有助于特斯拉在中國投產。“在很多領域,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不僅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在性價比上也有優勢。”他說。中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供應,為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斯拉和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可能不是誰促進誰,誰塑造誰,而是互相幫助,實現共贏的合作關系。然而,在特斯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光環下,人們更多看到的是特斯拉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的提升。J.D.Power中國區研究總監王慶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顛覆者,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商業模式,都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排除這種影響會隨著在中國的投產而對中國汽車行業造成更大的沖擊,但這是一個不斷推進、逐漸變化的過程。他認為,目前還很難確定特斯拉的國產能給中國的零部件供應鏈帶來多大的影響。不過,也有金融分析師指出,特斯拉不僅會給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帶來訂單,還會帶來供應鏈的巨大變化,類似于八年前蘋果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的機遇。作者寫道:“蘋果對手機行業生產的重大改變是‘自主設計+垂直采購’體系。蘋果的生產全部外包后,更多的零部件被分離出來,讓數百家供應商直接進入采購系統。這增加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但好處是降低成本,增加市場適應性。在手機行業封閉采購的時代,中國電子廠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品牌力不強,只生產低端產品,但由于蘋果的直接采購,他們有機會與全球同行競爭,提升產品和技術。”以汽車電子為例,大型汽車企業的汽車電子零部件采購和定價都被國外的組裝系統供應商牢牢控制,不僅利潤很高,也無形中為其他供應商進入市場筑起了一道高墻。零部件企業很難進入世界知名車企的供應體系,但一旦進入,又相對穩定,這對后發的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非常不利。近年來,特斯拉的一、二級供應商從200家增加到600家,大大降低了成本。這位金融分析師認為,傳統車企如果不跟進,必然會降低競爭力;如果跟進,就要改造供應鏈,增加垂直采購的比重。所以特斯拉帶來的機會是屬于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鯰魚效應’可能會讓汽車產業鏈從封閉走向更加開放,部分中國零部件企業的下游可能會從‘總成系統商’轉變為‘汽車企業’,這類似于過去十年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機遇。”他在分析文章中寫道。“零”觀點的高期待背后,需要更多的理性。從最早的地方政府爭奪其國內項目,中外競爭者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到現在零部件供應商競相進入采購體系。特斯拉作為入侵者的攪動作用在不斷擴大。正因如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引進特斯拉帶來了一條“鯰魚”,有助于壯大中國的汽車工業。筆者了解到,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臨港正在加快建設國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開發基地。去年9月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舉行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包括制造、應用、服務、功能平臺在內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共24個,涉及總投資近80億元。不管承認與否,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技術創新者和市場顛覆者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在資本市場上,只要一個供應商看似與特斯聯有支持關系,投資者就會蜂擁而至。或許正是這種象征性的意義,使得國內眾多零部件供應商爭相進入其采購名單。此外,一些市場分析師對特斯拉在華生產將給中國零部件供應鏈帶來的機遇有著更深層次的預期,即把特斯拉的“鯰魚”投入中國市場將刺激供應鏈重塑。持這種觀點的人不約而同地將特斯拉與當年的蘋果相提并論。早期給蘋果供貨的供應商大多是日韓歐美企業,現在一半以上是中國廠商,從某種意義上說,造就了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的半壁江山。那么,如果特斯拉在中國投產,能否復制蘋果對中國供應商的優勢呢?事實上,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當年的消費電子行業已經大不相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已經建立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世界一流的供應鏈體系,所以很多業內人士直言,特斯拉和中國零部件企業是互惠互利的。同時,我覺得有必要思考一下。蘋果手機在中國生產,但中國制造的利潤不到4%。暴露了哪些問題?中國零部件產業面臨的艱巨挑戰是轉型升級,是在技術能力、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配套能力上實現全方位的跨越式發展。多幾個“特斯拉”恐怕也不容易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更愿意把特斯拉在中國投產和國產化率的提高作為中國零部件企業整體發展水平的試金石;供應商也要把支持機會作為提升競爭力的動力。然而,就像特斯拉要掌控芯片、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一樣,中國零部件產業的希望不在于“鯰魚效應”,而只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強大起來。今年以來,關于特斯拉在華生產的話題不減,甚至掀起了“蝴蝶效應”,其中對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影響是業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達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69.55%。如今,這家曾經被看淡的新能源汽車標志性企業,也在資本市場風生水起。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保持攻勢,特斯拉加緊了在中國的生產。特斯拉上海工廠制造總監宋剛透露,去年年底其零部件國產化率約為30%,計劃到今年7月提高到70% ~ 80%。今年年底,國產特斯拉Model 3將實現所有零部件的國產化。據市場調研機構估算,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零部件國產化后最大降價空間為27% ~ 34%。不難發現,特斯拉降低成本的需求給了中國零部件供應鏈難得的機會。獲得新訂單將是最直接的收益。除此之外,特斯拉這只“鯰魚”能給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帶來新的刺激嗎?中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讓特斯拉受益匪淺。“中國有完整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特斯拉上海工廠完全有可能實現所有零部件的本地采購。”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部部長杜介紹,特斯拉上海工廠不僅能實現零部件100%國產化,而且對其需求也很旺盛。不久前,特斯拉被曝將建設一條中試生產線,生產自己的動力電池。對此,市場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多年來,特斯拉與動力電池供應商松下一直未能就降低成本展開討論,這也是背后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在目前的營銷階段,降低成本一直是懸在電動車廠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零部件本地采購,既能降低進口帶來的關稅和物流成本,又能保證整車的及時及時組裝,自然成為其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在美國以外,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已經投產,柏林工廠即將奠基。兩個海外工廠都位于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這樣當地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可以滿足其本地化采購需求。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只是中國汽車產業集群之一。國內很多汽車企業都在這里設廠,并圍繞其培育了成熟的零配件供應鏈體系。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臨港也在積極建設區域性汽車工業園,盛駿電子等特斯拉供應商也在園區設廠。此前,中國的許多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進入特斯拉的全球采購體系。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他們的產品可以成功實現從出口到內銷的轉型。一家浙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表示,他原來供應特斯拉美國工廠的訂單已經歸零,轉而供應其上海工廠。平安集團智能企業副總經理兼CSO張俊以表示:“即使是特斯拉自己的電控產品也可以在中國制造,并且可以實現零部件100%本地化生產。”不過,上海電驅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俊認為,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100%國產化是基于全球采購供應鏈體系,因為有些產品目前還不能在中國市場量產,比如電機用的碳化硅,包括上海電驅動在內的很多電機廠商都要依賴進口,而特斯拉的電機用的是更高級別的零部件,實現在中國生產還需要時間。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特斯拉上海工廠即使要實現100%的零部件本地采購,也還是不能分開……來自全球零件供應鏈系統。事實上,外國零部件公司也盯上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訂單。據媒體報道,森薩塔科技的子公司GIGAVAC從2015年開始與特斯拉合作,其DC接觸器供應特斯拉所有車型和超級充電樁。目前森薩塔技術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高壓直流接觸器在國內的國產化,預計今年年中投產。國內零配件企業看中特斯拉品牌代言。今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恢復率并不高,但中國零部件供應商與特斯拉上海工廠達成供貨協議的消息保持了較高的曝光率。種種跡象表明,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國產化采購進程正在加快,中國的許多零部件供應商也在積極爭取與之合作。其中既有汽車內飾、玻璃等傳統零部件領域的企業,也有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零部件廠商。“鑒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地位和行業領先地位,零部件供應商很自豪能夠為其供貨。”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莫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特斯拉對零部件采購的要求很高,但沒有供應商會放棄訂單,大家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以滿足自己的采購要求。汽車電子領域的很多供應商都進入了特斯拉的采購名單,作為對其企業實力的背書。記者還發現,一些為特斯拉供貨的國內零部件企業會重點展示和推廣相關配套產品,以吸引更多客戶。“近年來,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國內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已經比較完善。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本地采購也為國內優秀的零部件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杜對說:張俊以還告訴記者,由于特斯拉在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一旦成為其供應商,將對零部件企業的品牌推廣和塑造形成重要的推力,這從一些上市公司一旦宣布將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其股價就會上漲,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駿電子、秀強股份、奧特佳股份近期的股市波動也是因為此。據了解,從車型總價值來看,特斯拉Model 3主要分為三部分,即三電、汽車電子和車身底盤內外飾,分別占比約為5:3:2。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得益于特斯拉的訂單,松下和LG化學在中國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分別超過比亞迪排名第二和第三,挑戰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日前有消息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將向特斯拉供應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量不低于特斯拉技嘉上海(一期)計劃產能的40%。“我認為,特斯拉在華生產對國內零部件供應鏈的最大影響體現在動力電池領域。”龔俊表示,根據特斯拉的計劃,其上海工廠的產能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達到15萬輛。這個體量對于其他零部件供應商來說不算大,但是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卻是不可忽視的,更何況特斯拉的品牌效應。尼爾森汽車事業部前副總裁張振華也強調,特斯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話語權可以輻射到供應商,尤其是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領域。硬幣有兩面,特斯拉在部分零部件的采購要求上比傳統車企更為嚴格。“特斯拉首次在中國采購動力電池時,國內某企業生產的18650產品因生產一致性等性能不佳未能進入采購名單。”可比透露,這可能是特斯拉上海工廠不得不轉而在中國采購磷酸鐵鋰電池的原因之一。杜還表示,與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相比,…sla對采購零部件的要求更高,這不僅會對國內零部件供應商提出更大的挑戰,也會促進他們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改裝目前還談不上,但特斯拉在中國的生產會對配套零部件企業的質量和業績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他說。刺激國內汽車供應鏈的進一步開放。“其實一方面支持特斯拉對國內零部件企業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也是特斯拉需要的。”在張俊以看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相關產品極具競爭力和性價比,這也是特斯拉選擇在中國投產和采購零部件的主要因素。“以汽車座椅為例,延鋒是全球一流的供應商。此外,在許多其他產品領域,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都處于世界一流水平。特斯拉在華生產拉近了與這些零部件供應商的距離,對其生產乃至整車質量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他說。龔俊告訴記者,經過十幾年的積累,中國已經形成了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體系,尤其是在核心的“三電”領域,有很好的供應商,加上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這將有助于特斯拉在中國投產。“在很多領域,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不僅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在性價比上也有優勢。”他說。中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供應,為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斯拉和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可能不是誰促進誰,誰塑造誰,而是互相幫助,實現共贏的合作關系。然而,在特斯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光環下,人們更多看到的是特斯拉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的提升。J.D.Power中國區研究總監王慶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顛覆者,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商業模式,都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排除這種影響會隨著在中國的投產而對中國汽車行業造成更大的沖擊,但這是一個不斷推進、逐漸變化的過程。他認為,目前還很難確定特斯拉的國產能給中國的零部件供應鏈帶來多大的影響。不過,也有金融分析師指出,特斯拉不僅會給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帶來訂單,還會帶來供應鏈的巨大變化,類似于八年前蘋果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的機遇。作者寫道:“蘋果對手機行業生產的重大改變是‘自主設計+垂直采購’體系。蘋果的生產全部外包后,更多的零部件被分離出來,讓數百家供應商直接進入采購系統。這增加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但好處是降低成本,增加市場適應性。在手機行業封閉采購的時代,中國電子廠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品牌力不強,只生產低端產品,但由于蘋果的直接采購,他們有機會與全球同行競爭,提升產品和技術。”以汽車電子為例,大型汽車企業的汽車電子零部件采購和定價都被國外的組裝系統供應商牢牢控制,不僅利潤很高,也無形中為其他供應商進入市場筑起了一道高墻。零部件企業很難進入世界知名車企的供應體系,但一旦進入,又相對穩定,這對后發的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非常不利。近年來,特斯拉的一、二級供應商從200家增加到600家,大大降低了成本。這位金融分析師認為,傳統車企如果不跟進,必然會降低競爭力;如果跟進,就要改造供應鏈,增加垂直采購的比重。所以特斯拉帶來的機會是屬于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鯰魚效應’可能會讓汽車產業鏈從封閉走向更加開放,部分中國零部件企業的下游可能會從‘總成系統商’轉變為‘汽車企業’,這類似于過去十年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機遇。”他在分析文章中寫道。“零”觀點的高期待背后,需要更多的理性。從最早的地方政府爭奪其國內項目,中外競爭者密切關注并積極應對,到現在零部件供應商競相進入采購體系。特斯拉作為入侵者的攪動作用在不斷擴大。正因如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引進特斯拉帶來了一條“鯰魚”,有助于壯大中國的汽車工業。筆者了解到,特斯拉上海工廠所在的臨港正在加快建設國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開發基地。去年9月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舉行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包括制造、應用、服務、功能平臺在內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共24個,涉及總投資近80億元。不管承認與否,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技術創新者和市場顛覆者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即使在資本市場上,只要一個供應商看似與特斯聯有支持關系,投資者就會蜂擁而至。或許正是這種象征性的意義,使得國內眾多零部件供應商爭相進入其采購名單。此外,一些市場分析師對特斯拉在華生產將給中國零部件供應鏈帶來的機遇有著更深層次的預期,即把特斯拉的“鯰魚”投入中國市場將刺激供應鏈重塑。持這種觀點的人不約而同地將特斯拉與當年的蘋果相提并論。早期給蘋果供貨的供應商大多是日韓歐美企業,現在一半以上是中國廠商,從某種意義上說,造就了中國消費電子行業的半壁江山。那么,如果特斯拉在中國投產,能否復制蘋果對中國供應商的優勢呢?事實上,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當年的消費電子行業已經大不相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已經建立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世界一流的供應鏈體系,所以很多業內人士直言,特斯拉和中國零部件企業是互惠互利的。同時,我覺得有必要思考一下。蘋果手機在中國生產,但中國制造的利潤不到4%。暴露了哪些問題?中國零部件產業面臨的艱巨挑戰是轉型升級,是在技術能力、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配套能力上實現全方位的跨越式發展。多幾個“特斯拉”恐怕也不容易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更愿意把特斯拉在中國投產和國產化率的提高作為中國零部件企業整體發展水平的試金石;供應商也要把支持機會作為提升競爭力的動力。然而,就像特斯拉要掌控芯片、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一樣,中國零部件產業的希望不在于“鯰魚效應”,而只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多家日本媒體推測,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60億美元。
1900/1/1 0:00:00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汽車類消費是北京市商品消費中占比最大的商品品類,2019年,占社零額比重138的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80全國同期增速為08,下拉全市社零額增速1
1900/1/1 0:00:00德國時間3月20日,德國聯邦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朔爾茨表示,“面對疫情影響,內閣政府在23日通過1500億歐元追加預算以保障企業穩定經營”。
1900/1/1 0:00:00據國外媒體報道,戴姆勒將在印度市場擴張。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未來兩年計劃在印度市場推出10款奔馳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恒大旗下新能源車的產量將達到年產100萬輛,并用3到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許家印曾經的狂想,隨著恒大業績預告的曝光,逐漸走向未知的深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