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疫情的蔓延使歐洲汽車工業陷入停頓。繼大眾、戴姆勒、寶馬、PSA、雷諾等跨國汽車公司宣布關閉整車生產工廠后,3月20日,總部位于德國的全球最大兩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和大陸集團宣布停止在歐洲的生產。隨后,舍弗勒、馬瑞利、韋伯斯特和ZF等跨國零部件制造商也表示將停止或放緩在歐洲的生產。汽車生產涉及全球數萬種零部件和材料的采購,任何微小零部件的異常供應都會對整車生產產生影響。個別或部分上游供應商的關停,可能導致供應鏈出現“斷裂”危機。汽車零部件巨頭關閉在歐洲的工廠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產生影響。在國內,各大車企的供應鏈體系具有很強的國際化特征,部分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逐漸恢復生產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正面臨著全球供應鏈體系的新考驗。“如果這些外國供應商停止供貨,將對中國汽車行業造成很大影響。雖然現在還有一定的庫存,短期內對企業的影響有限,但是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關鍵在于國外的疫情發展到什么程度,以及對當地生產的影響。目前歐美疫情趨于惡化。”3月23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首席專家吳松泉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對中國的影響要看何時復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和供應基地之一。雖然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3萬家,年市場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但仍有大量汽車零部件、材料和設備需要從國外進口。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為367.11億美元。其中,從德國進口的零部件規模達102.8億美元,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墨西哥的零部件占進口額的80%以上。吳松泉告訴智庫君,2019年三類零部件進口占比超過50%,包括自動變速器及零部件、發動機及零部件、未列入車身的零部件。SAIC大通工廠一位負責人向智庫君表示,相關零部件仍有一定庫存,預計一個半月的影響不會很大。他告訴智庫君,目前主要進口的零部件有連接器、芯片、化工原料等。智庫君了解到,中國進口零部件主要包括國內不能生產或不能滿足需求的總成/系統、零部件、材料和基礎零部件。隨著中國汽車產銷規模的不斷擴大,博世、Mainland China、ZF、偉世通、法雷奧等跨國零部件企業紛紛增加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在中國設立了許多工廠,但這些企業的部分材料和基礎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的。“歐洲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可以本地化的,但是一些被認為是共享或共用的零件,比如小塑料件或沖壓件或帶熱處理的密封件,不值得單獨投資模具,所以沒有本地化。”3月23日,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華高級經理告訴智庫君,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也告訴智庫君,德國總部正在努力保住博世中國的需求。一般來說,大部分整車企業的進口零部件庫存都很深。但如果零部件企業和材料企業因德、美、日、韓疫情惡化而停止生產供應,國內企業庫存告罄后將無法繼續生產,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將面臨直接沖擊。上述零配件企業高層告訴智庫君,歐洲的進口件通常有4-8周的庫存。如果歐洲供應商現在停產,影響還沒有體現出來。未來是否會有影響,要看時長等因素……f停產,物流是否也會受到影響。3月23日,秘書長助理徐海東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3月份中國汽車產銷明顯回暖,復產力度逐漸加大。在中國,根據不同地區的規定,汽車制造商從2月份開始逐漸恢復生產。此前,由于汽車制造大省湖北無法供應零部件和物流問題,各地多家汽車廠商復產受到影響。當時很多車企開始梳理自己的零部件體系,希望為一些可替代的零部件找到新的供應商。不過,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告訴智庫君,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并不容易,因為汽車零部件需要較長的產品研發和驗證周期,而能快速找到替代供應商的零部件往往技術含量較低。這些被替代的零部件供應商主要是當地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也是供應鏈系統的組成部分,反過來又可能影響整個供應鏈。這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本土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屆時,如果切斷跨國零部件企業進口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將給正在復蘇的國內汽車產銷帶來新的沖擊。如果一個微小的零件不能及時進口,就會影響一個車企甚至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對于已經受到疫情打擊的中國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超過600億美元,超過367.11億美元的進口規模。但需要注意的是,進口件和出口件的“含金量”是有差異的。“中國雖然是零部件生產大國,但規模大,供應能力強。進出口規模大,出口大于進口。然而,我們出去的和進來的是不同的。我們進口的很多零部件或者材料國內無法供應,出口的很多零部件其實在國外就可以替代。”吳松泉告訴智庫君,跨國零部件巨頭在產業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很高,他們生產的很多零部件無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時間。這也再次說明了在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過程中,加強零部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出建議,支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確保供應鏈安全。主要汽車企業應建立戰略備件供應體系,加強與國內外備件供應商的聯盟與合作,優化供應體系布局,引導主要中國品牌企業在共享供應鏈資源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但在一定程度上,疫情也讓汽車行業有能力重新審視供應鏈管理。任何企業都需要進一步考慮自身的供應鏈安全,加強供應鏈的柔性,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新型冠狀病疫情的蔓延使歐洲汽車工業陷入停頓。繼大眾、戴姆勒、寶馬、PSA、雷諾等跨國汽車公司宣布關閉整車生產工廠后,3月20日,總部位于德國的全球最大兩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和大陸集團宣布停止在歐洲的生產。隨后,舍弗勒、馬瑞利、韋伯斯特和ZF等跨國零部件制造商也表示將停止或放緩在歐洲的生產。汽車生產涉及全球數萬種零部件和材料的采購,任何微小零部件的異常供應都會對整車生產產生影響。個別或部分上游供應商的關停,可能導致供應鏈出現“斷裂”危機。汽車零部件巨頭關閉在歐洲的工廠將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產生影響。在國內,各大車企的供應鏈體系具有很強的國際化特征,部分關鍵零部件需要進口。逐漸恢復生產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正面臨新的考驗……全球供應鏈系統。“如果這些外國供應商停止供貨,將對中國汽車行業造成很大影響。雖然現在還有一定的庫存,短期內對企業的影響有限,但是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關鍵在于國外的疫情發展到什么程度,以及對當地生產的影響。目前歐美疫情趨于惡化。”3月23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首席專家吳松泉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對中國的影響要看何時復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和供應基地之一。雖然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3萬家,年市場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但仍有大量汽車零部件、材料和設備需要從國外進口。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為367.11億美元。其中,從德國進口的零部件規模達102.8億美元,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墨西哥的零部件占進口額的80%以上。吳松泉告訴智庫君,2019年三類零部件進口占比超過50%,包括自動變速器及零部件、發動機及零部件、未列入車身的零部件。SAIC大通工廠一位負責人對智庫君表示,相關零部件仍有一定庫存,預計一個半月的影響不會很大。他告訴智庫君,目前主要進口的零部件有連接器、芯片、化工原料等。智庫君了解到,中國進口零部件主要包括國內不能生產或不能滿足需求的總成/系統、零部件、材料和基礎零部件。隨著中國汽車產銷規模的不斷擴大,博世、Mainland China、ZF、偉世通、法雷奧等跨國零部件企業紛紛增加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在中國設立了許多工廠,但這些企業的部分材料和基礎零部件都是從海外進口的。“歐洲的大部分零件都是可以本地化的,但是一些被認為是共享或共用的零件,比如小塑料件或沖壓件或帶熱處理的密封件,不值得單獨投資模具,所以沒有本地化。”3月23日,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華高級經理告訴智庫君,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也告訴智庫君,德國總部正在努力保住博世中國的需求。一般來說,大部分整車企業的進口零部件庫存都很深。但如果零部件企業和材料企業因德、美、日、韓疫情惡化而停止生產供應,國內企業庫存告罄后將無法繼續生產,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將面臨直接沖擊。上述零配件企業高層告訴智庫君,歐洲的進口件通常有4-8周的庫存。如果歐洲供應商現在停產,影響還沒有體現出來。未來是否會有影響,要看停產時間長短,物流是否也會受到影響等因素。3月23日,秘書長助理徐海東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表示,3月份中國汽車產銷明顯回暖,復產力度逐漸加大。在中國,根據不同地區的規定,汽車制造商從2月份開始逐漸恢復生產。此前,由于汽車制造大省湖北無法供應零部件和物流問題,各地多家汽車廠商復產受到影響。當時很多車企開始梳理自己的零部件體系,希望為一些可替代的零部件找到新的供應商。不過,一位車企內部人士告訴智庫君,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替代供應商并不容易,因為汽車零部件需要較長的產品研發和驗證周期,而能快速找到替代供應商的零部件往往技術含量較低。這些被替換的零件供應商主要是本地供應商……ll和中型企業。中小企業也是供應鏈系統的組成部分,反過來又可能影響整個供應鏈。這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本土汽車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屆時,如果切斷跨國零部件企業進口的關鍵零部件供應,將給正在復蘇的國內汽車產銷帶來新的沖擊。如果一個微小的零件不能及時進口,就會影響一個車企甚至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對于已經受到疫情打擊的中國汽車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超過600億美元,超過367.11億美元的進口規模。但需要注意的是,進口件和出口件的“含金量”是有差異的。“中國雖然是零部件生產大國,但規模大,供應能力強。進出口規模大,出口大于進口。然而,我們出去的和進來的是不同的。我們進口的很多零部件或者材料國內無法供應,出口的很多零部件其實在國外就可以替代。”吳松泉告訴智庫君,跨國零部件巨頭在產業供應鏈中的話語權很高,他們生產的很多零部件無法替代,即使替代也需要時間。這也再次說明了在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發展的過程中,加強零部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出建議,支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確保供應鏈安全。主要汽車企業應建立戰略備件供應體系,加強與國內外備件供應商的聯盟與合作,優化供應體系布局,引導主要中國品牌企業在共享供應鏈資源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但在一定程度上,疫情也讓汽車行業有能力重新審視供應鏈管理。任何企業都需要進一步考慮自身的供應鏈安全,加強供應鏈的柔性,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
當地時間3月23日,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公布了由英國衛生和社會福利部與英國創新基金會(UKRI)針對新冠病開展研究的第一輪資助項目(共6個)。
1900/1/1 0:00:00在交出2019亮眼成績單后,恩捷股份再次加大在鋰電隔膜方面的布局。
1900/1/1 0:00:00近日,全日空航空公司(ANA)與SBDrive,AdvancedSmartMobility和比亞迪等公司展開合作,在日本東京羽田國際機場測試自動駕駛電動巴士。
1900/1/1 0:00:00誰也不曾想到2020年的開局會是這樣,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1900/1/1 0:00:00此前業內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中國鋰電池出口產生打擊的擔憂正在變成現實。在我國疫情取得逐步好轉的同時,境外的疫情卻不容樂觀,呈現迅速惡化的趨勢,其中歐洲和美國成為重災區。
1900/1/1 0:00:00最近,進入美股需要一顆強大心臟。當地時間3月18日,美股早盤大幅低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分別暴跌782和701,觸發熔斷機制,停盤15分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