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落地的三個關鍵詞——場景、場景、場景。”一年前,在與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CEO交流時,秉承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原則,他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場景”對于自動駕駛的重要性。當時的自駕行業正處于泡沫被戳破,發展步伐放緩的階段。許多自動駕駛公司不再迷戀RoboTaxi,他們將重心轉移到低速無人駕駛領域,尋找落地場景,以便盡快實現自我造血。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公司,時宇科技也在不斷嘗試尋找場景。2019年底,時宇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港國際機場正式使用,在探索場景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近期獲得Tier1巨頭博世B輪融資的戰略投資,也是對時宇技術能力和發展前景的肯定。時宇科技CEO吳甘沙對第一電氣網表示,相比兩三年前,行業已經做了很多積累,已經能夠逐步跨越商業化的鴻溝。未來一兩年,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應用會有比較大的商業商業形態。
2月26日,時宇科技宣布獲得博世B輪融資戰略投資。同期還投資了深創投(深圳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重慶兩江服務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在吳甘沙看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投資。早在2017年,博世就參與了“汽車中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的第一階段,此后一直與博世保持著溝通和交流。2019年,雙方在技術和商業層面的交流逐漸密集。“那段時間,我們接待了包括博世CTO在內的很多高管。在交流過程中,他們更多地了解了時宇科技的能力和商業形式,因此進行了這項投資。”吳甘沙告訴第一電網。
(15家創業公司入選第一輛Bosch -PNP汽車上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在博世層面,這是繼2019年9月投資自動駕駛物流平臺和服務提供商主線科技和激光雷達制造商何塞科技之后,增加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相關公司的數量。據博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合伙人、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孫曉光介紹,博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時宇科技的投資方)是隸屬于博世集團的科技投資者,旨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初創企業,其投資活動主要集中在與博世當前和未來業務相關的科技公司。“自動化、電氣化、互聯互通是未來交通發展的方向。博世多年來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巨資。僅在2020年,博世集團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超過6億歐元。”孫曉光對第一電動網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分為三個重要的落地場景:城市、高速公路和封閉受限區域,在這三個重要場景中都有產品布局。”
顯然,目前在有限場景低速自動駕駛領域發力的時宇科技和博世很契合,投資也不意外。三維尋找合適的場景在孫曉光看來,時宇不僅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領域有著扎實的技術基礎,在具體應用上也找到了非常好的方向。要做到這一點,吳甘沙有自己的方法論。“主要看三個維度——合意性(剛需)、可行性(可行規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即是否有高頻剛需、規模是否可行、是否能賺錢。”吳甘沙道:“不必多解釋。規模的可行性主要看能否真正做到無人駕駛……w.最后能不能算發帖,不僅僅是為了客戶,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只有客戶和公司才能賺錢。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遵循這三個標準,時宇科技在尋找現場的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犯錯,最終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在剛需痛點方面,B端(商業端)的剛需痛點最強,強于C端(消費端)和G端(政府端)。從規模可行性來看,封路的法律問題相對較小,場景可預見。這里說的可預測性,并不是說完全沒有人。在我們降落過的機場和工廠場景里也有人駕駛車輛,但都很守紀律。無人駕駛最怕的就是不可預知的行為。從成本上來說,無論刮風下雨都能實現7*24小時正常工作的無人車對客戶的吸引力很大。"
(無人車正式在中國香港國際機場運營)2019年12月底,時宇科技與中國香港機場管理局完成了為期兩年的技術研究和實地測試,其無人物流車正式投入機場行李遞送常態化服務。正式運行半個月后,交出了1500 km 0故障運行的好成績。在吳甘沙看來,要實現商業化,真正去掉安全員,離不開算法水平、工程水平、測試能力的提升。拓展邊界的關鍵:打磨“車腦+云腦”自動駕駛的難點之一是場景無法重現,無法窮盡。如果更新了一套算法,如何判斷是否更適合原場景?答案是模擬+測量。2017年7月,時宇科技正式入駐浙江嘉善產業新城。在嘉善的試驗場,時宇進行了7*24小時不間斷的測試。“這些測試是帶來自信的基礎。沒有這些測試,我們是不可能把25噸卡車上的安全員脫下來的。同時,2018年以來工程水平大幅提升,增加了對錯誤的觀察和處理。”除了測試,吳甘沙還認為,這兩年算法層面的突破也加速了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嘉善考點)“雖然是突破,但不是從99%到99.9999%的邊界突破,難度很大,主要在一些易于部署和擴展的業務上。例如,過去依靠場景中基于攝像頭的定位系統,需要在不同的天氣和溫度條件下拍攝大量圖片,以確保車輛能夠在各種光照條件和季節環境下正常工作。現在,只需要收集一組圖片。有這樣的算法突破。”吳甘沙解釋道。但無論是算法層面、工程層面、測試能力的進步,還是三維標準在不同場景下的驗證過程,都是時宇科技在不斷打磨的核心——車腦+云腦,這也是時宇能否拓展邊界的關鍵。跨越商業化鴻溝陳濤首創執行總經理何雄松也談了自己對第一電氣網的看法。“低速無人車目前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很多人質疑無人駕駛。他們認為目前沒有大規模推廣,但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其實是有價值的。陳濤的機場物流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何雄松也指出,目前能形成商業閉環的場景確實有限,空間看似不大,但未來空間會繼續打開。但是,如何打開這個空間,對于這些無人駕駛創業公司來說,將是一個難題。對于這一點,吳甘沙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單獨的場景可能都不夠大,但整個市場加起來很大。面對整體龐大卻又碎片化的市場,我們需要做的是讓核心足夠強大,足夠通用,能夠打通不同的汽車,不同的業務場景。這是真正打開應用空間的關鍵。”“核心是多么強大啊,…邊界會有多大。”吳甘沙對此很堅決。基于這樣的認識,石喻也非常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首先要把已經在做的場景優勢轉化為勝勢,成為可以大規模復制的行業。其次,我們會逐步轉變角色,讓車腦+云腦更加扎實,適應各種車型和場景,為各行各業輸送隱形的‘AI司機’。“吳甘沙說,如果這個模式行得通,市場會突破幾個數量級。”無人駕駛真正的商業化就像要求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得100分,難度很大。但是從今年開始,在一些場景中證明了每次拿100分也是可以實現的,這個行業已經能夠逐步跨越商業化的鴻溝。”吳甘沙說自動駕駛落地三個關鍵詞——場景,場景,場景。“一年前,在與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CEO交流時,秉承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的原則,他讓我深刻體會到‘場景’對于自動駕駛的重要性。當時的自駕行業正處于泡沫被戳破,發展步伐放緩的階段。許多自動駕駛公司不再迷戀RoboTaxi,他們將重心轉移到低速無人駕駛領域,尋找落地場景,以便盡快實現自我造血。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公司,時宇科技也在不斷嘗試尋找場景。2019年底,時宇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港國際機場正式使用,在探索場景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近期獲得Tier1巨頭博世B輪融資的戰略投資,也是對時宇技術能力和發展前景的肯定。時宇科技CEO吳甘沙對第一電氣網表示,相比兩三年前,行業已經做了很多積累,已經能夠逐步跨越商業化的鴻溝。未來一兩年,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應用會有比較大的商業商業形態。
2月26日,時宇科技宣布獲得博世B輪融資戰略投資。同期還投資了深創投(深圳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重慶兩江服務基金等VC、PE和地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在吳甘沙看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投資。早在2017年,博世就參與了“汽車中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的第一階段,此后一直與博世保持著溝通和交流。2019年,雙方在技術和商業層面的交流逐漸密集。“那段時間,我們接待了包括博世CTO在內的很多高管。在交流過程中,他們更多地了解了時宇科技的能力和商業形式,因此進行了這項投資。”吳甘沙告訴第一電網。
(15家創業公司入選第一輛Bosch -PNP汽車上的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在博世層面,這是繼2019年9月投資自動駕駛物流平臺和服務提供商主線科技和激光雷達制造商何塞科技之后,增加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相關公司的數量。據博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合伙人、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孫曉光介紹,博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時宇科技的投資方)是隸屬于博世集團的科技投資者,旨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初創企業,其投資活動主要集中在與博世當前和未來業務相關的科技公司。“自動化、電氣化、互聯互通是未來交通發展的方向。博世多年來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巨資。僅在2020年,博世集團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超過6億歐元。”孫曉光對第一電動網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分為三個重要的落地場景:城市、高速公路和封閉有限區域……而且這三個重要場景都有產品布局。"
顯然,目前在有限場景低速自動駕駛領域發力的時宇科技和博世很契合,投資也不意外。三維尋找合適的場景在孫曉光看來,時宇不僅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領域有著扎實的技術基礎,在具體應用上也找到了非常好的方向。要做到這一點,吳甘沙有自己的方法論。“主要看三個維度——合意性(剛需)、可行性(可行規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即是否有高頻剛需、規模是否可行、是否能賺錢。”吳甘沙道:“不必多解釋。規模化的可行性主要看在法律上能不能真正做到無人駕駛。最后能不能算發帖,不僅僅是為了客戶,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只有客戶和公司才能賺錢。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遵循著這三個標準,時宇科技在尋找現場的過程中不斷試錯,最終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就剛需痛點而言,B端(商業端)的剛需痛點最強,強于C端(消費端)和G端(政府端)。從規模可行性來看,封路的法律問題相對較小,場景可預見。這里說的可預測性,并不是說完全沒有人。在我們降落過的機場和工廠場景里也有人駕駛車輛,但都很守紀律。無人駕駛最怕的就是不可預知的行為。從成本上來說,無論刮風下雨都能實現7*24小時正常工作的無人車對客戶來說是有吸引力的。”
(無人車正式在中國香港國際機場運營)2019年12月底,時宇科技與中國香港機場管理局完成了為期兩年的技術研究和實地測試,其無人物流車正式投入機場行李遞送常態化服務。正式運行半個月后,交出了1500 km 0故障運行的好成績。在吳甘沙看來,要實現商業化,真正去掉安全員,離不開算法水平、工程水平、測試能力的提升。拓展邊界的關鍵:打磨“車腦+云腦”自動駕駛的難點之一是場景無法重現,無法窮盡。如果更新了一套算法,如何判斷是否更適合原場景?答案是模擬+測量。2017年7月,時宇科技正式入駐浙江嘉善產業新城。在嘉善的試驗場,時宇進行了7*24小時不間斷的測試。“這些測試是帶來自信的基礎。沒有這些測試,我們是不可能把25噸卡車上的安全員脫下來的。同時,2018年以來工程水平大幅提升,增加了對錯誤的觀察和處理。”除了測試,吳甘沙還認為,這兩年算法層面的突破也加速了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嘉善考點)“雖然是突破,但不是從99%到99.9999%的邊界突破,難度很大,主要在一些易于部署和擴展的業務上。例如,過去依靠場景中基于攝像頭的定位系統,需要在不同的天氣和溫度條件下拍攝大量圖片,以確保車輛能夠在各種光照條件和季節環境下正常工作。現在,只需要收集一組圖片。有這樣的算法突破。”吳甘沙解釋道。但無論是算法層面、工程層面、測試能力的進步,還是三維標準在不同場景下的驗證過程,都是時宇科技在不斷打磨的核心——車腦+云腦,這也是時宇能否拓展邊界的關鍵。跨越商業化鴻溝陳濤首創執行總經理何雄松也談了自己對第一電氣網的看法。“低速無人飛行器是bec……目前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很多人質疑無人駕駛。他們認為目前沒有大規模推廣,但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其實是有價值的。陳濤的機場物流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何雄松也指出,目前能形成商業閉環的場景確實有限,空間看似不大,但未來空間會不斷打開。但是,如何打開這個空間,對于這些無人駕駛創業公司來說,將是一個難題。對于這一點,吳甘沙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單獨的場景可能不夠大,但整個市場加起來很多。面對整體龐大卻又碎片化的市場,我們需要做的是讓核心足夠強大,足夠通用,能夠打通不同的汽車,不同的業務場景。這才是真正打開應用空間的關鍵。”“核心有多強大,邊界就有多大。”吳甘沙對此很堅決。基于這樣的認識,石喻也非常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首先要把已經在做的場景優勢轉化為勝勢,成為可以大規模復制的行業。其次,我們會逐步轉變角色,讓車腦+云腦更加扎實,適應各種車型和場景,為各行各業輸送隱形的‘AI司機’。“吳甘沙說,如果這個模式行得通,市場會突破幾個數量級。”無人駕駛真正的商業化就像要求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得100分,難度很大。但是從今年開始,在一些場景中證明了每次拿100分也是可以實現的,這個行業已經能夠逐步跨越商業化的鴻溝。”吳甘沙說道。
標簽:
“造車狂人”們的爭霸,從地表沖上了云霄。李書福終于按捺不住“上天”的沖動了。
1900/1/1 0:00:00由于“禁油”時間的臨近,歐洲的電動車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前進著。
1900/1/1 0:00:00盡管日內瓦車展已經取消,但不少車企還是決定將相應發布轉到“線上”。3月3日下午,寶馬集團的最新消息如約而至。
1900/1/1 0:00:00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六穩”工作協調機制,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定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措施;
1900/1/1 0:00:00道瓊斯通訊社報道,花旗分析師JeffChung發布研究報告將蔚來汽車(NYSENIO)的股票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并將其股票的目標價從680美元下調到了430美元。
1900/1/1 0:00:00通用汽車的電氣化步伐即將邁入新階段。近日,我們從通用汽車官方獲悉,美國當地時間3月4日,通用汽車將在沃倫技術中心發布全新電動化平臺BEV3以及未來整體的電動車戰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