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狂人”的霸權從地表沖到了天上。李書福終于按捺不住“上天”的沖動。3月3日,吉利衛星項目在李書福的家鄉浙江臺州啟動。預計年內將發射兩顆低軌衛星,首個脈沖模塊化衛星智能AIT(基本組裝測試)中心也將建成。與馬斯克以通信服務為主的星鏈計劃不同,李書福的低軌衛星主要是為高級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是吉利“天地一體化”戰略的一部分,即以航天技術為基礎,與智能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產業融合。李書福“上天”蓄謀已久,近兩年加速布局。2018年,吉利投資了航天科技公司魚道時空。據天眼查信息,浙江時空魚道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是吉利科技集團一級新興戰略子公司,董事長為李書福。2019年,吉利投資了航空旅行公司Volocopter,再次驗證了李書福“上天”的想法。來源/吉利汽車官方衛星項目是李書福“上天”的又一次大膽嘗試。在他看來,這符合“萬物互聯”的趨勢。01追馬斯克?在李書福之前,只有馬斯克造車造星。2015年1月,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正式提出了星鏈星座計劃,其中12000顆低軌道衛星將全球連接成網絡,向世界每個角落提供網速比現有光纜快50%、容量為1Gbps、延遲小于25ms的寬帶服務。2016年9月,馬斯克提出了登陸火星的計劃,今年1月17日,他在推特上表示,到2050年,SpaceX將能夠派遣100萬人登陸火星。相比馬斯克登陸火星的野心,吉利“造星”的目的似乎沒那么令人興奮。李書福的衛星計劃依然是回歸出行業務,旨在提升用戶的智能出行體驗,開啟立體化的智慧出行生態。衛星工程的建設也是基于汽車工業的裝配技術,具有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固有特性,以滿足不同型號規格衛星的裝配和測試。除了吉利自身的戰略,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具備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中得到應用。可見,自行車智能和車路協同是實現汽車智能的“首要設備”,與衛星網絡交互的系統化定位是智能汽車必不可少的“升級包”。吉利的“上天”不是心血來潮,也不在乎趕上馬斯克的衛星業務。而是推動移動交通出行生態建設的自動駕駛戰略布局的一環。臺州吉利衛星智能AIT中心/吉利官方02爭門票?高精度定位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入場券。未來汽車將成為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吉利的低軌衛星將為高水平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的定位服務,解決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定位問題。導航增強助力智能駕駛/吉利官方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精地圖在精度、覆蓋范圍、全方位協調等方面與傳統地圖完全不同。民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系統的定位精度是5到10米,不能用來區分車道的相對關系,精度無法覆蓋自動駕駛需要的場景。在無人駕駛場景下,需要絕對精確的定位和低延遲來保證行車安全,因此要求高精地圖實現0.5厘米級和毫秒級的協同更新。沒有低軌衛星綜合服務的支持,無人駕駛將無法實現。LEO衛星將與吉利汽車在導航和車聯網方面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作為第一家汽車公司,我……中國自主研發低軌衛星,吉利率先通過空間基礎設施“占坑”,旨在推動其技術改造。與特斯拉星鏈規劃的全球通信系統相比,吉利的衛星項目側重于導航功能,通過LEO衛星星座向用戶廣播導航增強信息。LEO星基增強技術可以充分發揮星座全球覆蓋、信號鏈路增益大的優勢,全方位配合傳感系統、計算系統、通信系統,實現厘米級定位增強服務。無論是通訊還是導航服務,都將助推汽車行業向智能化轉型。李書福和馬斯克勢必在低軌衛星領域展開正面競爭。來源/吉利集團官方03《天空之戰》一場“天空之戰”正在科技出行領域上演。現有的GPS已經不能滿足交通行業的高度智能化發展,高精度的衛星導航通信系統將成為交通行業的必備技術。早在2014年,國家相關政策的放開,就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開始。《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發、發射、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航空航天產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1.1萬億美元以上,其中一半將來自新的互聯網衛星。《2019年空間報告》顯示,2018年商業空間產品和空間服務創造了2291.7億美元的價值,而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創造了996.9億美元的收入。商業航天作為一種技術創新性強、經濟質量和效益高、兼具軍民屬性的新業態,將在出行和交通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吉利進軍商業航天,意味著智慧交通和科技出行的戰場不再局限于地面。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2030年,中國市場60%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實現無人駕駛的共享出行模式;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共享出行市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36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4% (2017-2030)。如果空間和智慧出行業態打通,車企將跳出“汽車硬件”的束縛,靈活適應跨界挑戰。與戴姆勒共同投資的城市點對點低空出行企業Volocopter/吉利,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布局低軌道衛星,一直專注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吉利試圖打破身上的標簽,淡化傳統制造業的作用,通過衛星通信網絡、衛星數據應用、高精度時空服務等領域,逐步實現向創新科技集團的轉型。即使這幾年吉利越來越被市場認可,但要打破吉利“四個輪子+兩個沙發”的固有印象,并不容易。這一次,李書福把戰場搬到了“天空”,意味著未來車企的PK不再局限于銷量之爭,而是戰略與生態的對決。04“第二條曲線”的風險無論是吉利的“上天”,還是特斯拉的“物種入侵”,汽車行業的改革都是逐漸大膽的。“技術創新和變革正在推動汽車公司向創新型科技公司轉型,吉利汽車正在加速向全球創新型科技公司和智慧出行公司轉型。”2月24日,吉利ICON新車發布會,吉利汽車CEO安聰慧明確了吉利的目標。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23歲的吉利踏上了企業成長的“第二條曲線”。自從李書福拿了一個億造車,就不按套路出牌,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刁民”。現在這一舉動進一步證明了李書福是一個“規則打破者”。衛星項目成了他打破常規的又一把“錘子”,但在李書福眼里,這是吉利突破“新四化”的關鍵。為什么不為他的吉利帝國多一張“牌”?當車企撕掉固有標簽,開始轉型之路的時候,風險、未知、陣痛就來了。制表師/億歐汽車分析師郝顯然需要更深層次的R&D和探索,才能真正實現“天地一體化”的智能聯動。吉利長期試錯的過程是必然的,推動未來出行變革的宏偉愿景遠非一顆衛星發射。吉利的技術轉型雖然有“籌碼”,但依然任重道遠。與科技基因的特斯拉不同,吉利是傳統的造車企業。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汽車零部件及相關汽車零部件產銷收入471.3億元,占比99.1%。如果它要向科技領域轉型,勢必要在汽車業務原有的研發層面再次加大投入,從而打破原有的邊界,促進新興業務的成長,找到自己的第二條曲線。此舉背后,可能會影響資本市場和股東對吉利長期發展的判斷。畢竟轉型不會一蹴而就,吉利的探索之路會無限延長。犧牲短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意味著企業的市值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想要“上天”的李書福,將帶著一輛千億市值的吉利汽車,踏上一條探索未知的道路。“造車狂人”的霸權從地表沖到了天上。李書福終于按捺不住“上天”的沖動。3月3日,吉利衛星項目在李書福的家鄉浙江臺州啟動。預計年內將發射兩顆低軌衛星,首個脈沖模塊化衛星智能AIT(基本組裝測試)中心也將建成。與馬斯克以通信服務為主的星鏈計劃不同,李書福的低軌衛星主要是為高級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是吉利“天地一體化”戰略的一部分,即以航天技術為基礎,與智能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產業融合。李書福“上天”蓄謀已久,近兩年加速布局。2018年,吉利已經投資了ae……魚道時空航天科技公司。據天眼查信息,浙江時空魚道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是吉利科技集團一級新興戰略子公司,董事長為李書福。2019年,吉利投資了航空旅行公司Volocopter,再次驗證了李書福“上天”的想法。來源/吉利汽車官方衛星項目是李書福“上天”的又一次大膽嘗試。在他看來,這符合“萬物互聯”的趨勢。01追馬斯克?在李書福之前,只有馬斯克造車造星。2015年1月,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正式提出了星鏈星座計劃,其中12000顆低軌道衛星將全球連接成網絡,向世界每個角落提供網速比現有光纜快50%、容量為1Gbps、延遲小于25ms的寬帶服務。2016年9月,馬斯克提出了登陸火星的計劃,今年1月17日,他在推特上表示,到2050年,SpaceX將能夠派遣100萬人登陸火星。相比馬斯克登陸火星的野心,吉利“造星”的目的似乎沒那么令人興奮。李書福的衛星計劃依然是回歸出行業務,旨在提升用戶的智能出行體驗,開啟立體化的智慧出行生態。衛星工程的建設也是基于汽車工業的裝配技術,具有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固有特性,以滿足不同型號規格衛星的裝配和測試。除了吉利自身的戰略,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具備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中得到應用。可見,自行車智能和車路協同是實現汽車智能的“首要設備”,與衛星網絡交互的系統化定位是智能汽車必不可少的“升級包”。吉利的“上天”不是心血來潮,也不在乎趕上馬斯克的衛星業務。而是推動移動交通出行生態建設的自動駕駛戰略布局的一環。臺州吉利衛星智能AIT中心/吉利官方02爭門票?高精度定位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入場券。未來汽車將成為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吉利的低軌衛星將為高水平智能駕駛提供系統化的定位服務,解決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定位問題。導航增強助力智能駕駛/吉利官方自動駕駛所需的高精地圖在精度、覆蓋范圍、全方位協調等方面與傳統地圖完全不同。民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PS系統的定位精度是5到10米,不能用來區分車道的相對關系,精度無法覆蓋自動駕駛需要的場景。在無人駕駛場景下,需要絕對精確的定位和低延遲來保證行車安全,因此要求高精地圖實現0.5厘米級和毫秒級的協同更新。沒有低軌衛星綜合服務的支持,無人駕駛將無法實現。LEO衛星將與吉利汽車在導航和車聯網方面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作為國內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吉利率先通過空間基礎設施“占坑”,旨在推動其技術轉型。與特斯拉星鏈規劃的全球通信系統相比,吉利的衛星項目側重于導航功能,通過LEO衛星星座向用戶廣播導航增強信息。LEO星基增強技術可以充分發揮星座全球覆蓋、信號鏈路增益大的優勢,全方位配合傳感系統、計算系統、通信系統,實現厘米級定位增強服務。無論是通訊還是導航服務,都將助推汽車行業向智能化轉型。李書福和馬斯克勢必在低軌衛星領域展開正面競爭。來源/吉利集團官方03《天空之戰》一場《天空之戰》……正在科技文旅領域上演。現有的GPS已經不能滿足交通行業的高度智能化發展,高精度的衛星導航通信系統將成為交通行業的必備技術。早在2014年,國家相關政策的放開,就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開始。《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發、發射、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航空航天產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加到2040年的1.1萬億美元以上,其中一半將來自新的互聯網衛星。《2019年空間報告》顯示,2018年商業空間產品和空間服務創造了2291.7億美元的價值,而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創造了996.9億美元的收入。商業航天作為一種技術創新性強、經濟質量和效益高、兼具軍民屬性的新業態,將在出行和交通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吉利進軍商業航天,意味著智慧交通和科技出行的戰場不再局限于地面。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2030年,中國市場60%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實現無人駕駛的共享出行模式;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共享出行市值將達到1.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36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4% (2017-2030)。如果空間和智慧出行業態打通,車企將跳出“汽車硬件”的束縛,靈活適應跨界挑戰。與戴姆勒共同投資的城市點對點低空出行企業Volocopter/吉利,從研發車聯網系統、車載芯片到布局低軌道衛星,一直專注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吉利試圖打破身上的標簽,淡化傳統制造業的作用,通過衛星通信網絡、衛星數據應用、高精度時空服務等領域,逐步實現向創新科技集團的轉型。即使這幾年吉利越來越被市場認可,但要打破吉利“四個輪子+兩個沙發”的固有印象,并不容易。這一次,李書福把戰場搬到了“天空”,意味著未來車企的PK不再局限于銷量之爭,而是戰略與生態的對決。04“第二條曲線”的風險無論是吉利的“上天”,還是特斯拉的“物種入侵”,汽車行業的改革都是逐漸大膽的。“技術創新和變革正在推動汽車公司向創新型科技公司轉型,吉利汽車正在加速向全球創新型科技公司和智慧出行公司轉型。”2月24日,吉利ICON新車發布會,吉利汽車CEO安聰慧明確了吉利的目標。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23歲的吉利踏上了企業成長的“第二條曲線”。自從李書福拿了一個億造車,就不按套路出牌,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刁民”。現在這一舉動進一步證明了李書福是一個“規則打破者”。衛星項目成了他打破常規的又一把“錘子”,但在李書福眼里,這是吉利突破“新四化”的關鍵。為什么不為他的吉利帝國多一張“牌”?當車企撕掉固有標簽,開始轉型之路的時候,風險、未知、陣痛就來了。制表師/億歐汽車分析師郝顯然需要更深層次的R&D和探索,才能真正實現“天地一體化”的智能聯動。吉利長期試錯的過程是必然的,推動未來出行變革的宏偉愿景遠非一顆衛星發射。吉利的技術轉型雖然有“籌碼”,但依然任重道遠。與科技基因的特斯拉不同,吉利是傳統的造車企業。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汽車零部件及相關汽車零部件產銷收入471.3億元,占比99.1%。如果它要向科技領域轉型,勢必要在汽車業務原有的研發層面再次加大投入,從而打破原有的邊界,促進新興業務的成長,找到自己的第二條曲線。此舉背后,可能會影響資本市場和股東對吉利長期發展的判斷。畢竟轉型不會一蹴而就,吉利的探索之路會無限延長。犧牲短期利益的同時,也可能意味著企業的市值有了更大的增長空間。想要“上天”的李書福,將帶著一輛千億市值的吉利汽車,踏上一條探索未知的道路。
2020年3月2日,哪吒汽車與寧德時代戰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在新能源電池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1900/1/1 0:00:00據彭博社報道,日產汽車新任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Uchida)表示,該公司準備進一步削減固定成本,因為在新型冠狀病疫情加劇的艱難環境下,該公司業務不斷惡化。
1900/1/1 0:00:00特斯拉常常因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不夠完善而飽受質疑,但這似乎并不能阻止粉絲對它的熱愛,就像每年準時守候蘋果發布會一樣,特斯拉的每一次遠程更新也備受矚目。
1900/1/1 0:00:00由于“禁油”時間的臨近,歐洲的電動車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前進著。
1900/1/1 0:00:00盡管日內瓦車展已經取消,但不少車企還是決定將相應發布轉到“線上”。3月3日下午,寶馬集團的最新消息如約而至。
1900/1/1 0:00:00“自動駕駛落地的三個關鍵字場景,場景,場景。”一年前,在與一位自動駕駛初創企業CEO交流時,秉承著“重要的事說三遍”的原則,他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場景”對于自動駕駛落地的重要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