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特斯拉,誰最能改寫行業格局?是寶馬,奔馳,奧迪?不,他們現在還在修修補補。真正能改變格局,給這個行業帶來巨大影響力的,一定是大眾這樣的巨頭。從現有的信息來看,它的轉變是最果斷的,接近最后的立場,它正以雪崩之勢向我們襲來。

基于這種考慮,在2019年的行業盤點中,我們認為沒有人能繞過大眾。大眾轉型的背后:電動化趨勢正在逼近之前,“排放門”丑聞困擾著我們。說到大眾的轉型,就不得不提對大眾影響深遠的“排放門”丑聞。2015年已經過去4年,大眾汽車因“排放門”遭受巨額損失:時任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ueller)下臺,多名高管被捕,并被德國、意大利、荷蘭、美國等國罰款高達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1.84億元)。“排放門”事件直接促使大眾下定決心進行電氣化改造。

2016年,大眾發布了“TOGETHER-Strategy 2025”戰略。根據這一戰略規劃,大眾汽車將主要專注于新能源和智能領域。到2025年,大眾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提供超過80款新型電動汽車,其中包括約50款純電動汽車和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大眾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總銷量的四分之一。毫無疑問,電動化是大眾十年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大眾重獲力量的核心力量。詳細來說,這個計劃已經提出了三年,2019年是大眾汽車戰略計劃的升級之年。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表示,大眾計劃2020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40億歐元,其中約40%是在移動出行領域,包括電動汽車的生產、基礎設施和研發。俗話說“光說不練”,那么多旗子,大眾都干了些什么?整理完第一電動網,總結出大眾2019年的成績主要是:在智能電動化領域,大眾推出了MEB和PPE兩大電動汽車平臺,推出了首款基于MEB平臺的電動汽車,與一汽、江淮合資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成立了軟件開發部門,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MEB平臺——能引發電動汽車革命

在今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大眾宣布開放MEB平臺,允許其他制造商使用大眾的純電動汽車技術。作為一個專門為電動汽車打造的平臺,MEB平臺集成了大眾所有的電動化技術,被稱為可以引發電動汽車革命的平臺。項目負責人Thomas Ulbrich曾表示,MEB是大眾汽車歷史上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堪比從甲殼蟲到高爾夫的飛躍。MEB平臺對大眾意義重大,是大眾翻身之戰;同時,MEB平臺對整個汽車行業具有深遠的意義。由于MEB平臺對外開放,有利于實現備件技術的標準化。大眾也對這個平臺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它已經為這個平臺投入了多達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7億元)。大眾表示,2020年10月,said大眾新能源工廠和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將正式投產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主要用于生產大眾、斯柯達、西亞特和低端奧迪四個品牌車型。綜合年產能將達到60萬輛,最高70萬輛。

2019年10月底,大眾基于MEB平臺的首款產品ID.3在中國首次亮相。這款車被譽為大眾新能源時代的高爾夫,將于2020年上市。目前該車已于2019年10月31日在上汽大眾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進入國產階段。為了充分準備電動車市場,大眾還推出了高端電動車平臺——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主要用于生產豪華品牌車型。PPE平臺預計在2021年推出。另外,對于電動汽車來說,電池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電池技術不是人能控制的。大眾在這方面是有先見之明的。一年前,大眾CEO迪斯說,“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電池制造商。”為解決電池供應,滿足正常的電池需求,為自身電池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大眾先后與SKI、LG Chem、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19年5月13日,在沃爾夫斯堡的年會上,大眾監事會批準了10億歐元的電池投資,同意大眾建立自己的電池工廠,開發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目前,大眾汽車已向美國領先的固態電池技術公司QuantumScape投資1億美元,并計劃與其共同開發固態電池生產。大眾表示,未來將啟動上游電池產業,形成完整的閉環電池產業。軟件定義的汽車——大眾致力于成為一家軟件驅動的公司。此外,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集辦公、社交、娛樂、支付于一體的智能空間,汽車行業也進入了“軟件定義”時代。未來,數據和軟件將成為提升車企競爭力的有力武器,大眾在這一點上不會放松。迪斯在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汽車將成為軟件產品,大眾將成為軟件驅動的公司”。2019年6月,大眾汽車成立了數字汽車與服務部,計劃在2025年前集結超過5000名數字專家,全面負責車載軟件業務,實現車載軟件的自主化。屆時,大眾自主開發的軟件比例將從不到10%提高到至少60%。未來大眾所有車型都將搭載統一的軟件平臺,具備所有基礎功能,包括“vw.os”車載操作系統和大眾云。到2025年,大眾的所有新車型都將運行在這個軟件平臺上。

2019年7月,大眾還向福特支持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投資26億美元,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同時,大眾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從福特手中購買5億美元的Argo AI股份。而且大眾還成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公司VWAT,以及由一汽和江淮合資成立的名為Camace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致力于電動汽車充電墻箱和充電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為客戶提供充電服務;充電樁的安裝、維護和運營,相關技術的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轉讓。優秀的企業才能贏得競爭。那么,業內專家如何看待巨頭的轉型?

李CEO李想曾對第一電動表示,大眾電動化的轉型是因為沒有退路,大眾需要通過電動汽車“吃回”柴油車的份額。李想認為,大眾首款ID產品殺傷力很大,進入中國市場后會直接壓制其他產品。而且ID系列車進入中國市場會創造增量,這“絕對是好事”,但是自主品牌的壓力是巨大的。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組組長王炳剛認為,國外傳統巨頭的進入將給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帶來兩方面的沖擊。一方面,巨頭的進入將推動中國汽車電動化,讓更多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他們也會帶來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有助于中國電動汽車的創新和發展。汽車工業的開放將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些傳統巨頭的進入會給自主品牌帶來很大壓力。“但這種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我相信會有很多公司能夠挺過來。但是,對于那些做的不好的企業來說,壓力更大。再加上補貼退,一批可能就被沖走了。”王炳剛說。同時,王炳剛認為,外資企業的進入將加速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洗牌。在這次洗牌過程中,優秀的企業一定會脫穎而出,贏得這場競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特斯拉,誰最能改寫行業格局?是寶馬,奔馳,奧迪?不,他們現在還在修修補補。真正能改變格局,給這個行業帶來巨大影響力的,一定是大眾這樣的巨頭。從現有的信息來看,它的轉變是最果斷的,接近最后的立場,它正以雪崩之勢向我們襲來。

基于這種考慮,在2019年的行業盤點中,我們認為沒有人能繞過大眾。大眾轉型的背后:電動化趨勢正在逼近之前,“排放門”丑聞困擾著我們。說到大眾的轉型,就不得不提對大眾影響深遠的“排放門”丑聞。2015年已經過去4年,大眾汽車因“排放門”遭受巨額損失:時任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ueller)下臺,多名高管被捕,并被德國、意大利、荷蘭、美國等國罰款高達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41.84億元)。“排放門”事件直接促使大眾下定決心進行電氣化改造。

2016年,大眾發布了“TOGETHER-Strategy 2025”戰略。根據這一戰略規劃,大眾汽車將主要專注于新能源和智能領域。到2025年,大眾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提供超過80款新型電動汽車,其中包括約50款純電動汽車和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大眾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總銷量的四分之一。毫無疑問,電動化是大眾十年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大眾重獲力量的核心力量。詳細來說,這個計劃已經提出了三年,2019年是大眾汽車戰略計劃的升級之年。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表示,大眾計劃2020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40億歐元,其中約40%是在移動出行領域,包括電動汽車的生產、基礎設施和研發。俗話說“光說不練”,那么多旗子,大眾都干了些什么?整理完第一個電網,總結大眾2019年的成績主要是:………智能電動化領域,大眾推出了MEB和PPE兩個電動汽車平臺,推出了首款基于MEB平臺的電動汽車,并與一汽、江淮合資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成立了軟件開發部門,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MEB平臺——能引發電動汽車革命

在今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大眾宣布開放MEB平臺,允許其他制造商使用大眾的純電動汽車技術。作為一個專門為電動汽車打造的平臺,MEB平臺集成了大眾所有的電動化技術,被稱為可以引發電動汽車革命的平臺。項目負責人Thomas Ulbrich曾表示,MEB是大眾汽車歷史上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堪比從甲殼蟲到高爾夫的飛躍。MEB平臺對大眾意義重大,是大眾翻身之戰;同時,MEB平臺對整個汽車行業具有深遠的意義。由于MEB平臺對外開放,有利于實現備件技術的標準化。大眾也對這個平臺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它已經為這個平臺投入了多達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7億元)。大眾表示,2020年10月,said大眾新能源工廠和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將正式投產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主要用于生產大眾、斯柯達、西亞特和低端奧迪四個品牌車型。綜合年產能將達到60萬輛,最高70萬輛。

2019年10月底,大眾基于MEB平臺的首款產品ID.3在中國首次亮相。這款車被譽為大眾新能源時代的高爾夫,將于2020年上市。目前該車已于2019年10月31日在上汽大眾安亭新能源汽車工廠進入國產階段。為了充分準備電動車市場,大眾還推出了高端電動車平臺——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主要用于生產豪華品牌車型。PPE平臺預計在2021年推出。另外,對于電動汽車來說,電池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電池技術不是人能控制的。大眾在這方面是有先見之明的。一年前,大眾CEO迪斯說,“從長遠來看,我們不能讓自己依賴少數電池制造商。”為解決電池供應,滿足正常的電池需求,為自身電池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大眾先后與SKI、LG Chem、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19年5月13日,在沃爾夫斯堡的年會上,大眾監事會批準了10億歐元的電池投資,同意大眾建立自己的電池工廠,開發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目前,大眾汽車已向美國領先的固態電池技術公司QuantumScape投資1億美元,并計劃與其共同開發固態電池生產。大眾表示,未來將啟動上游電池產業,形成完整的閉環電池產業。軟件定義的汽車——大眾致力于成為一家軟件驅動的公司。此外,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集辦公、社交、娛樂、支付于一體的智能空間,汽車行業也進入了“軟件定義”時代。未來,數據和軟件將成為提升車企競爭力的有力武器,大眾在這一點上不會放松。迪斯在201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汽車將成為軟件產品,大眾將成為軟件驅動的公司”。2019年6月,大眾汽車成立了數字汽車與服務部,計劃在2025年前集結超過5000名數字專家,全面負責車載軟件業務,實現車載軟件的自主化。屆時,大眾自主開發的軟件比例將從不到10%提高到至少60%。未來大眾所有車型都將搭載統一的軟件平臺,具備所有基礎功能,包括“vw.os”車載操作系統和大眾云。到2025年,大眾的所有新車型都將運行在這個軟件平臺上。

2019年7月,大眾還向福特支持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投資26億美元,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同時,大眾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從福特手中購買5億美元的Argo AI股份。而且大眾還成立了自己的自動駕駛公司VWAT,以及由一汽和江淮合資成立的名為Camace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致力于電動汽車充電墻箱和充電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為客戶提供充電服務;充電樁的安裝、維護和運營,相關技術的研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轉讓。優秀的企業才能贏得競爭。那么,業內專家如何看待巨頭的轉型?

李CEO李想曾對第一電動表示,大眾電動化的轉型是因為沒有退路,大眾需要通過電動汽車“吃回”柴油車的份額。李想認為,大眾首款ID產品殺傷力很大,進入中國市場后會直接壓制其他產品。而且ID系列車進入中國市場會創造增量,這“絕對是好事”,但是自主品牌的壓力是巨大的。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組組長王炳剛認為,國外傳統巨頭的進入將給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帶來兩方面的沖擊。一方面,巨頭的進入將推動中國汽車電動化,讓更多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他們也會帶來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有助于中國電動汽車的創新和發展。汽車工業的開放將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些傳統巨頭的進入會給自主品牌帶來很大壓力。“但這種壓力是不可避免的,我相信會有很多公司能夠挺過來。但是,對于那些做的不好的企業來說,壓力更大。再加上補貼退,一批可能就被沖走了。”王炳剛說。同時,王炳剛認為,外資企業的進入將加速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洗牌。在這次洗牌過程中,優秀的企業一定會脫穎而出,贏得這場競爭。
據北汽新能源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其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已經達到50萬輛,而在下一個十年,北汽新能源則發布了“2029計劃”,致力于打造“兩個世界級”企業的愿景。
1900/1/1 0:00:001月15日,“十進致新出發”2020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會在北京舉行。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首都大學東京(TokyoMetropolitanUniversity,
1900/1/1 0:00:001、傳廣汽將入股蔚來,投資金額10億美元左右據自媒體“愉觀車市”報道,廣汽計劃入股蔚來,目前正為此籌集資金。知情人士透露,這筆金額在10億美元左右。
1900/1/1 0:00:002020年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網站公示了申報第328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示期5個工作日,截止到1月21日。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一家Labs02(以色列種子輪融資公司孵化器)公司Viziblezone宣布推出其弱勢道路使用者避碰系統的安卓座艙版本。該最新避碰概念是一款變革性、消費者級別的車載僅軟件解決方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