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日產汽車前CEO戈恩因財務問題被捕,在汽車圈引起不小的轟動。然而,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年,但日產上層的動蕩仍在影響著日產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市場也并沒有因為日產的內部問題而對其特別仁慈。車市的寒冷還在繼續,無心技術的日產并沒有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新鮮感,而是依靠各種負面把自己推上了行業的熱搜榜。問題頻發的日產,不再是大家口耳相傳的“沙發廠”,而是成為了被懷疑的對象。
   
一是日產利潤大幅下滑,產能被迫縮減。2018年底,日產宣布在華減產20%。減產的原因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或者是對消費者玩“饑餓營銷”。我們不知道。但從2019年1-6月整體銷量來看,日產1-6月累計銷量為53.73萬輛,累計同比下滑0.83%。銷量下滑,庫存壓力肯定是有的。
   
日產的減產決定不僅在中國市場。2019年4月,日產宣布在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將全球產量削減約15%。與此同時,為了維持日產的整體利潤,上個月宣布,到2022財年結束,全球產能將減少10%,在此期間產品組合將減少“至少”10%,以提高產品競爭力。日產在宣布減產后,又宣布了削減產能的計劃,實際上暴露了更多的問題。事實上,在2019年4月至6月的財年,日產的營業利潤下降了90%,正在推進大規模的重組計劃。而這一點也得到了日產的證實,所以現在的日產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據悉,騏達、逸達、NOTE兩廂車型將成為日產首批停產淘汰車型,隨后是上半年交付量大幅下降的轎車,如來自英國的Q60S和菲尼迪、日產370Z。砍掉這些車型肯定會對日產的整體銷量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日產讓我們看到了“壯士斷腕”的無奈。當然,放棄不能直接推動日產整體銷量的車型也無可厚非,但作為日產在A級和b級車市場的兩大扛把子,在換代之后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這是日產現在最大的痛苦。
   
二、高價低配,日產主力車型紛紛搶灘街頭。軒逸自2006年進入中國A級車市場以來,以強勁的銷量走到了現在,至今累計銷量已超過300萬輛。換代之前,軒逸是A級車市場的霸主,但換代之后,軒逸卻跌落神壇。再來看看剛剛亮相的7月份的汽車銷量。軒逸不僅跌出了前三,甚至跌出了前五。創造了原來每月5萬多臺的銷量神話,現在月銷量將近2.5萬臺不到。按理說,能堅持13年并受到消費者青睞的軒逸,一定是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現在純電加盟的軒逸,不僅沒有給虎虎添翼,反而大不如前。原因是什么?
   
問題的根源在于“減”字。然而日產新上市的第14代軒逸卻毀了它13年的名聲。后輪盤式剎車改為鼓式剎車,機械手剎車改為腳剎,整個系統沒有定速巡航,安全氣囊減少,后輪軸依然依賴,發動機減少1nm。這些因素是……的焦點車主的抱怨。14代軒逸的報價區間為109-14.3萬元。合資企業不可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時候,這個價位的軒逸找不到Auto HOLD、ACC自動跟蹤系統、電子手剎等功能。論性價比,還是缺乏一定的說服力。
   
而高配低價,性價比的不足不止是在新軒逸上?換代之后,天籟也上演了一幕街上銷售的場景。2019年1-6月,天籟累計銷量3.65萬輛,累計同比下滑34.59%。所以天籟今年要保持2018年11萬輛左右的銷量似乎并不容易。天籟銷量大不如前,連原本在同一級別的雅閣和凱美瑞都被大幅拉開,這對于日產來說真的是一種恥辱。第三,天蝎殺了氣囊,徹底名譽掃地。從7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雅閣累計銷量為18392輛,凱美瑞累計銷量為16213輛,而天籟的銷量僅為9467輛。天籟銷量下滑嚴重,一方面是因為高價低配,另一方面是天籟的“生命氣囊”。致命的安全問題使得天籟被徹底踢出第一梯隊成為必然。2015年,東風日產因副駕駛安全氣囊問題召回37722輛汽車。時至今日,四年過去了,關于天籟安全氣囊的投訴依然不絕于耳。氣囊無緣無故彈出,使車主面臨呼吸困難,強烈撞擊后氣囊無法彈出,未能起到保護作用。橫看豎看,天籟的安全氣囊不能稱之為“安全”,但“殺”字很貼切。
   
除了備受關注的天籟,日產的各大車型也收到了不少投訴。變速器,發動機,車身附件都有涉及。在眾多投訴中,想買CVT變速箱的消費者并不意外。都說既然決定買一輛尼桑,就當沒有CVT變速箱的救急。還有一種說法是,大眾的雙離合,日產的CVT,雖然都只是一種調侃,但也在暴露變速箱長期存在的問題。
   
第四,品牌價值被削弱,日系三強的地位并沒有保證汽車市場的整體下滑。然而,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迎來了逆勢上漲。當然,這不包括日產。天籟被踢出B級第一梯隊的同時,日產在日系品牌第一梯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據官方消息,廣汽本田1-6月終端銷量達39.45萬輛,同比增長16.4%;廣汽豐田半年銷量也達到31.12萬輛,同比增長22%。而東風日產則在采取強有力的終端優惠和促銷政策的情況下,迎來了自己的銷量下滑。卑微的以價換量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經銷商也在抱怨聲中期待著自己越來越高的庫存指數。被甩在后面的日產該拿什么來保全品牌價值?
   
總結:減產原本是遏制利潤大幅下滑的戰略舉措,卻未能為日產未來的銷量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分銷的減少消耗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和品牌信任,品控一次次挑戰消費者的底線。無法與“二田”抗衡的品牌力,讓日產處于“鶴尾”的尷尬境地。銷量下滑,信任崩塌,沒有品控,沒有品牌,時機不好,日產的未來在哪里?2018年11月,日產汽車前CEO戈恩因財務問題被捕,在汽車圈引起不小的轟動。然而,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年,但日產上層的動蕩仍在影響著日產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市場也并沒有因為日產的內部問題而對其特別仁慈。車市的寒冷還在繼續,無心技術的日產并沒有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新鮮感,而是依靠各種負面把自己推上了行業的熱搜榜。問題頻發的日產,不再是大家口耳相傳的“沙發廠”,而是成為了被懷疑的對象。
   
一是日產利潤大幅下滑,產能被迫縮減。2018年底,日產宣布在華減產20%。減產的原因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或者是對消費者玩“饑餓營銷”。我們不知道。但從2019年1-6月整體銷量來看,日產1-6月累計銷量為53.73萬輛,累計同比下滑0.83%。銷量下滑,庫存壓力肯定是有的。
   
日產的減產決定不僅在中國市場。2019年4月,日產宣布在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將全球產量削減約15%。與此同時,為了維持日產的整體利潤,上個月宣布,到2022財年結束,全球產能將減少10%,在此期間產品組合將減少“至少”10%,以提高產品競爭力。日產在宣布減產后,又宣布了削減產能的計劃,實際上暴露了更多的問題。事實上,在2019年4月至6月的財年,日產的營業利潤下降了90%,正在推進大規模的重組計劃。而這一點也得到了日產的證實,所以現在的日產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據悉,騏達、逸達、NOTE兩廂車型將成為日產首批停產淘汰車型,隨后是上半年交付量大幅下降的轎車,如來自英國的Q60S和菲尼迪、日產370Z。砍掉這些車型肯定會對日產的整體銷量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日產讓我們看到了“壯士斷腕”的無奈。當然,放棄不能直接推動日產整體銷量的車型也無可厚非,但作為日產在A級和b級車市場的兩大扛把子,在換代之后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這是日產現在最大的痛苦。
   
二、高價低配,日產主力車型紛紛搶灘街頭。軒逸自2006年進入中國A級車市場以來,以強勁的銷量走到了現在,至今累計銷量已超過300萬輛。更換之前,軒逸是A級車市場的主導者,…但更換之后,軒逸就走上了神壇。再來看看剛剛亮相的7月份的汽車銷量。軒逸不僅跌出了前三,甚至跌出了前五。創造了原來每月5萬多臺的銷量神話,現在月銷量將近2.5萬臺不到。按理說,能堅持13年并受到消費者青睞的軒逸,一定是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現在純電加盟的軒逸,不僅沒有給虎虎添翼,反而大不如前。原因是什么?
   
問題的根源在于“減”字。然而日產新上市的第14代軒逸卻毀了它13年的名聲。后輪盤式剎車改為鼓式剎車,機械手剎車改為腳剎,整個系統沒有定速巡航,安全氣囊減少,后輪軸依然依賴,發動機減少1nm。這些因素都是車主投訴的重點。14代軒逸的報價區間為109-14.3萬元。合資企業不可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時候,這個價位的軒逸找不到Auto HOLD、ACC自動跟蹤系統、電子手剎等功能。論性價比,還是缺乏一定的說服力。
   
而高配低價,性價比的不足不止是在新軒逸上?換代之后,天籟也上演了一幕街上銷售的場景。2019年1-6月,天籟累計銷量3.65萬輛,累計同比下滑34.59%。所以天籟今年要保持2018年11萬輛左右的銷量似乎并不容易。天籟銷量大不如前,連原本在同一級別的雅閣和凱美瑞都被大幅拉開,這對于日產來說真的是一種恥辱。第三,天蝎殺了氣囊,徹底名譽掃地。從7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雅閣累計銷量為18392輛,凱美瑞累計銷量為16213輛,而天籟的銷量僅為9467輛。天籟銷量下滑嚴重,一方面是因為高價低配,另一方面是天籟的“生命氣囊”。致命的安全問題使得天籟被徹底踢出第一梯隊成為必然。2015年,東風日產因副駕駛安全氣囊問題召回37722輛汽車。時至今日,四年過去了,關于天籟安全氣囊的投訴依然不絕于耳。氣囊無緣無故彈出,使車主面臨呼吸困難,強烈撞擊后氣囊無法彈出,未能起到保護作用。橫看豎看,天籟的安全氣囊不能稱之為“安全”,但“殺”字很貼切。
   
除了備受關注的天籟,日產的各大車型也收到了不少投訴。變速器,發動機,車身附件都有涉及。在眾多投訴中,想買CVT變速箱的消費者并不意外。都說既然決定買一輛尼桑,就當沒有CVT變速箱的救急。還有一種說法是,大眾的雙離合,日產的CVT,雖然都只是一種調侃,但也在暴露變速箱長期存在的問題。
   
第四,品牌價值被削弱,日系三強的地位并沒有保證汽車市場的整體下滑。然而,日本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迎來了逆勢上漲。當然,這不包括日產。天籟被踢出B級第一梯隊的同時,日產在日系品牌第一梯隊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據官方消息,廣汽本田1-6月終端銷量達39.45萬輛,同比增長16.4%;廣汽豐田半年銷量也達到31.12萬輛,同比增長22%。而東風日產則在采取強有力的終端優惠和促銷政策的情況下,迎來了自己的銷量下滑。卑微的以價換量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經銷商也在抱怨聲中期待著自己越來越高的庫存指數。被甩在后面的日產該拿什么來保全品牌價值?
   
總結:減產原本是遏制利潤大幅下滑的戰略舉措,卻未能為日產未來的銷量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分銷的減少消耗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和品牌信任,品控一次次挑戰消費者的底線。無法與“二田”抗衡的品牌力,讓日產處于“鶴尾”的尷尬境地。銷量下滑,信任崩塌,沒有品控,沒有品牌,時機不好,日產的未來在哪里?
8月20日,有消息稱,蔚來汽車考慮將自動駕駛業務部門與滴滴分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合并。對此,滴滴方面回應稱,并無相關合并計劃,將持續與汽車產業開展深入合作。
1900/1/1 0:00:00根據近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自今年5月起,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1900/1/1 0:00:008月17日,中興通訊與奇瑞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太感謝了,太感謝了,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沒有你們的創新服務,我們不可能完成這樣的一個目標”昨天,上海臨港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一期)順利取得首張綜合驗收合格證動力站房綜合驗收合格證,
1900/1/1 0:00:00圖片來自“123rfcomcn”“我們認為第四次的調整可以借鑒以前的一些經驗和思考,但是這次調整的壓力可能更大。
1900/1/1 0:00:004天前,蔚來美國分公司已裁減100名員工,預計還將裁員50人。與此同時,公司創始人李斌也在考慮將自動駕駛業務部門與滴滴分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合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