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滴滴:野心家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8月5日,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獨立,由一個部門升級為公司。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CEO。這一次,滴滴走出了科技巨頭的步伐。今年4月,估值72.5億美元的優步無人車業務正式分拆為獨立公司,同時獲得軟銀、豐田等財團10億美元投資。2016年,谷歌將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從X實驗室剝離出來,成立了新公司Waymo,以便更好地留住人才。媒體的評價是,一直在談拆分自動駕駛業務的百度還沒有消息,滴滴卻這么快就搶了第一。當然滴滴一定要快,因為沒有人比滴滴更清楚自動駕駛相比人類司機能節省多少成本。在滴滴2018年財報中,數據顯示其在司機補貼上的投入高達113億元,2018年全年虧損總額為109億元。英特爾高級副總裁、Mobileye首席執行官Amnon Shashua曾經算過一筆賬,“如今,司機在經濟中占了80%的成本。一旦剔除司機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資本支出,即汽車成本和技術成本,技術成本可以控制在幾萬塊錢。”因此,包括優步在內的移動出行平臺不得不押注于自動駕駛業務。比如無人車運營,其實優步早在兩年前就這么做了。只是因為一次致命事故,被緊急叫停了。但滴滴“快的”的領域其實遠不止自動駕駛。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滴滴這兩年的出行業務流程:2016年,自動駕駛研究院成立;2017年,滴滴出行實驗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4月,與31家車企建立全球聯盟,包括大眾、豐田、雷諾、三菱等主流汽車品牌;2018年5月,確定將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建立10萬輛的共享出行車隊。同時也會尋求其他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比如開發網約車新車型;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資格;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滴滴沃亞”,業務范圍涉及自動駕駛汽車技術;2019年7月,宣布與超過30萬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標準的司機終止合作,未來將有更多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使用;2019年7月,網約車開放平臺正式上線,向第三方出行服務商開放,將支持不同平臺一鍵叫車,解決高峰時段平臺運力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的問題;同時,與廣汽、東風、一汽等多家車企達成協議,如啟出行、東風出行、一汽惠帝等第三方網約車服務商將全部接入滴滴開放平臺。2019年7月,與比亞迪合資入股一家電動出租車公司,名為滴滴新能源汽車公司,比亞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2019年7月,豐田向滴滴投資6億美元,滴滴表示將擴大與豐田在智慧出行服務領域的合作。毫無疑問,相比融資,滴滴更深遠的目的是向產業鏈上游走;2019年8月,宣布與英國石油公司BP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共同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為滴滴車主和社會車主提供高效便捷的充電服務,其中廣州首個樁站已投入試運營;2019年8月,滴滴自動駕駛正式成為獨立公司。顯然,滴滴的商業動作越來越頻繁。它的目標定位非常明確。一方面是讓無人車改變司機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正試圖通過牽手更多的汽車廠商,打造更統一、輻射范圍更廣、服務質量更高的出行平臺,推動網約車服務從C2C向B2C轉型。滴滴希望在出行領域建立自己真正的壁壘。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滴滴內部,現在出行業務的未來方向主要分為三層。最基礎的一層是交通基礎設施,由智能交通團隊(2018年升級為“智能交通事業部”)負責,也就是借助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來優化道路,比如根據道路交通動態實時調整紅綠燈,緩解擁堵。這就是滴滴現在在做的事情。他們改造了全國數千個交通燈。中間層是車輛本身,包括推動滴滴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有人駕駛到自動駕駛。頂樓是人與車關系的改變,也是程維和柳青口一直以來的理想,把車從不動產變成共享資源。從滴滴出行業務進程的時間表來看,其近期在出行領域的努力確實是圍繞這幾點展開的。然而,要實現它并不那么容易。天知道滴滴走了多少彎路,出行業務的核心暫時集中在這三點上。2018年,滴滴在產業鏈末端的“城配”拓展上做了很多嘗試。首先,我推出了滴滴外賣業務。那段時間,你可以在很多城市的穿梭車道看到橘子外賣小哥。后來,它與Booking Holdings合作,Booking Holdings的app宣布將為用戶提供打車服務接口,滴滴乘客也將能夠直接通過app在Booking.com和Agoda平臺上預訂酒店住宿。然而,它開展得如火如荼還不到一年。今年年初,滴滴宣布關閉“非主營業務”,暫停包括外賣、酒店合作在內的業務。相關員工基本都已經跳槽或者下崗了。但還是可以看出,滴滴的夢想和野心遠不止“出行”這么簡單。因為按照程維一貫的行事方式,這種嘗試的中止必定只是中止,而他目前專注主業、提高競爭壁壘的思路就是“大棋局”的布局。這個“大棋”不僅僅是我們上面看到的棋子。比如滴滴的海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目前,滴滴已在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實現本地化。在最早的拉美地區,貢獻了滴滴的絕大部分海外訂單,日訂單量超過200萬,占當地市場份額的20%以上,僅次于優步;;在禁止快車的日本,滴滴也通過與當地出租車公司合作,成為日本外資最多的出行公司。同時,滴滴的海外推廣自然也包括了面向中國消費者的部分。最近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日本航空的合作。雙方聯合推出了一攬子計劃。在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滴滴將為所有購買中國至日本單程或往返公務艙的乘客提供滴滴專車國內接送優惠和日本出租車優惠。比如滴滴金融,也正在成為滴滴的急行軍。8月5日,有媒體透露,滴滴正在籌劃爭取銀行牌照,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東方銀行。其注冊地將在天津中新生態城,注冊資本30億元。這是滴滴在金融業務領域的又一筆大手筆。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滴滴就已經開始了金融布局。2016年3月,中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涉足汽車金融領域;2016年6月獲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間接獲得保險代理牌照;2017年3月,余額理財產品“金桔寶”上線;2017年8月,重慶西海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開始向所有司機提供“滴滴貸”等貸款服務;2017年12月,通過收購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說,2017年底,滴滴金融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探索,版圖已經擴展到汽車金融、保險、信貸、支付、理財等多個領域。同時納入了支付、網絡小貸、保險代理、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的許可資質。2018年2月,滴滴將金融板塊升級為金融事業部,自此開始加速在金融領域的布局。2018年4月,面向包括司機、乘客在內的所有客戶群體推出線上現金貸產品“滴滴貸”,正式進軍消費金融領域;2018年5月,“信用支付”功能上線;2018年12月,推出自己的支付通道;2018年12月,上線重疾險“滴滴醫療險”和“滴滴互助”,正式布局類似支付寶“互助寶”的網絡互助服務;2019年1月,客戶端推出“金融服務”頻道,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支付、借貸、理財、保險等多種服務;2019年4月,一站式“網約車金融”服務平臺“全橙”系統上線,宣布為出行生態圈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2019年8月,媒體爆料滴滴正在申請銀行牌照。和所有的互聯網巨頭一樣,面對“流量+金融”的巨大變現,滴滴在前行。而且從安全性來看,滴滴平臺更有特殊優勢。一方面,在司機端,滴滴掌握著每個司機的收入,可以隨時監控,減輕資金壓力;一方面,在乘客端和司機端,滴滴掌握著所有用戶的位置信息,可以完整分析用戶的大致工作和家庭住址,甚至根據打車情況推斷用戶的經濟狀況。因此,依托優質用戶的巨大流量,滴滴不會停止基于出行場景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更何況,金融是一個暴利行業。然而,滴滴在金融領域的頻繁出擊并非沒有風險。比如金融服務的初期投入非常巨大,尤其是滴滴從0到1,初期投入產出比很低,滴滴還在虧損,資金鏈并不寬裕。比如,目前滴滴所有的金融布局都只是依靠出行類app,使用場景其實非常單一,市場潛力也不好預測。當然,在滴滴的野心面前,這些似乎都不算什么。2015年,滴滴在劉清演講中的野心是解決中國8億人的“出行難”問題。四年后,滴滴的新野心可能換了一句話——當你不在家的時候,請把一切都交給滴滴。8月5日,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獨立,由一個部門升級為公司。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CEO。這一次,滴滴走出了科技巨頭的步伐。今年4月,估值72.5億美元的優步無人車業務正式分拆為獨立公司,同時獲得軟銀、豐田等財團10億美元投資。2016年,谷歌將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從X實驗室剝離出來,成立了新公司Waymo,以便更好地留住人才。媒體的評價是,一直在談拆分自動駕駛業務的百度還沒有消息,滴滴卻這么快就搶了第一。當然滴滴一定要快,因為沒有人比滴滴更清楚自動駕駛相比人類司機能節省多少成本。在滴滴2018年財報中,數據顯示其在司機補貼上的投入高達113億元,2018年全年虧損總額為109億元。英特爾高級副總裁、Mobileye首席執行官Amnon Shashua曾經算過一筆賬,“如今,司機在經濟中占了80%的成本。一旦剔除司機成本,取而代之的是資本支出,即汽車成本和技術成本,技術成本可以控制在幾萬塊錢。”因此,包括優步在內的移動出行平臺不得不押注于自動駕駛業務。比如無人車運營,其實優步早在兩年前就這么做了。只是因為一次致命事故,被緊急叫停了。但滴滴“快的”的領域其實遠不止自動駕駛。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滴滴這兩年的出行業務流程:2016年,自動駕駛研究院成立;2017年,滴滴出行實驗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4月,與31家車企建立全球聯盟,包括大眾、豐田、雷諾、三菱等主流汽車品牌;2018年5月,確定將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建立10萬輛的共享出行車隊。同時也會尋求其他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比如開發網約車新車型;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資格;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滴滴沃亞”,業務范圍涉及自動駕駛汽車技術;2019年7月,宣布與超過30萬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標準的司機終止合作,未來將有更多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使用;2019年7月,網約車開放平臺正式上線,向第三方出行服務商開放,將支持不同平臺一鍵叫車,解決高峰時段平臺運力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的問題;同時,與廣汽、東風、一汽等多家車企達成協議,如啟出行、東風出行、一汽惠帝等第三方網約車服務商將全部接入滴滴開放平臺。2019年7月,與比亞迪合資入股一家電動出租車公司,名為滴滴新能源汽車公司,比亞迪持股40%,滴滴持股60%;2019年7月,豐田向滴滴投資6億美元,滴滴表示將擴大與豐田在智慧出行服務領域的合作。毫無疑問,相比融資,滴滴更深遠的目的是向產業鏈上游走;2019年8月,宣布與英國石油公司BP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共同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為滴滴車主和社會車主提供高效便捷的充電服務,其中廣州首個樁站已投入試運營;2019年8月,滴滴自動駕駛正式成為獨立公司。顯然,滴滴的商業動作越來越頻繁。它的目標定位非常明確。一方面是讓無人車改變司機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正試圖通過牽手更多的汽車廠商,打造更統一、輻射范圍更廣、服務質量更高的出行平臺,推動網約車服務從C2C向B2C轉型。滴滴希望在出行領域建立自己真正的壁壘。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滴滴內部,現在出行業務的未來方向主要分為三層。最基礎的一層是交通基礎設施,由智能交通團隊(2018年升級為“智能交通事業部”)負責,也就是借助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來優化道路,比如根據道路交通動態實時調整紅綠燈,緩解擁堵。這就是滴滴現在在做的事情。他們改造了全國數千個交通燈。中間層是車輛本身,包括推動滴滴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有人駕駛到自動駕駛。頂樓是人與車關系的改變,也是程維和柳青口一直以來的理想,把車從不動產變成共享資源。從滴滴出行業務進程的時間表來看,其近期在出行領域的努力確實是圍繞這幾點展開的。然而,要實現它并不那么容易。天知道滴滴走了多少彎路,出行業務的核心暫時集中在這三點上。2018年,滴滴在產業鏈末端的“城配”拓展上做了很多嘗試。首先,我推出了滴滴外賣業務。那段時間,你可以在很多城市的穿梭車道看到橘子外賣小哥。后來,它與Booking Holdings合作,Booking Holdings的app宣布將為用戶提供打車服務接口,滴滴乘客也將能夠直接通過app在Booking.com和Agoda平臺上預訂酒店住宿。然而,它開展得如火如荼還不到一年。今年年初,滴滴宣布關閉“非主營業務”,暫停包括外賣、酒店合作在內的業務。相關員工基本都已經跳槽或者下崗了。但還是可以看出,滴滴的夢想和野心遠不止“出行”這么簡單。因為按照程維一貫的行事方式,這種嘗試的中止必定只是中止,而他目前專注主業、提高競爭壁壘的思路就是“大棋局”的布局。這個“大棋”不僅僅是我們上面看到的棋子。比如滴滴的海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目前,滴滴已在日本、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實現本地化。在最早的拉美地區,貢獻了滴滴的絕大部分海外訂單,日訂單量超過200萬,占當地市場份額的20%以上,僅次于優步;;在禁止快車的日本,滴滴也通過與當地出租車公司合作,成為日本外資最多的出行公司。同時,滴滴的海外推廣自然也包括了面向中國消費者的部分。最近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日本航空的合作。雙方聯合推出了一攬子計劃。在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滴滴將為所有購買中國至日本單程或往返公務艙的乘客提供滴滴專車國內接送優惠和日本出租車優惠。比如滴滴金融,也正在成為滴滴的急行軍。8月5日,有媒體透露,滴滴正在籌劃爭取銀行牌照,發起設立民營銀行——東方銀行。其注冊地將在天津中新生態城,注冊資本30億元。這是滴滴在金融業務領域的又一筆大手筆。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滴滴就已經開始了金融布局。2016年3月,中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涉足汽車金融領域;2016年6月獲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間接獲得保險代理牌照;2017年3月,余額理財產品“金桔寶”上線;2017年8月,重慶西海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開始向所有司機提供“滴滴貸”等貸款服務;2017年12月,通過收購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以說,2017年底,滴滴金融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探索,版圖已經擴展到汽車金融、保險、信貸、支付、理財等多個領域。同時納入了支付、網絡小貸、保險代理、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的許可資質。2018年2月,滴滴將金融板塊升級為金融事業部,自此開始加速在金融領域的布局。2018年4月,面向包括司機、乘客在內的所有客戶群體推出線上現金貸產品“滴滴貸”,正式進軍消費金融領域;2018年5月,“信用支付”功能上線;2018年12月,推出自己的支付通道;2018年12月,上線重疾險“滴滴醫療險”和“滴滴互助”,正式布局類似支付寶“互助寶”的網絡互助服務;2019年1月,客戶端推出“金融服務”頻道,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支付、借貸、理財、保險等多種服務;2019年4月,一站式“網約車金融”服務平臺“全橙”系統上線,宣布為出行生態圈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2019年8月,媒體爆料滴滴正在申請銀行牌照。和所有的互聯網巨頭一樣,面對“流量+金融”的巨大變現,滴滴在前行。而且從安全性來看,滴滴平臺更有特殊優勢。一方面,在司機端,滴滴掌握著每個司機的收入,可以隨時監控,減輕資金壓力;一方面,在乘客端和司機端,滴滴掌握著所有用戶的位置信息,可以完整分析用戶的大致工作和家庭住址,甚至根據打車情況推斷用戶的經濟狀況。因此,依托優質用戶的巨大流量,滴滴不會停止基于出行場景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更何況,金融是一個暴利行業。然而,滴滴在金融領域的頻繁出擊并非沒有風險。比如金融服務的初期投入非常巨大,尤其是滴滴從0到1,初期投入產出比很低,滴滴還在虧損,資金鏈并不寬裕。比如,目前滴滴所有的金融布局都只是依靠出行類app,使用場景其實非常單一,市場潛力也不好預測。當然,在滴滴的野心面前,這些似乎都不算什么。2015年,滴滴在劉清演講中的野心是解決中國8億人的“出行難”問題。四年后,滴滴的新野心可能換了一句話——當你不在家的時候,請把一切都交給滴滴。

標簽:豐田比亞迪北京大眾東風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從長城寶馬風波看中外車企合資新時代

無論是長城、寶馬的暗暗博弈還是比亞迪、豐田這樣的溝通協作亦或是吉利、戴姆勒的互相持股都體現出了中國自主品牌的成長。三十年臥薪嘗膽中國汽車行業悄然走進中外合資的新時代。

1900/1/1 0:00:00
保障電動汽車充電安全 博格華納發布OBC

基于排放標準提高、各地限行限牌政策等用車環境的變化,近些年來,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中所占份額節節攀升。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提升,與之相關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1900/1/1 0:00:00
盤點:全球搜索頻次最高的十款電動車

北京時間8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有媒體對全球民眾網絡搜索頻次最高的十款電動汽車進行了盤點,以下是文章摘譯:1、特斯拉ModeModel3,

1900/1/1 0:00:00
兩年內推5款新車?捷豹路虎加速觸電

日前,有海外媒體稱捷豹路虎將在未來兩年內推出5款全新車型,除了仍搭載內燃機的MHEV和PHEV車型外,依托全新的MLA平臺,捷豹路虎旗下的XJ、發現等車型將首次推出純電動版本。

1900/1/1 0:00:00
比亞迪7月銷售新能源車16567輛 同比下降11.84%

8月7日,比亞迪發布銷量快報顯示,今年7月比亞迪共銷售新能源車16567輛,同比下降1184,其中乘用車16010輛,包括9515輛純電動車型和649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

1900/1/1 0:00:00
Dirac聯手哈曼優化Polestar 2音頻性能

日前,有消息稱,著名音頻公司Dirac與哈曼國際共同為Polestar2設計出一套全新的車載音頻系統,從而為該車帶來更出色的聽音體驗。其中Dirac公司負責有源聲學處理,哈曼國際提供揚聲器系統。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