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比亞迪(002594,SZ)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實現營收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億元,同比下降31.63%。
現金流在第三季度轉為正值,以減輕壓力。2018年,比亞迪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盈利魔咒。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比亞迪營業總收入達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雖然營收連續6年錄得同比增長,但凈利潤不足,連續第二年出現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較2017年有所加大。根據其2017年財報,公司歸母凈利潤達40.66億,同比下降19.51%。對于凈利潤下滑,比亞迪在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中分析稱,由于行業下滑帶來的激烈競爭,燃油車業務盈利能力下降,給集團盈利能力帶來一定壓力。此外,比亞迪手機零部件和組裝業務也受到行業需求疲軟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光伏業務受政策變化、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年內虧損擴大;此外,融資成本上升導致的財務費用增加也影響了集團的整體利潤。比亞迪告訴時代財經,R&D費用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亞迪凈利潤的增長。比亞迪近兩年不斷擴大動力電池產能,發展云軌等新業務,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現金流壓力。財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R&D投資達85.36億元,同比增長36.22%,占當年營收的6.56%。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四季度,比亞迪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3.77億元、10.48億元和12.63億元,呈逐季上升趨勢。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現金流由負轉正,全年實現現金流量凈額125.23億元,同比增長90.35%,公司資金壓力逐漸減小。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下降。從比亞迪主要業務板塊來看,其手機零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約為422.3億元,同比增長4.34%;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收入約895.0億元,同比增長2.09%;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收入約760.07億元,同比增長34.23%。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58.44%,但其毛利率為19.78%,同比下降4.53%。毛利率下降的背后,與對產品平均售價和成本的控制密切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可能與充電電池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波動可能只有電池。”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524億元,同比增長34.21%,在集團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0.31%。2018年,比亞迪實現累計銷量51.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24.8萬輛,同比增長282%。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約為20%。不過,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雷洛認為,比亞迪去年的業績仍然受到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他告訴時代財經,去年整體市場并不理想,尤其是低端汽車市場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和挑戰。雖然比亞迪相關業績數據指標不足,但資本市場對比亞迪的評價是積極的。此前,在比亞迪發布2018年銷量后,花旗集團發布報告稱,比亞迪2018年12月及全年銷量增長,以及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均好于銀行預期,給予其“買入”投資評級,并指出內地較小城市汽車支出下降趨勢、汽車共享及租賃需求、原材料價格下降或進一步提升比亞迪長期利潤率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領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前兩個月,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43,097輛,同比增長174.73%,市場份額進一步攀升至30%左右。鑒于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信心,比亞迪也“激進地”鎖定了2019年65萬輛的銷量目標,比2018年銷量增長24.8%。淘汰賽階段下的利潤增長點重構“新補貼政策釋放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倒計時的信號。”雷洛告訴時代財經。事實上,在比亞迪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的前一天,新能源補貼政策剛剛新鮮“出爐”。26日,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具體來看,2019年新補貼政策將取消250公里以下純電動汽車和50公里以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補貼;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降至2.5萬元,較2018年下降5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由去年的2.2萬元降至1萬元。此外,新政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的要求也再次提高,要求不能低于125Wh/kg。同時,土地補償也被取消。雷洛告訴時代財經,“新的補貼政策正在按照逐年遞減的路線進行。今年的下降更為明顯和正常,相關設定也更令人驚訝。”他指出,最初制定補貼政策時,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杠桿作用動搖了市場。這幾年這個市場已經發展到百萬輛的規模,今年前兩個月增長速度依然很快。預計今年將達到150萬輛以上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漸進入普及階段,政府財政補貼的杠桿作用已經基本實現。隨著2020年補貼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淘汰將進入倒計時。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曾多次被政府補貼“大戶”深度質疑。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比亞迪共獲得政府補助40.43億元。其中,2013年獲得政府補助6.77億元,逐年增加,2017年達到12.76億元。根據其2018年財報,比亞迪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固定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約為20.73億元,主要為與汽車相關的政府補助。
雷洛告訴時代財經記者,在今年新的補貼政策下,比亞迪和其他車企一樣,將遭遇更大的沖擊,尤其是盈利能力。“過去大部分車企過于依賴政府補貼,隨著補貼的退出,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產能。”不過,對于新補貼政策的影響,比亞迪對時代財經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比亞迪將通過全產業鏈、車型系列、車型矩陣的技術儲備、E平臺的開放共享等措施,有效分攤R&D和生產成本,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補貼下降。”在新能源市場的淘汰賽階段,比亞迪也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重構。比亞迪表示,將繼續開放供應體系,加快汽車業務供應鏈的市場化進程,包括探索剝離現有汽車零部件業務,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進一步減輕管理負擔,優化成本控制。動力電池、IGBT技術應用等業務,在保證內部需求的同時,有望加快對外銷售,促進開放整合,實現核心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在電池業務上實現內外供應,通過規模效應分攤成本,成為公司未來盈利的重要利潤增長點。”3月27日,比亞迪(002594,SZ)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實現營收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億元,同比下降31.63%。
現金流在第三季度轉為正值,以減輕壓力。2018年,比亞迪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盈利魔咒。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比亞迪營業總收入達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雖然營收連續6年錄得同比增長,但凈利潤不足,連續第二年出現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較2017年有所加大。根據其2017年財報,公司歸母凈利潤達40.66億,同比下降19.51%。關于德……凈利潤方面,比亞迪在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中分析,由于行業下滑帶來的激烈競爭,燃油車業務的盈利能力下降,給集團盈利能力帶來一定壓力。此外,比亞迪手機零部件和組裝業務也受到行業需求疲軟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光伏業務受政策變化、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年內虧損擴大;此外,融資成本上升導致的財務費用增加也影響了集團的整體利潤。比亞迪告訴時代財經,R&D費用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比亞迪凈利潤的增長。比亞迪近兩年不斷擴大動力電池產能,發展云軌等新業務,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現金流壓力。財報顯示,2018年,比亞迪R&D投資達85.36億元,同比增長36.22%,占當年營收的6.56%。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前四季度,比亞迪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3.77億元、10.48億元和12.63億元,呈逐季上升趨勢。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看,2018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現金流由負轉正,全年實現現金流量凈額125.23億元,同比增長90.35%,公司資金壓力逐漸減小。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下降。從比亞迪主要業務板塊來看,其手機零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約為422.3億元,同比增長4.34%;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收入約895.0億元,同比增長2.09%;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收入約760.07億元,同比增長34.23%。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58.44%,但其毛利率為19.78%,同比下降4.53%。毛利率下降的背后,與對產品平均售價和成本的控制密切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可能與充電電池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波動可能只有電池。”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524億元,同比增長34.21%,在集團收入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0.31%。2018年,比亞迪實現累計銷量51.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24.8萬輛,同比增長282%。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約為20%。不過,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雷洛認為,比亞迪去年的業績仍然受到系統性風險的影響。他告訴時代財經,去年整體市場并不理想,尤其是低端汽車市場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和挑戰。雖然比亞迪相關業績數據指標不足,但資本市場對比亞迪的評價是積極的。此前,在比亞迪發布2018年銷量后,花旗集團發布報告稱,比亞迪2018年12月及全年銷量增長,以及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均好于銀行預期,給予其“買入”投資評級,并指出內地較小城市汽車支出下降趨勢、汽車共享及租賃需求、原材料價格下降或進一步提升比亞迪長期利潤率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領域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前兩個月,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43,097輛,同比增長174.73%,市場份額進一步攀升至30%左右。鑒于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信心,比亞迪也“激進地”鎖定了2019年65萬輛的銷量目標,比2018年銷量增長24.8%。淘汰賽階段下的利潤增長點重構“新補貼政策釋放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淘汰賽倒計時的信號。”雷洛告訴時代財經。事實上,在比亞迪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的前一天,新能源補貼政策剛剛新鮮“出爐”。26日,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具體來看,2019年新補貼政策將取消250公里以下純電動汽車和50公里以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補貼;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降至2.5萬元,較2018年下降50%,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由去年的2.2萬元降至1萬元。此外,新政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的要求也再次提高,要求不能低于125Wh/kg。同時,土地補償也被取消。雷洛告訴時代財經,“新的補貼政策正在按照逐年遞減的路線進行。今年的下降更為明顯和正常,相關設定也更令人驚訝。”他指出,最初制定補貼政策時,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杠桿作用動搖了市場。這幾年這個市場已經發展到百萬輛的規模,今年前兩個月增長速度依然很快。預計今年將達到150萬輛以上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漸進入普及階段,政府財政補貼的杠桿作用已經基本實現。隨著2020年補貼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淘汰將進入倒計時。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曾多次被政府補貼“大戶”深度質疑。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比亞迪共獲得政府補助40.43億元。其中,2013年獲得政府補助6.77億元,逐年增加,2017年達到12.76億元。根據其2018年財報,比亞迪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固定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約為20.73億元,主要為與汽車相關的政府補助。
雷洛告訴時代財經記者,在今年新的補貼政策下,比亞迪和其他車企一樣,將遭遇更大的沖擊,尤其是盈利能力。“過去大部分車企過于依賴政府補貼,隨著補貼的退出,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產能。”不過,對于新補貼政策的影響,比亞迪對時代財經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比亞迪將通過全產業鏈、車型系列、車型矩陣的技術儲備、E平臺的開放共享等措施,有效分攤R&D和生產成本,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能夠更好地應對補貼下降。”在新能源市場的淘汰賽階段,比亞迪也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的重構。比亞迪表示,將繼續開放供應體系,加快汽車業務供應鏈的市場化進程,包括探索剝離現有汽車零部件業務,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進一步減輕管理負擔,優化成本控制。動力電池、IGBT技術應用等業務,在保證內部需求的同時,有望加快對外銷售,促進開放整合,實現核心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在電池業務上實現內外供應,通過規模效應分攤成本,成為公司未來盈利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標簽:比亞迪
2019年3月27日,威馬汽車在中國科技城四川綿陽正式發布了LivingPilot智行輔助系統。
1900/1/1 0:00:003月27日晚,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劃對一汽轎車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1900/1/1 0:00:003月27日,邦老師受邀參加蔚來“一鍵加電”Workshop及體驗活動,可能對于“一鍵加電”,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甚至使用過,它包含了換電和叫充電車加電兩種模式,
1900/1/1 0:00:00“(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坡,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我認為對小鵬汽車的發展是一個利好。”3月27日晚,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向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他對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的觀點。
1900/1/1 0:00:00據汽車新聞網站Electrek報道,近期,許多標準版Model3買家表示收到了特斯拉延期交付的通知,而在部分案例中,特斯拉甚至還建議消費者購買更高配置的Model3,以加速交付。
1900/1/1 0:00:002011年3月,東京的櫻花落地速度大概比每秒5厘米快了一點。一場九級強震襲擊日本,隨后而來的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地區造成毀滅性破壞,也包括其中的福島第一核電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