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輛四輪車,但隨著汽車制造商的深度參與,移動出行領域的大變革已經沒有出路。
本田和日野最近宣布,他們將加入軟銀和豐田的合資企業,在日本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旅行服務。這家名為莫奈的合資公司表示,根據一項協議,本田和日野將分別向合資公司投資約2.5億日元(約合227萬美元),并持有合資公司10%的股份。軟銀集團旗下的日本電信和豐田汽車去年成立了這家合資公司,旨在進入優步、滴滴出行和Lyft等移動出行公司主導的拼車領域。本田的參與突顯了汽車制造商在開發新的運輸服務方面面臨的挑戰。未來汽車的直銷可能會受到威脅,用戶將選擇按次付費服務,而不是擁有汽車。這也是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間日益一體化趨勢的背景。目前,這些公司正在努力應對開發新服務所需的巨大投資和軟件開發能力,對這些新服務的需求尚待測試。豐田汽車公司總裁豐田章男表示,加強汽車制造商與其他行業公司之間的合作將有助于提高移動服務行業的透明度。換句話說,就是要打破現有的市場壟斷格局。去年,本田斥資27.5億美元收購了通用汽車無人駕駛汽車部門Cruise 5.7%的股份。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方面落后于許多競爭對手,也是東南亞叫車服務Grab的投資者之一。然而,軟銀集團及其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已經是全球拼車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被投資的公司包括優步、滴滴、Grab和Ola,它們控制著該行業90%的市場份額。莫奈計劃明年在日本推出按需巴士和汽車服務,最早在2023年推出基于豐田“e-palette”的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平臺。日本并不是唯一一個挑戰傳統旅游服務公司的國家。本月早些時候,阿里巴巴、騰訊、蘇寧、重慶長安汽車、一汽、東風等汽車制造商成立了一家價值15億美元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這可能會考驗傳統勢力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汽車市場。根據一項數據顯示,中國的在線汽車市場價值230億美元。其中,滴滴出行獲得了90%的份額。然而,從寶馬、戴姆勒、吉利(曹專車)到上汽(橫道出行),以及美團等一系列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動出行服務,以在出行市場轉型中分一杯羹。在這些事件的背后,傳遞著一個新的信號和全球趨勢,即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進入移動出行服務行業。蘇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新成立的網絡汽車公司及其投資者來自多個領域,這將有助于形成“業務協同效應,有助于豐富公司的生態系統”。去年,寶馬和戴姆勒宣布成立一家移動服務合資公司。今年,兩家公司宣布將各自投資10億歐元,開發和整合汽車共享、出租車、停車、充電和多式聯運服務。最終,作為一個單一的移動服務提供商,雙方將擁有一支全電動和自動駕駛車隊,可以獨立充電和停車,并與其他交通形式相結合。與此同時,隨著Lyft、優步等移動出行服務公司相繼進入IPO階段,也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未來市場空間的新思考。Lyft的首次公開募股價值超過200億美元,吸引公眾投資者的關鍵是展示強勁回報的潛力。目前,付費司機占出行服務平臺收入的70%,無人駕駛的到來有望改變這一局面。這對平臺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然而,它何時實現似乎仍然是個未知數。根據上周五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Lyft 2018年的收入為22億美元,凈虧損為9.11億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該公司的收入為11億美元,虧損688美元。……
一百萬另一家傳統巨頭優步(Uber)最近宣布,將斥資31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Careem,后者主要在中東、非洲和南亞的98個城市經營旅游服務。Careem是對優步的重要收購,優步此前已退出中國、俄羅斯聯邦和東南亞的海外市場。優步預計將在下個月的首次公開募股中上市,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然而,該公司去年的收入為113億美元,虧損高達33億美元,因為它補貼乘客和司機,以提高其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如果說在過去幾年里有什么事情變得更清楚的話,那就是旅行服務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僅在日常旅行中,而且出于商業目的。最近一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北美企業超過三分之二的旅行收入選擇了優步和Lyft,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商務旅行依賴于這些服務。問題是,在移動出行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誰將勝出?以優步和Lfyt為例。在成為市場領導者的過程中,優步犯了一系列錯誤。消費者數據處理不當、安全漏洞和持續的負面事件損害了公司在一些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與優步競爭的Lyft很快利用了優步的錯誤,包括承諾的乘車安全、優先考慮更好的司機待遇、意識到乘車對環境的影響,當然還包括比優步更便宜的乘車服務。此外,Lyft與名人建立了一系列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推出了流行音樂視頻和電影娛樂服務,使其迅速成為優步的頭號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暫時的贏家是消費者,他們可以從有競爭力的價格中獲益,并不斷轉向下一個更便宜的替代品,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汽車制造商的烏托邦在新一輪移動出行布局中,傳統汽車制造商無疑是最激進的。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擔心,隨著周期性衰退和貿易戰的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可能會演變成潰敗。他們最擔心的是,在利潤最高的市場,多年的快速增長即將結束。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中國這個重要的利潤來源正在引起高層的嚴重焦慮。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20多年來首次萎縮,銷量下降2.8%,至2810萬輛。自今年年初以來,很明顯,汽車制造商正在削減成本,并退出虧損國家或細分市場。然后,他們將投資重新分配到可以發揮最重要作用的領域,即電氣化、智能化和共享。Jim Hackett在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是想辦法在不涉及汽車銷售的情況下賺錢。作為當時負責智能移動業務的高管,他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是成立一家旅行服務公司,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提供班車服務。三年后,哈克特成為福特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初創公司已經永久關閉。福特認為這是一個實驗的結束,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哈克特在今年1月的底特律車展上表示:“這教會了我們什么,以及行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去年,共享出行初創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資,全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71%。市場押注于移動出行的烏托邦愿景,但商業模式沒有創新。當這種樂觀情緒與資產負債表的現實相沖突時,保守的汽車制造商往往會切斷無利可圖的項目。幾乎所有的大型汽車制造商都為移動出行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戰略目標,從傳統的拼車服務到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但他們的主要業務(制造和銷售汽車)可能會阻礙這些目標的實現。要知道,戴姆勒和寶馬在各自的移動出行服務遭受損失后,才開始考慮結成聯盟,通過合資企業削減成本。汽車制造商正在RoboTaxi和在線汽車共享等移動出行領域投資數十億美元,但尚不清楚他們何時能從中賺錢。他們用從傳統業務中賺來的錢來支付這些巨額投資。“共同點是,沒有人真正了解如何賺錢。”定制車型和自動駕駛,體驗至上,更現實的策略,是為移動設計特殊的車型……
avel服務,如在線汽車服務。這對旅游服務平臺和汽車制造商來說都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未來。去年4月24日,滴滴出行宣布將與比亞迪、豐田和大眾中國、雷諾-日產-三菱等30多家汽車制造商合作,共同開發“共享移動領域的專用新能源汽車”。滴滴官方表示,席卷整個行業的顛覆性變革意味著滴滴等出行服務平臺與傳統制造商之間存在明顯的共同利益,他們可以共同開發和改進汽車呼叫和共享平臺。長期以來,在線租車是基于現有市場上銷售的車型的服務。在高端汽車市場出現之前,吸引消費者的只是補貼和比出租車更低的價格,而不是車輛本身。也就是說,未來的出行市場車型將嚴格按照價格水平進行定制,這顯然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為用戶提供高端服務。然而,顛覆可能最終取決于自動駕駛汽車。盡管自動駕駛給車輛帶來了額外的成本,但運營生命周期中的凈成本降低潛力可能足以抵消增加的成本。付費使用,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我們正接近一個可能顛覆整個汽車市場的臨界點。汽車制造商將轉變為共享移動服務的供應商。“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是這場車輪戰爭的終結。這是幾乎所有行業參與者普遍認同的方向,也是Waymo等許多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目標和夢想。還是那輛四輪車,但隨著汽車制造商的深度參與,移動出行領域的大變革已經沒有出路。
本田和日野最近宣布,他們將加入軟銀和豐田的合資企業,在日本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旅行服務。這家名為莫奈的合資公司表示,根據一項協議,本田和日野將分別向合資公司投資約2.5億日元(約合227萬美元),并持有合資公司10%的股份。軟銀集團旗下的日本電信和豐田汽車去年成立了這家合資公司,旨在進入優步、滴滴出行和Lyft等移動出行公司主導的拼車領域。本田的參與突顯了汽車制造商在開發新的運輸服務方面面臨的挑戰。未來汽車的直銷可能會受到威脅,用戶將選擇按次付費服務,而不是擁有汽車。這也是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間日益一體化趨勢的背景。目前,這些公司正在努力應對開發新服務所需的巨大投資和軟件開發能力,對這些新服務的需求尚待測試。豐田汽車公司總裁豐田章男表示,加強汽車制造商與其他行業公司之間的合作將有助于提高移動服務行業的透明度。換句話說,就是要打破現有的市場壟斷格局。去年,本田斥資27.5億美元收購了通用汽車無人駕駛汽車部門Cruise 5.7%的股份。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方面落后于許多競爭對手,也是東南亞叫車服務Grab的投資者之一。然而,軟銀集團及其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已經是全球拼車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被投資的公司包括優步、滴滴、Grab和Ola,它們控制著該行業90%的市場份額。莫奈計劃明年在日本推出按需巴士和汽車服務,最早在2023年推出基于豐田“e-palette”的無人駕駛汽車運營平臺。日本并不是唯一一個挑戰傳統旅游服務公司的國家。本月早些時候,阿里巴巴、騰訊、蘇寧、重慶長安汽車、一汽、東風等汽車制造商成立了一家價值15億美元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這可能會考驗傳統勢力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汽車市場。根據一項數據顯示,中國的在線汽車市場價值230億美元。其中,滴滴出行獲得了90%的份額。然而,從寶馬、戴姆勒、吉利(曹專車)到上汽(橫道出行),以及美團等一系列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也推出了他們的ow……
移動旅游服務,以在旅游市場轉型中分一杯羹。在這些事件的背后,傳遞著一個新的信號和全球趨勢,即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進入移動出行服務行業。蘇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新成立的網絡汽車公司及其投資者來自多個領域,這將有助于形成“業務協同效應,有助于豐富公司的生態系統”。去年,寶馬和戴姆勒宣布成立一家移動服務合資公司。今年,兩家公司宣布將各自投資10億歐元,開發和整合汽車共享、出租車、停車、充電和多式聯運服務。最終,作為一個單一的移動服務提供商,雙方將擁有一支全電動和自動駕駛車隊,可以獨立充電和停車,并與其他交通形式相結合。與此同時,隨著Lyft、優步等移動出行服務公司相繼進入IPO階段,也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未來市場空間的新思考。Lyft的首次公開募股價值超過200億美元,吸引公眾投資者的關鍵是展示強勁回報的潛力。目前,付費司機占出行服務平臺收入的70%,無人駕駛的到來有望改變這一局面。這對平臺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然而,它何時實現似乎仍然是個未知數。根據上周五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Lyft 2018年的收入為22億美元,凈虧損為9.11億美元。相比之下,2017年,該公司的收入為11億美元,虧損為6.883億美元。另一家傳統巨頭優步(Uber)最近宣布,將斥資31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Careem,后者主要在中東、非洲和南亞的98個城市經營旅游服務。Careem是對優步的重要收購,優步此前已退出中國、俄羅斯聯邦和東南亞的海外市場。優步預計將在下個月的首次公開募股中上市,估值高達1200億美元。然而,該公司去年的收入為113億美元,虧損高達33億美元,因為它補貼乘客和司機,以提高其與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如果說在過去幾年里有什么事情變得更清楚的話,那就是旅行服務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僅在日常旅行中,而且出于商業目的。最近一家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北美企業超過三分之二的旅行收入選擇了優步和Lyft,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商務旅行依賴于這些服務。問題是,在移動出行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誰將勝出?以優步和Lfyt為例。在成為市場領導者的過程中,優步犯了一系列錯誤。消費者數據處理不當、安全漏洞和持續的負面事件損害了公司在一些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與優步競爭的Lyft很快利用了優步的錯誤,包括承諾的乘車安全、優先考慮更好的司機待遇、意識到乘車對環境的影響,當然還包括比優步更便宜的乘車服務。此外,Lyft與名人建立了一系列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推出了流行音樂視頻和電影娛樂服務,使其迅速成為優步的頭號競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暫時的贏家是消費者,他們可以從有競爭力的價格中獲益,并不斷轉向下一個更便宜的替代品,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汽車制造商的烏托邦在新一輪移動出行布局中,傳統汽車制造商無疑是最激進的。所有汽車制造商都擔心,隨著周期性衰退和貿易戰的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可能會演變成潰敗。他們最擔心的是,在利潤最高的市場,多年的快速增長即將結束。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中國這個重要的利潤來源正在引起高層的嚴重焦慮。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20多年來首次萎縮,銷量下降2.8%,至2810萬輛。自今年年初以來,很明顯,汽車制造商正在削減成本,并退出虧損國家或細分市場。然后,他們將投資重新分配到可以發揮最重要作用的領域,即電氣化、智能化和共享。吉姆·哈克特在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一份工作……
r公司要想辦法在不涉及汽車銷售的情況下賺錢。作為當時負責智能移動業務的高管,他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是成立一家旅行服務公司,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提供班車服務。三年后,哈克特成為福特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初創公司已經永久關閉。福特認為這是一個實驗的結束,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哈克特在今年1月的底特律車展上表示:“這教會了我們什么,以及行業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去年,共享出行初創公司吸引了大量投資,全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了71%。市場押注于移動出行的烏托邦愿景,但商業模式沒有創新。當這種樂觀情緒與資產負債表的現實相沖突時,保守的汽車制造商往往會切斷無利可圖的項目。幾乎所有的大型汽車制造商都為移動出行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戰略目標,從傳統的拼車服務到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但他們的主要業務(制造和銷售汽車)可能會阻礙這些目標的實現。要知道,戴姆勒和寶馬在各自的移動出行服務遭受損失后,才開始考慮結成聯盟,通過合資企業削減成本。汽車制造商正在RoboTaxi和在線汽車共享等移動出行領域投資數十億美元,但尚不清楚他們何時能從中賺錢。他們用從傳統業務中賺來的錢來支付這些巨額投資。“共同點是,沒有人真正了解如何賺錢。”定制車型和自動駕駛,體驗至上,更現實的策略,是為在線汽車服務等移動出行服務設計特殊車型。這對旅游服務平臺和汽車制造商來說都是一個顯而易見的未來。去年4月24日,滴滴出行宣布將與比亞迪、豐田和大眾中國、雷諾-日產-三菱等30多家汽車制造商合作,共同開發“共享移動領域的專用新能源汽車”。滴滴官方表示,席卷整個行業的顛覆性變革意味著滴滴等出行服務平臺與傳統制造商之間存在明顯的共同利益,他們可以共同開發和改進汽車呼叫和共享平臺。長期以來,在線租車是基于現有市場上銷售的車型的服務。在高端汽車市場出現之前,吸引消費者的只是補貼和比出租車更低的價格,而不是車輛本身。也就是說,未來的出行市場車型將嚴格按照價格水平進行定制,這顯然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為用戶提供高端服務。然而,顛覆可能最終取決于自動駕駛汽車。盡管自動駕駛給車輛帶來了額外的成本,但運營生命周期中的凈成本降低潛力可能足以抵消增加的成本。付費使用,這是未來的大趨勢。我們正接近一個可能顛覆整個汽車市場的臨界點。汽車制造商將轉變為共享移動服務的供應商。“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是這場車輪戰爭的終結。這是幾乎所有行業參與者普遍認同的方向,也是Waymo等許多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目標和夢想。
1、10億元入局廣汽騰訊等跨界合作,瞄準智能網聯和出行領域4月1日,廣汽集團在其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將攜手騰訊等企業,斥資10億元,在今年6月份正式推出智能網聯及移動出行項目。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4月5日,德新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宣布大眾、戴姆勒和寶馬“壟斷門”調查證實三車企非法壟斷柴油發動機排放清潔技術。大眾和戴姆勒因表現良好、積極合作可能不會被罰款,寶馬或將面臨上億罰款。
1900/1/1 0:00:002019(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開幕在即,造車新勢力們也在摩拳擦掌做著準備:小鵬P7官圖曝光,據悉,該車定位中型四門轎車,將搭載英偉達DRIVEXavier自動駕駛芯片,
1900/1/1 0:00:00“新能源乘用車對電機品質要求非常高,有一大批自主電機企業會被淘汰。屆時,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的廝殺才真正拉開序幕。”近日,一家自主新能源汽車電機上市公司負責人向經觀察報記者表示。
1900/1/1 0:00:004月2日,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ofo運營主體之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被申請人”出現,申請人為聶艷。坊間因此質疑小黃車是否陷入破產危機。
1900/1/1 0:00:00根據交強險上險數據,2019年2月,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共計上牌1793輛,其中新能源客車上牌1617輛,同比降低1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