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頻發的情況,國家出臺了有史以來“最嚴”的監管措施。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中國市場安全事故處理和質量管理作出相關規定,涉及四個方面。通知要求,自通知發布之日起,相關生產企業獲悉其生產、銷售或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發生交通碰撞、火災等相關事故時,應立即組織調查分析,并將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市場監管總局,要求相關生產企業應在本通知發布前逐一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并于2019年4月30日前提交分析報告。同時,《通知》對動力電池、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等零部件生產企業提出要求,規定零部件生產企業知道新能源汽車可能存在缺陷的,也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市場監管總局報告,并通知生產企業。此外,《通知》明確,該規定也適用于進口海外汽車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企業,但在中國市場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除外。通知還指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要建立健全追溯信息管理體系,落實產品安全主體責任,明確相關協會、科研機構、檢測鑒定機構等單位在新能源汽車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這項規定的出臺在業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位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研究員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期”可能從此結束。上述研發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正常情況下,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立項、設計、研發到生產,至少需要3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然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野蠻發展,競爭的加劇使得新產品的研發速度越來越快。一些企業為了贏得先行者的優勢,甚至把安全放在了較低的位置,而國家監管政策的出臺也讓這種不正之風受到了打擊。研發人員表示,對于有一定技術積累的車企來說,更嚴格的監管“不一定是壞事”。這一規定將對減少消費者對新興事物的不信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前教授、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本輪規定來看,雖然沒有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但這也意味著圍繞新能源汽車的一些警告信號,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張強表示,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去年10月底發布的信息,到那時,全國至少發生了40起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國家質檢總局啟動召回3.56萬輛新能源汽車。這一監管措施明確提出了比傳統燃油車更嚴格的召回規定,并要求各大廠商明確安全生產責任,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與傳統行業相比,新興事物會引發事故,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恐懼。可以說,新興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如何面對和克服恐懼的漫長過程。張強說。中關村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管理通知明確了y首次明確了動力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企業的職責,表明國家對零部件企業在新能源發展中發揮作用的認可……
車輛。于清教認為,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成為了安全問題的重要來源。今天的管理規定明確了這些企業的安全責任,也將推動行業的進一步洗牌。“國家對新能源的財政補貼正在逐步下降。具有技術競爭力的日本和韓國動力電池公司正在盯上中國市場。許多缺乏技術研發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正面臨淘汰,這也將推動中國國內電池市場的升級。”于清教表示。此前,許多業內人士曾公開批評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歐陽明在“2018年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表示“企業聽從補貼的指揮棒,盲目追求高比能,縮短電池測試和驗證的時間,這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安全造成了巨大隱患。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據聯合會統計,2019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汽車保有量為5.08萬輛,同比增長74.4%;
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4.3萬輛,累計增長8萬輛,批發累計增長133.8%。
針對近期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頻發的情況,國家出臺了有史以來“最嚴”的監管措施。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中國市場安全事故處理和質量管理作出相關規定,涉及四個方面。通知要求,自通知發布之日起,相關生產企業獲悉其生產、銷售或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發生交通碰撞、火災等相關事故時,應立即組織調查分析,并將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市場監管總局,要求相關生產企業應在本通知發布前逐一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并于2019年4月30日前提交分析報告。同時,《通知》對動力電池、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等零部件生產企業提出要求,規定零部件生產企業知道新能源汽車可能存在缺陷的,也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市場監管總局報告,并通知生產企業。此外,《通知》明確,該規定也適用于進口海外汽車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企業,但在中國市場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除外。通知還指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要建立健全追溯信息管理體系,落實產品安全主體責任,明確相關協會、科研機構、檢測鑒定機構等單位在新能源汽車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這項規定的出臺在業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一位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研究員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期”可能從此結束。上述研發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正常情況下,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立項、設計、研發到生產,至少需要3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然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野蠻發展,競爭的加劇使得新產品的研發速度越來越快。一些企業為了贏得先行者的優勢,甚至把安全放在了較低的位置,而國家監管政策的出臺也讓這種不正之風受到了打擊。研發人員表示,對于有一定技術積累的車企來說,更嚴格的監管“不一定是壞事”。這一規定將對減少消費者對新興事物的不信任,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前教授、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本輪規定來看,雖然沒有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但這也意味著圍繞新能源汽車的一些警告信號,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張強表示,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去年10月底發布的信息,到那時,全國至少發生了40起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國家質檢總局啟動召回3.56萬輛新能源汽車。這一監管措施明確提出了比傳統燃油車更嚴格的召回規定,并要求各大廠商明確安全生產責任,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與傳統行業相比,新興事物會引發事故,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恐懼。可以說,新興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如何面對和克服恐懼的漫長過程。張強說。中關村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管理通知明確了y定義了核心組件企業的職責……
首次出現動力電池和電機等零部件企業,表明國家對零部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所起作用的認可。于清教認為,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作為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成為了安全問題的重要來源。今天的管理規定明確了這些企業的安全責任,也將推動行業的進一步洗牌。“國家對新能源的財政補貼正在逐步下降。具有技術競爭力的日本和韓國動力電池公司正在盯上中國市場。許多缺乏技術研發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正面臨淘汰,這也將推動中國國內電池市場的升級。”于清教表示。此前,許多業內人士曾公開批評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歐陽明在“2018年第二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表示“企業聽從補貼的指揮棒,盲目追求高比能,縮短電池測試和驗證的時間,這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安全造成了巨大隱患。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據聯合會統計,2019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汽車保有量為5.08萬輛,同比增長74.4%;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4.3萬輛,累計增長8萬輛,批發累計增長133.8%。
3月19日,工信部公示了關于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涉及補貼金額達126億元。
1900/1/1 0:00:003月19日,北京時間凌晨5點,美國圣何塞大學,英偉達的GTC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1900/1/1 0:00:00針對近期頻繁出現的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國家推出史上“最嚴格”的監管措施。
1900/1/1 0:00:003月19日,工信部、科技部、部、生態環境部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1900/1/1 0:00:00以色列交通部新聞發言人阿夫納奧瓦迪亞19日說,以色列即將推出一項計劃以增加電動汽車進口量。根據該計劃,以色列每家汽車進口商每年最多可進口400輛電動汽車。并且,以色列還將放寬進口電動汽車的標準。
1900/1/1 0:00:00自“全新第一戰略”啟動后,寶馬正在按部就班推進ACES汽車四化領域的快速發展,過去三年實施了多項措施,而現在,寶馬的規劃已經延伸至2025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