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近年來,CES(國際消費電子展)越來越像一場車展。這并不夸張。以今年的消費電子展為例,共有671個汽車技術展位,與排名第三的“軟件和應用程序”產品類別相當。
30秒快速閱讀:1。電動化:歐洲巨頭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以及量產電動SUV亮相CES。它們在性能參數上與“造車新勢力”競爭的不是它們,而是品牌傳承和豪華。2.自動駕駛:平靜之下,黑暗中波濤洶涌,“單車智能”vs“車路協同”,還是兩條技術路線會分道揚鑣?Waymo的CEO致辭和百度Apollo 3.5的發布信息值得期待。共享:在智能網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車企只能推出一個“概念艙”來體驗幻想成癮,并表達他們對未來共享的期望。汽車公司越來越青睞CES展會,德國巨頭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和奧迪今年都參加了展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三家德國巨頭在一兩周后巧合地缺席了2019年底特律車展。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我個人而言,正是因為在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共享化的新浪潮中,CES比底特律車展更適合展示這些新技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即將到來的2019年消費電子展將推出哪些“新四化”技術!
1、 電氣化的痛點只是電池壽命短嗎?新四化中的電氣化不再是新鮮事。然而,對于梅賽德斯和奧迪來說,它仍然具有非凡的意義——這一次,他們帶來的不再只是一輛電動概念車,而是一輛量產的純電動SUV、梅賽德斯EQC和奧迪e-tron(盡管它并沒有在2019年消費電子展上首次亮相)。
除了電動EQC,“奔馳EQC 2018”還帶來了兩件事:一是新一代CLA的發布,二是體現未來出行理念的Vision URBANETIC概念車的展示。個人認為,前者是新車型的發布,屬于傳統車展的功能(看來奔馳真的把CES當成了車展),而后者則體現了奔馳的“共享”理念。
“梅賽德斯愿景城市概念車”在展臺上,梅賽德斯不僅展示了未來的共享概念車,還帶來了量產純電動汽車。它還推出了一款具有正確組合的傳統車型CLA,這不僅展示了汽車發明者的大師風范,也展示了與時俱進的形象。這可能是我們中國汽車公司學習的地方。
“奔馳CLA 2019級”奧迪展示了新一代“沉浸式車載娛樂系統”。如果該系統與電動化有任何關系,它將安裝在量產純電動SUV車型奧迪e-tron上。有人說,這表明電動化根本不是奧迪想要展示的重點。
“奧迪e-tron 2018車型”,筆者認為,這恰恰反映了奧迪在電動化問題上的競爭策略:作為一個豪華品牌,在電動化的過程中,應該更加強調豪華感和舒適感,而不是陷入一場在參數上與造車新勢力競爭的競賽。畢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造車新勢力特斯拉相比,梅賽德斯EQC和奧迪e-tron在性能參數上并不具有優勢。參數性能比較品牌奧迪-奔馳-特斯拉E-tronEQModel X 75D價格(美元)748007750086300設備重量(公斤)256024252330長度(毫米)490147615037耐久性(EPA/WLTP)379322381功耗(千瓦時)25.0724.8419.69每噸100公里功耗(千瓦小時)9.7910.258.45風阻系數0.270.280.25最高車速(公里/小時)2001802100-60英里/小時加速度(s)5.54.94.9電池容量(kWh)958075電池組能量密度(wh/kg)135.91123.08約150手表制造:汽車家居行業頻道關注中國造車新勢力。領頭羊蔚來汽車量產交付的第一個冬天很艱難,在ES8續航里程短的問題上遭遇了輿論危機。畢竟,在電動化進程的早期階段,電池壽命短是電動汽車的常見問題,而不是蔚來汽車的獨特問題。正如奧迪的戰略是在e-tron車型上保持品牌一貫的豪華感和舒適感一樣,蔚來希望利用自己的優勢,避免在車輛發動機系統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弱點。唯一參加CES2019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是拜騰汽車(根據目前的信息)。拜騰將報道“超大屏幕”機型的量產進展。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蔚來、威馬、小鵬都缺席了2019年CES,這并不奇怪。原因很簡單。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亮相CES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營銷方式。在大規模生產和交付之前,有必要維護其聲譽,讓投資機構和消費者關注自己;
在進入批量生產和交付階段后,他們專注于批量生產和交貨。
量產電動汽車的鼻祖日產也推出了Leaf的遠程E-plus版本,電池容量從40kWh升級到60kWh,在美國更嚴格的EPA條件下可以續航362公里,相當于中國常用的NEDC條件,應該在450-500公里之間。2、 智能競爭的浪潮正奔騰向前。智能汽車最重要的方面是自動駕駛。從整車層面來看,近年來正處于從L2向L3或L4過渡的關鍵時期,量產車很難看到革命性進展。因此,如果說電動化是車企向消費者展示的舞臺,那么今年的CES主要是汽車駕駛技術公司向車企展示的舞臺。來自中國的初創公司地平線也憑借其自動駕駛計算平臺Matrix獲得了CES創新獎。盡管NVIDIA在此次CES上的重點是發布新的顯卡,但據說Yellow Cult Leader也將宣布NVIDIA Xavier系統的新進展。
在自動駕駛的核心部件激光雷達領域,Velodyne將展示“突破性”技術,而中國激光雷達初創公司禾賽科技也將首次參與,帶來機械和固態激光雷達Panda64/PandaGT 3.0。在發布前的CES創新獎評估中,谷歌Waymo獲得了“技術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預期的“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這可能是因為它的無人駕駛技術即將商用,改變世界嗎?是這樣嗎?你可以在Waymo首席執行官幾天的演講中找到答案。All in AI的百度將在本次CES上發布3.5版Apollo,這是一款開源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
0
從表面上看,自動駕駛在本屆消費電子展上似乎有點無聊。只是你獲得了創新獎,我發布了一個新版本,但在量產車上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仍然是不可能的。在我看來,在平靜的大海下,波濤洶涌,Waymo首席執行官的演講和百度的阿波羅都值得期待,因為它們可能揭示了一個問題:以谷歌為首的美國最終會在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上與中國決裂嗎?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智能汽車”。盡管目前的汽車不夠智能,但它只能在有限的區域內實現所謂的L4級自動駕駛;然而,只要一個人愿意在軟件和硬件上投入巨資,就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像AlphaGo那樣的“啟蒙”,就像AlphaGo在圍棋中超越人類一樣?每個人都傾向于相信這樣的奇跡會再次發生,但問題是,如果現實不那么樂觀怎么辦?
1
如果“智能汽車”和“智能自行車”路線難以遵循,則需要考慮“車路協同”的“智能汽車+智能道路”自動駕駛技術路線。顯然,“自行車智能化”的路線非常簡單,而“車路協同”則非常復雜。一旦涉及城市道路改造和智慧城市建設,就不可避免地要與政府和房地產公司打交道。在本屆CES上,我們可以注意到首席執行官Waymo對“自行車智能”技術路線的信心,以及百度Apollo在車輛和道路上合作的決心,并洞察未來幾年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方向。就像電動化中的技術路線爭論一樣,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而是一個動態的游戲過程。就像幾年前,我們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持樂觀態度,于是氫燃料電池技術被扔進了歷史的灰燼;
然而,現在人們發現,鋰離子電池的頂部存在熱失控天花板,這使得安全性和性能都難以實現,新一代鋰電池系統也遙遙無期。因此,有必要再次將愚蠢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列入研發議程,至少留下一個B計劃。當然,誰笑到最后還不好說。在電氣化方面,中國不僅關注節能減排,還關注石油安全和民族工業振興。與電動化不同,在以自動駕駛為中心的智能化競爭中,中國試圖在技術上與美國競爭。在這一領域,中國甚至領先于德國和日本。
2
本屆CES的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概括為:擁有關鍵技術的科技公司正在積累進步,以迎接質的變化;風平浪靜之下,波瀾壯闊,中美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或將再次見到你。3、 網絡帶來了新的互動和聯系。智能和網絡往往聯系在一起,被稱為“智能網絡”。其中,智能是目標,互聯網連接是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首次亮相CES的華為5G領先于歐美同類技術,有望在未來兩三年推動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華為在5G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有效支持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路線(相對而言,“單車智能”并不那么依賴5G)。這種影響預計將在未來兩三年內顯現出來。
3
“網絡帶來了新的互動和聯系。”網絡的另一個含義是被稱為V2G的能源互聯。在此次展會上,本田汽車將展示與電力公司WiTricity合作開發的V2G雙向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為車主節省成本,還可以平衡電網。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2018年消費電子展上,德國本土也推出了類似的V2G系統。而美國特斯拉公司的PowerWall實際上可以被視為V2G的一個重要技術環節。
據外媒報道,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送貨車公司Udelv將在2019年CES展上推出其最新自動駕駛送貨車(ADV)車型。
1900/1/1 0:00:00據美國媒體1月8日報道,起亞在最近舉辦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展示了一項可識別用戶情緒狀態的車載技術,
1900/1/1 0:00:00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9日電銀隆新能源9日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媒體報道原董事長魏銀倉于2018年12月從香港前往美國,原總經理孫國華已被部門限制出境,情況屬實;
1900/1/1 0:00:00在2018年之前幾乎沒有人懷疑過A00級電動車的增長潛力,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主力軍,A00級電動車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一度接近70。
1900/1/1 0:00:00編者按:前幾年瘋狂炒作的無人車在2018年似乎啞火了,一些最知名的無人車研發公司相繼出現了致命事故,就連實力最雄厚的Waymo姍姍來遲的商業化無人駕駛的士服務也縮水了不少。
1900/1/1 0:00:00還記得前幾年,我們對于造車新勢力都喜歡揶揄它們為“PPT造車”。而這一兩年隨著它們的新車陸續上市交付,對它們的印象也大有改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