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2018年汽車銷量下滑在哪兒了?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盡管18年來的總體下降幅度只有2.8%,但這畢竟是一個轉折點。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下降,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呢?段朗最近對汽車很感興趣。一方面,我接觸到了一些汽車零部件項目。另一方面,有了孩子后,我發現“緊湊型”i3非常短缺(買車確實需要長遠眼光)。從消費和投資的角度來看汽車市場更有趣。談到汽車市場,最引人注目的是“20年來首次出現銷量下滑”。盡管18年來的總體下降幅度只有2.8%,但這畢竟是一個轉折點。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下降,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呢?首先看一下宏觀數據。自2001年以來,國內汽車產銷數據一直在上升(產量和銷量,兩者之間的年度數據差異很小)。在過去,當所有權不高時,主要受到購置稅等政策的影響。政策刺激年份的增長率將明顯上升(例如,2008年、2012年和2015年),但每次刺激的效果都在下降。2018年全年的最新數據也出爐了。18年來,總銷售額為2808萬輛,同比下降2.8%。最直接的感覺是,它在今年上半年仍在增長。為什么人們不在下半年的毛衣大戰中買車?從月度數據來看,也證實了下降始于今年下半年。但可以看出,這種差異主要發生在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11月減少了73萬,占全年產量的2.6%,幾乎相當于全年的降幅。為什么2017年11月的基數如此之高?因為在2017年,排量小于1.6升的汽車仍然可以享受7.5%的購置稅,2018年1月1日將提高到10%。為了在年底前銷售,當然,汽車工廠應該提前準備庫存,因此11月17日的產量特別高。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我們根據細分價格對產量進行了排序,也可以看到低價/超低價的車型降幅最大。這種下降一方面可能是“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17年前小排量/低價車的需求提前釋放。這張照片的單位是一百萬個單位。可以看出,6萬元以下的微型車數量減少了35萬輛,6萬至8萬輛之間減少了77萬輛。兩者加在一起,導致了全年下降了4%以上。有趣的是,12萬以上的細分市場都有所增長,其中25萬以上的“豪車”甚至增長了11.3%(讓人想起朋友圈里的邁巴赫,不合時宜的消費升級場景……)。如果按照城市級別劃分,你能看到哪些差異?不用說,北京的嚴格控制指數基本上取決于發卡數量。那么一線城市普遍衰落了嗎?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被定義為“特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是一線城市。正如你所看到的,北上深圳和杭州,以及包括我的家鄉鄭州在內的省會城市,總體上仍在增長。然而,二線以下的市場(300-500萬人)普遍在下降。從更熟悉的品牌購車角度來看,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對比將更加明顯。傳統大廠聚集的德系日系產品仍有近5%的增長率,而自主品牌以及美國品牌(主要是長安福特)下滑嚴重。具體來看,德國奧迪和寶馬分別增長了9%和21%,甚至銷量達到數百萬輛的豐田也增長了13%。我們從供應鏈上也知道,豐田打算在未來五年內將其國內產量翻一番,這真是一個冰火兩重天的世界。在自主品牌中,吉利“可能獲勝最多”,銷量增長高達24%(但為什么股價下跌如此之大?值得研究)。在寒冷的冬天,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段朗只有資格購買,皇城不包括插電式和增程…)。年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面對一百萬輛汽車的市場,即使是最悲觀的學生也需要認真對待。馬爸爸說,新事物通常會經歷幾個階段:我……

看得見的、輕蔑的、不可理解的、跟不上的。2016年,新能源出貨量僅為50.6萬輛,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明顯百公里續航痕跡的微型車。整個車牌沒有雷丁電氣代表的低速車那么大。當時,段朗認為低速車值得關注。今天來看真是目光短淺。關于電動汽車,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這百萬輛汽車的出貨量主要是因為大城市的“限牌”和國家補貼崔生嗎?有多少消費者有“內生需求”?補貼的作用不容易分析,但從銷售場所的分析可以看出許可限制的作用。目前,限牌政策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石家莊和貴陽(出乎意料),共有8個城市。那么,這些受限制城市的新能源在總銷售額中占了多少?我們得到了新能源乘用車的保險數據庫。有趣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比我預期的要分散得多。例如,在2018年1-9月的前十大城市中,有鄭州、濰坊、長沙等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前十名僅占1-9月總銷售額的39%,這意味著61%的新能源銷售額出現在二三線城市。相反,北京、廣州、深圳和杭州五大城市的新能源銷售額僅占19.46%。顯微鏡觀察也證實了這一點。例如,比亞迪的混合動力秦Pro和新款唐DM經常缺貨。在混合狀態下,它既省油又經濟,而且沒有里程焦慮。比亞迪的工程師甚至開玩笑說,他們買了秦Pro,他們擔心汽油會第一次過期。這是一筆簡單而不錯的買賣。最后,由于Mark的繪圖和數據支持,本文中的圖表主要來自我們的內部研究報告。盡管18年來的總體下降幅度只有2.8%,但這畢竟是一個轉折點。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下降,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呢?段朗最近對汽車很感興趣。一方面,我接觸到了一些汽車零部件項目。另一方面,有了孩子后,我發現“緊湊型”i3非常短缺(買車確實需要長遠眼光)。從消費和投資的角度來看汽車市場更有趣。談到汽車市場,最引人注目的是“20年來首次出現銷量下滑”。盡管18年來的總體下降幅度只有2.8%,但這畢竟是一個轉折點。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下降,又是從哪里開始的呢?首先看一下宏觀數據。自2001年以來,國內汽車產銷數據一直在上升(產量和銷量,兩者之間的年度數據差異很小)。在過去,當所有權不高時,主要受到購置稅等政策的影響。政策刺激年份的增長率將明顯上升(例如,2008年、2012年和2015年),但每次刺激的效果都在下降。2018年全年的最新數據也出爐了。18年來,總銷售額為2808萬輛,同比下降2.8%。最直接的感覺是,它在今年上半年仍在增長。為什么人們不在下半年的毛衣大戰中買車?從月度數據來看,也證實了下降始于今年下半年。但可以看出,這種差異主要發生在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11月減少了73萬,占全年產量的2.6%,幾乎相當于全年的降幅。為什么2017年11月的基數如此之高?因為在2017年,排量小于1.6升的汽車仍然可以享受7.5%的購置稅,2018年1月1日將提高到10%。為了在年底前銷售,當然,汽車工廠應該提前準備庫存,因此11月17日的產量特別高。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我們根據細分價格對產量進行了排序,也可以看到低價/超低價的車型降幅最大。這種下降一方面可能是“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17年前小排量/低價車的需求提前釋放。這張照片的單位是一百萬個單位。可以看出,6萬元以下的微型車數量減少了35萬輛,6萬至8萬輛之間減少了77萬輛。兩人共同為……做出了貢獻……

全年發病率超過4%。有趣的是,12萬以上的細分市場都有所增長,其中25萬以上的“豪車”甚至增長了11.3%(讓人想起朋友圈里的邁巴赫,不合時宜的消費升級場景……)。如果按照城市級別劃分,你能看到哪些差異?不用說,北京的嚴格控制指數基本上取決于發卡數量。那么一線城市普遍衰落了嗎?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被定義為“特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是一線城市。正如你所看到的,北上深圳和杭州,以及包括我的家鄉鄭州在內的省會城市,總體上仍在增長。然而,二線以下的市場(300-500萬人)普遍在下降。從更熟悉的品牌購車角度來看,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對比將更加明顯。傳統大廠聚集的德系日系產品仍有近5%的增長率,而自主品牌以及美國品牌(主要是長安福特)下滑嚴重。具體來看,德國奧迪和寶馬分別增長了9%和21%,甚至銷量達到數百萬輛的豐田也增長了13%。我們從供應鏈上也知道,豐田打算在未來五年內將其國內產量翻一番,這真是一個冰火兩重天的世界。在自主品牌中,吉利“可能獲勝最多”,銷量增長高達24%(但為什么股價下跌如此之大?值得研究)。在寒冷的冬天,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段朗只有資格購買,皇城不包括插電式和增程…)。年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面對一百萬輛汽車的市場,即使是最悲觀的學生也需要認真對待。馬爸爸說,新事物通常會經歷幾個階段:看不見、輕蔑、看不懂、跟不上。2016年,新能源出貨量僅為50.6萬輛,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明顯百公里續航痕跡的微型車。整個車牌沒有雷丁電氣代表的低速車那么大。當時,段朗認為低速車值得關注。今天來看真是目光短淺。關于電動汽車,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這百萬輛汽車的出貨量主要是因為大城市的“限牌”和國家補貼崔生嗎?有多少消費者有“內生需求”?補貼的作用不容易分析,但從銷售場所的分析可以看出許可限制的作用。目前,限牌政策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石家莊和貴陽(出乎意料),共有8個城市。那么,這些受限制城市的新能源在總銷售額中占了多少?我們得到了新能源乘用車的保險數據庫。有趣的是,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比我預期的要分散得多。例如,在2018年1-9月的前十大城市中,有鄭州、濰坊、長沙等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前十名僅占1-9月總銷售額的39%,這意味著61%的新能源銷售額出現在二三線城市。相反,北京、廣州、深圳和杭州五大城市的新能源銷售額僅占19.46%。顯微鏡觀察也證實了這一點。例如,比亞迪的混合動力秦Pro和新款唐DM經常缺貨。在混合狀態下,它既省油又經濟,而且沒有里程焦慮。比亞迪的工程師甚至開玩笑說,他們買了秦Pro,他們擔心汽油會第一次過期。這是一筆簡單而不錯的買賣。最后,由于Mark的繪圖和數據支持,本文中的圖表主要來自我們的內部研究報告。

標簽:北京豐田奧迪寶馬比亞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2022年運營商5G網絡累計投資超300億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近日印發《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年2022年)》。

1900/1/1 0:00:00
小鵬2019年將再獲200億投資 第二款車4月首發

根據規劃,小鵬汽車將在2019年啟動G3車型的批量交付,同年有望獲得2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除此之外,小鵬汽車還在加緊研發更多的新產品。

1900/1/1 0:00:00
充電難再也不會成為阻礙新能源發展的“痛點”!這次國家隊出馬了

電動汽車離不開充電,可是你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時候,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1900/1/1 0:00:00
全球電動車爆發 韓國三家電池廠已獲近1600億美元訂單

在美國特斯拉公司的示范效應下,全世界掀起了研發電動車的熱潮,這也激活了以車用電池企業為代表的上游產業鏈。

1900/1/1 0:00:00
“真香”預警!老司機開上電動汽車,發現不僅省錢還能賺錢?

有些讀者可能還記得,我們之前和一位廣汽傳祺GE3的車主聊過,他對電動汽車做了下面這么個評論:“原來也是看不起電動車,現在真香。

1900/1/1 0:00:00
Waymo將在密歇根州建造自動駕駛汽車工廠

根據路透社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子公司Waymo的自動駕駛車輛部門周二表示,它計劃在密歇根州建造一座工廠。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