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那些成功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幸運兒們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15天后,我們將迎來一款新的汽車制造產品。魏瑪汽車3月14日宣布,其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的魏瑪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生產線已全面投產。第一輛量產車EX5將于本月28日下線,并將于今年下半年全面交付。對于業界關注的焦點:整車生產資質,魏瑪表示無需擔心。早在今年1月,該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沈陽思博智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了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并“順便”將其生產資質轉讓給魏瑪溫州工廠。就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而言,“囊中羞澀”的魏瑪交易可以說是徹底贏回了車費。億歐汽車在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制造商及產品公告》(第304批)中發現,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直接更名為“魏瑪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為了成功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魏瑪今天的“曲線救國”也可以被稱為一種聰明的方法。要知道,對于單獨設立新能源項目公司的企業來說,只有16家公司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新能源項目批準,這是大家口口相傳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其中,只有五家車企的產品獲得了工信部的推薦,其余玩家仍在申請的路上苦苦掙扎。億歐汽車按時間順序梳理了獲得“準生證”的車企名單及其最新進展,同時盤點了五家具備整車銷售資質的“幸運兒”,供行業參考:

Jianghuai, Volkswagen, Future, Chery, Chery New Energy

從上表不難看出,除了來自傳統車企的“領頭羊”,許多有“供應商”、“商用車”、“合資企業”等背景的玩家也加入了新能源市場的指南針。其中,部分企業憑借成熟產品布局的先發優勢搭上了“快車”:北汽新能源是首家獲得自主生產資質的新能源車企,近年來北汽新能源收獲了不少“小紅花”。根據公司官網信息,從2013年到2016年,北汽新能源連續四年獲得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7年,北汽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98%。東興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7年至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將分別增長30%、66%和56%。在新能源市場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提振了公司的信心,甚至提前開啟了獨立上市的“倒計時”。據悉,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Daimler Greater China Investment Co.,Ltd.)最近完成了對北汽集團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Beij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3.93%股權的收購,成為北汽新能源的股東之一。戴姆勒在北汽新能源四處奔波上市之際,為其注入了一針雞血。事實上,北汽新能源是國內首家宣布A股上市計劃的新能源車企。近年來,這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馬力,這表明了它的野心:北汽新能源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第一股”。奇瑞新能源在上述眾多新能源車企中,奇瑞新能源可能是第一個在產品層面排隊的玩家。在獲得新能源牌照之前,該公司依靠母公司的生產資質,“焦急”地相繼推出了兩款純電動汽車。在后續的產品規劃中,奇瑞新能源也試圖入侵電動SUV市場。意識到占據先行者優勢的重要性,奇瑞新能源將于3月底正式推出首款純電動SUV Tiggo 3xe。該公司為這款車的續航里程打出了“殺死特斯拉”的口號。與其他獨立車企相比,奇瑞新能源的產品創新……

年齡相當大。隨著車型種類的日益豐富,這家想要走“實力路線”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始終專注于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2018年的新能源產品年,面對來自互聯網造車勢力的競爭,奇瑞新能源可能已經做好了成為先鋒的準備。知豆作為一家專注于微型電動汽車的公司,曾經有過“人生體驗之謎”。2015年1月,新海洋與吉利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首款車型知豆“D1”在吉利蘭州基地下線。在此期間,知豆憑借吉利的經濟基礎和品牌效應迅速進入公眾和風險投資家的視野。一年半后,雙方分道揚鑣:知豆的老板從吉利汽車變成了吉利控股。據推測,為了讓知豆汽車獨立參與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并單獨申請獨立的國家牌照,吉利汽車“親密”出售了知豆汽車的股份。獨立后,知豆成功通過了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的審批,打破了此前只有10個牌照的傳言。現階段,在微型電動汽車市場,知豆汽車的市場可以說已經打開。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排行榜中,這家垂直車企以D2車型排名第二。目前,知豆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沒有出現。萬向集團2016年底,以制造和銷售汽車零部件為主的萬向集團成為第六家獲得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批準的企業,這也標志著該公司正式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型為汽車制造商。盡管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未能親眼目睹其電動汽車產品下線,但一直聲稱不會貿然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中國汽車零部件領導者萬向,低調14年終于展現了他的“肌肉”和誠意:設立了第一輪27.5億元的造車基金和5萬輛擴展純電動乘用車的規劃基地。從第一輪造車資金的規模來看,魯冠球為此事準備的資金恐怕遠超100億元。現階段,萬向集團通過海外收購車企等方式,獲得了新能源電池生產技術和整車生產技術。關于萬向未來建設的時間表,我們將拭目以待。作為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自成立以來,在汽車領域積累了多年的技術。也許正因為如此,與當今生活在前列的其他造車新勢力相比,具有傳統汽車背景的未來汽車相對低調。與其他新能源玩家不同,未來更關注車輛的輕量化、電池性能等與車輛性能相關的技術領域。不難解釋為什么在今年3月5日,贛鋒鋰業決定投資1億元人民幣購買未來汽車可轉債,期限為一年。眾所周知,動力電池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命脈,而動力電池的生產關鍵在于鋰礦。在礦山企業的加持下,未來的汽車可以在鋰礦生產、動力電池生產和新能源汽車制造的全產業鏈中更自由地移動。第一款產品針對的是電動超級跑車這一極其小眾的市場。“技術控制”的未來現在有能力指向一個百年奢侈品牌嗎?作為合資品牌,江淮大眾承諾的首款純電動SUV近日正式曝光。然而,這款新車一直被業界質疑“誠意不足”。據悉,這一次,雙方采用了全新的品牌名稱“思皓”,并用新的品牌標志取代了大眾原來的大眾標志。這樣一款小型純電動SUV也被稱為“重塑品牌的江淮”,因為它與江淮IEV7S的外觀相似。這家由江淮汽車和奧迪ag成立的合資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用戶對其首款首秀產品的期待是不可或缺的。現在車輛的諜照終于出現在了……

在所有人面前,但這看起來更像是對“雙積分”政策的敷衍回應。基于大眾廣泛的“群眾基礎”,“哭鬧不止、雨下得少”的江淮大眾可能并沒有給消費者留下好印象。除了大眾的“洋”靠山,江淮的另一端也在忙著為蔚來汽車代工。甚至在這輛“中國特斯拉”的首款量產車型ES8的發布會上,也有記者拋出了一個問題:“江淮生產的汽車產能會被大眾奪走嗎?”似乎我害怕被質疑“江淮制造”對整車質量的影響。蔚來在體驗中心的展示車上“劃傷”了“江淮蔚來”的車標。現階段,江淮可以用“夾縫中生存”來形容:在業務中占很大比例的合資產品并沒有讓消費者滿意,這里的“兼職”代工也一再被質疑質量問題。即使有了新能源汽車的“出生證明”,這個合資品牌的未來之路仍然很長。資格證書的頒發仍處于凍結期。事實上,在上述16家車企中,只有北汽新能源實際獲得了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其余15家公司僅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產資質。對于車企來說,即使獲得了新的純電動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也只是拿到了一張罰單。如果你想真正進入消費市場,你必須能夠讓自己的產品登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Jianghuai, Volkswagen, Future, Chery, Chery New Energy

通過分析上述五家產品進入工信部目錄的公司,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一定的傳統車企背景。對于這一現象,億歐汽車采訪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媒體人、《中國汽車報》記者萬人梅。他分析說,傳統汽車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進入工信部目錄并不難。“但對于未來、民生等真正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產品能否進入目錄是最大的門檻。”據了解,“生產一致性”是產品滿足《目錄》要求最重要的一點。萬人梅表示,無論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批準的原型車有多完美,生產車型的質量最終都需要檢驗。工信部新能源產品推薦目錄的核心是車企對技術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說實話,樣車可以通過項目審批,花錢也可以。”因此,為了控制產品質量,暫時暫停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但存在“斷層”。暫停審批7個月后,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16家企業——昌河鈴木。這一消息一度讓新能源市場陷入“空歡喜”:資質審批真的又開了嗎?根據上述兩張表中的信息,早在2017年,昌河鈴木就進入了產品推薦目錄,但在2018年1月被新能源項目正式批準。仔細看資質結果公示,雖然項目目錄顯示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項目(包括現有汽車企業跨等級生產純電動乘客車)”,但該項目與新資質沒有實質性聯系,因為它涉及一家合資企業,必須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準。但是,由于發改委目前只有一個新項目,只能暫時放在這個項目下接收。簡單地說,昌河鈴木手中的這份“出生證明”只是國家發改委頒發的一頂“無處……”的帽子……

作為一家合資公司,昌河鈴木獨立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沒有捷徑可走。更重要的是,中國仍處于“停產資質審批”階段。歸根結底,所有競爭仍需回到“產品”的原點。一位專家曾表示:“現階段,我們只能判斷一家汽車制造企業是否會倒閉。只有產品上市后,我們才能判斷誰能真正活下去。“15天后,我們將迎來一款新的造車產品。威瑪汽車于3月14日宣布,其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的威瑪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生產線已全面投產。首款量產車EX5將于本月28日下線,并將于今年下半年全面交付對于行業重點:整車生產資質,魏瑪表示無需擔心。早在今年1月,該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沈陽思博智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了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并“順便”將其生產資質轉讓給魏瑪溫州工廠。就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而言,“囊中羞澀”的魏瑪交易可以說是徹底贏回了車費。億歐汽車在1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制造商及產品公告》(第304批)中發現,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直接更名為“魏瑪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為了成功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魏瑪今天的“曲線救國”也可以被稱為一種聰明的方法。要知道,對于單獨設立新能源項目公司的企業來說,只有16家公司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新能源項目批準,這是大家口口相傳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其中,只有五家車企的產品獲得了工信部的推薦,其余玩家仍在申請的路上苦苦掙扎。億歐汽車按時間順序梳理了獲得“準生證”的車企名單及其最新進展,同時盤點了五家具備整車銷售資質的“幸運兒”,供行業參考:

Jianghuai, Volkswagen, Future, Chery, Chery New Energy

從上表不難看出,除了來自傳統車企的“領頭羊”,許多有“供應商”、“商用車”、“合資企業”等背景的玩家也加入了新能源市場的指南針。其中,部分企業憑借成熟產品布局的先發優勢搭上了“快車”:北汽新能源是首家獲得自主生產資質的新能源車企,近年來北汽新能源收獲了不少“小紅花”。根據公司官網信息,從2013年到2016年,北汽新能源連續四年獲得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7年,北汽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98%。東興證券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7年至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營業收入將分別增長30%、66%和56%。在新能源市場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提振了公司的信心,甚至提前開啟了獨立上市的“倒計時”。據悉,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Daimler Greater China Investment Co.,Ltd.)最近完成了對北汽集團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Beij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3.93%股權的收購,成為北汽新能源的股東之一。戴姆勒在北汽新能源四處奔波上市之際,為其注入了一針雞血。事實上,北汽新能源是國內首家宣布A股上市計劃的新能源車企。近年來,這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馬力,這表明了它的野心:北汽新能源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第一股”。奇瑞新能源在上述眾多新能源車企中,奇瑞新能源可能是第一個在產品層面排隊的玩家。在獲得新能源牌照之前,該公司“焦急”地接連推出了兩款純電動汽車……

等待母公司的生產資格。在后續的產品規劃中,奇瑞新能源也試圖入侵電動SUV市場。意識到占據先行者優勢的重要性,奇瑞新能源將于3月底正式推出首款純電動SUV Tiggo 3xe。該公司為這款車的續航里程打出了“殺死特斯拉”的口號。與其他獨立車企相比,奇瑞新能源的產品覆蓋范圍相當廣泛。隨著車型種類的日益豐富,這家想要走“實力路線”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始終專注于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2018年的新能源產品年,面對來自互聯網造車勢力的競爭,奇瑞新能源可能已經做好了成為先鋒的準備。知豆作為一家專注于微型電動汽車的公司,曾經有過“人生體驗之謎”。2015年1月,新海洋與吉利宣布成立合資公司,首款車型知豆“D1”在吉利蘭州基地下線。在此期間,知豆憑借吉利的經濟基礎和品牌效應迅速進入公眾和風險投資家的視野。一年半后,雙方分道揚鑣:知豆的老板從吉利汽車變成了吉利控股。據推測,為了讓知豆汽車獨立參與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并單獨申請獨立的國家牌照,吉利汽車“親密”出售了知豆汽車的股份。獨立后,知豆成功通過了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的審批,打破了此前只有10個牌照的傳言。現階段,在微型電動汽車市場,知豆汽車的市場可以說已經打開。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年度銷量排行榜中,這家垂直車企以D2車型排名第二。目前,知豆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沒有出現。萬向集團2016年底,以制造和銷售汽車零部件為主的萬向集團成為第六家獲得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批準的企業,這也標志著該公司正式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型為汽車制造商。盡管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未能親眼目睹其電動汽車產品下線,但一直聲稱不會貿然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中國汽車零部件領導者萬向,低調14年終于展現了他的“肌肉”和誠意:設立了第一輪27.5億元的造車基金和5萬輛擴展純電動乘用車的規劃基地。從第一輪造車資金的規模來看,魯冠球為此事準備的資金恐怕遠超100億元。現階段,萬向集團通過海外收購車企等方式,獲得了新能源電池生產技術和整車生產技術。關于萬向未來建設的時間表,我們將拭目以待。作為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自成立以來,在汽車領域積累了多年的技術。也許正因為如此,與當今生活在前列的其他造車新勢力相比,具有傳統汽車背景的未來汽車相對低調。與其他新能源玩家不同,未來更關注車輛的輕量化、電池性能等與車輛性能相關的技術領域。不難解釋為什么在今年3月5日,贛鋒鋰業決定投資1億元人民幣購買未來汽車可轉債,期限為一年。眾所周知,動力電池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命脈,而動力電池的生產關鍵在于鋰礦。在礦山企業的加持下,未來的汽車可以在鋰礦生產、動力電池生產和新能源汽車制造的全產業鏈中更自由地移動。第一款產品針對的是電動超級跑車這一極其小眾的市場。“技術控制”的未來現在有能力指向一個百年奢侈品牌嗎?作為合資品牌,江淮大眾承諾的首款純電動SUV近日正式曝光。然而,這款新車一直被業界質疑“誠意不足”。據報道,這一次,雙方宣布……

ted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名稱“思皓”,并用新的品牌標志取代了大眾原來的大眾標志。這樣一款小型純電動SUV也被稱為“重塑品牌的江淮”,因為它與江淮IEV7S的外觀相似。這家由江淮汽車和奧迪ag成立的合資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其中用戶對其首款首秀產品的期待是不可或缺的。現在車輛的諜照終于出現在了大家面前,但這看起來更像是對“雙積分”政策的敷衍回應。基于大眾廣泛的“群眾基礎”,“哭鬧不止、雨下得少”的江淮大眾可能并沒有給消費者留下好印象。除了大眾的“洋”靠山,江淮的另一端也在忙著為蔚來汽車代工。甚至在這輛“中國特斯拉”的首款量產車型ES8的發布會上,也有記者拋出了一個問題:“江淮生產的汽車產能會被大眾奪走嗎?”似乎我害怕被質疑“江淮制造”對整車質量的影響。蔚來在體驗中心的展示車上“劃傷”了“江淮蔚來”的車標。現階段,江淮可以用“夾縫中生存”來形容:在業務中占很大比例的合資產品并沒有讓消費者滿意,這里的“兼職”代工也一再被質疑質量問題。即使有了新能源汽車的“出生證明”,這個合資品牌的未來之路仍然很長。資格證書的頒發仍處于凍結期。事實上,在上述16家車企中,只有北汽新能源實際獲得了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其余15家公司僅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產資質。對于車企來說,即使獲得了新的純電動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也只是拿到了一張罰單。如果你想真正進入消費市場,你必須能夠讓自己的產品登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Jianghuai, Volkswagen, Future, Chery, Chery New Energy

通過分析上述五家產品進入工信部目錄的公司,我們可以發現它們都有一定的傳統車企背景。對于這一現象,億歐汽車采訪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媒體人、《中國汽車報》記者萬人梅。他分析說,傳統汽車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進入工信部目錄并不難。“但對于未來、民生等真正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產品能否進入目錄是最大的門檻。”據了解,“生產一致性”是產品滿足《目錄》要求最重要的一點。萬人梅表示,無論國家發改委新能源項目批準的原型車有多完美,生產車型的質量最終都需要檢驗。工信部新能源產品推薦目錄的核心是車企對技術和成本的控制能力。“說實話,樣車可以通過項目審批,花錢也可以。”因此,為了控制產品質量,暫時暫停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但存在“斷層”。暫停審批7個月后,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16家企業——昌河鈴木。這一消息一度讓新能源市場陷入“空歡喜”:資質審批真的又開了嗎?根據上述兩張表中的信息,早在2017年,昌河鈴木就進入了產品推薦目錄,但在2018年1月被新能源項目正式批準。仔細看資質結果的公示,雖然項目目錄顯示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項目(包括現有汽車跨等級生產純電動乘客車……

ile企業),該項目與新資質沒有實質性聯系,因為它涉及一家合資企業,必須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準。然而,由于國家發改委目前只有一個新項目,它只能暫時放在這個項目下收貨。簡單地說,這個“出生證明”“昌河鈴木手中只是國家發改委頒發的一頂“無處安放”的帽子。作為一家合資公司,昌河鈴木獨立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沒有捷徑可走。更重要的是,中國仍處于“暫停生產資格審批”的階段”。歸根結底,所有的競爭都還需要回到“產品”的原點。一位專家曾表示:“現階段,我們只能判斷一家造車企業是否會消亡。只有產品上市后,我們才能判斷誰能真正活下去。"

標簽:江淮大眾前途奇瑞奇瑞新能源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保時捷全球董事:不考慮在中國生產保時捷

關于保時捷在中國本土化生產的傳言不斷見諸坊間。而在近日,記者從保時捷官方獲得確切消息:“不會考慮在華國產”。

1900/1/1 0:00:00
不只是電動車,奔馳寶馬已經瞄準10萬美元轎跑市場

隨著汽車行業逐漸步入零排放時代,未來汽油車可能會被電動車所取代。不過就目前來看,那些造型凌厲的“油老虎”依然受到了許多高級汽車玩家的青睞。

1900/1/1 0:00:00
召回數據梳理 哪些汽車零部件頻“中招”?

2017年召回缺陷汽車20048萬輛,數量再創新高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各主要汽車產品生產者共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車2004

1900/1/1 0:00:00
外媒:中國或借鑒德國自動駕駛法規

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法律專家EricHilgendorf稱,中國政府正在評估一條能為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奠定基礎的德國法律,該專家還表示中國很有可能采用部分德國法律。

1900/1/1 0:00:00
太陽活動或影響自動駕駛 太空氣象成技術發展麻煩

據汽車新聞網站Autonews報道,太陽風暴帶來的磁場變化以及輻射或對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產生影響,太陽活動也將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1900/1/1 0:00:00
麗馳汽車超能混動集成技術發布 今年還將上市2新車

“很多人都關心麗馳汽車做不做高速車,目前高速車已在麗馳未來的戰略規劃之中。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