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七部委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設計要求、生產要求和回收責任。目的是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管理,規范行業發展。《辦法》提出,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電池制造商應與汽車制造商合作,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其動力電池進行編碼,汽車制造商應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的編碼信息。鼓勵汽車生產企業以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通過回購、以舊換新、補貼等措施,提高廢舊動力電池的上繳積極性。新能源汽車車主需要維修更換動力電池時,應將新能源汽車送到具有相應維修更換能力的售后服務機構;

當新能源汽車達到報廢要求時,應將其送往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對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動力電池所有人(電池租賃等經營企業)應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擅自拆解動力電池,造成環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先利用后回收的原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不可用殘渣的環保處理。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投訴和舉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量監督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的檢驗檢疫通知〔2018〕43號,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科技、環保、交通、商務、質檢、能源等主管部門,各相關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能源局聯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規范行業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確保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發給你的,請執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能源局2018年1月26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一。總則第一條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規范行業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的通知》,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省、香港、澳門除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相關管理。第三條在生產、使用、利用、儲存、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要求進行回收處理。第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科技部、環境部……

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能源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進行管理和監督。第五條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回收動力電池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應在回收動力電池各方面履行相應責任,確保動力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堅持產品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第六條國家支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引導產學研合作,鼓勵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促進動力電池回收模式創新。二、。設計、生產和回收的責任第七條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應當采用標準化、通用化、易拆卸的產品結構設計,協商開放動力電池控制系統的接口和通信協議等有利于回收的相關信息,并將動力電池的固定部件設計成可拆卸且易于回收的方式。危險品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并盡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開發應遵循易于拆卸的原則,以便于動力電池的安全環保拆卸。第八條電池生產企業應當及時向汽車生產企業提供動力電池拆卸、儲存的技術資料,必要時進行技術培訓。汽車生產企業應遵守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準入管理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相關規定,積極公開動力電池的拆卸、拆卸和儲存技術信息說明,以及動力電池的種類,有有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信息。第九條電池生產企業應當與汽車生產企業合作,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其生產的動力電池進行編碼,汽車生產企業應當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編碼對應的信息。電池生產企業和汽車生產企業應及時通過追溯信息系統上傳動力電池編碼和新能源汽車相關信息。電池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應將報廢的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或綜合利用企業。第十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委托新能源汽車供應商通過追溯信息系統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車主的追溯信息,并在汽車使用說明書中明確動力電池回收要求和程序等相關信息。第十一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維修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車主的維修需求,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換等技術信息。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等運營企業在維修、拆解、更換動力電池、維修、拆解和更換動力電池時,應按照維修手冊和存儲等技術信息要求,核實新能源汽車車主信息,規范存儲,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不得將其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等運營企業應在追溯信息系統中建立動力電池編碼與新能源汽車的動態關系。第十二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a) 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回收服務網點,負責……

將廢舊動力電池收集、集中存放并移交給與其達成合作協議的相關企業。回收服務網點應當遵循易轉移、易收集、易儲存、易運輸的原則,遵守當地城市規劃和消防、環保、安全部門的有關規定,并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標注提示性信息。(2) 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和綜合利用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3) 鼓勵汽車生產企業以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通過回購、以舊換新、補貼等措施,提高廢舊動力電池的上繳積極性。第十三條汽車生產企業與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等合作,共享動力電池拆解和儲存技術、回收服務網點和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等信息。回收服務網點應跟蹤該地區新能源汽車的回收情況,并通過回收或回購的方式回收報廢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回收拆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第十四條動力電池需要維修、更換時,新能源汽車車主應當將新能源汽車送到具有相應能力的售后服務機構進行動力電池維修、更換;

當新能源汽車達到報廢要求時,應將其送往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對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動力電池所有人(電池租賃等經營企業)應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擅自拆解動力電池,造成環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第十五條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參照《廢舊電池回收管理規范》(WB/T 1061-2016)等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根據材料類型和危險程度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分類和標識。包裝應使用安全可靠的器具,防止有害物質的泄漏和擴散。第十六條廢動力電池的貯存,請參照《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2016年第82號公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16)等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第十七條動力電池和廢舊動力電池的包裝、運輸應當盡可能完整。屬于危險貨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的規定進行包裝運輸。參考《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2016年第82號公告)、《廢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WB/T 1061-2016)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三、 綜合利用第十八條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先利用后回收的原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從而降低綜合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不可用殘渣的環保處理。第十九條綜合利用企業應當符合《新能源汽車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標準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第6號公告)的規模、設備和技術要求,鼓勵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并逐步進行利用和回收。第二十條梯次利用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根據汽車制造商提供的拆解技術資料,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分類重組,并對梯次利用電池產品進行編碼。梯級利用企業應當對梯級利用電池產品在生產、檢測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回收,集中存放并移交給回收企業。第二十一條級聯電池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級聯電池產品不得生產或銷售。第二十二條回收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按照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技術資料進行拆解,并進行回收;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后的其他無法使用的殘留物,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標準的有關規定,以環保無害的方式進行處理。四、 監督管理第二十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標準化部門,研究制定動力電池拆解、包裝運輸、剩余能量檢測、梯級利用、材料回收、安全環保等回收技術標準,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標準體系。第二十四條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上傳系統,汽車生產企業應當通過追溯信息系統定期上傳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等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第二十五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建立統一的溯源信息系統,并與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確保動力電池產品來源可追溯、目的地可追溯、節點可控制。第二十六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梯級使用的電池產品進行管理,加強對梯級使用企業的指導,規范梯級使用企業產品,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第二十七條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第二十八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責令企業限期整改,暫停企業的強制性認證證書,公開其履行職責的信息,并報告和公布行業規范的情況。第二十九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投訴和舉報。五、附則第三十條本辦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商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能源局解釋。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附錄術語和定義1。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提供能量的電池由電池組(組)和電池管理系統組成,包括鋰離子動力電池、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等,不含鉛酸電池。二是廢舊動力電池,是指:(1)使用后剩余容量或充放電性能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正常行駛,或者因其他原因拆除后不再使用的動力電池;(2) 報廢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蓄電池;(3) 梯級利用后報廢的動力蓄電池;(4) 電池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報廢的動力電池;

(五)其他需要回收的動力電池。上述廢舊動力電池包括廢舊電池組、電池模塊和單體電池。3.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分類、儲存和運輸過程。4.拆卸:將動力電池從新能源汽車上拆卸下來的過程。5.拆卸:逐步拆卸廢舊動力電池的過程,直到單個電池被拆除。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設計要求、生產要求和回收責任。目的是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管理,規范行業發展。《辦法》提出,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電池制造商應與汽車制造商合作,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其動力電池進行編碼,汽車制造商應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的編碼信息。鼓勵汽車生產企業以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通過回購、以舊換新、補貼等措施,提高廢舊動力電池的上繳積極性。新能源汽車車主需要維修更換動力電池時,應將新能源汽車送到具有相應維修更換能力的售后服務機構;

當新能源汽車達到報廢要求時,應將其送往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對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動力電池所有人(電池租賃等經營企業)應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擅自拆解動力電池,造成環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先利用后回收的原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不可用殘渣的環保處理。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投訴和舉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量監督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的檢驗檢疫通知〔2018〕43號,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科技、環保、交通、商務、質檢、能源等主管部門,各相關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能源局聯合制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規范行業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確保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發給你的,請執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能源局2018年1月26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一。總則第一條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規范行業發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的通知》,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省、香港、澳門除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相關管理。第三條在生產、使用、利用、儲存、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要求進行回收處理。第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科技部、環境部……

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能源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進行管理和監督。第五條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回收動力電池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應在回收動力電池各方面履行相應責任,確保動力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堅持產品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第六條國家支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引導產學研合作,鼓勵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促進動力電池回收模式創新。二、。設計、生產和回收的責任第七條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應當采用標準化、通用化、易拆卸的產品結構設計,協商開放動力電池控制系統的接口和通信協議等有利于回收的相關信息,并將動力電池的固定部件設計成可拆卸且易于回收的方式。危險品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并盡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開發應遵循易于拆卸的原則,以便于動力電池的安全環保拆卸。第八條電池生產企業應當及時向汽車生產企業提供動力電池拆卸、儲存的技術資料,必要時進行技術培訓。汽車生產企業應遵守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準入管理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相關規定,積極公開動力電池的拆卸、拆卸和儲存技術信息說明,以及動力電池的種類,有有害成分含量、回收措施等信息。第九條電池生產企業應當與汽車生產企業合作,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其生產的動力電池進行編碼,汽車生產企業應當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編碼對應的信息。電池生產企業和汽車生產企業應及時通過追溯信息系統上傳動力電池編碼和新能源汽車相關信息。電池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應將報廢的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或綜合利用企業。第十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委托新能源汽車供應商通過追溯信息系統記錄新能源汽車及其車主的追溯信息,并在汽車使用說明書中明確動力電池回收要求和程序等相關信息。第十一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維修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車主的維修需求,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換等技術信息。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等運營企業在維修、拆解、更換動力電池、維修、拆解和更換動力電池時,應按照維修手冊和存儲等技術信息要求,核實新能源汽車車主信息,規范存儲,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不得將其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機構、電池租賃等運營企業應在追溯信息系統中建立動力電池編碼與新能源汽車的動態關系。第十二條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a) 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回收服務網點,負責……

將廢舊動力電池收集、集中存放并移交給與其達成合作協議的相關企業。回收服務網點應當遵循易轉移、易收集、易儲存、易運輸的原則,遵守當地城市規劃和消防、環保、安全部門的有關規定,并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標注提示性信息。(2) 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和綜合利用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3) 鼓勵汽車生產企業以多種方式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通過回購、以舊換新、補貼等措施,提高廢舊動力電池的上繳積極性。第十三條汽車生產企業與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等合作,共享動力電池拆解和儲存技術、回收服務網點和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等信息。回收服務網點應跟蹤該地區新能源汽車的回收情況,并通過回收或回購的方式回收報廢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報廢新能源汽車的回收拆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第十四條動力電池需要維修、更換時,新能源汽車車主應當將新能源汽車送到具有相應能力的售后服務機構進行動力電池維修、更換;

當新能源汽車達到報廢要求時,應將其送往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對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動力電池所有人(電池租賃等經營企業)應當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回收服務網點。將廢舊動力電池移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擅自拆解動力電池,造成環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第十五條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參照《廢舊電池回收管理規范》(WB/T 1061-2016)等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根據材料類型和危險程度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分類和標識。包裝應使用安全可靠的器具,防止有害物質的泄漏和擴散。第十六條廢動力電池的貯存,請參照《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2016年第82號公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16)等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第十七條動力電池和廢舊動力電池的包裝、運輸應當盡可能完整。屬于危險貨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的規定進行包裝運輸。參考《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境保護部2016年第82號公告)、《廢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WB/T 1061-2016)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三、 綜合利用第十八條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先利用后回收的原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從而降低綜合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不可用殘渣的環保處理。第十九條綜合利用企業應當符合《新能源汽車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標準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2016年第6號公告)的規模、設備和技術要求,鼓勵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設備,并逐步進行利用和回收。第二十條梯次利用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根據汽車制造商提供的拆解技術資料,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分類重組,并對梯次利用電池產品進行編碼。梯級利用企業應當對梯級利用電池產品在生產、檢測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回收,集中存放并移交給回收企業。第二十一條級聯電池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級聯電池產品不得生產或銷售。第二十二條回收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按照汽車生產企業提供的技術資料進行拆解,并進行回收;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后的其他無法使用的殘留物,應當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標準的有關規定,以環保無害的方式進行處理。四、 監督管理第二十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標準化部門,研究制定動力電池拆解、包裝運輸、剩余能量檢測、梯級利用、材料回收、安全環保等回收技術標準,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標準體系。第二十四條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上傳系統,汽車生產企業應當通過追溯信息系統定期上傳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等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第二十五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建立統一的溯源信息系統,并與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相關部門確保動力電池產品來源可追溯、目的地可追溯、節點可控制。第二十六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梯級使用的電池產品進行管理,加強對梯級使用企業的指導,規范梯級使用企業產品,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第二十七條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第二十八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責令企業限期整改,暫停企業的強制性認證證書,公開其履行職責的信息,并報告和公布行業規范的情況。第二十九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向有關部門投訴和舉報。五、附則第三十條本辦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商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能源局解釋。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附錄術語和定義1。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提供能量的電池由電池組(組)和電池管理系統組成,包括鋰離子動力電池、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等,不含鉛酸電池。二是廢舊動力電池,是指:(1)使用后剩余容量或充放電性能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正常行駛,或者因其他原因拆除后不再使用的動力電池;(2) 報廢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蓄電池;(3) 梯級利用后報廢的動力蓄電池;(4) 電池制造商在生產過程中報廢的動力電池;

(五)其他需要回收的動力電池。上述廢舊動力電池包括廢舊電池組、電池模塊和單體電池。3.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分類、儲存和運輸過程。4.拆卸:將動力電池從新能源汽車上拆卸下來的過程。5.拆卸:逐步拆卸廢舊動力電池的過程,直到單個電池被拆除。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隨著雙積分政策實施的臨近,新一波合資浪潮正圍繞新能源汽車而來。與此同時,華為等各類企業已經開始跨界造車。再加上不斷壯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哪種模式在未來更有優勢和前景呢?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合資造車:是新勢力還是代工?2017年,四家全球汽車巨頭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稱,本輪合資潮與即將出臺的雙積分政策有關。國內車企看巨頭的品牌和技術積累,巨頭看積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仍有不少車企在規劃新能源汽車的合資項目。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判斷,合資汽車將很快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生力軍。羅磊認為:“這股力量有著比較深厚的積累。一些外國合資企業多年前就已經在這一領域積累了一些技術,它們的生產可能會對整個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并不普遍樂觀。有專家指出,用市場換取技術可能會使中國汽車行業失去研發動力,再次成為代工企業。《購車指南》執行主編王建軍表示,不排除一些合資項目只是為了暫時應對雙積分政策,合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含量有多高,仍然是一個問號。跨界造車:大量企業蠢蠢欲動,優勢難以顯現。在合資潮到來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掀起了跨界潮。日前,由華為、百度和騰訊聯合打造的智能電動汽車威馬汽車正式宣布,今年將下線量產。此外,大量企業已經準備好進入這個行業。就連做安防的大華、做房地產的中和置業,也在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不過,王建軍認為,跨界造車的優勢并不明顯。因為這些跨界企業沒有制造基礎,可以購買電池和電機,但基本底盤、車身等仍依賴傳統企業。事實上,當他們與一些配套制造商談判時,成本優勢非常小,因為他們沒有其他型號來支持他們。自主汽車:面對新的挑戰,它們將在短期內保持主導地位:自主品牌、合資汽車和跨界汽車正在形成一種全面的趨勢,重新探索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人認為,面對造車新勢力的黑科技、互聯網思維和汽車生態建設,傳統車企未來可能缺乏競爭優勢,但王建軍并不這么認為。王建軍指出:“傳統企業實際上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有技術儲備,但在目前的產品中沒有廣泛使用,他們可能擔心這會影響現有車型的銷售。但這并不是說這項技術或這一概念有太多障礙。”無論如何,在2018年,像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然而,羅磊判斷,在短期內,他們仍將是市場的中流砥柱。羅磊認為:“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變化可能不是很明顯,我認為它仍然會以自主品牌為主要領導者。合資品牌的產品推出和市場推出之間可能有一定的距離……

造車新勢力或將在2018年陸續上市。我認為它還沒有形成批量發布,或者說它是市場的一個測試階段。《經濟之聲》天下財經“,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新一波合資浪潮圍繞著新能源汽車而來。與此同時,華為等各種企業已經開始跨界造車。再加上自主品牌的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哪種車型更有優勢和前景呢?”未來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合資造車:是新勢力還是代工?2017年,四家全球汽車巨頭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稱,本輪合資潮與即將出臺的雙積分政策有關。國內車企看巨頭的品牌和技術積累,巨頭看積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仍有不少車企在規劃新能源汽車的合資項目。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判斷,合資汽車將很快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生力軍。羅磊認為:“這股力量有著比較深厚的積累。一些外國合資企業多年前就已經在這一領域積累了一些技術,它們的生產可能會對整個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并不普遍樂觀。有專家指出,用市場換取技術可能會使中國汽車行業失去研發動力,再次成為代工企業。《購車指南》執行主編王建軍表示,不排除一些合資項目只是為了暫時應對雙積分政策,合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含量有多高,仍然是一個問號。跨界造車:大量企業蠢蠢欲動,優勢難以顯現。在合資潮到來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掀起了跨界潮。日前,由華為、百度和騰訊聯合打造的智能電動汽車威馬汽車正式宣布,今年將下線量產。此外,大量企業已經準備好進入這個行業。就連做安防的大華、做房地產的中和置業,也在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不過,王建軍認為,跨界造車的優勢并不明顯。因為這些跨界企業沒有制造基礎,可以購買電池和電機,但基本底盤、車身等仍依賴傳統企業。事實上,當他們與一些配套制造商談判時,成本優勢非常小,因為他們沒有其他型號來支持他們。自主汽車:面對新的挑戰,它們將在短期內保持主導地位:自主品牌、合資汽車和跨界汽車正在形成一種全面的趨勢,重新探索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人認為,面對造車新勢力的黑科技、互聯網思維和汽車生態建設,傳統車企未來可能缺乏競爭優勢,但王建軍并不這么認為。王建軍指出:“傳統企業實際上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有技術儲備,但在目前的產品中沒有廣泛使用,他們可能擔心這會影響現有車型的銷售。但這并不是說這項技術或這一概念有太多障礙。”無論如何,在2018年,像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然而,羅磊判斷,在短期內,他們仍將是市場的中流砥柱。羅磊認為:“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變化可能不是很明顯,我認為它仍然會以自主品牌為主要領導者。合資品牌的產品推出和市場推出之間可能有一定的距離。造車新勢力的產品可能會在2018年陸續上市。我認為它還沒有形成批量發布,或者說它是市場的一個測試階段。"

標簽:理念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豪擲90億美元持股9.69% 李書福成戴姆勒最大股東

就在寶馬和長城的合資緋聞“塵埃落定”之后,中德汽車圈的另外一樁牽手傳聞也有了最新的進展。

1900/1/1 0:00:00
Videalert升級DVP系統 助力交通執法與管理

據外媒報道,Videalert宣布旗下數字式視頻平臺(DigitalVideoPlatform,DVP)將再添新功能。

1900/1/1 0:00:00
通用新品牌商標Tribute申請備案 或應用于新序列產品

據海外媒體報道,通用汽車新的品牌名稱已經申請商標備案,該名稱為:Tribute。中文意思有“致敬、禮物”等含義。目前還不清楚具體應用于哪個現有品牌還是新的產品序列。

1900/1/1 0:00:00
佛吉亞將在基準規模之內發行于2025年到期的歐元優先債券

2月22日英國時間上午9點(歐洲中部時間10點),佛吉亞集團召集了面向固定受益投資者的發布會,宣布授權法國巴黎銀行、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和法國興業銀行為全球聯席協調人,

1900/1/1 0:00:00
《消費者報告》汽車品牌綜合排名:捷恩斯擠掉奧迪居第一

美國《消費者報告》近日公布了汽車品牌的車主滿意度和汽車可靠性排名,主要依據的是汽車的路測和安全測試結果。

1900/1/1 0:00:00
自動駕駛汽車再"自動"卻難以"自動洗車"

自動駕駛必然是汽車未來的主流趨勢,這些搭載著豐富傳感設備的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自行識別道路和障礙物,進行主動駕駛和避讓。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