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辛國斌:工信部將搭建積分交易平臺,推動正負積分通過市場交易歸零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正逐步走向快速發展之路。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量逐年增加,成本不斷降低。”2018年1月21日,在2018電動汽車100強論壇中國委員會上,高歐陽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表示,在電動汽車高比能動力電池的開發中,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比能等性能指標。高歐陽明說,續航里程的增加取決于電池比能的增加,但汽車制造商不能把電動汽車的所有技術升級都扔給電池工廠。整車集成的核心技術是降低功耗,這是純電動汽車整車集成水平的最重要體現。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大幅增長,市場份額集中在領先地位。中國新能源汽車(EV+PHEV)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6.24GWh,與2016年的28GWh裝機容量相比增長了約29.4%。據了解,目前,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汽車成本的42%,在整個新能源產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測算,當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1000萬輛時,產業鏈規模將達到一萬億元,動力電池需求預計為500GWh。產能過剩是257%?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中國的動力電池相關技術取得了一些進展,主要集中在電池、功耗和充電方面。首先,產業政策不斷優化完善,我國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發布,明確了動力電池產業的未來方向和目標。到2020年,新型動力鋰電池的比能量將超過300Wh/kg,成本將降至1元/Wh以下。到2025年,單個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500Wh/kg。通過技術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我國動力電池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17年9月,高端磷酸亞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60 Wh/kg,系統可達到130 Wh/kg,18650電池的能量強度已達到240 Wh/kg,且系統可達到150 Wh/kg。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已從2015年的2.5元/千瓦時持續下降至1.5元/千瓦小時以下。其次,動力電池產能增長迅速,2017年產能超過220GWh,同比增長125%。與此同時,由于補貼的短期影響和車輛公告目錄的重申,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產能存在逃逸序列風險,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庫存積壓更為嚴重。“動力電池供應將繼續過剩,并將在2018年達到峰值,產能過剩率將達到257%。”1月21日,深圳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雪芹在中國電動汽車100動力電池峰會委員會上表示,動力電池核心材料方面,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并且對材料的生產成本的壓力很大。補貼回落后,電池工廠降價壓力加大,導致電池材料結構性產能過剩。何雪琴認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方法之一是開發350Wh/kg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在乘用車中,電池壽命應達到500公里以上。在能量密度提高之后,電池成本將大大降低。此外,動力電池裝機容量持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特點,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動力電池行業的投資仍在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動力電池相關投資項目多達100個,總投資超過2159億元。據了解,一些dom……

tic企業已密集布局2.17萬塊鋰電池,主要包括遠東福特、天鵬電源、江蘇力神、億緯鋰能、力獅新能源、比克等。其中,力神和億緯鋰業可正式量產,其余企業正在建設或計劃投產。除了布局2.17萬塊電池外,高鎳三元電池將是企業未來布局的重點。目前,中國三元電池制造商主要使用NCM333和NCM523電池。NCM622已進入部分企業的材料供應鏈,處于研發階段的NCM811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應用。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正在從200瓦時/千克上升到250瓦時/公斤。全固態電池也成為新一輪的研發熱點。豐田計劃在2022年推出全固態電池電動汽車。本田正在研究如何將固態電池技術應用于動力電池。寶馬和Solid Power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固態電池。大眾汽車計劃在2025年大規模生產電池壽命為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電動汽車。在國內,嘉威龍發布了首款快充固態電池產品,快充固態鋰電池生產線已正式投產,年產量1億千瓦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此外,動力電池公司與整車公司已進入深度合作階段。國軒參股北汽新能源,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團成立兩家公司。動力電池企業與主機廠達成深度綁定合作,尋求技術升級,降低成本,鎖定市場份額突破。福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認為,上游制造和上游材料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對鋰電池的理解不如汽車廠深刻,研發和人員無法滿足汽車廠的需求。“我們希望在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每個人都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會做我們擅長的事情,并將其做得深入徹底。”松下能源技術開發中心CTO Ikoma宗久表示。“一輛電動汽車,從設計之初就決定了使用什么樣的電池,選擇什么樣的材料解決方案,而真正的產業鏈合作必須從材料研發設計開始。”何雪琴表示,要打造從材料到整車的全產業鏈合作聯盟,打造真正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明星產品;

從研發之初就將整車的設計理念和定位植入全產業鏈,避免同質化競爭,建立差異化優勢。電池回收的布局迫在眉睫。1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導報》采訪時表示,由于首批電動汽車已行駛20多萬公里,進入退役期,動力電池回收迫在眉睫。“到2020年,動力電池報廢量可能會超過32萬噸,甚至50萬噸。”中南大學教授李健表示,2017年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達到17.8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237.2億美元,磷酸亞鐵鋰將成為市場上回收速度最快的電池類型。在原材料方面,全球鈷年產量為15萬噸,中國95%的鈷是進口的,中國鈷消費量約占全球的60%。2016年,中國鈷的消費量約為4.58萬噸,占電池的78%。全球鎳產量約為200萬噸,電池行業使用的鎳達到4萬噸,約占總產量的2%。據估計,2025年全球鎳消費量將增至265萬噸,其中用于電池行業的鎳占10%。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3978萬噸,中國鋰資源儲量540萬噸,約占全球的1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但目前中國70%的鋰礦是進口的。根據行業現狀,李健認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從資源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重要材料依賴進口,尤其是95%的鈷,這相當于中國缺乏占有權。如果我們不回收我們的新能源,我們將無法做到這一點,問題將非常嚴重。”孫鳳春說,回收動力電池的方法是“誰的孩子被帶走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動力電池的可追溯性;

其次,動力電池回收不賺錢,回收的利潤可能只滿足成本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以國家應該為回收企業提供資金或其他支持,否則回收企業無法生存。據悉,2018年,工信部或將出臺政策,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問題。根據“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剛說:“我一直在推動的是,一些新能源汽車銷量較多的城市應該建立回收產業,地方政府在建立回收產業時應該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土地。”“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正逐步走向快速發展之路。動力電池系統的比能量在逐年增加,成本在降低。“2018年1月21日,在中國百人會2018電動汽車論壇上,中國百人會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歐陽明表示,在電動汽車高比能動力電池的開發中,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比能等性能指標Yangming Gao表示,續航里程的增加取決于電池比能的增加,但汽車制造商不能把電動汽車的所有技術升級都扔給電池工廠。整車集成的核心技術是降低功耗,這是純電動汽車整車集成水平的最重要體現。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大幅增長,市場份額集中在領先地位。中國新能源汽車(EV+PHEV)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6.24GWh,與2016年的28GWh裝機容量相比增長了約29.4%。據了解,目前,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汽車成本的42%,在整個新能源產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測算,當電動汽車年銷量達到1000萬輛時,產業鏈規模將達到一萬億元,動力電池需求預計為500GWh。產能過剩是257%?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呈現上升趨勢。2017年,中國的動力電池相關技術取得了一些進展,主要集中在電池、功耗和充電方面。首先,產業政策不斷優化完善,我國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發布,明確了動力電池產業的未來方向和目標。到2020年,新型動力鋰電池的比能量將超過300Wh/kg,成本將降至1元/Wh以下。到2025年,單個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500Wh/kg。通過技術政策的引導和支持,我國動力電池技術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17年9月,高端磷酸亞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達到160 Wh/kg,系統可達到130 Wh/kg,18650電池的能量強度已達到240 Wh/kg,且系統可達到150 Wh/kg。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已從2015年的2.5元/千瓦時持續下降至1.5元/千瓦小時以下。其次,動力電池產能增長迅速,2017年產能超過220GWh,同比增長125%。與此同時,由于補貼的短期影響和車輛公告目錄的重申,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產能存在逃逸序列風險,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庫存積壓更為嚴重。“動力電池供應將繼續過剩,并將在2018年達到峰值,產能過剩率將達到257%。”1月21日,深圳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雪芹在中國電動汽車100動力電池峰會委員會上表示,動力電池核心材料方面,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并且對材料的生產成本的壓力很大。補貼回落后,電池廠降價壓力加大,導致電池材料結構性產能過剩……

何雪琴認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方法之一是開發350Wh/kg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在乘用車中,電池壽命應達到500公里以上。在能量密度提高之后,電池成本將大大降低。此外,動力電池裝機容量持續增加,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特點,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動力電池行業的投資仍在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動力電池相關投資項目多達100個,總投資超過2159億元。據了解,國內部分企業已密集布局2.17萬塊鋰電池,主要包括遠東福特、天鵬電源、江蘇力神、億緯鋰能、力獅新能源、比克等。其中,力神和億緯鋰業可正式量產,其余企業正在建設或計劃投產。除了布局2.17萬塊電池外,高鎳三元電池將是企業未來布局的重點。目前,中國三元電池制造商主要使用NCM333和NCM523電池。NCM622已進入部分企業的材料供應鏈,處于研發階段的NCM811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應用。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正在從200瓦時/千克上升到250瓦時/公斤。全固態電池也成為新一輪的研發熱點。豐田計劃在2022年推出全固態電池電動汽車。本田正在研究如何將固態電池技術應用于動力電池。寶馬和Solid Power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汽車固態電池。大眾汽車計劃在2025年大規模生產電池壽命為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電動汽車。在國內,嘉威龍發布了首款快充固態電池產品,快充固態鋰電池生產線已正式投產,年產量1億千瓦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此外,動力電池公司與整車公司已進入深度合作階段。國軒參股北汽新能源,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汽集團成立兩家公司。動力電池企業與主機廠達成深度綁定合作,尋求技術升級,降低成本,鎖定市場份額突破。福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認為,上游制造和上游材料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對鋰電池的理解不如汽車廠深刻,研發和人員無法滿足汽車廠的需求。“我們希望在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每個人都做自己的事情。我們會做我們擅長的事情,并將其做得深入徹底。”松下能源技術開發中心CTO Ikoma宗久表示。“一輛電動汽車,從設計之初就決定了使用什么樣的電池,選擇什么樣的材料解決方案,而真正的產業鏈合作必須從材料研發設計開始。”何雪琴表示,要打造從材料到整車的全產業鏈合作聯盟,打造真正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明星產品;

從研發之初就將整車的設計理念和定位植入全產業鏈,避免同質化競爭,建立差異化優勢。電池回收的布局迫在眉睫。1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導報》采訪時表示,由于首批電動汽車已行駛20多萬公里,進入退役期,動力電池回收迫在眉睫。“到2020年,動力電池報廢量可能會超過32萬噸,甚至50萬噸。”中南大學教授李健表示,2017年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將達到17.8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237.2億美元,磷酸亞鐵鋰將成為市場上回收速度最快的電池類型。在原材料方面,全球鈷年產量為15萬噸,中國95%的鈷是進口的,中國鈷消費量約占全球的60%。2016年,中國鈷的消費量約為4.58萬噸,占電池的78%。全球鎳產量約為200萬噸,電池行業使用的鎳達到4萬噸,約占總產量的2%。據估計,2025年全球鎳消費量將增至265萬噸,其中用于電池行業的鎳占10%。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3978萬噸,中國鋰資源儲量540萬噸,約占全球的13%,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但目前中國70%的鋰礦是進口的。根據行業現狀,李健認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從資源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重要材料依賴進口,尤其是95%的鈷,這相當于中國缺乏占有權。如果我們不回收我們的新能源,我們將無法做到這一點,問題將非常嚴重。”孫鳳春說,回收動力電池的方法是“誰的孩子被帶走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動力電池的可追溯性;其次,動力電池回收不賺錢,回收的利潤可能只滿足成本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以國家應該為回收企業提供資金或其他支持,否則回收企業無法生存。據悉,2018年,工信部或將出臺政策,解決動力電池回收問題。根據“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王炳剛說:“我一直在推動的是,一些新能源汽車銷量較多的城市應該建立回收產業,地方政府在建立回收產業時應該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土地。”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成就領袖力量!比德文汽車2018領勢起航? 再創傳奇!

一把鵝毛扇,一身長袍,舌戰群儒膽識過人唐國強老師飾演的經典諸葛亮形象時至今日仍無人超越。

1900/1/1 0:00:00
苗圩:正與部門討論,修改道交法時給予自動駕駛汽車一定發展余地

1月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就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等領域發展情況進行了解答。

1900/1/1 0:00:00
動力電池競爭加劇:2018年產能過剩達到巔峰?

“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不斷下降。

1900/1/1 0:00:00
特斯拉電池技術負責人離職:持有8項專利

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特斯拉公司的一位電池技術負責人歐內斯特維拉努埃瓦ErnestVillanueva已經在去年離職。

1900/1/1 0:00:00
FF因被盜取商業機密起訴原CFO 賈躍亭打響核心技術保衛戰

美國西部時間1月29日,(北京時間1月30日),

1900/1/1 0:00:00
中國力量!寶路達混動王30度爬坡+2噸拖車挑戰成功!

2018年1月26日,寶路達抵達黑龍江省漠河縣,正式開啟自己的中國“北極”極寒之旅。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