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鼓勵使用新能源車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12月19日,商務部印發《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指出,到2020年,將初步建立高效、集約、協同、開放、環保、高效的城鄉配送體系。確定在城鄉高效布局的示范城市約50個,重點企業約100家。《規劃》要求發展綠色交通。推動貨運車輛技術升級,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運輸設備應用,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支持發展拼箱運輸和多式聯運,鼓勵重新設計配送流程,合理調度運輸車輛,優化路線,減少重復錯時運輸和空車運輸。同時,還需要加強設施之間的連接。合理設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公共倉儲、停車、裝卸、充電等配套設施和場所。完善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大學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的裝卸設施、停車場和充電樁配套建設,加強監管。以下為《規劃》原文:《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73號)等文件精神《商業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商流發〔2017〕29號),一、總體要求(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模式創新為導向,以技術應用為支撐,以共享協調為重點。有效解決制約城鄉流通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城鄉流通網絡化、集約化、標準化,方便居民消費,促進城鄉雙向流通。(2) 基本原則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依靠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

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引導城鄉高效集約布局。堅持問題導向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聚焦突出問題,著力解決制約城鄉布局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堅持地方政策與實際效果相結合。綜合考慮當地的基本條件和分配需求,因地制宜,務求取得實效。堅持試點示范與點對點相結合。通過引導方向、推動改革和樹立標桿,我們將向全國推廣成熟的經驗。(三) 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高效、集約、協作、開放、綠色、環保的城鄉配送體系。確定在城鄉高效布局的示范城市約50個,重點企業約100家。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配電網基本健全,農村配電網基本形成,城鄉配電網基本聯通。操作效率顯著提高。分銷組織更加密集,廣泛使用先進技術和通用標準。配送成本明顯降低,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降至7%左右。開發環境更加優化。制約城鄉分配發展的制度性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規劃保障更加有力,停車、裝卸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配送車輛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交通更加順暢。二是主要任務(4)完善城鄉配電網1。優化城市配電網。加快建設以綜合物流中心(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和終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城市配送網絡。鼓勵根據需求建設集倉儲、運輸、配送、配送、信息、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物流中心,強化物流中心的聚集和輻射功能。鼓勵建設相對集中的公共配送(配送)中心,支持倉儲、零擔運輸、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企業共建共享,增強配送中心的公共屬性。加快末端配送網點建設,豐富零售店收寄功能,完善基本快遞服務網點布局,支持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發展自助配送設施等末端公共服務點。2.完善農村配電網。完善以縣域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和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直達公共配送中心和終端網點的農村配送網。支持縣物流配送中心強化資源整合、配送中轉、倉儲配送等功能。依托鄉鎮連鎖超市、郵政營業場所、客貨站、快遞網點、農資站等網絡資源,建設連接縣城和村莊的農村配送節點。依托農家樂、便利店、鄉村驛站、三農服務站等終端網點,發展農村公共服務點。農產品主產區鄉鎮重點建設具有農產品聚集、產區預冷、加工配送功能的公共冷鏈設施,在產區高起點發展冷鏈物流網絡。3.加強城鄉配電網的連接。充分發揮區域配送中心連接城鄉的功能優勢,形成有效銜接、往返互動的雙向流通網絡。鼓勵跨部門資源共享和跨行業合作合資,促進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郵政、快遞、供應鏈等企業發展……

和營銷合作,以及第三方物流將其服務網絡延伸到農村地區,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倉庫資源,擴大農產品的上游物流渠道,構建“多用途、多用途、深度融合”的城鄉配送服務網絡。(5) 優化城鄉布局組織模式。4、加快集約配送發展。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配送一體化服務優勢,整合供應商、實體零售店和網絡零售的配送需求,發展各類終端聯合配送。依托物流園區、批發市場等配送需求集中的地方,將零擔長途干線運輸的“落地配送”與城市配送資源整合,發展面向政府機關、工商企業、學校醫院等消費群體的集中配送。拓展零售終端網絡,整合供應商配送需求,發展連鎖超市、百貨公司、專賣店、專賣店等零售門店的統一配送。依托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面向電子商務平臺和群體消費的農產品批量配送。結合城市交通條件和配送需求,加強商業、快遞、物流企業合作,因地制宜發展夜間配送和分時配送。創新發展符合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分銷模式。5.促進各類分銷資源的協同共享。加快發展公共倉儲設施,強化貨物集疏運功能,促進各類配送中心開放共享,促進供應鏈各環節庫存統一管理。加強實體商業配送網絡與電子商務、快遞等物流配送網絡的協同共享,探索加強配送中心和配送中心合作,促進門店配送與到家配送融合發展。加強末端配送資源共享,促進快遞、郵政、超市、便利店、物業、社區等末端配送資源的有效組織和統籌利用。鼓勵發展平臺物流企業和無車承運商。加強配送車輛的統籌調配和返程調度,推廣跑奶、返程取貨等方式,降低車輛空載率。6.促進分銷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拓展分銷功能,加強與制造、采購銷售、農產品生產等環節的協同作用。重點發展原材料及零部件代理采購、庫存控制和線側服務;推動配送與集中采購、批發配送、網絡零售等功能的融合,優化網絡購物產品分區域的分布式存儲,發展集中存儲和聯合配送,實現供應、銷售、配送、儲運一體化;

深入田間地頭,發展集約化、標準化的農產品預冷加工、質量檢驗、包裝編碼、倉儲配送、質量追溯、采購代銷服務。(六) 加強城鄉配電技術標準的應用7。加強設備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集裝箱單元、快速分揀、自動識別、智能倉儲等技術,提高倉儲配送、裝卸、分揀包裝等設備技術水平。推動射頻識別、綜合識別、集成傳感等物聯網傳感技術應用,鼓勵應用位置管理、可視化、路徑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智能倉儲配送技術,提高倉儲配送效率。支持應用專業冷藏運輸、冷庫板(棒)、全程溫濕度監測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末端冷鏈設施建設,實現冷鏈連續化、監控化。8.加強標準的實施和應用。提高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的建設標準和配送車輛的選用標準,推動物流標準在倉儲、配送、分揀、包裝、裝卸和搬運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快托盤和周轉箱(籃)回收體系建設,推廣標準托盤、周轉箱(筐)和一致操作的應用,探索使用托盤和周轉盒(籃)作為裝載、操作、測量和信息單元,促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超市貨架的流通,無需落籃和觸碰。推動配送車輛向標準化、廂式化發展,規范快遞專用車輛管理。有條件的城市探索城鄉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統一型號、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9.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快城鄉配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保障信息平臺收集配送需求和運輸資源的信息服務功能,完善資源整合、交易匹配、訂單管理、配載管理等交易服務功能,拓展車輛調度、路線優化、信用評價、車輛監管、運輸監管、績效統計等管理服務功能。促進城鄉配送上下游企業和公共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促進跨區域、跨行業的倉配信息整合共享。有條件的城市要探索配送平臺與交通監管平臺的數據交互和統籌管理,探索肉類、果蔬、水產品、酒類、藥品等重要產品的配送業務管理與追溯管理一體化發展。(七) 促進城鄉布局的綠色發展10。發展綠色倉儲。貫徹落實倉庫規劃設計、綠色倉庫等國家和行業標準,開展綠色倉庫評估與評價。合理規劃倉庫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充分考慮倉庫運營需求,合理配置操作門、可調節平臺、移動登機橋等設施,重點推廣應用綠色建筑材料、,倉庫屋頂的光伏發電、冷庫節能技術、節能燈和電動叉車。11.發展綠色交通。推動貨運車輛技術升級,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運輸設備應用,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支持直運和多式聯運的發展,鼓勵重新設計配送流程,合理……

安排運輸車輛,優化路線,減少重復交錯運輸和空車運輸。12.發展綠色包裝。發展綠色包裝容器和技術,支持使用標準化、減量化、可回收和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鼓勵使用清潔包裝技術,合理使用包裝商品,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促進包裝回收,建立包括包裝生產者、用戶和消費者在內的多方協同回收體系。(8) 提高城鄉配電管理水平。13.加強倉儲規劃保障。將城鄉配送倉儲設施建設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和物流業發展規劃緊密銜接,確保城鄉配送網絡建設。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評估,加強政策支持措施與規劃的銜接,引導企業按規定有序建設倉儲配送設施。14.加強設施連接。合理設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公共倉儲、停車、裝卸、充電等配套設施和場所。完善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大學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的裝卸設施、停車場和充電樁配套建設,加強監管。15.加強車輛交通管理。組織城鄉配送需求調查,綜合評價城市環保、擁堵和配送現實的客觀要求,科學配置進城車輛資源,探索發展城鄉配送公交運營模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運輸配送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配送車輛交通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城市配送車輛分類管理機制,按照保障需求、方便通行、分類管理、適度調控的原則,保障配送車輛的城市交通和停車需求。三、 重點項目(九)城鄉配送網絡建設項目適應全渠道流通和供應鏈深度融合的趨勢,優化倉儲配送網點布局,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網絡連接。引導倉儲、郵政、快遞、批發、零售、電子商務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共建共享社會配送中心。鼓勵地方政府整合利用城市商業網點、快遞網點、社區服務機構等設施資源和農村商業、交通、郵政、快遞、供銷等網絡資源,建設公共末端配送網點。鼓勵經營規模大、配送類別齊全、網絡布局廣、輻射功能強的骨干企業,與相關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聯盟和協調體系,構建城鄉一體化、上下游貫通的物流配送網絡,并在線上和線下進行合作。(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負責)(10)綠色貨運配送示范項目建立運輸部門負責配送能力調控的協同工作機制,商貿流通部門負責配送需求引導,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交通管理,促進城鄉貨運綠色創新發展。在市中心外圍、農村縣鄉等交通便利地區,統籌建設具有干支貫通、組織聯合配送功能的大型公共貨運配送綜合體。完善城市配送車輛便利化政策,探索建立分類……

城市配送車輛管理機制。促進城市配送車輛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發展,推廣新能源配送車輛,提供便捷接入。推動運輸組織方式創新,支持發展多式聯運、掛運、托運等高效運輸方式。在商業街區、大型商圈、居民小區、高校等場所,合理設置停車、充電、裝卸、夜間交車等設施。促進城鄉貨運和配送全鏈條信息互動共享,促進各方資源整合,形成集約高效的城鄉貨運組織鏈。(交通運輸部會同部、商務部負責)(11)技術與模式創新工程促進現代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應用,推廣使用標準托盤、周轉箱(籃)、配送車等。,促進城鄉流通環節的有效銜接。12月19日,商務部印發《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指出,到2020年,將初步建立高效、集約、協同、開放、環保、高效的城鄉配送體系。確定在城鄉高效布局的示范城市約50個,重點企業約100家。《規劃》要求發展綠色交通。推動貨運車輛技術升級,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運輸設備應用,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支持發展拼箱運輸和多式聯運,鼓勵重新設計配送流程,合理調度運輸車輛,優化路線,減少重復錯時運輸和空車運輸。同時,還需要加強設施之間的連接。合理設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公共倉儲、停車、裝卸、充電等配套設施和場所。完善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大學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的裝卸設施、停車場和充電樁配套建設,加強監管。以下為《規劃》原文:《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73號)等文件精神《商業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商流發〔2017〕29號),一、總體要求(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模式創新為導向,以技術應用為支撐,以共享協調為重點。有效解決制約城鄉流通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城鄉流通網絡化、集約化、標準化,方便居民消費,促進城鄉雙向流通。(2) 基本原則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依靠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

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引導城鄉高效集約布局。堅持問題導向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聚焦突出問題,著力解決制約城鄉布局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堅持地方政策與實際效果相結合。綜合考慮當地的基本條件和分配需求,因地制宜,務求取得實效。堅持試點示范與點對點相結合。通過引導方向、推動改革和樹立標桿,我們將向全國推廣成熟的經驗。(三) 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高效、集約、協作、開放、綠色、環保的城鄉配送體系。確定在城鄉高效布局的示范城市約50個,重點企業約100家。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配電網基本健全,農村配電網基本形成,城鄉配電網基本聯通。操作效率顯著提高。分銷組織更加密集,廣泛使用先進技術和通用標準。配送成本明顯降低,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降至7%左右。開發環境更加優化。制約城鄉分配發展的制度性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規劃保障更加有力,停車、裝卸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配送車輛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交通更加順暢。二是主要任務(4)完善城鄉配電網1。優化城市配電網。加快建設以綜合物流中心(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和終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城市配送網絡。鼓勵根據需求建設集倉儲、運輸、配送、配送、信息、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物流中心,強化物流中心的聚集和輻射功能。鼓勵建設相對集中的公共配送(配送)中心,支持倉儲、零擔運輸、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企業共建共享,增強配送中心的公共屬性。加快末端配送網點建設,豐富零售店收寄功能,完善基本快遞服務網點布局,支持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發展自助配送設施等末端公共服務點。2.完善農村配電網。完善以縣域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和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直達公共配送中心和終端網點的農村配送網。支持縣物流配送中心強化資源整合、配送中轉、倉儲配送等功能。依托鄉鎮連鎖超市、郵政營業場所、客貨站、快遞網點、農資站等網絡資源,建設連接縣城和村莊的農村配送節點。依托農家樂、便利店、鄉村驛站、三農服務站等終端網點,發展農村公共服務點。農產品主產區鄉鎮重點建設具有農產品聚集、產區預冷、加工配送功能的公共冷鏈設施,在產區高起點發展冷鏈物流網絡。3.加強城鄉配電網的連接。充分發揮區域配送中心連接城鄉的功能優勢,形成有效銜接、往返互動的雙向流通網絡。鼓勵跨部門資源共享和跨行業合作合資,促進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郵政、快遞、供應鏈等企業發展……

和營銷合作,以及第三方物流將其服務網絡延伸到農村地區,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倉庫資源,擴大農產品的上游物流渠道,構建“多用途、多用途、深度融合”的城鄉配送服務網絡。(5) 優化城鄉布局組織模式。4、加快集約配送發展。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配送一體化服務優勢,整合供應商、實體零售店和網絡零售的配送需求,發展各類終端聯合配送。依托物流園區、批發市場等配送需求集中的地方,將零擔長途干線運輸的“落地配送”與城市配送資源整合,發展面向政府機關、工商企業、學校醫院等消費群體的集中配送。拓展零售終端網絡,整合供應商配送需求,發展連鎖超市、百貨公司、專賣店、專賣店等零售門店的統一配送。依托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面向電子商務平臺和群體消費的農產品批量配送。結合城市交通條件和配送需求,加強商業、快遞、物流企業合作,因地制宜發展夜間配送和分時配送。創新發展符合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分銷模式。5.促進各類分銷資源的協同共享。加快發展公共倉儲設施,強化貨物集疏運功能,促進各類配送中心開放共享,促進供應鏈各環節庫存統一管理。加強實體商業配送網絡與電子商務、快遞等物流配送網絡的協同共享,探索加強配送中心和配送中心合作,促進門店配送與到家配送融合發展。加強末端配送資源共享,促進快遞、郵政、超市、便利店、物業、社區等末端配送資源的有效組織和統籌利用。鼓勵發展平臺物流企業和無車承運商。加強配送車輛的統籌調配和返程調度,推廣跑奶、返程取貨等方式,降低車輛空載率。6.促進分銷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拓展分銷功能,加強與制造、采購銷售、農產品生產等環節的協同作用。重點發展原材料及零部件代理采購、庫存控制和線側服務;推動配送與集中采購、批發配送、網絡零售等功能的融合,優化網絡購物產品分區域的分布式存儲,發展集中存儲和聯合配送,實現供應、銷售、配送、儲運一體化;

深入田間地頭,發展集約化、標準化的農產品預冷加工、質量檢驗、包裝編碼、倉儲配送、質量追溯、采購代銷服務。(六) 加強城鄉配電技術標準的應用7。加強設備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推廣集裝箱單元、快速分揀、自動識別、智能倉儲等技術,提高倉儲配送、裝卸、分揀包裝等設備技術水平。推動射頻識別、綜合識別、集成傳感等物聯網傳感技術應用,鼓勵應用位置管理、可視化、路徑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智能倉儲配送技術,提高倉儲配送效率。支持應用專業冷藏運輸、冷庫板(棒)、全程溫濕度監測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末端冷鏈設施建設,實現冷鏈連續化、監控化。8.加強標準的實施和應用。提高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的建設標準和配送車輛的選用標準,推動物流標準在倉儲、配送、分揀、包裝、裝卸和搬運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加快托盤和周轉箱(籃)回收體系建設,推廣標準托盤、周轉箱(筐)和一致操作的應用,探索使用托盤和周轉盒(籃)作為裝載、操作、測量和信息單元,促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超市貨架的流通,無需落籃和觸碰。推動配送車輛向標準化、廂式化發展,規范快遞專用車輛管理。有條件的城市探索城鄉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統一型號、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標準”。9.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快城鄉配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保障信息平臺收集配送需求和運輸資源的信息服務功能,完善資源整合、交易匹配、訂單管理、配載管理等交易服務功能,拓展車輛調度、路線優化、信用評價、車輛監管、運輸監管、績效統計等管理服務功能。促進城鄉配送上下游企業和公共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促進跨區域、跨行業的倉配信息整合共享。有條件的城市要探索配送平臺與交通監管平臺的數據交互和統籌管理,探索肉類、果蔬、水產品、酒類、藥品等重要產品的配送業務管理與追溯管理一體化發展。(七) 促進城鄉布局的綠色發展10。發展綠色倉儲。貫徹落實倉庫規劃設計、綠色倉庫等國家和行業標準,開展綠色倉庫評估與評價。合理規劃倉庫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布局,充分考慮倉庫運營需求,合理配置操作門、可調節平臺、移動登機橋等設施,重點推廣應用綠色建筑材料、,倉庫屋頂的光伏發電、冷庫節能技術、節能燈和電動叉車。11.發展綠色交通。推動貨運車輛技術升級,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運輸設備應用,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支持直運和多式聯運的發展,鼓勵重新設計配送流程,合理……

安排運輸車輛,優化路線,減少重復交錯運輸和空車運輸。12.發展綠色包裝。發展綠色包裝容器和技術,支持使用標準化、減量化、可回收和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鼓勵使用清潔包裝技術,合理使用包裝商品,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促進包裝回收,建立包括包裝生產者、用戶和消費者在內的多方協同回收體系。(8) 提高城鄉配電管理水平。13.加強倉儲規劃保障。將城鄉配送倉儲設施建設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和物流業發展規劃緊密銜接,確保城鄉配送網絡建設。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評估,加強政策支持措施與規劃的銜接,引導企業按規定有序建設倉儲配送設施。14.加強設施連接。合理設置城市配送所需的公共倉儲、停車、裝卸、充電等配套設施和場所。完善城市商業區、居民區、大學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的裝卸設施、停車場和充電樁配套建設,加強監管。15.加強車輛交通管理。組織城鄉配送需求調查,綜合評價城市環保、擁堵和配送現實的客觀要求,科學配置進城車輛資源,探索發展城鄉配送公交運營模式。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運輸配送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城市配送車輛交通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城市配送車輛分類管理機制,按照保障需求、方便通行、分類管理、適度調控的原則,保障配送車輛的城市交通和停車需求。三、 重點項目(九)城鄉配送網絡建設項目適應全渠道流通和供應鏈深度融合的趨勢,優化倉儲配送網點布局,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網絡連接。引導倉儲、郵政、快遞、批發、零售、電子商務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共建共享社會配送中心。鼓勵地方政府整合利用城市商業網點、快遞網點、社區服務機構等設施資源和農村商業、交通、郵政、快遞、供銷等網絡資源,建設公共末端配送網點。鼓勵經營規模大、配送類別齊全、網絡布局廣、輻射功能強的骨干企業,與相關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聯盟和協調體系,構建城鄉一體化、上下游貫通的物流配送網絡,并在線上和線下進行合作。(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負責)(10)綠色貨運配送示范項目建立運輸部門負責配送能力調控的協同工作機制,商貿流通部門負責配送需求引導,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交通管理,促進城鄉貨運綠色創新發展。在市中心外圍、農村縣鄉等交通便利地區,統籌建設具有干支貫通、組織聯合配送功能的大型公共貨運配送綜合體。完善城市配送車輛便利化政策,探索建立分類……

城市配送車輛管理機制。促進城市配送車輛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發展,推廣新能源配送車輛,提供便捷接入。推動運輸組織方式創新,支持發展多式聯運、掛運、托運等高效運輸方式。在商業街區、大型商圈、居民小區、高校等場所,合理設置停車、充電、裝卸、夜間交車等設施。促進城鄉貨運和配送全鏈條信息互動共享,促進各方資源整合,形成集約高效的城鄉貨運組織鏈。(交通運輸部會同部、商務部負責)(11)技術與模式創新工程促進現代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應用,推廣使用標準托盤、周轉箱(籃)、配送車等。,促進城鄉流通環節的有效銜接。將綠色包裝納入資源回收政策支持范圍,減少包裝材料用量,開發生產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大力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城鄉高效配送中的應用,推進智慧倉儲配送網絡和平臺建設。創新配送模式,發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聯合配送等多種集約配送形式,發展共享物流、智慧供應鏈等新業態,發展夜間配送、分時配送。(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負責)四、保障措施(十二)優化政策環境,落實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合理確定配送中心倉儲用地稅收貢獻指標水平,加大對公共物流設施和農村物流設施的支持力度。結合物流園區建設、電子商務示范試點、快遞發展系列示范項目、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新能源汽車等支持政策,優先支持試點城市和重點企業發展,對全網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推動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國有資本和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強監管、優服務”改革,研究制定非機動配送車輛標準,簡化貨車通行審批程序,為促進城鄉配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13) 完善工作機制各地要加強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由商務、、交通、郵政、供銷等部門組成的城鄉配送領導小組。明確工作分工,建立部門聯席會議等協調推進機制,加強專項行動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和統計監測,加強部門分工協作和資源共享。發揮專業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開展統計、咨詢、評估等社會服務。(14) 開展試點示范各地立足各行業發展基礎和經驗,組織開展以城市為載體的城鄉高效布局試點,通過改革探索和政策支持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對重點行業給予重點扶持。其中,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統籌組織試點,省、自治區自主選擇城市組織試點。五個部門……

包括商務部,聯合組織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年度評估,編發城鄉配送評估指南,每年從各地試點中確定一批全國城鄉高效配送示范城市,確定了一批全國重點企業。(十五)加強宣傳培訓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社會知名度、行業認可度和企業參與積極性。通過舉辦現場經驗交流會和建立案例基地,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做法。開展多層次業務培訓,加強物流規劃、物流標準化、聯合配送等重點領域業務培訓,提高企業業務水平和業務技能。商務部、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2017年12月13日,將綠色包裝納入資源回收政策支持范圍,減少包裝材料用量,開發生產可回收、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大力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城鄉高效配送中的應用,推進智慧倉儲配送網絡和平臺建設。創新配送模式,發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聯合配送等多種集約配送形式,發展共享物流、智慧供應鏈等新業態,發展夜間配送、分時配送。(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負責)四、保障措施(十二)優化政策環境,落實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合理確定配送中心倉儲用地稅收貢獻指標水平,加大對公共物流設施和農村物流設施的支持力度。結合物流園區建設、電子商務示范試點、快遞發展系列示范項目、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新能源汽車等支持政策,優先支持試點城市和重點企業發展,對全網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推動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國有資本和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強監管、優服務”改革,研究制定非機動配送車輛標準,簡化貨車通行審批程序,為促進城鄉配送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13) 完善工作機制各地要加強專項行動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由商務、、交通、郵政、供銷等部門組成的城鄉配送領導小組。明確工作分工,建立部門聯席會議等協調推進機制,加強專項行動綜合協調、監督檢查、績效評價和統計監測,加強部門分工協作和資源共享。發揮專業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開展統計、咨詢、評估等社會服務。(14) 開展試點示范各地立足各行業發展基礎和經驗,組織開展以城市為載體的城鄉高效布局試點,通過改革探索和政策支持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對重點行業給予重點扶持。其中,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統籌組織試點,省、自治區自主選擇城市組織試點。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組織開展城市高效配送專項行動年度評估……

編制發布城鄉配送評價指南,每年從各地試點中確定一批全國城鄉高效配送示范城市,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一批重點企業。(十五)加強宣傳培訓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社會知名度、行業認可度和企業參與積極性。通過舉辦現場經驗交流會和建立案例基地,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做法。開展多層次業務培訓,加強物流規劃、物流標準化、聯合配送等重點領域業務培訓,提高企業業務水平和業務技能。商務部、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社,2017年12月13日

標簽:理念現代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寶馬品牌強力“充電” 全面布局2018中國新能源車市場

時值年底,各大國際汽車巨頭開始布局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其中寶馬品牌將全力沖鋒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其新能源車型將達到6款。

1900/1/1 0:00:00
國民技術計提5億壞賬同時,擬逾13億元收購鋰電池材料公司

疑似5億元本金被的芯片公司國民技術將以13億元的價格收購一家鋰電池材料公司。

1900/1/1 0:00:00
車壇新軍集體秀肌肉 互聯網+資本+新能源模式成套路

還認為互聯網造車是“PPT”造車?2017年即將結束,在一眾傳統車企按慣例準備交出年終銷量成績單時,有一股造車新勢力或許還沒有像樣的成績可以拿出手,卻已經在集體秀“肌肉”,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1900/1/1 0:00:00
增程式純電動汽車原理與技術發展分析

增程式純電動汽車技術指標增程式電動汽車參數匹配的原則是根據整車動力總成結構特點和整車設計指標(動力性、經濟性、續駛里程等),對整車動力總成的參數進行匹配。

1900/1/1 0:00:00
寶馬集團在華掌門人變動 高樂接任康思遠去職

寶馬集團迎來了新一輪的人事變動。12月20日,寶馬宣布現任華晨寶馬營銷高級副總裁的高樂將于2018年3月1日起接替康思遠,出任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900/1/1 0:00:00
沃特瑪與國銀租賃簽訂超200億戰略合作

在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金融和實體的合作模式的探索上,沃特瑪及創新聯盟又往前邁出一步。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