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船舶和港口污染的預防和控制。繼續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適時研究制定排放要求更嚴格、污染物種類更全面、空間范圍更大的排放控制區方針。大力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推進水務區碼頭、船舶、錨地等新改建的岸電設施。全面推進港口油氣回收體系建設,推進船舶尾氣污染控制設備改造安裝。全面推進大型煤礦碼頭堆場抑風抑塵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重點提升化學洗滌水接收能力,確保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理設施對接。繼續推動《藍海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長江經濟帶內河船舶環保設施升級改造,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強對營運貨車污染排放的源頭控制。加快老舊、高能耗、高排放營運車輛更新換代,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車輛設備應用。抑塵設施在加強運輸過程中的應用。制定并實施車輛檢查和維護(I/M)制度,以確保在用車輛符合能耗和排放標準。采取多種技術手段,推進營運車輛油耗檢測監督管理工作。研究建立京津冀及長三角地區公路貨運綠色發展綜合示范區。倡導推廣生態駕駛、節能運營、綠色駕駛和培訓。積極推廣綠色汽車維修技術,加強廢油、廢水、廢氣處理,提高汽車維修行業的環保水平。(七)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工程。促進創建綠色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大力開展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水道、綠色港口、綠色機場創建活動。全面改善鐵路、公路沿線的道路環境。積極推進生態環境設計,倡導生態選線選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生態保護工程措施,合理選擇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減少生態影響,做到少填少挖,追求取棄平衡。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減少交通建設對生態的影響。實施交通走廊綠化行動。開展土地綠化行動,大力推進公路邊坡植被保護,大力開展鐵路、公路、水路沿線綠化美化行動,增強生態功能和景觀質量,支持生態廊道建設。聯合旅游等部門將完善交通服務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建設國家級旅游景區公路,促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針對前期不能滿足生態保護要求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建設。聚焦高寒高海拔、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結合國省道改擴建工程,推進棄土場生態修復、動物通道建設和濕地恢復。涉及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區的國省道改擴建項目……
我們將促進沿線生態改善和景觀升級。灘涂濕地恢復、棲息地營造、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技術應用于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港口航運行業。長江經濟帶高等級內河航道和西江干線航道將實施生態護岸、人工魚窩等生態修復措施。三是加快構建綠色交通發展體系保障體系(1)綠色交通體系標準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交通規劃政策體系。研究制定綠色交通中長期發展戰略,建立分級、分類、分類的綠色交通規劃體系。研究制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地區綠色交通發展規劃。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納入綜合交通規劃,推動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修訂交通運輸節能環保領域的相關管理辦法。完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逐步構建基礎設施、運輸設備、運輸組織等方面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制定綠色交通相關建設和評價標準,完善交通運輸行業關鍵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和能耗統計標準。積極參與綠色交通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2) 綠色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綠色交通技術的研發。加強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合作,開展以綠色交通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為重點的聯合科技攻關,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領域盡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超長隧道節能、車船尾氣防治、自動駕駛、無人船、自動化碼頭、低噪聲船舶、數字水道、公路發電等。促進科技成果在綠色交通中的轉化和應用。完善綠色交通科技創新成果評價轉化機制,加快先進、成熟、適用的綠色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加快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大力推動“互聯網+”交通發展,提高交通運營效率。借鑒國際綠色交通發展經驗,加強國際科技和成果交流與合作。(3) 綠色交通監督管理系統。提高行業節能環保管理水平。完善綠色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加強綠色交通管理力量配置。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深入開展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與發展改革、環保等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按照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機制分工,配合完成大氣和水污染物治理攻堅任務。加強對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監測和監督。以船舶排放控制區為重點,開展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水污染物排放監測監督。推動建立港口船舶污染物排放和船舶燃料質量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加強船舶大氣污染監測和執法能力建設,嚴格執行常規柴油和……使用的相關要求……
低硫燃料油在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四是認真組織實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綠色交通建設發展,加強本意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年行動計劃和交通強國戰略綱要的銜接,將各項任務要求充分體現在行動計劃和戰略綱要中。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本地區、本領域綠色交通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和任務措施,切實履行職責,確保工作落實到位。(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綠色交通發展,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拓寬綠色交通發展的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交通運輸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加強政策協調銜接,加強試點示范和典型經驗總結推廣。(3) 鼓勵多方參與。充分發揮企業和公眾的積極性,積極探索新舉措、新模式,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廣泛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培育創建一批綠色交通示范企業。組織開展綠色交通專項教育培訓,普及綠色交通先進技術和經驗,增強行業從業人員節能環保意識和能力。(4) 加強監督和評估。加強對綠色交通建設的監督考核,積極探索將綠色交通發展績效納入部門單位工作考核體系,研究建立獎懲機制。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要求,堅決制止和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交通運輸部2017年11月27日(公開發布)抄送: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中央紀委駐交通運輸部紀檢組。加強對船舶和港口污染的預防和控制。繼續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適時研究制定排放要求更嚴格、污染物種類更全面、空間范圍更大的排放控制區方針。大力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推進水務區碼頭、船舶、錨地等新改建的岸電設施。全面推進港口油氣回收體系建設,推進船舶尾氣污染控制設備改造安裝。全面推進大型煤礦碼頭堆場抑風抑塵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重點提升化學洗滌水接收能力,確保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理設施對接。繼續推動《藍海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長江經濟帶內河船舶環保設施升級改造,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加強對營運貨車污染排放的源頭控制。加快老舊、高能耗、高排放營運車輛更新換代,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的車輛設備應用。抑塵設施在加強運輸過程中的應用。制定并實施車輛檢查和維護(I/M)系統,以確保在用車輛符合……
能源消耗和排放標準。采取多種技術手段,推進營運車輛油耗檢測監督管理工作。研究建立京津冀及長三角地區公路貨運綠色發展綜合示范區。倡導推廣生態駕駛、節能運營、綠色駕駛和培訓。積極推廣綠色汽車維修技術,加強廢油、廢水、廢氣處理,提高汽車維修行業的環保水平。(七)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工程。促進創建綠色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大力開展綠色鐵路、綠色公路、綠色水道、綠色港口、綠色機場創建活動。全面改善鐵路、公路沿線的道路環境。積極推進生態環境設計,倡導生態選線選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生態保護工程措施,合理選擇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藝,減少生態影響,做到少填少挖,追求取棄平衡。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減少交通建設對生態的影響。實施交通走廊綠化行動。開展土地綠化行動,大力推進公路邊坡植被保護,大力開展鐵路、公路、水路沿線綠化美化行動,增強生態功能和景觀質量,支持生態廊道建設。聯合旅游等部門將完善交通服務設施的旅游服務功能,建設國家級旅游景區公路,促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針對前期不能滿足生態保護要求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建設。聚焦高寒高海拔、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結合國省道改擴建工程,推進棄土場生態修復、動物通道建設和濕地恢復。對涉及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風景名勝區的國省道改擴建項目,推進沿線生態改善和景觀提升。灘涂濕地恢復、棲息地營造、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技術應用于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港口航運行業。長江經濟帶高等級內河航道和西江干線航道將實施生態護岸、人工魚窩等生態修復措施。三是加快構建綠色交通發展體系保障體系(1)綠色交通體系標準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交通規劃政策體系。研究制定綠色交通中長期發展戰略,建立分級、分類、分類的綠色交通規劃體系。研究制定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地區綠色交通發展規劃。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納入綜合交通規劃,推動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修訂交通運輸節能環保領域的相關管理辦法。完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基礎設施、交通設備、交通組織等方面的綠色交通標準體系,制定相關的綠色交通建設和評價標準,完善交通領域關鍵用能設備的能效標準和能耗統計標準……
澳大利亞。積極參與綠色交通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2) 綠色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綠色交通技術的研發。加強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合作,開展以綠色交通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為重點的聯合科技攻關,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領域盡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超長隧道節能、車船尾氣防治、自動駕駛、無人船、自動化碼頭、低噪聲船舶、數字水道、公路發電等。促進科技成果在綠色交通中的轉化和應用。完善綠色交通科技創新成果評價轉化機制,加快先進、成熟、適用的綠色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加快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大力推動“互聯網+”交通發展,提高交通運營效率。借鑒國際綠色交通發展經驗,加強國際科技和成果交流與合作。(3) 綠色交通監督管理系統。提高行業節能環保管理水平。完善綠色交通管理體制機制,推動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加強綠色交通管理力量配置。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深入開展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與發展改革、環保等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按照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機制分工,配合完成大氣和水污染物治理攻堅任務。加強對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監測和監督。以船舶排放控制區為重點,開展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水污染物排放監測監督。推動建立港口船舶污染物排放和船舶燃料質量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加強船舶大氣污染監測和執法能力建設,嚴格執行內河、江海直達船舶使用常規柴油和低硫燃料油的相關要求。四是認真組織實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綠色交通建設發展,加強本意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年行動計劃和交通強國戰略綱要的銜接,將各項任務要求充分體現在行動計劃和戰略綱要中。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本地區、本領域綠色交通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和任務措施,切實履行職責,確保工作落實到位。(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綠色交通發展,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拓寬綠色交通發展的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交通運輸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加強政策協調銜接,加強試點示范和典型經驗總結推廣。(3) 鼓勵多方參與。充分發揮企業和公眾的積極性,積極探索新舉措、新模式,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廣泛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培育和創新……
創建了一批綠色交通示范企業。組織開展綠色交通專項教育培訓,普及綠色交通先進技術和經驗,增強行業從業人員節能環保意識和能力。(4) 加強監督和評估。加強對綠色交通建設的監督考核,積極探索將綠色交通發展績效納入部門單位工作考核體系,研究建立獎懲機制。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要求,堅決制止和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交通運輸部2017年11月27日(公開發布)抄送: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中央紀委駐交通運輸部紀檢組。
1、交通部:2020年交通運輸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達到60萬輛閱讀原文近日,交通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
1900/1/1 0:00:00前段時間,iPhoneX推出市場,獨特的“面部識別”等功能使其瞬間成為關注焦點,刷爆了朋友圈。而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合眾智能新能源概念車ETAKE也憑“刷臉”在大會期間備受矚目。
1900/1/1 0:00:00法媒稱,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6個在印度。面對這樣令人擔憂的污染狀況,印度政府2016年開啟了一場豪:到2030年實現全國汽車100電動化,取代柴油和汽油車。
1900/1/1 0:00:002010年9月27日,基于BlackBerryQNX的移動端操作系統BlackBerry7問世,然而面對蘋果和谷歌的雙重擠壓,BlackBerry7未能力挽狂瀾。
1900/1/1 0:00:00近日,江陰市發布的《2017年江陰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級財政資金補貼實施細則》明確,市級補貼標準按照省級補貼標準11的比例標準進行配套,
1900/1/1 0:00:002017年11月,揚州、蘇州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福建莆田、河北保定、浙江、哈爾濱、重慶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新政;福州、鎮江、成都、湖北、陜西、西安發布新能源汽車宏觀綜合政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