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取消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推廣的呼聲再次高漲。這次能實現嗎?還是像三年前一樣?10月17日,在工信部召開的《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工信部令第44號,以下簡稱“雙積分辦法”)宣傳會上,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會的汽車行業專家表示,他們正在向有關部門提議取消當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10月23日,經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同意,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以下簡稱《公平競爭實施細則》)。《細則》規定,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不得通過設立項目庫、目錄庫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潛在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同時,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市場準入壁壘可能不會以備案、目錄、設立分支機構等形式設置。一些專家和商界人士此前曾呼吁,后來又得到了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平競爭實施細則》的支持,一次性取消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似乎指日可待。不過,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了企業界人士和行業專家發現,近期沒有人聽說中央政府有意取消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甚至有專家直接表示,這沒那么容易,也有專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取消地方目錄意義不大。我還沒有聽說取消的消息。“我還沒有聽說(地方目錄)將被取消的消息。如果這方面有政策動向,我們肯定會非常關注,但我們最近沒有聽說。”比亞迪汽車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他們也從媒體報道中看到了這一消息,但他們覺得這不是很可靠。“一個是基于五部委頒布的法律法規,另一個是相關專家的呼吁,感覺不可靠。如果政府相關官員發表意見,這是有可能的。”在比亞迪內部人士看來,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背后的重點是地方補貼。如果地方目錄被取消,地方補貼會得到補充嗎?如何化妝?“即使取消了地方推廣目錄,如果一些地方政府想保護當地企業,仍然存在許多不成文的潛規則,比如招標、產品、售后服務網絡等。”長期關注和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老行業專家王炳剛,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也表示,他最近沒有聽說這個消息。“如果要推動這件事(取消地方目錄),就必須在中央層面推進,出臺專門的紅頭文件估計會有效果,但我最近沒有聽說這個消息。”在王炳剛看來,中央在這件事上存在一些困境。一方面,中央希望各地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平競爭,讓好的產品和技術獲得更大的市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地方財政補貼是合理的,很難完全阻止他們在推廣中照顧當地企業。“如何調動地方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確保市場公平,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在現實中并不容易平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近期沒有新能源汽車地方推廣目錄要被取消的消息。在他看來,即使中央政府下發紅頭文件取消地方推廣目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過其他隱性條件保護當地企業,限制外國企業和產品進入。另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負責人也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即使取消了新能源推廣的地方目錄,地方保護也無法解決。事實上,許多城市現在還沒有公布地方推廣目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的市場是開放的。其他城市則借鑒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符合產品性能指標的技術路線;
有些只是延遲了測試和認證,而且有太多的渠道在無形中設置障礙。例如,如果你打電話,訂單會發生變化,或者投標條件是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的。這種事情對新能源的推廣來說太過分了。“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2017年第10批)在官網上,包括85家企業的159款車型,其中81家企業的155款純電動產品,3家企業的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和1家企業的1款燃料電池產品。2017年以來,工信部共發布了10批次推薦車型,其中209家企業2948款。然而,對于這209家企業的近3000種產品來說,進入工信部新能源目錄只走過了第一關。能否進入各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獲得真正的訂單,是進入最終市場的關鍵。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海南等地已發布新能源汽車地方推廣目錄。雖然有些地方沒有地方目錄,但它們的內部和外部也有所不同。例如,山西去年發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補貼,對本省生產的電動汽車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按國家補貼的50%給予補貼。事實上,許多地方沿用了山西地方補貼只補貼省內企業、不補貼國外產品的做法,但并沒有像山西那樣在政府紅頭文件中公示。如何破解本地保護?自2008年中國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以來,地方保護也緊隨其后。2014年,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呼聲一度達到頂峰。2014年5月,工信部和中汽協高層多次通過媒體表示,將逐步清理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消除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在全國市場建立統一的產品目錄。當年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快新能源車的推廣。《意見》再次明確,打破地方保護,各地要落實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落實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監管。同時,新一輪補貼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在外地的銷量占比必須達到30%以上。但在過去的三年里,地方保護并沒有被根除,它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近年來,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等政府高官在調研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時,仍一再要求打破地方保護。據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介紹,像北京、上海這樣明確設立地方目錄和記錄,也不錯。“至少,有規則可循,有些地方保護根本沒有細節,或者有規定沒有執行,有些要求必須在當地設立。工廠或公司,或者明確要求重復檢測,在其指定的認證機構進行檢測等。”王炳剛認為,圍繞推廣有這么多爭議新能源汽車目錄,歸根到底是因為補貼。“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世界上最高的,正是如此高的補貼發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政策也是如此。補貼力度不夠,很難發揮激勵作用……
如果補貼力度大,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地方保護,少數人會鋌而走險取補貼。這就是事情的復雜性。“在王炳剛看來,如果取消補貼,地方保護的基礎將大大削弱。根據政府規定,到2020年,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完全取消。”無論如何,沒有多少年了。“崔東樹還認為,完全取消地方補貼可以從根本上遏制地方保護主義。”如果政府對新能源的補貼重點從目前對生產企業的補貼轉向對使用環節的補貼,如通行費、停車費、收費和道路優先等,地方政府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上述新能源汽車的負責人認為,關鍵取決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如果他們能平等對待本地企業和外國企業,不通過技術路線或技術指標設置隱性障礙,當地保護主義的氛圍就可以扭轉。時隔三年,取消l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的推廣工作已經恢復。這次能實現嗎?還是像三年前一樣?10月17日,在工信部召開的《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工信部令第44號,以下簡稱“雙積分辦法”)宣傳會上,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會的汽車行業專家表示,他們正在向有關部門提議取消當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10月23日,經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同意,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以下簡稱《公平競爭實施細則》)。《細則》規定,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不得通過設立項目庫、目錄庫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潛在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
同時,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市場準入壁壘可能不會以備案、目錄、設立分支機構等形式設置。一些專家和商界人士此前曾呼吁,后來又得到了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平競爭實施細則》的支持,一次性取消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似乎指日可待。不過,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了企業界人士和行業專家發現,近期沒有人聽說中央政府有意取消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甚至有專家直接表示,這沒那么容易,也有專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取消地方目錄意義不大。我還沒有聽說取消的消息。“我還沒有聽說(地方目錄)將被取消的消息。如果這方面有政策動向,我們肯定會非常關注,但我們最近沒有聽說。”比亞迪汽車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他們也從媒體報道中看到了這一消息,但他們覺得這不是很可靠。“一個是基于五部委頒布的法律法規,另一個是相關專家的呼吁,感覺不可靠。如果政府相關官員發表意見,這是有可能的。”在比亞迪內部人士看來,地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背后的重點是地方補貼。如果地方目錄被取消,地方補貼會得到補充嗎?如何化妝?“即使取消了地方推廣目錄,如果一些地方政府想保護當地企業,仍然存在許多不成文的潛規則,比如招標、產品、售后服務網絡等。”長期關注和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老行業專家王炳剛,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也表示,他最近沒有聽說這個消息。“如果要推動這件事(取消地方目錄),就必須在中央層面推進,出臺專門的紅頭文件估計會有效果,但我最近沒有聽說這個消息。”在王炳剛看來,中央在這件事上存在一些困境。一方面,中央希望各地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平競爭,讓好的產品和技術獲得更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地方財政補貼是合理的,很難完全阻止他們在推廣中照顧當地企業。“如何調動地方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確保市場公平,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在現實中并不容易平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近期沒有新能源汽車地方推廣目錄要被取消的消息。在他看來,即使中央政府下發紅頭文件取消地方推廣目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過其他隱性條件保護當地企業,限制外國企業和產品進入。另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負責人也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即使取消了新能源推廣的地方目錄,地方保護也無法解決。事實上,許多城市現在還沒有公布地方推廣目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的市場是開放的。其他城市則借鑒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符合產品性能指標的技術路線;
有些只是延遲了測試和認證,而且有太多的渠道在無形中設置障礙。例如,如果你打電話,訂單會發生變化,或者投標條件是為當地企業量身定制的。這種事情對新能源的推廣來說太過分了。“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2017年第10批)在官網上,包括85家企業的159款車型,其中81家企業的155款純電動產品,3家企業的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和1家企業的1款燃料電池產品。2017年以來,工信部共發布了10批次推薦車型,其中209家企業2948款。然而,對于這209家企業的近3000種產品來說,進入工信部新能源目錄只走過了第一關。能否進入各地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獲得真正的訂單,是進入最終市場的關鍵。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海南等地已發布新能源汽車地方推廣目錄。雖然有些地方沒有地方目錄,但它們的內部和外部也有所不同。例如,山西去年發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7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補貼,對本省生產的電動汽車和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按國家補貼的50%給予補貼。事實上,許多地方沿用了山西地方補貼只補貼省內企業、不補貼國外產品的做法,但并沒有像山西那樣在政府紅頭文件中公示。如何破解本地保護?自2008年中國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以來,地方保護也緊隨其后。2014年,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呼聲一度達到頂峰。2014年5月,工信部和中汽協高層多次通過媒體表示,將逐步清理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消除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在全國市場建立統一的產品目錄。當年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加快新能源車的推廣。《意見》再次明確,打破地方保護,各地要落實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落實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監管。同時,新一輪補貼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在外地的銷量占比必須達到30%以上。但在過去的三年里,地方保護并沒有被根除,它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近年來,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等政府高官在調研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時,仍一再要求打破地方保護。據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介紹,像北京、上海這樣明確設立地方目錄和記錄,也不錯。“至少,有規則可循,有些地方保護根本沒有細節,或者有規定沒有執行,有些要求必須在當地設立。工廠或公司,或者明確要求重復檢測,在其指定的認證機構進行檢測等。”王炳剛認為,圍繞推廣有這么多爭議新能源汽車目錄,歸根到底是因為補貼。“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世界上最高的,正是如此高的補貼發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政策也是如此。補貼力度不夠,很難發揮激勵作用……
如果補貼力度大,必然會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地方保護,少數人會鋌而走險取補貼。這就是事情的復雜性。“在王炳剛看來,如果取消補貼,地方保護的基礎將大大削弱。根據政府規定,到2020年,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完全取消。”無論如何,沒有多少年了。“崔東樹還認為,完全取消地方補貼可以從根本上遏制地方保護主義。”如果政府對新能源的補貼重點從目前對生產企業的補貼轉向對使用環節的補貼,如通行費、停車費、收費和道路優先等,地方政府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上述新能源汽車負責人認為,關鍵取決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如果他們能平等對待當地企業和外國企業,不通過技術路線或技術指標設置隱性障礙,當地保護主義的氛圍就能扭轉。
10月25日,萬向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同志因病逝世。幾天來,萬向員工化悲痛為力量,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剛剛,涌金君從萬向集團獲悉:近日,上級黨委已任命魯偉鼎同志為中共萬向集團黨委書記。
1900/1/1 0:00:00AutoSpace作為中國首家汽車“孵化咨詢投行投資”創新平臺,于2017年11月6日與金沙江聯合資本舉行了簽約儀式。
1900/1/1 0:00:001、工信部發布2016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通知閱讀原文11月2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2016年度、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1900/1/1 0:00:00互聯網汽車零售交易平臺易鑫集團(下稱“易鑫集團”)在騰訊(00700HK)系的推動下快速步入IPO通道,與此同時專注大搜車的阿里系在二手車電商產業布局上也開始加速。
1900/1/1 0:00:00由樂視“舊部”另起爐灶并吸納不少傳統車企高管加入的電咖造車團隊,近日闖進業界視野。
1900/1/1 0:00:00重慶力帆集團在俄羅斯落地共享汽車項目,每分鐘07元人民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