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特斯拉發布的“第三季度交付和生產數據報告”中顯示,全民交付的車型僅有220輛,第三季度共生產25336輛,其中Model 3僅260輛。
與40多萬臺的訂單相比,如今特斯拉Model 3的實際生產效率少得可憐。為了提高產能、縮短交付周期,特斯拉還與上海政府達成協議,在中國設立全資工廠。我們不禁要問,特斯拉的產能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不熟悉”的焊接工藝為了降低產品成本,Model 3沒有像以前的S/X那樣采用全鋁車身,而是采用了鋼鋁混合車身結構。從理論上講,鋼結構應該更容易焊接,但特斯拉的情況并非如此。《華爾街日報》發表報道稱,特斯拉已經掌握了鋁車身所需的粘接和鉚接技術,但仍缺乏傳統焊接技術的經驗。車身材料的變化也帶來了制造技術的變化。鋁鋼混合結構的焊接使特斯拉拉伸,這大大減緩了自動生產線的運行。
報道還稱,特斯拉Model 3的裝配線尚未完全完工,工人甚至使用手動操作來焊接車身。10月9日,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在Model 3生產線上拍攝的視頻,反駁華爾街,但他也承認生產線只能以1/10的速度運行。在這條推文下,一位名叫邁克爾·特雷西的汽車制造顧問提出了他的質疑。他認為焊接過程中應該有一些煙霧,但視頻中的火花代表焊接時飛濺。這是由焊接點的高溫引起的,會導致金屬部件的焊接不穩定,增加發生碰撞事故時乘員受傷的概率,并影響車輛的耐久性。最奇怪的是,這條推文現在已經消失了,有人懷疑它是埃隆·馬斯克偷偷刪除的。面對華爾街的質疑,鋼鐵俠偶爾會感到內疚。電池在過去似乎不是問題。當特斯拉即將交付Model S或Model X時,會出現一些容量不足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是由電池容量不足引起的。如今,為了承受Model 3的訂單壓力,特斯拉在內華達州建造了Gigafatory,以確保電池的充足供應。
5月底,外媒稱,特斯拉又向Gigafatory追加了2.16億美元,用于擴建Model 3的電池。但外媒也指出,當時只有150名工人24小時兩班倒,Model 3所需的電池一天只能生產20組。完成的電池組裝不僅速度慢,而且非常昂貴。不過,與Model 3第三季度260輛的產量相比,這個速度是完全足夠的。這家投資50億美元的超級工廠擁有35GWh的巨大產能,可以生產5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自去年開業以來,這家超級工廠已進入穩定生產階段。我相信特斯拉已經擺脫了生產動力電池的“龜速”階段。也許電池容量不是特斯拉的壽命。早在今年3月,特斯拉內部就爆發了種族歧視丑聞。為了平息此事,特斯拉表示已經解雇了幾名涉案員工。然而,不幸的是,這件事發生在七個月后的這里。《水星新聞》報道稱,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的工廠里擠滿了種族主義者,他們用種族主義的名字侮辱黑人員工,并在紙板箱上涂鴉種族主義。一名前員工表示,特斯拉工廠的種族歧視問題非常嚴重,他在向相關主管投訴后被解雇。
10月13日,加州《圣何塞信使報》報道稱,特斯拉在美國裁員約400至700人,占公司總員工的1%至2%,主要從事公司的汽車業務。根據som的說法……
前員工,裁員似乎與員工的日常表現無關,而被解雇員工的工資通常是其職位的最高工資。有跡象表明,特斯拉的裁員是由削減成本推動的。特斯拉官方發表聲明稱,作為一家擁有3.3萬人的大公司,績效評估偶爾會導致員工流失,這是行業的常態,特斯拉正在全球范圍內招聘新員工。盡管特斯拉擁有590億美元的巨大市值,但該公司的內部情況并不為人所知。今年8月,美國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對特斯拉提起訴訟,聲稱特斯拉侵犯了員工的權利,包括種族歧視和性騷擾。該委員會還認為,為了保護其外部形象,特斯拉強迫員工簽署非法保密條款,以防止內部丑聞泄露出去。結論綜合國外各大媒體的觀點不難發現,特斯拉還沒有適應新的車身裝配工藝,在量產Model 3時有點力不從心;
公司的內部氛圍總是存在問題,無論是種族歧視、性騷擾還是不公平的裁員。在這個關鍵時刻,軍隊的不穩定也將成為一個隱患。在7月的交付儀式之前,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Model 3的產能將有計劃地增加:8月增加100輛,9月增加1500輛,12月增加20000輛,但這個“好消息”現在似乎不可能實現。10月23日,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在投資報告中表示,他擔心Model 3的制造成本會更高,而為了實現計劃利潤率,特斯拉可能需要提高這款車的價格,這將對需求產生不利影響。無論如何,特斯拉正在經歷一段大規模生產的“痛苦時期”,那些已經支付了定金的車主將和埃隆·馬斯克一樣擔心。10月初,特斯拉發布的“第三季度交付和生產數據報告”中顯示,全民交付的車型僅有220輛,第三季度共生產25336輛,其中Model 3僅260輛。
與40多萬臺的訂單相比,如今特斯拉Model 3的實際生產效率少得可憐。為了提高產能、縮短交付周期,特斯拉還與上海政府達成協議,在中國設立全資工廠。我們不禁要問,特斯拉的產能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不熟悉”的焊接工藝為了降低產品成本,Model 3沒有像以前的S/X那樣采用全鋁車身,而是采用了鋼鋁混合車身結構。從理論上講,鋼結構應該更容易焊接,但特斯拉的情況并非如此。《華爾街日報》發表報道稱,特斯拉已經掌握了鋁車身所需的粘接和鉚接技術,但仍缺乏傳統焊接技術的經驗。車身材料的變化也帶來了制造技術的變化。鋁鋼混合結構的焊接使特斯拉拉伸,這大大減緩了自動生產線的運行。
報道還稱,特斯拉Model 3的裝配線尚未完全完工,工人甚至使用手動操作來焊接車身。10月9日,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在Model 3生產線上拍攝的視頻,反駁華爾街,但他也承認生產線只能以1/10的速度運行。在這條推文下,一位名叫邁克爾·特雷西的汽車制造顧問提出了他的質疑。他認為焊接過程中應該有一些煙霧,但視頻中的火花代表焊接時飛濺。這是由焊接點的高溫引起的,會導致金屬部件的焊接不穩定,增加發生碰撞事故時乘員受傷的概率,并影響車輛的耐久性。最奇怪的是,這條推文現在已經消失了,有人懷疑它是埃隆·馬斯克偷偷刪除的。面對華爾街的質疑,鋼鐵俠偶爾會感到內疚。電池在過去似乎不是問題。當特斯拉即將交付Model S或Model X時,會出現一些容量不足的情況,其中大部分是由電池容量不足引起的。如今,為了承受Model 3的訂單壓力,特斯拉在內華達州建造了Gigafatory,以確保電池的充足供應。
5月底,外媒稱,特斯拉又向Gigafatory追加了2.16億美元,用于擴建Model 3的電池。但外媒也指出,當時只有150名工人24小時兩班倒,Model 3所需的電池一天只能生產20組。完成的電池組裝不僅速度慢,而且非常昂貴。不過,與Model 3第三季度260輛的產量相比,這個速度是完全足夠的。這家投資50億美元的超級工廠擁有35GWh的巨大產能,可以生產5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自去年開業以來,這家超級工廠已進入穩定生產階段。我相信特斯拉已經擺脫了生產動力電池的“龜速”階段。也許電池容量不是T……
拉的生活。早在今年3月,特斯拉內部就爆發了種族歧視丑聞。為了平息此事,特斯拉表示已經解雇了幾名涉案員工。然而,不幸的是,這件事發生在七個月后的這里。《水星新聞》報道稱,特斯拉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的工廠里擠滿了種族主義者,他們用種族主義的名字侮辱黑人員工,并在紙板箱上涂鴉種族主義。一名前員工表示,特斯拉工廠的種族歧視問題非常嚴重,他在向相關主管投訴后被解雇。
10月13日,加州《圣何塞信使報》報道稱,特斯拉在美國裁員約400至700人,占公司總員工的1%至2%,主要從事公司的汽車業務。根據一些前員工的說法,裁員似乎與員工的日常表現無關,而那些被解雇的員工的工資通常是他們職位的最高工資。有跡象表明,特斯拉的裁員是由削減成本推動的。特斯拉官方發表聲明稱,作為一家擁有3.3萬人的大公司,績效評估偶爾會導致員工流失,這是行業的常態,特斯拉正在全球范圍內招聘新員工。盡管特斯拉擁有590億美元的巨大市值,但該公司的內部情況并不為人所知。今年8月,美國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對特斯拉提起訴訟,聲稱特斯拉侵犯了員工的權利,包括種族歧視和性騷擾。該委員會還認為,為了保護其外部形象,特斯拉強迫員工簽署非法保密條款,以防止內部丑聞泄露出去。結論綜合國外各大媒體的觀點不難發現,特斯拉還沒有適應新的車身裝配工藝,在量產Model 3時有點力不從心;公司的內部氛圍總是存在問題,無論是種族歧視、性騷擾還是不公平的裁員。在這個關鍵時刻,軍隊的不穩定也將成為一個隱患。在7月的交付儀式之前,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Model 3的產能將有計劃地增加:8月增加100輛,9月增加1500輛,12月增加20000輛,但這個“好消息”現在似乎不可能實現。10月23日,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在投資報告中表示,他擔心Model 3的制造成本會更高,而為了實現計劃利潤率,特斯拉可能需要提高這款車的價格,這將對需求產生不利影響。無論如何,特斯拉正在經歷一段大規模生產的“痛苦時期”,那些已經支付了定金的車主將和埃隆·馬斯克一樣擔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負責新能源汽車項目官員郭磊表示,沒有就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全資制造廠簽署協議。22日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就在上海建制造工廠達成協議。
1900/1/1 0:00:0010月24日,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揭幕儀式在沈陽舉行。寶馬在華首家高壓電池工廠項目位于華晨寶馬沈陽發動機工廠內,該高壓電池中心正式投產后,將為全新寶馬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提供動力電池系統。
1900/1/1 0:00:00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全黨關注、人民期待、舉世矚目的一次盛會。
1900/1/1 0:00:00日產汽車近來風波不斷。9月中旬,日本國土交通省調查發現日產日本本土6家工廠使用無資質人員對所產車輛做出廠檢查。
1900/1/1 0:00:00全球首列智軌列車正式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道路試驗運行。10月23日,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智軌列車,在城市公共交通道路上試驗運行。
1900/1/1 0:00:002016年10月,本田成立“EV研發室”,加速推進電動化產品進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