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全國低碳日。“十三五”期間,廣東還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低碳發展的全面藍圖。近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廣東省“十三五”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議》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強度)比2015年下降20.5%,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將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到全國峰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連續兩個五年計劃,國家下達的廣東減碳目標均為全國最高。對此,《建議》創新提出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分區域和次區域減碳戰略,對21個城市分解下達碳強度目標。《規劃》從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構建低碳產業體系、促進城鎮化和低碳發展、加快區域低碳發展,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深化低碳試點示范等十個方面全面規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從而不斷推動廣東綠色低碳發展。
分區域碳減排
包括廣州和深圳在內的五個城市的下降需求最高。
國家制定了“十三五”期間廣東碳強度降低20.5%的目標,這是全國最高的,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七個省(市)一樣。
在這方面,《方案》提出對碳排放強度控制實行分類指導。“十三五”期間,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的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3.0%,珠海、汕頭、梅州、惠州、汕尾、江門、茂名、肇慶、潮州、揭陽和云浮的碳排放密度分別下降20.5%,韶關、河源、陽江、,湛江和清遠分別下降19.5%。
除碳強度約束外,在碳排放總量方面,《綱要》要求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在此之前,國家規劃提出,全國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力爭盡快達到峰值,支持區域碳排放優化發展率先達到峰值”。
參與廣東《規劃》編制的專家指出,設定碳排放峰值目標可以加快經濟低碳轉型,對高碳產業發展形成更嚴格的約束機制。對此,《方案》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的戰略,分地區、分行業實施減碳戰略。
一方面,《規劃》支持珠三角地區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群;
建設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和低碳城市基礎設施,力爭在中國珠三角城市群和全省實現碳排放峰值,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力爭在2020年前后達到峰值。
事實上,珠江三角洲也有一定的基礎來實現上述目標。廣州和深圳加入了由中國11個省市組成的“首屆峰會城市聯盟”,并宣布將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登頂。中山市也提出在2023年左右達到峰值。去年,珠三角九個市政府簽署了《珠三角城市群綠色低碳發展深圳宣言》,承諾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
另一方面,《規劃》還提出,推動廣東東西部地區低碳轉型發展,實現低碳振興和綠色崛起,完善傳統扶貧模式,大力推進“低碳扶貧”工作。
動力操作控制
劃定全省煤炭消費“紅線”
低碳發展與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對此,與“十二五”時期相比,《規劃》創新性地提出了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的思路,著力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6%。逐步建立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碳排放約束機制。
《建議》明確了2020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75億噸以內的“紅線”。珠三角地區實施煤炭消納管理,將使珠三角地區2020年煤炭消納減少12%左右。加快天然氣利用設施建設。到2020年,主要天然氣管道將達到全省21個地級市上市,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2%左右。
此外,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節能改造,到2017年完成全省1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全省所有城市的禁燃區(包括城市建成區)將全面淘汰高污染鍋爐。到2020年,全省集中供暖將占總供暖規模的70%。
在低碳產業方面,《建議》提出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力爭達到GDP的16%,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GDP的56%。完善低碳產品相關財稅制度和金融體系,鼓勵出口企業積極自主打造低碳品牌,積極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和碳標簽認證。
“方案”提出增加生態系統中的碳匯。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5%,森林蓄積量達到6.43億立方米,珠三角9個城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到2020年,將建成155個濕地公園,全省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0%。
碳交易試點
向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過渡
全國碳市場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碳交易試點,廣東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推動我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順利過渡到全國碳排放權貿易市場。
《建議》提出,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投資機構和個人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盤活企業碳資產。協助國家建立配額登記系統、報告驗證系統、交易系統等軟件……
以及硬件系統和各種平臺。充分發揮國家碳市場能力建設中心的服務和引領作用,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和其他省市的交流合作,不斷擴大碳市場在我省的影響力。
《建議》提出,全面提升碳金融產品的研發能力、交易匹配能力和服務能力,努力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支持碳排放權交易所探索開展能源使用權、用水權、排放權、新能源汽車配額、可再生能源綠電證書等交易,搭建綠色生態資源綜合交易平臺。
此外,自貿試驗區將加快建立具有CCER(認證自愿減排)和碳排放權配額的創新期貨交易所。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加快建設綠色金融體系。
低碳壽命
促進出口結構的低碳化。
普惠制是廣東首個促進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碳減排的制度設計,已在6個試點城市和珠海橫琴新區探索實施。《建議》提出,推動廣州、韶關、河源、惠州、東莞、中山等首批試點城市加快推進碳普惠制。大力發展碳GSP平臺成員,提升用戶活躍度。總結碳GSP試點經驗,逐步擴大碳GSP覆蓋范圍,力爭2020年在全省進一步推廣碳GSP。
“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省份,我省應全面推進低碳出口結構,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以增強企業的低碳競爭力。”參與“方案”編制的專家指出。
對此,《建議》提出,要在珠三角地區特別是自貿試驗區率先推進企業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培訓。進一步完善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選擇與造紙和紡織行業相關的產品,深入開展碳足跡評價,加快建立粵港碳標簽互認體系。
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也將在廣東推廣,在成熟地區開展近零碳減排區示范工程。
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建議》提出,到2020年,超大城市公共交通占比將超過60%,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平均分擔率將達到23%。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將超過25萬輛,其中在私人乘用車領域的推廣應用將達到20萬輛;
新能源公交車的數量占所有公交車的75%以上,其中純電動公交車占65%以上。6月13日是全國低碳日。“十三五”期間,廣東還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低碳發展的全面藍圖。近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廣東省“十三五”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建議》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強度)比2015年下降20.5%,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將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到全國峰值。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連續兩個五年計劃,國家下達的廣東減碳目標均為全國最高。對此,《建議》創新提出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分區域和次區域減碳戰略,對21個城市分解下達碳強度目標。《規劃》從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構建低碳產業體系、促進城鎮化和低碳發展、加快區域低碳發展,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深化低碳試點示范等十個方面全面規劃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從而不斷推動廣東綠色低碳發展。
分區域碳減排
包括廣州和深圳在內的五個城市的下降需求最高。
國家制定了“十三五”期間廣東碳強度降低20.5%的目標,這是全國最高的,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七個省(市)一樣。
在這方面,《方案》提出對碳排放強度控制實行分類指導。“十三五”期間,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的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3.0%,珠海、汕頭、梅州、惠州、汕尾、江門、茂名、肇慶、潮州、揭陽和云浮的碳排放密度分別下降20.5%,韶關、河源、陽江、,湛江和清遠分別下降19.5%。
除碳強度約束外,在碳排放總量方面,《綱要》要求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在此之前,國家規劃提出,全國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力爭盡快達到峰值,支持區域碳排放優化發展率先達到峰值”。
參與廣東《規劃》編制的專家指出,設定碳排放峰值目標可以加快經濟低碳轉型,對高碳產業發展形成更嚴格的約束機制。對此,《方案》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推動全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的戰略,分地區、分行業實施減碳戰略。
一方面,《規劃》支持珠三角地區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群;
建設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和低碳城市基礎設施,力爭在中國珠三角城市群和全省實現碳排放峰值,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力爭在2020年前后達到峰值。
事實上,珠江三角洲也有一定的基礎來實現上述目標。廣州和深圳加入了由中國11個省市組成的“首屆峰會城市聯盟”,并宣布將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登頂。中山市也提出在2023年左右達到峰值。去年,珠三角九個市政府簽署了《珠三角城市群綠色低碳發展深圳宣言》,承諾在全國率先達到峰值。
另一方面,《規劃》還提出,推動廣東東西部地區低碳轉型發展,實現低碳振興和綠色崛起,完善傳統扶貧模式,大力推進“低碳扶貧”工作。
動力操作控制
劃定全省煤炭消費“紅線”
低碳發展與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密切相關。對此,與“十二五”時期相比,《規劃》創新性地提出了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的思路,著力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8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6%。逐步建立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碳排放約束機制。
《建議》明確了2020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75億噸以內的“紅線”。珠三角地區實施煤炭消納管理,將使珠三角地區2020年煤炭消納減少12%左右。加快天然氣利用設施建設。到2020年,主要天然氣管道將達到全省21個地級市上市,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2%左右。
此外,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節能改造,到2017年完成全省1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全省所有城市的禁燃區(包括城市建成區)將全面淘汰高污染鍋爐。到2020年,全省集中供暖將占總供暖規模的70%。
在低碳產業方面,《建議》提出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力爭達到GDP的16%,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GDP的56%。完善低碳產品相關財稅制度和金融體系,鼓勵出口企業積極自主打造低碳品牌,積極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和碳標簽認證。
“方案”提出增加生態系統中的碳匯。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5%,森林蓄積量達到6.43億立方米,珠三角9個城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到2020年,將建成155個濕地公園,全省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0%。
碳交易試點
向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過渡
全國碳市場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碳交易試點,廣東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推動我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順利過渡到全國碳排放權貿易市場。
《建議》提出,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投資機構和個人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盤活企業碳資產。協助國家建立配額登記系統、報告驗證系統、交易系統等軟件……
以及硬件系統和各種平臺。充分發揮國家碳市場能力建設中心的服務和引領作用,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和其他省市的交流合作,不斷擴大碳市場在我省的影響力。
《建議》提出,全面提升碳金融產品的研發能力、交易匹配能力和服務能力,努力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定價中心。支持碳排放權交易所探索開展能源使用權、用水權、排放權、新能源汽車配額、可再生能源綠電證書等交易,搭建綠色生態資源綜合交易平臺。
此外,自貿試驗區將加快建立具有CCER(認證自愿減排)和碳排放權配額的創新期貨交易所。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加快建設綠色金融體系。
低碳壽命
促進出口結構的低碳化。
普惠制是廣東首個促進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碳減排的制度設計,已在6個試點城市和珠海橫琴新區探索實施。《建議》提出,推動廣州、韶關、河源、惠州、東莞、中山等首批試點城市加快推進碳普惠制。大力發展碳GSP平臺成員,提升用戶活躍度。總結碳GSP試點經驗,逐步擴大碳GSP覆蓋范圍,力爭2020年在全省進一步推廣碳GSP。
“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省份,我省應全面推進低碳出口結構,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以增強企業的低碳競爭力。”參與“方案”編制的專家指出。
對此,《建議》提出,要在珠三角地區特別是自貿試驗區率先推進企業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培訓。進一步完善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選擇與造紙和紡織行業相關的產品,深入開展碳足跡評價,加快建立粵港碳標簽互認體系。
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也將在廣東推廣,在成熟地區開展近零碳減排區示范工程。
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建議》提出,到2020年,超大城市公共交通占比將超過60%,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平均分擔率將達到23%。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將超過25萬輛,其中在私人乘用車領域的推廣應用將達到2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的數量占所有公交車的75%以上,其中純電動公交車占65%以上。
標簽:北京
來源:第一電動網編輯:劉進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工作組以下簡稱無線充電工作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組會議于2017年6月12日13日在深圳召開,會議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辦,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6月13日,工信部網站登出《國家車聯網產業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17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1900/1/1 0:00:00上海西北角,嘉定。盛行的東南季風帶來了豐沛的雨水,滋養著這里的土地。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就在這里安營扎寨,其正前方,就是著名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1900/1/1 0:00:006月9日,北京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本期個人新能源車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的人數接近29萬人。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5月17日,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2016年國家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
1900/1/1 0:00:00從2009年至今,德國慕尼黑車展(eMove360)已經成功舉辦八屆,在這八場匯聚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專業人士的國際頂級博覽會上,行業領先的制造商們展示了電動汽車領域的現狀與前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