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通過新能源汽車取國家補貼?專家組眼里容不得沙子。
5月17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進行初審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示結果顯示,共有來自20個地區、50多家車企的85094輛車通過了專家組的初審,這些車將獲得近58.6億元的補貼。
這是今年3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理通知后的第一批補貼申請。
根據本次公告披露的信息統計,該企業共申報車輛94072輛,涉及補貼資金64.15億元。其中,因與公告參數不符、行駛里程不足3萬公里等原因取消或減少補貼的車輛8979輛,涉及資金5.55億元。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嚴格審查超出了我的預期。這表明國家打擊新能源欺詐的決心和力度非常大。”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看到公示結果后表示,他第一時間對公示的車輛和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此次公示也表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監督管理將從以往的定期檢查轉向與財政補貼掛鉤的常態化監管。
在贊揚政府嚴格監管的同時,一些業內人士擔心“矯枉過正”,例如“不足3萬公里無法獲得補貼”,會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困難和資金壓力。"
申報比例較低。
崔東樹第一次看到公示時,結合一些行業數據,對公示披露的信息和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根據中國國家機械中心的證書統計,2016年,中國共生產52萬輛新能源汽車。但公告披露的情況顯示,僅有65家企業申報了94072輛汽車,申報資金總額為64.15億元。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一申報比例僅為18%。即使不包括陜西、廣東、四川、貴州、吉林、廣西、內蒙古和海南這八個未申報地區,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和黑龍江在內的18個省和直轄市去年共生產了41.19萬輛汽車,這一數字仍低至23%。
汽車已經售出,那么公司為什么不申請補貼來獲得資金呢?
申請時間短是原因之一。今年3月27日,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新能源汽車資金結算補貼工作的通知》,申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去年,整個行業都籠罩在新能源汽車欺詐賠償的陰影下。政府說要嚴格檢查。因此,2016年如何申請補貼一直不清楚。3月底有明確的政策,申請時間只有一個月。企業措手不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士公司官員表示。
在崔東樹看來,新能源汽車企業應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生產節奏落后,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1.420輛,-0.01輛,-0.09%)銷量共計17萬輛,而2016年全年銷量為50.7萬輛。
近三分之二的銷售額集中在下半年,這使得一些企業和地方申請為時已晚。例如,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主任助理盧祥瑞對媒體表示,目前深圳各區都在核查新能源汽車所推廣的企業和車型的信息,審核完成后再上報……
d
第二,單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偏高。但根據四部委發布的《關于2016年資金結算補貼新能源汽車的通知》,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累計里程必須達到3萬公里(工作專用車除外)。
崔東樹估計,在乘用車領域,2016年個人客戶比例為48%,單位客戶購買比例為52%。在商用車領域,單位客戶的比例會更高。
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9.920、0.48、5.08%)表示,2016年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萬輛,本次申請1.4萬輛,基本達標。出售給非私人用戶的車輛有4000多輛,尚未達到3萬公里,也尚未申報。
3萬公里的功率
盡管在2016年新能源汽車造假事件曝光后,汽車行業準備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并收緊補貼標準,但2016年對補貼的首次審查比許多業內人士預期的要嚴格。除了像崔東樹這樣的專家表示超出預期之外,直接影響其利益的企業感到“壓力很大”。
“2016年底發布的調整政策(《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明年的落戶指標和3萬公里。每個人都意識到,未來申請補貼并不容易,但我沒想到指標和材料會被審計。真的很嚴格。由于申報的車輛信息和目錄對應的參數不同,企業未能獲得補貼。其中一些在生產上不一致,而另一些則在技術和供應商方面進行了調整,沒有時間更新促銷目錄。”上述巴士公司表示。
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取消或減少補貼的原因中,電機是第一位的,“電機額定功率與公布參數不一致”的車輛多達6799輛。其次,有1000多個電池,其中869個電池、電池組和驅動電機與公告參數不一致,217個電池與公告參數一致,197個電池與公布參數不一致。對于非私人購買,累計里程低于3萬輛的車輛只有104輛;如果巡航里程不符合國家補貼標準,則為103輛。
有79輛汽車不在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中,也在申請政府補貼。背后的企業有上海湖廣客車廠、中聯重科(4.270,-0.01,-0.23%)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長沙梅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來自企業的申請總數不高,但通過率仍然相對較高。北汽新能源、奇瑞、東風日產、鄭州宇通、江鈴控股等企業通過率100%;
江淮、吉利、長安、東風汽車(5.810、0.04、0.69%)、中通客車(11.320、0.01、0.09%)等企業,通過率也在90%以上。同時,這些企業也是擁有大量應用程序的企業。
沒想到,上海汽車的批準率只有37%,10693輛乘用車申請了補貼,只有3985輛獲得批準。公告信息顯示,故障原因是電池和電機與公告參數不一致,巡航里程達不到國家標準。上汽榮威CSA7154TDPHEV車型(榮威E550)共有6605輛,原因是“電機額定功率與公布參數不一致”未通過專家評審。
但最強大的影響力是“3萬公里指標”。2016年,許多已售出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不符合這一指標而無法申請補貼,尤其是為公共部門服務的公交車和專用車。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共推廣新能源商用車16.3萬輛。銷量前十的七家主流公交公司在2016年銷售了近6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但從此次申請來看,只有5348輛車申請了補貼。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汽車出售后無法收回這筆錢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事實上,這已成為巴士公司的沉重負擔。公交行業龍頭企業宇通2016年年報顯示,政府應收賬款從2015年的99億增加到150億;其中,中央財政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應收賬款101.6億元,2016年僅收到新能源補貼9.95億元。
盡管政府所欠的債務相對安全,而且會一直償還,但這無疑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財務壓力。對于行業龍頭企業來說,這可能不是問題,但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它們可能面臨資金斷裂的危險。據媒體報道,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洪生甚至表示,他的房子已經抵押。
“3萬公里目標打擊欺詐性賠償的意圖很好,但給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給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加了額外的負擔。汽車賣出去后,他們不得不一直盯著看,否則就得不到補貼。此外,一些政府部門和機構購買新的能源汽車作為穿梭巴士,行駛里程非常有限。有人建議,在未來的審計中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的處理。對于沒有作弊嫌疑的,將及時發放補貼,鼓勵企業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崔東樹想。
2017年申請補貼更加困難。
“審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僅會打擊欺詐企業,使其沒有漏洞可鉆,還會敦促企業改善生產一致性問題。許多失敗的車型大多是由于生產一致性不合格。”崔東樹說。
本次補貼審核主要依據去年年底公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和《新能源汽車促銷技術要求》。這兩個文件收緊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堵住了企業過去鉆的空子。
除上述累計行駛里程3萬公里的非私人購買車輛申請補貼外,純電動公交車的行駛里程要求不低于200公里。蓄電池系統總質量與整車整備質量之比(m/m)不高于20%;非快充純電動客車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高于85Wh/kg,快充純電客車的快充率高于3C,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包括增程)的節油率高于40%。
對于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時;
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是120Wh/kg的1.1倍。明確規定了純電動乘用車工況下100公里的耗電量。
從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能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它還規定,一年內未實際銷售的車型將被取消《目錄》的資格。初步補貼審計結果表明,要達到這一標準并不容易,即使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先車企,在生產一致性方面也不會達到標準。
一方面,提高了補貼的技術門檻,并收緊了審查;另一方面,根據新標準,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步取消。從2017年開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在去年的基礎上減少20%,而地方補貼最高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今年以來,許多地方已經減免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補貼。
目前,北京、山西、Xi的、甘肅、江蘇、天津等省市已明確了2017年的補貼標準。從各地出臺的地方補貼政策來看,北京、青海、內蒙古、吉林等地按照國家標準補貼50%,并規定國家和本市財政補貼總額不得超過汽車銷售價格的50%-60%。
在一些地方,地方補貼甚至更低,甚至被取消。例如,山西省出臺的地方補貼政策表明,新能源汽車按國家標準補貼50%,取消省級推廣應用補貼;寧波和蕪湖2017年的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降了20%;
湖南規定,對新能源乘用車按照國家標準給予10%的補貼。
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政策詛咒越來越多,獲得補貼的難度越來越大。以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48.550,0.18,0.37%)為例。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萬輛,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營收約346.18億元,同比增長約80.27%,占比亞迪總營收的33.46%。新能源汽車的收入已經成為支撐比亞迪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然而,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47.6%。其公司財報顯示,比亞迪一季度營收210億元,同比增長3.75%,凈利潤6.0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8.79%。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和政府補貼減少是利潤下降的一大原因。
但就目前而言,補貼政策已經明確并實施,這對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由于補貼政策不明確,加上新能源汽車目錄的更新,去年前四個月新能源公交車銷量近2萬輛,今年前四個月僅4000多輛。政策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指揮棒,政策明確。車是可以賣的。”上述公交公司感慨地說。還想通過新能源汽車取國家補貼?專家組眼里容不得沙子。
5月17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進行初審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示結果顯示,共有來自20個地區、50多家車企的85094輛車通過了專家組的初審,這些車將獲得近58.6億元的補貼。
這是今年3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理通知后的第一批補貼申請。
根據本次公告披露的信息統計,該企業共申報車輛94072輛,涉及補貼資金64.15億元。其中,因與公告參數不符、行駛里程不足3萬公里等原因取消或減少補貼的車輛8979輛,涉及資金5.55億元。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嚴格審查超出了我的預期。這表明國家打擊新能源欺詐的決心和力度非常大。”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看到公示結果后表示,他第一時間對公示的車輛和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此次公示也表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監督管理將從以往的定期檢查轉向與財政補貼掛鉤的常態化監管。
在贊揚政府嚴格監管的同時,一些業內人士擔心“矯枉過正”,例如“不足3萬公里無法獲得補貼”,會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困難和資金壓力。"
申報比例較低。
崔東樹第一次看到公示時,結合一些行業數據,對公示披露的信息和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根據中國國家機械中心的證書統計,2016年,中國共生產52萬輛新能源汽車。但公告披露的情況顯示,僅有65家企業申報了94072輛汽車,申報資金總額為64.15億元。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一申報比例僅為18%。即使不包括陜西、廣東、四川、貴州、吉林、廣西、內蒙古和海南這八個未申報地區,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和黑龍江在內的18個省和直轄市去年共生產了41.19萬輛汽車,這一數字仍低至23%。
車已經賣了,為什么不……
公司申請補貼以獲得資金?
申請時間短是原因之一。今年3月27日,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新能源汽車資金結算補貼工作的通知》,申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去年,整個行業都籠罩在新能源汽車欺詐賠償的陰影下。政府說要嚴格檢查。因此,2016年如何申請補貼一直不清楚。3月底有明確的政策,申請時間只有一個月。企業措手不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士公司官員表示。
在崔東樹看來,新能源汽車企業應用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生產節奏落后,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1.420輛,-0.01輛,-0.09%)銷量共計17萬輛,而2016年全年銷量為50.7萬輛。
近三分之二的銷售額集中在下半年,這使得一些企業和地方申請為時已晚。例如,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主任助理盧祥瑞對媒體表示,目前深圳各區都在核查新能源汽車所推廣的企業和車型的信息,待審核完成后再上報。
第二,單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偏高。但根據四部委發布的《關于2016年資金結算補貼新能源汽車的通知》,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累計里程必須達到3萬公里(工作專用車除外)。
崔東樹估計,在乘用車領域,2016年個人客戶比例為48%,單位客戶購買比例為52%。在商用車領域,單位客戶的比例會更高。
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9.920、0.48、5.08%)表示,2016年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萬輛,本次申請1.4萬輛,基本達標。出售給非私人用戶的車輛有4000多輛,尚未達到3萬公里,也尚未申報。
3萬公里的功率
盡管在2016年新能源汽車造假事件曝光后,汽車行業準備提高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并收緊補貼標準,但2016年對補貼的首次審查比許多業內人士預期的要嚴格。除了像崔東樹這樣的專家表示超出預期之外,直接影響其利益的企業感到“壓力很大”。
“2016年底發布的調整政策(《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了明年的落戶指標和3萬公里。每個人都意識到,未來申請補貼并不容易,但我沒想到指標和材料會被審計。真的很嚴格。由于申報的車輛信息和目錄對應的參數不同,企業未能獲得補貼。其中一些在生產上不一致,而另一些則在技術和供應商方面進行了調整,沒有時間更新促銷目錄。”上述巴士公司表示。
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取消或減少補貼的原因中,電機是第一位的,“電機額定功率與公布參數不一致”的車輛多達6799輛。其次,有1000多個電池,其中869個電池、電池組和驅動電機與公告參數不一致,217個電池與公告參數一致,197個電池與公布參數不一致。對于非私人購買,累計里程低于3萬輛的車輛只有104輛;
如果巡航里程不符合國家補貼標準,則為103輛。
有79輛汽車不在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中,也在申請政府補貼。背后的企業有上海湖廣客車廠、中聯重科(4.270,-0.01,-0.23%)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長沙梅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崔東樹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來自企業的申請總數不高,但通過率仍然相對較高。北汽新能源、奇瑞、東風日產、鄭州宇通、江鈴控股等企業通過率100%;江淮、吉利、長安、東風汽車(5.810、0.04、0.69%)、中通客車(11.320、0.01、0.09%)等企業,通過率也在90%以上。同時,這些企業也是擁有大量應用程序的企業。
沒想到,上海汽車的批準率只有37%,10693輛乘用車申請了補貼,只有3985輛獲得批準。公告信息顯示,故障原因是電池和電機與公告參數不一致,巡航里程達不到國家標準。上汽榮威CSA7154TDPHEV車型(榮威E550)共有6605輛,原因是“電機額定功率與公布參數不一致”未通過專家評審。
但最強大的影響力是“3萬公里指標”。2016年,許多已售出的新能源汽車因為不符合這一指標而無法申請補貼,尤其是為公共部門服務的公交車和專用車。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共推廣新能源商用車16.3萬輛。銷量前十的七家主流公交公司在2016年銷售了近6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但從此次申請來看,只有5348輛車申請了補貼。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汽車出售后無法收回這筆錢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事實上,這已成為巴士公司的沉重負擔。公交行業龍頭企業宇通2016年年報顯示,政府應收賬款從2015年的99億增加到150億;其中,中央財政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應收賬款101.6億元,2016年僅收到新能源補貼9.95億元。
盡管政府所欠的債務相對安全,而且會一直償還,但這無疑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財務壓力。對于行業龍頭企業來說,這可能不是問題,但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它們可能面臨資金斷裂的危險。據媒體報道,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洪生甚至表示,他的房子已經抵押。
“3萬公里目標打擊欺詐性賠償的意圖很好,但給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給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增加了額外的負擔。汽車賣出去后,他們不得不一直盯著看,否則就得不到補貼。此外,一些政府部門和機構購買新的能源汽車作為穿梭巴士,行駛里程非常有限。有人建議,在未來的審計中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的處理。對于沒有作弊嫌疑的,將及時發放補貼,鼓勵企業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崔東樹想。
2017年申請補貼更加困難。
“審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僅會打擊欺詐企業,使其沒有漏洞可鉆,還會敦促企業改善生產一致性問題。許多失敗的車型大多是由于生產一致性不合格。”崔東樹說。
本次補貼審核主要依據去年年底公布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和《新能源汽車促銷技術要求》。這兩個文件收緊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門檻,堵住了企業過去鉆的空子。
除上述累計行駛里程3萬公里的非私人購買車輛申請補貼外,純電動公交車的行駛里程要求不低于200公里。蓄電池系統總質量與整車整備質量之比(m/m)不高于20%;
非快充純電動客車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高于85Wh/kg,快充純電客車的快充率高于3C,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包括增程)的節油率高于40%。
對于純電動乘用車,30分鐘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時;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是120Wh/kg的1.1倍。明確規定了純電動乘用車工況下100公里的耗電量。
從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能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它還規定,一年內未實際銷售的車型將被取消《目錄》的資格。初步補貼審計結果表明,要達到這一標準并不容易,即使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先車企,在生產一致性方面也不會達到標準。
一方面,提高了補貼的技術門檻,并收緊了審查;另一方面,根據新標準,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步取消。從2017年開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在去年的基礎上減少20%,而地方補貼最高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今年以來,許多地方已經減免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補貼。
目前,北京、山西、Xi的、甘肅、江蘇、天津等省市已明確了2017年的補貼標準。從各地出臺的地方補貼政策來看,北京、青海、內蒙古、吉林等地按照國家標準補貼50%,并規定國家和本市財政補貼總額不得超過汽車銷售價格的50%-60%。
在一些地方,地方補貼甚至更低,甚至被取消。例如,山西省出臺的地方補貼政策表明,新能源汽車按國家標準補貼50%,取消省級推廣應用補貼;寧波和蕪湖2017年的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降了20%;湖南規定,對新能源乘用車按照國家標準給予10%的補貼。
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政策詛咒越來越多,獲得補貼的難度越來越大。以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48.550,0.18,0.37%)為例。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萬輛,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營收約346.18億元,同比增長約80.27%,占比亞迪總營收的33.46%。新能源汽車的收入已經成為支撐比亞迪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然而,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47.6%。其公司財報顯示,比亞迪一季度營收210億元,同比增長3.75%,凈利潤6.0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8.79%。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和政府補貼減少是利潤下降的一大原因。
但就目前而言,補貼政策已經明確并實施,這對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由于補貼政策不明確,加上新能源汽車目錄的更新,去年前四個月新能源公交車銷量近2萬輛,今年前四個月僅4000多輛。政策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指揮棒,政策明確。車是可以賣的。”上述公交公司感慨地說。
據外媒消息歐寶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首款完全自動駕駛汽車有望于2018年9月正式亮相。
1900/1/1 0:00:00用“未雨綢繆”來形容目前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再合適不過。未來的5年,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將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高峰。如何將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化落地,也是行業內面臨的難點。
1900/1/1 0:00:00還想通過新能源汽車取國家補貼?專家組的眼睛里可不容沙子。5月17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以下簡稱公示。
1900/1/1 0:00:00堅瑞沃能5月17日晚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近日與成都大運汽車簽署銷售合同,擬向后者銷售磷酸鐵鋰電池組15萬組,合同金額2862億元。
1900/1/1 0:00:00今天,OpenAI宣布了一種新型算法:“一次性模擬學習oneshotimitationlearning”,當人類在VR中演示一次某個動作后,機器通過學習這一動作就可以執行出相同的結果。
1900/1/1 0:00:00最近,博世在上海召開了2017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其2016年財報情況、其各業務板塊的發展情況、投資及合作,以及創享互聯的未來戰略方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