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排放法規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車身輕量化一直被認為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如果新一代車型不比上一代輕,他們就不好意思打招呼了。但也有“逆勢而上”的,比如新一代奧迪A8,其車身重量從第三代的231公斤增加到了282公斤。
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了51公斤,似乎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輛奧迪最終放棄在A8上使用“全鋁車身”的背后原因,鋁合金在第四代車身中的應用比例已降至“僅”58%。這個有多大?
首先定義概念:什么是“全鋁車身”?
許多人普遍聽說過全鋁車身,但并沒有太多的估計表明這并沒有“誤讀”。在這里,我們必須首先澄清“身體”的概念。很多人認為全鋁車身是我們所能看到的,而整個汽車外殼都是鋁制的,事實并非如此。我們這里所說的車身是指“承重車身”的車身框架,也就是俗稱的“白車身”。如下所示:
當然,全鋁車身也指全鋁車身框架,而不是鋁合金發動機罩、擋泥板等。然而,你不能因為這個誤解而責怪別人。真正的發起者實際上是奧迪。因為大多數人都理解“全鋁車身”,所以它從以下圖片開始:
顯然,這不是奧迪ASF車身的真正含義,但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它,奧迪制造了這樣一款特技概念車。
“全鋁陣營”旗幟的轉變很有趣。
在澄清了這個概念之后,我們需要了解另一種情況:是否全是鋁一直存在爭議。否則,不可能20多年過去了,只有少數品牌還在努力。全鋁陣營最重要的旗幟是奧迪A8的普遍應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鋁“白車身”,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代奧迪A8推出。當時,它的體重仍然被人們談論:只有249公斤。
A8之所以是一面旗幟,就在于奧迪在這一領域的大肆宣傳。從那時起,鋁合金車身的各種好處開始“深入人心”——不僅重量輕、永不腐蝕,而且安全性更好。沒有人否認前兩個項目,但第三個項目在過去二十年中成為了兩個陣營爭論的焦點。
奧迪的這一舉措在第二代A8中達到了極致——白色車身的重量降到了驚人的215公斤。注意,此時的奧迪A8車身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鋁制車身,任何部位都沒有使用鋼材。
如上所示,盡管這三種顏色的材料不同,但它們都屬于鋁合金的范疇。
然而,從第三代奧迪A8開始,奧迪的態度正在悄然改變——不再那么偏執于“全鋁”——第三代A8開始在B柱等重要位置使用熱成型鋼,這就是下圖中的灰色部分:
事實上,A8的“增重”趨勢已經從第三代開始,其體重已經達到231公斤,比第二代多了16公斤。由于鋼材使用比例很小,重量增加也不明顯,奧迪此舉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然而,隨著第四代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
注意上圖中的紫色部分——所有熱成型鋼,它覆蓋了車身框架最關鍵的受力部分。再看看奧迪給出的數據:鋁的比例已經下降到58%。顯然,第四代奧迪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視為“全鋁車身”,這也意味著奧迪正在逐漸開始“離開全鋁陣營”。
鋼鋁之爭由來已久,奧迪的解釋更是耐人尋味。
鋼鋁車身材料之爭應該說是奧迪挑起的。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爭議呢?為什么奧迪當時堅持,但為什么現在要“脫離”?
直接來看,全鋁的好處確實存在,在這方面有很多解釋,所以我們不贅述。然而,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作為D級車市場的后來者,奧迪A8在車身材料方面的創新是一種營銷工具嗎?事實上,“科技感……
這樣一把斜劍帶來的“logy”,正是奧迪長期與梅賽德斯-奔馳-寶馬PK中最重要的一張牌。
如前所述,全鋁辯論的一個重要焦點是安全。對此,通用汽車還專門制作了一則廣告,嘲諷福特的新款猛禽(世界上第一輛鋁車身皮卡)。然而,由于沒有嚴格的定量數據或直觀的PK來證明這一點,鋼鋁陣營的雙方多年來一直在爭論,支持全鋁的人說全鋁更安全,而不支持的人則意味著在極端情況下,全鋁無法與超高強度熱成型鋼相比。
在這種背景下,奧迪這次的“轉向”相當耐人尋味。尤其是奧迪對“更安全”的解釋。這等于承認了之前的奧迪A8并沒有“更安全”,也就是說,它沒有鋼鐵車身那么“安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全鋁車身不安全,因為從奧迪的角度來看,只能這樣解釋——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而宣傳,對吧?事實上,成本也應該是奧迪概念改變的原因之一。
對于捷豹路虎來說,恐怕它不僅僅是躺在口下。
現在,捷豹路虎為什么躺在口上,每個人都應該能夠立即理解。眾所周知,捷豹路虎并不是全鋁陣營的先驅,但就全鋁車身的受歡迎程度而言,捷豹路虎比奧迪更極端——它涵蓋了其大部分車型,包括許多首次亮相的SUV。因此,捷豹路虎自然而然地推廣了其全鋁車身。
現在,作為一面旗幟的奧迪正在改變態度,無論是為了節省成本,還是真的認為全鋁車身不夠安全。簡而言之,這將引起人們對全鋁車身的質疑。一直將此作為重要賣點的捷豹路虎,難道不會尷尬嗎?
從技術角度來看,知道怎么做的人都清楚。像以前的A8那樣完全全鋁是不明智的。現在A8的舉動被認為是“回歸理性”。現在人們認識到,最理想的方法是根據身體區域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材料。奧迪A8正在從“全鋁”轉向這一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寶馬也在從“全鋼”轉向這方面。捷豹路虎怎么樣?事實上,它一直在扮演“混合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鋁”。因此,從技術角度來看,各大品牌的做法大同小異,捷豹路虎也不例外。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真的,而且他們各自品牌的工程師之間確實沒有太大區別。然而,從制造商的宣傳角度來看,情況有所不同。捷豹路虎之前一直在炫耀全鋁,其口號也很響亮。如今,奧迪的轉型無異于用事實告訴人們“鋁越多越好”。這讓捷豹路虎如何應對?我們應該繼續宣傳全鋁的好處,還是向世界澄清“我不是全鋁的”?顯然,無論哪種方式,尷尬都是不可或缺的。
摘要:
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應該清楚,純鋁車身是不可取的,奧迪已經在用事實來糾正錯誤。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鋁在車身制造中的應用變得不重要。相反,對于大多數“純鋼車身”來說,增加鋁的應用比例也將是大勢所趨。最終的結果是“在正確的地方使用正確的材料”——不僅是鋁和鋼,還有碳纖維等。至于捷豹路虎是否真的在這件事上撒謊,這已經不重要了。。。受排放法規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車身輕量化一直被認為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如果新一代車型不比上一代輕,他們就不好意思打招呼了。但也有“逆勢而上”的,比如新一代奧迪A8,其車身重量從第三代的231公斤增加到了282公斤。
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了51公斤,似乎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輛奧迪最終放棄在A8上使用“全鋁車身”的背后原因,鋁合金在第四代車身中的應用比例已降至“僅”58%。這個有多大?
首先定義概念:什么是“全鋁車身”?
許多人普遍聽說過t……
全鋁車身,但沒有太多的估計,沒有“誤讀”。在這里,我們必須首先澄清“身體”的概念。很多人認為全鋁車身是我們所能看到的,而整個汽車外殼都是鋁制的,事實并非如此。我們這里所說的車身是指“承重車身”的車身框架,也就是俗稱的“白車身”。如下所示:
當然,全鋁車身也指全鋁車身框架,而不是鋁合金發動機罩、擋泥板等。然而,你不能因為這個誤解而責怪別人。真正的發起者實際上是奧迪。因為大多數人都理解“全鋁車身”,所以它從以下圖片開始:
顯然,這不是奧迪ASF車身的真正含義,但為了更直觀地展示它,奧迪制造了這樣一款特技概念車。
“全鋁陣營”旗幟的轉變很有趣。
在澄清了這個概念之后,我們需要了解另一種情況:是否全是鋁一直存在爭議。否則,不可能20多年過去了,只有少數品牌還在努力。全鋁陣營最重要的旗幟是奧迪A8的普遍應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全鋁“白車身”,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第一代奧迪A8推出。當時,它的體重仍然被人們談論:只有249公斤。
A8之所以是一面旗幟,就在于奧迪在這一領域的大肆宣傳。從那時起,鋁合金車身的各種好處開始“深入人心”——不僅重量輕、永不腐蝕,而且安全性更好。沒有人否認前兩個項目,但第三個項目在過去二十年中成為了兩個陣營爭論的焦點。
奧迪的這一舉措在第二代A8中達到了極致——白色車身的重量降到了驚人的215公斤。注意,此時的奧迪A8車身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鋁制車身,任何部位都沒有使用鋼材。
如上所示,盡管這三種顏色的材料不同,但它們都屬于鋁合金的范疇。
然而,從第三代奧迪A8開始,奧迪的態度正在悄然改變——不再那么偏執于“全鋁”——第三代A8開始在B柱等重要位置使用熱成型鋼,這就是下圖中的灰色部分:
事實上,A8的“增重”趨勢已經從第三代開始,其體重已經達到231公斤,比第二代多了16公斤。由于鋼材使用比例很小,重量增加也不明顯,奧迪此舉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然而,隨著第四代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質的變化。
注意上圖中的紫色部分——所有熱成型鋼,它覆蓋了車身框架最關鍵的受力部分。再看看奧迪給出的數據:鋁的比例已經下降到58%。顯然,第四代奧迪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視為“全鋁車身”,這也意味著奧迪正在逐漸開始“離開全鋁陣營”。
鋼鋁之爭由來已久,奧迪的解釋更是耐人尋味。
鋼鋁車身材料之爭應該說是奧迪挑起的。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爭議呢?為什么奧迪當時堅持,但為什么現在要“脫離”?
直接來看,全鋁的好處確實存在,在這方面有很多解釋,所以我們不贅述。然而,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作為D級車市場的后來者,奧迪A8在車身材料方面的創新是一種營銷工具嗎?事實上,這樣一把斜劍所帶來的“科技感”,恰恰是奧迪長期與奔馳寶馬PK中最重要的一張牌。
如前所述,全鋁辯論的一個重要焦點是安全。對此,通用汽車還專門制作了一則廣告,嘲諷福特的新款猛禽(世界上第一輛鋁車身皮卡)。然而,由于沒有嚴格的定量數據或直觀的PK來證明這一點,鋼鋁陣營的雙方多年來一直在爭論,支持全鋁的人說全鋁更安全,而不支持的人則意味著在極端情況下,全鋁無法與超高強度熱成型鋼相比。
在這種背景下,奧迪這次的“轉向”相當耐人尋味。尤其是奧迪對“更安全”的解釋。這等于承認了之前的奧迪A……
沒有“更安全”,也就是說,它沒有鋼制車身那么“安全”。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全鋁車身不安全,因為從奧迪的角度來看,只能這樣解釋——不能為了節省成本而宣傳,對吧?事實上,成本也應該是奧迪概念改變的原因之一。
對于捷豹路虎來說,恐怕它不僅僅是躺在口下。
現在,捷豹路虎為什么躺在口上,每個人都應該能夠立即理解。眾所周知,捷豹路虎并不是全鋁陣營的先驅,但就全鋁車身的受歡迎程度而言,捷豹路虎比奧迪更極端——它涵蓋了其大部分車型,包括許多首次亮相的SUV。因此,捷豹路虎自然而然地推廣了其全鋁車身。
現在,作為一面旗幟的奧迪正在改變態度,無論是為了節省成本,還是真的認為全鋁車身不夠安全。簡而言之,這將引起人們對全鋁車身的質疑。一直將此作為重要賣點的捷豹路虎,難道不會尷尬嗎?
從技術角度來看,知道怎么做的人都清楚。像以前的A8那樣完全全鋁是不明智的。現在A8的舉動被認為是“回歸理性”。現在人們認識到,最理想的方法是根據身體區域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材料。奧迪A8正在從“全鋁”轉向這一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寶馬也在從“全鋼”轉向這方面。捷豹路虎怎么樣?事實上,它一直在扮演“混合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鋁”。因此,從技術角度來看,各大品牌的做法大同小異,捷豹路虎也不例外。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是真的,而且他們各自品牌的工程師之間確實沒有太大區別。然而,從制造商的宣傳角度來看,情況有所不同。捷豹路虎之前一直在炫耀全鋁,其口號也很響亮。如今,奧迪的轉型無異于用事實告訴人們“鋁越多越好”。這讓捷豹路虎如何應對?我們應該繼續宣傳全鋁的好處,還是向世界澄清“我不是全鋁的”?顯然,無論哪種方式,尷尬都是不可或缺的。
摘要:
在這一點上,每個人都應該清楚,純鋁車身是不可取的,奧迪已經在用事實來糾正錯誤。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鋁在車身制造中的應用變得不重要。相反,對于大多數“純鋼車身”來說,增加鋁的應用比例也將是大勢所趨。最終的結果是“在正確的地方使用正確的材料”——不僅是鋁和鋼,還有碳纖維等。至于捷豹路虎是否真的在這件事上撒謊,這已經不重要了。。。
今天,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和出門問問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其中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投資18億美金,用于支持雙方在汽車領域業務合作以及出門問問未來發展。
1900/1/1 0:00:00“董小姐”又一次在公開場合推銷格力產品,這次除了珠海銀隆新能源車之外還有格力手機。
1900/1/1 0:00:00近日,戴姆勒公司發表聲明,計劃投資100億歐元約合108億美元在2022年之前推出超10款純電動汽車,而此前該計劃的預計完成時間為2025年。
1900/1/1 0:00:003月29日,搭載YunOSAuto的榮威RX5已經上市7個月,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在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公布了YunOSAuto的戰績。
1900/1/1 0:00:00最近,在新車領域,一款全新的新能源車很低調的上市了。雖然想盡力的保持低調,但是還是在網上炸開了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1900/1/1 0:00:00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汽車技術和產品迭代加快,全球汽車行業正迎來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除了買車代步,個性化、安全性、高品質、智能化等漸成消費者購車時的主要考量因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