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自主品牌十二連跌 新能源能否挑大梁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的8月產銷數據中,盡管自主品牌銷量略有增長,但仍難掩“12連敗”的尷尬局面。

Jianghuai, BYD

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變化趨勢

然而,在同一組8月份的統計數據中,自主品牌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191輛,同比增長近11倍,其中自主品牌貢獻最大。與此同時,在最近公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目錄》中,自主品牌也成為最大贏家。在所有涉及的11家純電動乘用車制造商中,有9家是自主品牌,目錄中涉及的大部分車型也是自主品牌。

種種利好呈現,無疑讓新能源領域成為自主品牌吹響反擊號角的突破口。在合資和進口品牌價格不斷下跌、擠壓市場空間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能否幫助自主品牌擺脫下跌趨勢成為業內熱議的焦點。

沒有迷失在“起跑線上”

從目前市場的反饋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確實非常突出。以比亞迪秦為例,前7個月的銷量達到6457輛,遠遠超過其他合資品牌。然而,就在人們認為,憑借一系列產業投入和新能源領域的政策支持,自主品牌或許能夠彎道超車時,許多行業專家卻表示懷疑。“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但對自主品牌的整體銷量幫助不大。”中國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發布會上表示。在董揚看來,即使新能源汽車自年初以來已經呈現出兩倍多的凈增長,但短期內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仍然很小,而新能源領域一直存在的技術瓶頸也讓自主品牌想要徹底翻身,面臨嚴峻的考驗。

但近年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突破有目共睹。“如今,在消費者心目中,盡管合資品牌的口碑普遍強于自主品牌,但在新能源領域,許多自主品牌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合資品牌在這一范圍內的產品。在新能源方面,自主品牌也毫不遜色。”崔東樹,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副秘書長告訴筆者。

價格優勢顯而易見。

除了技術瓶頸之外,一直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還包括價格因素。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發布的《201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現狀與趨勢藍皮書》顯示,在對1000名潛在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的抽樣調查中,41%的受訪者認為“價格”是他們拒絕購買電動汽車產品的首要原因,遠高于“充電設施不方便”等其他因素。

同時,調查數據還顯示,近70%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3萬元至8萬元不等的電動汽車。但目前,合資品牌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大多集中在15萬元至30萬元區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近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組合拳”推動下,北汽E150EV、江淮、悅IEV4等自主品牌車型的售價可低至7萬元。自主品牌的這一價格優勢無疑將打破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高價值”的偏見。

此外,在售后服務領域,與進口和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相比,自主品牌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為新能源的技術……

gy汽車相對較新,維修等售后服務是個大問題,但對本土自主品牌來說不是問題,因此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上仍有很大優勢。”董揚說。

商業模式需要創新

然而,隨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它們仍然無法消除所有人的疑慮。因為在一些人看來,公務用車購買比例高、私家車購買不足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實。因此,即使新能源汽車市場被自主品牌壟斷,也只是一個“非主流”市場。

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今年新能源汽車很可能突破5萬輛大關,但超過60%的購買量來自公務車。因此,在消費者觀念尚未完全轉變的當下,僅靠傳統汽車的促銷模式很難擺脫這種困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需要創新,傳統汽車的推廣模式可能不完全適合其進一步普及。”崔東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據崔東樹介紹,北汽、江淮等自主品牌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新能源汽車全時租賃、分時租賃等多種電動汽車租賃模式。這無疑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推廣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只要我們探索一種合適的商業模式,我們就可以把銷售數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的8月產銷數據中,盡管自主品牌銷量略有增長,但仍難掩“12連敗”的尷尬局面。

Jianghuai, BYD

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變化趨勢

然而,在同一組8月份的統計數據中,自主品牌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191輛,同比增長近11倍,其中自主品牌貢獻最大。與此同時,在最近公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目錄》中,自主品牌也成為最大贏家。在所有涉及的11家純電動乘用車制造商中,有9家是自主品牌,目錄中涉及的大部分車型也是自主品牌。

種種利好呈現,無疑讓新能源領域成為自主品牌吹響反擊號角的突破口。在合資和進口品牌價格不斷下跌、擠壓市場空間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能否幫助自主品牌擺脫下跌趨勢成為業內熱議的焦點。

沒有迷失在“起跑線上”

從目前市場的反饋來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確實非常突出。以比亞迪秦為例,前7個月的銷量達到6457輛,遠遠超過其他合資品牌。然而,就在人們認為,憑借一系列產業投入和新能源領域的政策支持,自主品牌或許能夠彎道超車時,許多行業專家卻表示懷疑。“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但對自主品牌的整體銷量幫助不大。”中國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發布會上表示。在董揚看來,即使新能源汽車自年初以來已經呈現出兩倍多的凈增長,但短期內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仍然很小,而新能源領域一直存在的技術瓶頸也讓自主品牌想要徹底翻身,面臨嚴峻的考驗。

但近年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突破有目共睹。“如今,在消費者心目中,盡管合資品牌的聲譽普遍強于自主品牌,但許多自主品牌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產量……

這一系列的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也毫不遜色。”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筆者。

價格優勢顯而易見。

除了技術瓶頸之外,一直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原因還包括價格因素。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發布的《201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現狀與趨勢藍皮書》顯示,在對1000名潛在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的抽樣調查中,41%的受訪者認為“價格”是他們拒絕購買電動汽車產品的首要原因,遠高于“充電設施不方便”等其他因素。

同時,調查數據還顯示,近70%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3萬元至8萬元不等的電動汽車。但目前,合資品牌推出的電動車產品大多集中在15萬元至30萬元區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近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組合拳”推動下,北汽E150EV、江淮、悅IEV4等自主品牌車型的售價可低至7萬元。自主品牌的這一價格優勢無疑將打破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高價值”的偏見。

此外,在售后服務領域,與進口和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相比,自主品牌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比較新,維修等售后服務是個大問題,但對本土自主品牌來說不是問題,所以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仍然有很大優勢。”董揚說。

商業模式需要創新

然而,隨著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它們仍然無法消除所有人的疑慮。因為在一些人看來,公務用車購買比例高、私家車購買不足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實。因此,即使新能源汽車市場被自主品牌壟斷,也只是一個“非主流”市場。

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盡管今年新能源汽車很可能突破5萬輛大關,但超過60%的購買量來自公務車。因此,在消費者觀念尚未完全轉變的當下,僅靠傳統汽車的促銷模式很難擺脫這種困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商業模式需要創新,傳統汽車的推廣模式可能不完全適合其進一步普及。”崔東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據崔東樹介紹,北汽、江淮等自主品牌企業已經開始嘗試新能源汽車全時租賃、分時租賃等多種電動汽車租賃模式。這無疑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推廣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只要我們探索一種合適的商業模式,我們就可以把銷售數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標簽:江淮比亞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中外新能源汽車短兵相接 自主電動車危機來臨

今年以來多項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落地,特別是特斯拉入華以來持續火熱,極大地刺激了跨國汽車企業。

1900/1/1 0:00:00
關于浦東新區加快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2014—2015年)

浦府辦201440號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浦東新區加快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20142015年的通知區政府各委、辦、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各直屬公司,

1900/1/1 0:00:00
上海家庭買第二輛車多數選擇“新能源”

免購置稅政策推動下,滬上再度掀起新能源車的消費高潮。

1900/1/1 0:00:00
第一電動網嚴正聲明

親愛的朋友們:近期我們發現互聯網上出現一個假冒第一電動網的QQ群,其中管理人員還自稱第一電動網工作人員,組織團購等類似活動。

1900/1/1 0:00:00
瀘州23輛“小清新”新能源公交開跑

28日,在瀘州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之際,一條全部以新能源汽車為運力的公交線路開行。

1900/1/1 0:00:00
【插電式應否進京?】堅決支持插電混動進京

編者:近日,第一電動網發表了多篇關于“插電式能否進京”的文章,引發眾網友的熱議。插電式混合動力能否進京一直是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第一電動網摘錄網友關于其相關內容的精彩評論,僅供讀者參考。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