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鋰電盛宴背后價格戰危局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特斯拉”熱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熱門關鍵詞,“鋰電池”一下子成為了大家的盛宴。

然而,這場盛宴背后的真相是殘酷的。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產能嚴重過剩,國內鋰電池企業陷入了一場停不下來的價格戰。面對行業“血腥”的無序競爭,鋰電池龍頭企業有意通過G20尋求自律合作。

熱門行業前景,企業“流血”降價

3月26日,圍繞新能源汽車,在廣東東莞舉行的鋰電池產業峰會熱鬧非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吸引來參觀的企業及其負責人有300多家。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引爆的熱潮方興未艾。

據統計,2014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汽車、PHEV和HEV)產量為3190輛,比上年增長16%。2月份,產量為1837輛,與前一年持平。預計3月份產量將達到3000輛,同比增長12%;

預計全年增長30%。高科技產業研究所預測,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增長。動力電池市場將推動鋰電池材料的增長。隨著電池的增長,材料企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到2020年,四種關鍵材料的市場規模將是2013年的四倍左右。

不過,對于國內鋰電池企業來說,這場看似熱鬧的盛宴可能暫時只是“水中的月亮”。“雖然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占全球市場的40%以上,但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場,技術門檻較低。大量投資來自其他領域,技術積累很少或根本沒有。”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夢濤表示。,一家國內領先的陰極材料公司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中國陰極材料制造商多達171家。一方面,3C消費、移動電源、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需求市場催生了數字電池的新機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利好政策也讓動力鋰電池行業的未來前景充滿希望。

盡管市場需求前景看好,但國內大量鋰電池企業仍處于“流血時代”。鋰電池材料中的陽極材料技術相對成熟。隨著中外制造商的擴大生產,陽極材料的價格不可避免。據鋰電池產業研究院統計,陽極材料的平均價格已從2010年的79500元/噸下降到2013年的65000元/噸,年均下降6.5%。價格戰使大多數企業的毛利率降至25%-30%,凈利潤基本在5%-10%,利潤空間所剩無幾。

“面對國外實力企業的競爭,一些國內企業顯得束手無策。客戶長期拖欠貨款,經營壓力大,三角債極為普遍。”東莞杉杉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丁向環介紹。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企業采取低價配送、延長付款周期的營銷策略,有些企業甚至占應收賬款的60%以上。在已公布2013年年報的鋰電池上市公司中,多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大幅增長,其中德賽公司的應收帳款較2012年底增長了80%以上。一位鋰電池行業分析師表示,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不僅增加了流動資金的占用,不利于運營效率的提高,也讓企業埋下了資金鏈斷裂的隱憂。

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張曉飛博士指出,下游電池工廠受到價格下跌的影響,為了提高利潤率,材料價格被迫上漲。尤其是電池制造商對材料的需求量大,議價能力更強。電池制造商的付款周期也比去年平均延長了一個月,賬期為60-90天是普遍現象。與此同時,來自國際材料制造商的競爭也在擠壓國內制造商的生存空間。

有業內人士預測,同質化競爭只會帶來惡性競爭,降低行業利潤。未來,鋰電池的整體價格競爭將更加激烈,但市場將兩極分化,即只生產常規產品和低端產品的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價格競爭,而隨著下游應用行業的大規模采用,一些生產高端性能產品的企業可能在價格和利潤空間上相對更好。這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實力。

沒有關鍵技術是關鍵。

行業政策在改善,市場前景廣闊,但相關鋰電池企業為何賺不到錢?缺乏核心技術仍然是關鍵。

新洲邦首席技術官石橋在G20峰會上介紹,負極成膜添加劑的應用……

s相當成熟,正極保護添加劑的應用越來越少,抗過充電添加劑的應用也很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高。核心添加劑的專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而中國企業的專利相對較少。

張曉飛指出,我國鋰電池行業面臨的核心技術缺乏、整體自動化水平低、同質化競爭等老問題尚未解決,但現在又增加了資金緊張、負債率上升、庫存增加、毛利率下降等新問題。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政策執行不到位,制約了優秀企業的健康成長。目前,鋰電池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產能利用率低于30%。

“從鋰電池的關鍵零部件來看,正極材料、正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領域的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競爭、產能過剩和價格戰。”張曉飛舉例說,鋰電池材料普遍產能過剩,導致供需不平衡,下游議價能力提高,無序的價格競爭已成為常態,其中磷酸亞鐵鋰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總產能利用率低于10%。

天津八墨的吳夢濤以用作陰極材料的鈷酸鋰材料為例說,“目前國內市場價格比韓國本土企業每噸低四五千美元,國內正極材料行業在技術競爭中完全失去了原有的薄弱競爭力,完全成為韓國電池公司的廉價材料批發市場。”

被稱為鋰電池“血液”的電解質也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東莞杉杉的丁向環表示,目前中國約有45家電解液制造商,年總產能超過15萬噸,嚴重供不應求。這種情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扭轉,否則至少會持續2-3年。

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隔膜行業也未能幸免。深圳興源材料副總經理楊家富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2013年全球隔膜市場需求約7.5億平方米。高端市場被美國、日本和韓國壟斷,80%的中端市場被外國占據。低端市場只有許多國內企業競爭激烈。中國有46家制造商進入整個隔膜領域,設計產能超過18億平方米,產能嚴重過剩。

“目前,國內隔膜企業的計劃產能遠大于全球實際產能,但實際出貨量很少。”鋰電池隔膜材料供應商滄州明珠副總經理顧傳明表示,在中國涉及鋰電池隔膜的40多家企業中,實際擁有產品的不到20個,得到用戶認可的不到10個。國內分離器產量和收入都很低,近一年國內分離器降價幅度超過30%,且大多處于干法雙拉的低端市場,符合國際標準的干法單拉和濕法分離器企業較少。絕大多數隔膜企業都存在價格戰問題,只有少數企業進入了質量體系的競爭。

為了生存,沒有關鍵技術的中國鋰電池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價格戰,這是一種“殺敵一萬,損失八千”的戰術。張曉飛感嘆,價格競爭導致材料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減弱。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型制造商不斷擴大產能,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

二十國集團發布產業鏈、互補合作和自救。

行業混亂的危機迫使國內企業尋求自律與合作。3月26日,在由高科技鋰電池組織的首屆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上,二十國集團鋰電池成員出席……

參加會議的有比亞迪(報價、咨詢)、東莞杉杉、天賜材料(報價、協商)、新洲邦、滄州明珠等20家各產業鏈環節的大型企業。

“在鋰電池行業,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繼續在沒有標準的同一水平上單打獨斗,繼續在價格上與同行較量;另一種選擇則是結合整個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力量,突出各細分領域的整合優勢。“張曉飛表示,對于國內鋰電池行業的許多企業來說,無論是要引入國際供應鏈,還是整合全產業鏈,技術一直是引領行業的動力,只有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最終用途市場才能崛起。

作者《中國證券報》獲悉,二十國集團峰會達成四項建議,即:起草二十國集團核心材料和電池產品市場規范——鋰電池產業鏈;起草二十國集團核心材料技術產業化路線圖——鋰電池產業鏈;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產品規范應用開發團隊;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技術共享中心。

張曉飛介紹,起草鋰電池產品市場規范,推動峰會企業進入市場,將對市場產生示范效應;起草鋰電池產業鏈技術產業化路線圖,如3-5年技術指標路線圖,開發具有市場導向的產品,推動鋰電池產業化進程;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產品規范應用開發團隊,讓產業鏈上的企業從上下游相互選擇,相互形成合作體,共同做好應用產品;

峰會成員簽署了技術保密協議,建立技術共享中心,在一定范圍內共享技術。

“G20峰會完全是由民間發起的,顯示出企業對行業規范的迫切需求。”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協會的成立本應由政府主導,但政府相關部門存在信息滯后的問題,許多企業對行業的快速拐點已經等不及了。由鋰電池行業第三方平臺高工鋰電池發起,有利于緩解當前行業亂象,促進行業資源整合,做大做強行業。

正業科技CTO范斌表示,隨著國家一系列新能源支持政策的出臺,鋰電池行業肯定會快速增長,并將向衛星和航空航天發展。國內對鋰電池的需求肯定會快速增長,國內鋰電池企業肯定會有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但我國鋰電池企業的份額并不大,鋰電池技術的開發應用與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通過形成這個產業鏈“聯盟”,可以加深行業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改善行業的供應鏈。

一些參與公司介紹,盡管包括電解質、隔膜、正負級在內的大多數鋰電池關鍵材料制造商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型鋰電池測試線,但行業缺乏上下游協同研發平臺。技術共享中心有望建立新的技術研發模式,更加市場化的研發組合將促進技術的加速發展。

“汽車行業供應鏈的整體優勢非常重要。如果G20模式成功,將形成以大型電動汽車制造商為核心,每個關鍵材料和設備制造商有2-3家主流供應商的國內供應鏈格局。”上述人士表示。

一些G20峰會企業對《中國證券報》表示,G20產業鏈的縱向合作不如產業鏈的橫向合作難。但無論如何,鋰電池行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互助合作和技術研發,對行業規范的發展大有裨益。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特斯拉”熱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熱門關鍵詞,“鋰電池”一下子成為了大家的盛宴。

然而,這場盛宴背后的真相是殘酷的。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產能嚴重過剩,國內鋰電池企業陷入了一場停不下來的價格戰。面對行業“血腥”的無序競爭,鋰電池龍頭企業有意通過G20尋求自律合作。

熱門行業前景,企業“流血”降價

3月26日,圍繞新能源汽車,在廣東東莞舉行的鋰電池產業峰會熱鬧非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吸引來參觀的企業及其負責人有300多家。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引爆的熱潮方興未艾。

據統計,2014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汽車、PHEV和HEV)產量為3190輛,比上年增長16%。2月份,產量為1837輛,與前一年持平。預計3月份產量將達到3000輛,同比增長12%;

預計全年增長30%。高科技產業研究所預測,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增長。動力電池市場將推動鋰電池材料的增長。隨著電池的增長,材料企業將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到2020年,四種關鍵材料的市場規模將是2013年的四倍左右。

不過,對于國內鋰電池企業來說,這場看似熱鬧的盛宴可能暫時只是“水中的月亮”。“雖然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占全球市場的40%以上,但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場,技術門檻較低。大量投資來自其他領域,技術積累很少或根本沒有。”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夢濤表示。,一家國內領先的陰極材料公司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中國陰極材料制造商多達171家。一方面,3C消費、移動電源、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需求市場催生了數字電池的新機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利好政策也讓動力鋰電池行業的未來前景充滿希望。

盡管市場需求前景看好,但國內大量鋰電池企業仍處于“流血時代”。鋰電池材料中的陽極材料技術相對成熟。隨著中外制造商的擴大生產,陽極材料的價格不可避免。據鋰電池產業研究院統計,陽極材料的平均價格已從2010年的79500元/噸下降到2013年的65000元/噸,年均下降6.5%。價格戰使大多數企業的毛利率降至25%-30%,凈利潤基本在5%-10%,利潤空間所剩無幾。

“面對國外實力企業的競爭,一些國內企業顯得束手無策。客戶長期拖欠貨款,經營壓力大,三角債極為普遍。”東莞杉杉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丁向環介紹。

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企業采取低價配送、延長付款周期的營銷策略,有些企業甚至占應收賬款的60%以上。在已公布2013年年報的鋰電池上市公司中,多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大幅增長,其中德賽公司的應收帳款較2012年底增長了80%以上。一位鋰電池行業分析師表示,高比例的應收賬款不僅增加了流動資金的占用,不利于運營效率的提高,也讓企業埋下了資金鏈斷裂的隱憂。

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張曉飛博士指出,下游電池工廠受到價格下跌的影響,為了提高利潤率,材料價格被迫上漲。尤其是電池制造商對材料的需求量大,議價能力更強。電池制造商的付款周期也比去年平均延長了一個月,賬期為60-90天是普遍現象。與此同時,來自國際材料制造商的競爭也在擠壓國內制造商的生存空間。

有業內人士預測,同質化競爭只會帶來惡性競爭,降低行業利潤。未來,鋰電池的整體價格競爭將更加激烈,但市場將兩極分化,即只生產常規產品和低端產品的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價格競爭,而隨著下游應用行業的大規模采用,一些生產高端性能產品的企業可能在價格和利潤空間上相對更好。這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實力。

沒有關鍵技術是關鍵。

行業政策在改善,市場前景廣闊,但相關鋰電池企業為何賺不到錢?缺乏核心技術仍然是關鍵。

新洲邦首席技術官石橋在G20峰會上介紹,負極成膜添加劑的應用……

s相當成熟,正極保護添加劑的應用越來越少,抗過充電添加劑的應用也很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高。核心添加劑的專利主要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而中國企業的專利相對較少。

張曉飛指出,我國鋰電池行業面臨的核心技術缺乏、整體自動化水平低、同質化競爭等老問題尚未解決,但現在又增加了資金緊張、負債率上升、庫存增加、毛利率下降等新問題。再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政策執行不到位,制約了優秀企業的健康成長。目前,鋰電池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產能利用率低于30%。

“從鋰電池的關鍵零部件來看,正極材料、正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領域的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同質化競爭、產能過剩和價格戰。”張曉飛舉例說,鋰電池材料普遍產能過剩,導致供需不平衡,下游議價能力提高,無序的價格競爭已成為常態,其中磷酸亞鐵鋰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總產能利用率低于10%。

天津八墨的吳夢濤以用作陰極材料的鈷酸鋰材料為例說,“目前國內市場價格比韓國本土企業每噸低四五千美元,國內正極材料行業在技術競爭中完全失去了原有的薄弱競爭力,完全成為韓國電池公司的廉價材料批發市場。”

被稱為鋰電池“血液”的電解質也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東莞杉杉的丁向環表示,目前中國約有45家電解液制造商,年總產能超過15萬噸,嚴重供不應求。這種情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扭轉,否則至少會持續2-3年。

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隔膜行業也未能幸免。深圳興源材料副總經理楊家富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2013年全球隔膜市場需求約7.5億平方米。高端市場被美國、日本和韓國壟斷,80%的中端市場被外國占據。低端市場只有許多國內企業競爭激烈。中國有46家制造商進入整個隔膜領域,設計產能超過18億平方米,產能嚴重過剩。

“目前,國內隔膜企業的計劃產能遠大于全球實際產能,但實際出貨量很少。”鋰電池隔膜材料供應商滄州明珠副總經理顧傳明表示,在中國涉及鋰電池隔膜的40多家企業中,實際擁有產品的不到20個,得到用戶認可的不到10個。國內分離器產量和收入都很低,近一年國內分離器降價幅度超過30%,且大多處于干法雙拉的低端市場,符合國際標準的干法單拉和濕法分離器企業較少。絕大多數隔膜企業都存在價格戰問題,只有少數企業進入了質量體系的競爭。

為了生存,沒有關鍵技術的中國鋰電池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價格戰,這是一種“殺敵一萬,損失八千”的戰術。張曉飛感嘆,價格競爭導致材料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減弱。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大型制造商不斷擴大產能,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

二十國集團發布產業鏈、互補合作和自救。

行業混亂的危機迫使國內企業尋求自律與合作。3月26日,在由高科技鋰電池組織的首屆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上,二十國集團鋰電池成員出席……

參加會議的有比亞迪(報價、咨詢)、東莞杉杉、天賜材料(報價、協商)、新洲邦、滄州明珠等20家各產業鏈環節的大型企業。

“在鋰電池行業,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繼續在沒有標準的同一水平上單打獨斗,繼續在價格上與同行較量;另一種選擇則是結合整個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力量,突出各細分領域的整合優勢。“張曉飛表示,對于國內鋰電池行業的許多企業來說,無論是要引入國際供應鏈,還是整合全產業鏈,技術一直是引領行業的動力,只有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最終用途市場才能崛起。

作者《中國證券報》獲悉,二十國集團峰會達成四項建議,即:起草二十國集團核心材料和電池產品市場規范——鋰電池產業鏈;起草二十國集團核心材料技術產業化路線圖——鋰電池產業鏈;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產品規范應用開發團隊;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技術共享中心。

張曉飛介紹,起草鋰電池產品市場規范,推動峰會企業進入市場,將對市場產生示范效應;起草鋰電池產業鏈技術產業化路線圖,如3-5年技術指標路線圖,開發具有市場導向的產品,推動鋰電池產業化進程;成立二十國集團鋰電池峰會產品規范應用開發團隊,讓產業鏈上的企業從上下游相互選擇,相互形成合作體,共同做好應用產品;峰會成員簽署了技術保密協議,建立技術共享中心,在一定范圍內共享技術。

“G20峰會完全是由民間發起的,顯示出企業對行業規范的迫切需求。”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協會的成立本應由政府主導,但政府相關部門存在信息滯后的問題,許多企業對行業的快速拐點已經等不及了。由鋰電池行業第三方平臺高工鋰電池發起,有利于緩解當前行業亂象,促進行業資源整合,做大做強行業。

正業科技CTO范斌表示,隨著國家一系列新能源支持政策的出臺,鋰電池行業肯定會快速增長,并將向衛星和航空航天發展。國內對鋰電池的需求肯定會快速增長,國內鋰電池企業肯定會有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但我國鋰電池企業的份額并不大,鋰電池技術的開發應用與國際水平有一定差距。通過形成這個產業鏈“聯盟”,可以加深行業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改善行業的供應鏈。

一些參與公司介紹,盡管包括電解質、隔膜、正負級在內的大多數鋰電池關鍵材料制造商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型鋰電池測試線,但行業缺乏上下游協同研發平臺。技術共享中心有望建立新的技術研發模式,更加市場化的研發組合將促進技術的加速發展。

“汽車行業供應鏈的整體優勢非常重要。如果G20模式成功,將形成以大型電動汽車制造商為核心,每個關鍵材料和設備制造商有2-3家主流供應商的國內供應鏈格局。”上述人士表示。

一些G20峰會企業對《中國證券報》表示,G20產業鏈的縱向合作不如產業鏈的橫向合作難。但無論如何,鋰電池行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互助合作和技術研發,對行業規范的發展大有裨益。

標簽:特斯拉比亞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20余家鋰電龍頭企業聯手定行標 推動電動汽車發展

在特斯拉效應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鏈受到資本追捧,然而在普通消費者市場上仍是“叫好不叫座”。

1900/1/1 0:00:00
20余家鋰電龍頭企業聯手定行標 推動電動汽車發展

在特斯拉效應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鏈受到資本追捧,然而在普通消費者市場上仍是“叫好不叫座”。

1900/1/1 0:00:00
黑龍江2016年前純電動公交車銷售量達到2000輛

作者近日從齊齊哈爾市有關部門獲悉,立凱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地處齊齊哈爾的黑龍江龍華汽車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1900/1/1 0:00:00
歐洲“汽車行” 4天見證4次簽約

在短短的4天行程中,國家主席訪歐之行四次見證中外車企合作項目簽字,這對于中國車企和歐洲合作車企來說,無疑是一次加深合作、增進互信、共享喜悅的機會,

1900/1/1 0:00:00
尋找創新動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媒體聯盟走進唐駿

4月11日,“創新之旅走進唐駿,中國新能源汽車創新媒體聯盟走進企業”活動將在山東淄博唐駿汽車集團舉行,搜狐汽車、財新傳媒、中國汽車報等近20多家媒體走進唐駿汽車集團,

1900/1/1 0:00:00
全球首輛“三位一體”新能源有軌電車通過技術鑒定

全球第一輛綜合利用太陽能、制動回收能和城市電網低谷電能“三位一體”綠色新能源的現代有軌電車,在江蘇沭陽順利通過了專家技術評審,預計將于4月中旬正式下線。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