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徘徊在1900萬輛左右的兩年后,汽車市場終于跨過了2000萬輛的大關。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1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213.43萬輛和204.39萬輛。前11個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998.93萬輛和19860輛,距離2000萬輛只有很短的距離。如果12月的產銷與11月持平,那么年產銷不僅將超過2000萬輛,而且將超過2100萬輛,接近2200萬輛,增長近15%,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并擴大其領先優勢。
爭奪第一名的競爭是前所未有的。
突破2000萬輛已成定局,誰將成為銷量最高的車企充滿懸念。前10個月,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非常接近,上海大眾以微弱優勢排名第一。11月,兩家車企仍在“你追我趕”。由于統計口徑不同,排名也完全不同。目前很難確定誰處于領先地位,一切都需要在12月之后最終統計。然而,12月一直是銷售的沖刺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直到最后一刻,很難說你是贏是輸。
北京現代引領第二陣營,前11個月銷量達93.2萬輛,將成為第四家年銷量超過1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自9月東風日產“開始加速”以來,速度越來越快。11月,東風日產完成了創紀錄的10.55萬輛,前11個月累計完成82萬輛。91萬輛的年產銷目標沒有問題。長安福特和長城汽車在11月分別完成了7.28萬輛和5.84萬輛,其中長城仍是唯一上榜的本土企業。
如果日本汽車在9月和10月回歸,那么11月就是一個集體力量的月份。除了東風日產,廣汽本田和一汽豐田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銷量方面,廣汽本田10月延續良好勢頭,月銷量4.71萬輛,創下年內新高。憑借全新RAV4和Reiz車型的亮眼表現,一汽豐田在11月實現了6.72萬輛的銷量。
豪華汽車的發展速度加快了。
在豪華汽車方面,奧迪、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領先。11月,奧迪在中國交付了4.43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7.9%。梅賽德斯-奔馳11月在中國銷售了2.12萬輛,同比增長26.1%。前11個月,寶馬在中國的零售額同比增長19.7%,達到35.4萬輛。
在第二陣營中,凱迪拉克的追趕勢頭最強。在10月份實現4202輛的銷量后,11月份攀升至6277輛,增長93%。沃爾沃11月在中國共銷售5995輛新車,同比增長69.4%,環比增長17.9%,均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于之前的差距,第二陣營中沒有人能真正挑戰第一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豪華車的快速發展是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實現的。明年,隨著新工廠的建成和生產線的改造,產能將大幅提升,豪華車企將“輕裝上陣”,繼續以品牌優勢攻城,下行壓力形勢將更加明顯,汽車市場將面臨再次洗牌。
本土品牌份額下降
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中國本土品牌乘用車銷量68.84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5%,較上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1-11月,中國本土品牌乘用車銷量646.21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比上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依靠年末沖動挽救全年頹勢已成泡沫,能否守住40%的生死線仍是未知數。在出口方面,11月,汽車企業出口了8.77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1-11月,汽車出口89.37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7.35%。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
與世隔絕,我們只能期待來年的到來。
11月,德系車、日系車、美系車、韓系車和法系車分別占汽車總銷量的20.3%、20.8%、15.8%、9.4%和4.3%,日系品牌占比超過德系品牌。1-11月,德國乘用車、日本乘用車、美國乘用車、韓國乘用車和法國乘用車的累計市場份額分別為19.2%、16%、12.5%、8.9%和3.1%。總份額穩步增長,而本地品牌失去了增加的份額。
汽車的缺乏是當地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本土品牌紛紛進軍SUV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代價是汽車地位的下降。并不是說當地沒有重視汽車的汽車公司。奇瑞發布了阿里佐7,長安推出了睿程,但市場表現遠不如預期。瑞城在11月的銷量不到2000輛,但創下了全年最高紀錄;
Arrizo 7的銷量一直是個謎。奇瑞還沒有正式宣布,估計也不樂觀。在徘徊在1900萬輛左右的兩年后,汽車市場終于跨過了2000萬輛的大關。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1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213.43萬輛和204.39萬輛。前11個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998.93萬輛和19860輛,距離2000萬輛只有很短的距離。如果12月的產銷與11月持平,那么年產銷不僅將超過2000萬輛,而且將超過2100萬輛,接近2200萬輛,增長近15%,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并擴大其領先優勢。
爭奪第一名的競爭是前所未有的。
突破2000萬輛已成定局,誰將成為銷量最高的車企充滿懸念。前10個月,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非常接近,上海大眾以微弱優勢排名第一。11月,兩家車企仍在“你追我趕”。由于統計口徑不同,排名也完全不同。目前很難確定誰處于領先地位,一切都需要在12月之后最終統計。然而,12月一直是銷售的沖刺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直到最后一刻,很難說你是贏是輸。
北京現代引領第二陣營,前11個月銷量達93.2萬輛,將成為第四家年銷量超過100萬輛的乘用車企業。自9月東風日產“開始加速”以來,速度越來越快。11月,東風日產完成了創紀錄的10.55萬輛,前11個月累計完成82萬輛。91萬輛的年產銷目標沒有問題。長安福特和長城汽車在11月分別完成了7.28萬輛和5.84萬輛,其中長城仍是唯一上榜的本土企業。
如果日本汽車在9月和10月回歸,那么11月就是一個集體力量的月份。除了東風日產,廣汽本田和一汽豐田的表現也非常出色。銷量方面,廣汽本田10月延續良好勢頭,月銷量4.71萬輛,創下年內新高。憑借全新RAV4和Reiz車型的亮眼表現,一汽豐田在11月實現了6.72萬輛的銷量。
豪華汽車的發展速度加快了。
在豪華汽車方面,奧迪、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領先。11月,奧迪在中國交付了4.43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7.9%。梅賽德斯-奔馳11月在中國銷售了2.12萬輛,同比增長26.1%。前11個月,寶馬在中國的零售額同比增長19.7%,達到35.4萬輛。
在第二陣營中,凱迪拉克的追趕勢頭最強。在10月份實現4202輛的銷量后,11月份攀升至6277輛,增長93%。沃爾沃11月在中國共銷售5995輛新車,同比增長69.4%,環比增長17.9%,均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于之前的差距,第二陣營中沒有人能真正挑戰第一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豪華車的快速發展是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實現的。明年,隨著新工廠的建成和生產線的改造,產能將大幅提升,豪華車企將“輕裝上陣”,繼續以品牌優勢攻城,下行壓力形勢將更加明顯,汽車市場將面臨再次洗牌。
本土品牌份額下降
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中國本土品牌乘用車銷量68.84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5%,較上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1-11月,中國本土品牌乘用車銷量646.21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比上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依靠年末沖動挽救全年頹勢已成泡沫,能否守住40%的生死線仍是未知數。在出口方面,11月,汽車企業出口了8.77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從一月到……
維姆伯,出口89.37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下降7.35%。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我們只能展望來年。
11月,德系車、日系車、美系車、韓系車和法系車分別占汽車總銷量的20.3%、20.8%、15.8%、9.4%和4.3%,日系品牌占比超過德系品牌。1-11月,德國乘用車、日本乘用車、美國乘用車、韓國乘用車和法國乘用車的累計市場份額分別為19.2%、16%、12.5%、8.9%和3.1%。總份額穩步增長,而本地品牌失去了增加的份額。
汽車的缺乏是當地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本土品牌紛紛進軍SUV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代價是汽車地位的下降。并不是說當地沒有重視汽車的汽車公司。奇瑞發布了阿里佐7,長安推出了睿程,但市場表現遠不如預期。瑞城在11月的銷量不到2000輛,但創下了全年最高紀錄;Arrizo 7的銷量一直是個謎。奇瑞還沒有正式宣布,估計也不樂觀。
電動汽車自問世以來就被業界視為極具市場潛質的”未來之星”,但由于充電設施不完善和一次性充電僅可支持較短路程等因素的制約,電動汽車仍然是馬路上的新鮮面孔。
1900/1/1 0:00:00對于霧霾,杭城市民已經深刻領教過其威力了。除了汽車尾氣,燃煤等生產供能活動中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霧霾的主要成因。
1900/1/1 0:00:00隨著12月18日沈陽市第100萬輛汽車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總裝車間正式下線,沈陽成為繼上海、重慶、長春等城市之后,全國第七個年產汽車超百萬輛城市。
1900/1/1 0:00:00寶馬汽車日前在美國市場針對多款車型發起召回,涉及規模將近77萬輛,原因是這些車輛安全氣囊存在故障隱患。
1900/1/1 0:00:00成立于1998年的新威,15年來一直領航于電池檢測設備行業,不斷刷新行業技術創新,成為推動電池檢測設備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1900/1/1 0:00:00西方多個國家即將迎來圣誕及新年假期,福特及通用汽車近日宣布,為了調整庫存和升級工廠設備,兩家公司都準備在既定假期前后,延長北美多家工廠的停產時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