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氣網](特約作者張慧斌)特斯拉的Model s在美國田納西州再次起火。有人幸災樂禍,有人質疑電池組不安全,也有人一直支持。誰說對錯都不重要,等待官方消息。然而,我看了太多的美劇和小說,我期待著有證據為自己說話。
首先,讓我們從車主的口中還原出事故的過程。當時,車主以每小時70英里(約112公里)的速度在右側車道跟隨一輛卡車。此時,車道中央有一個帶球頭的生銹的三叉掛車掛接裝置(拖車掛接裝置可以是大的或小的,小拖車掛接系統可以是帶有球頭的尾部掛接裝置,大拖車掛接設備可以是一個巨大的拖車掛接),卡車的尾部s型很悲慘,因為底盤太高,而且沒有足夠的時間避免撞到它(另一個原因是底盤有點低,我稍后會解釋)。車主感覺到牽引鉤撞到了汽車底部,副駕駛隨后在瀝青路面上發現了碎片留下的撞擊痕跡。這時,車主感覺到輕微的震動,繼續行駛。大約30-45秒后,汽車面板上出現“車輛需要維修,無法再次啟動”的警告信息,車主繼續駕駛。1分鐘后,警告信息“請安全靠邊停車,車輛正在停止工作”繼續出現。此時,車主可以完全控制車輛,并安全地將車停在左肩上。車主拿走自己的物品離開車輛約5-10秒后,車輛前部車身開始冒煙,車底開始出現更多煙霧。2分鐘后,車輛前部開始起火。車輛從碰撞到起火大約需要5分鐘。在此期間,車輛始終可以得到安全控制,且無人受傷。當消防員來滅火時,車主也可以用鑰匙打開車門,而且沒有火焰侵入車內,所以車內沒有損失。
特斯拉的Model s在美國田納西州發生了第三起碰撞和火災事故。
事實基本清楚: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障礙物,障礙物可能會卡在底盤里,撞到鋰電池組。車主的持續駕駛導致電池組繼續受損,最終起火。
事實確實如此,但為什么Model S的底盤很容易碰撞起火?從空氣懸架開始。
從照片上看,事故車配備了主動空氣懸架,Model S選擇的主動空氣懸架功能之一可以在高速下自動降低車身,以減少風阻并增強空氣動力學。標準高度為6英寸,高速時自動降低0.79英寸,即5.21英寸(約13.2厘米)。雖然它可以在行駛時手動調整到標準高度(低于10英里/小時,可以升高到7.3英寸,10-19英里/小時可以升高到6.9英寸),但氣泵有一定的響應時間,因此無法從最低位置快速升高到標準車身高度。換言之,駕駛底盤高度較低的Model S高速行駛時,撞上路面碎片的概率非常高。如果Model S在中國地獄般的路況下行駛,則應加強對底盤的特殊保護,出于安全考慮,不應選擇主動空氣懸架。
由于Model S底盤部分主要容納電池組,因此汽車底盤的前部僅由塑料部件保護,電池組的官方聲明也由鋁材料保護(用鋼板保護更好嗎?這只是增加了重量)。如果鋁與鋼相遇,那么基本上是鋼獲勝。如果你只是撞到了一個小的鋼鐵物體(小牽引鉤),用鋁保護的電池仍然可以經受住測試,并防止電池保護板被刺穿。這是另一位美國車主,他撞上了一個小拖車鉤。牽引鉤在Model S的底盤上打了一條深溝,但沒有刺穿電池組的下保護板。也許撞擊角度、撞擊速度、運氣等原因并不是說電池組損壞會燒壞。
由于第一次和第三次Model S事故,大塊鋼材被高速撞擊,鋼材刺穿了電池組的下保護板,導致電池模塊被撞并起火。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火并沒有侵入車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電池組有防火墻……
o防止火勢蔓延。防火墻到底是什么?讓我向你展示如何防止電池失控,這是特斯拉的核心電池專利之一,以確保電池著火但不會完全燃燒。
首先,防火墻不是傳統汽車中放置在發動機艙和車廂之間的一塊阻燃材料,而是指電池單元和電池組都涂有兩種熱膨脹材料。其工作原理是,當遇到熱源時,它們可以快速將熱量傳導到主動散熱器進行散熱。當暴露在高溫下時,兩種熱膨脹涂層會發生化學反應,碳化并硬化,形成一層堅硬的保護層,以保護電池單元和電池組。這就是特斯拉擁有的高效、完整的消防系統。從此次火災事件來看,特斯拉的熱失控管理是有效的。
在下圖中,801和803表示熱膨脹涂層,901和903表示冷卻管。
現在,特斯拉正面臨所謂的“泰諾時刻”。當時,在1982年,一名芝加哥殺人犯將泰諾片裝在藥瓶里,從而死了許多人。盡管這不是強生公司的錯,但強生公司仍然花費巨資在全國各地召回泰諾,重新設計防篡改藥瓶,并重新推出泰諾(折扣促銷)。最后,強生靠自己拯救了泰諾和他自己。當然,特斯拉不是泰諾,在至少三起火災中沒有人傷亡,但股市反應非常強烈。火災問題迫在眉睫。特斯拉真的應該開始自救嗎?不如依靠別人,做人,花點錢,加強對底盤電池組的保護,一定會贏回市場的信任。
此外,我想提出一個建議。贊助十八輛Model S為mythbusters進行底盤擊穿火災測試。效果肯定比公關效果好!
最后,第三次事故給出的提示是通用的:不要跟車太近,遠離大卡車,注意路上的障礙物,學會緊急避險(沒事多練習麋鹿測試),保護電池組!
作者張慧斌曾在美國阿普爾頓路孚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國外工作期間,他駕駛過許多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如豐田普銳斯和MINI E,并在混合動力汽車的插電式改裝和鋰電池/燃料電池方面有研究和改裝經驗。他還在中國購買了一輛豐田普銳斯,并成功地對PHEV進行了深度改造。[第一電氣網](特約作者張慧斌)特斯拉的Model s在美國田納西州再次起火。有人幸災樂禍,有人質疑電池組不安全,也有人一直支持。誰說對錯都不重要,等待官方消息。然而,我看了太多的美劇和小說,我期待著有證據為自己說話。
首先,讓我們從車主的口中還原出事故的過程。當時,車主以每小時70英里(約112公里)的速度在右側車道跟隨一輛卡車。此時,車道中央有一個帶球頭的生銹的三叉掛車掛接裝置(拖車掛接裝置可以是大的或小的,小拖車掛接系統可以是帶有球頭的尾部掛接裝置,大拖車掛接設備可以是一個巨大的拖車掛接),卡車的尾部s型很悲慘,因為底盤太高,而且沒有足夠的時間避免撞到它(另一個原因是底盤有點低,我稍后會解釋)。車主感覺到牽引鉤撞到了汽車底部,副駕駛隨后在瀝青路面上發現了碎片留下的撞擊痕跡。這時,車主感覺到輕微的震動,繼續行駛。大約30-45秒后,汽車面板上出現“車輛需要維修,無法再次啟動”的警告信息,車主繼續駕駛。1分鐘后,警告信息“請安全靠邊停車,車輛正在停止工作”繼續出現。此時,車主可以完全控制車輛,并安全地將車停在左肩上。車主拿走自己的物品離開車輛約5-10秒后,車輛前部車身開始冒煙,車底開始出現更多煙霧。2分鐘后,車輛前部開始起火。車輛從碰撞到起火大約需要5分鐘。在此期間,車輛始終可以得到安全控制,且無人受傷。當消防員來滅火時,車主也可以用鑰匙打開車門,而且沒有火焰侵入車內,所以車內沒有損失。
特斯拉的Model s在美國田納西州發生了第三起碰撞和火災事故。
事實基本清楚: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障礙物,障礙物可能會卡在底盤里,撞到鋰電池組。車主的持續駕駛導致電池組繼續受損,最終起火。
事實確實如此,但為什么Model S的底盤很容易碰撞起火?從空氣懸架開始。
從照片上看,事故車配備了主動空氣懸架,Model S選擇的主動空氣懸架功能之一可以在高速下自動降低車身,以減少風阻并增強空氣動力學。標準高度為6英寸,高速時自動降低0.79英寸,即5.21英寸(約13.2厘米)。雖然它可以在行駛時手動調整到標準高度(低于10英里/小時,可以升高到7.3英寸,10-19英里/小時可以升高到6.9英寸),但氣泵有一定的響應時間,因此無法從最低位置快速升高到標準車身高度。換言之,駕駛底盤高度較低的Model S高速行駛時,撞上路面碎片的概率非常高。如果Model S在中國地獄般的路況下行駛,則應加強對底盤的特殊保護,出于安全考慮,不應選擇主動空氣懸架。
由于Model S底盤部分主要容納電池組,因此汽車底盤的前部僅由塑料部件保護,電池組的官方聲明也由鋁材料保護(用鋼板保護更好嗎?這只是增加了重量)。如果鋁與鋼相遇,那么基本上是鋼獲勝。如果你只是撞到了一個小的鋼鐵物體(小牽引鉤),用鋁保護的電池仍然可以經受住測試,并防止電池保護板被刺穿。這是另一位美國車主,他撞上了一個小拖車鉤。牽引鉤在Model S的底盤上打了一條深溝,但沒有刺穿電池組的下保護板。也許是撞擊角度、撞擊速度、運氣等等……
兒子們并不是說電池組如果損壞就會燒壞。
由于第一次和第三次Model S事故,大塊鋼材被高速撞擊,鋼材刺穿了電池組的下保護板,導致電池模塊被撞并起火。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火并沒有侵入車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電池組有防火墻,可以防止火勢蔓延。防火墻到底是什么?讓我向你展示如何防止電池失控,這是特斯拉的核心電池專利之一,以確保電池著火但不會完全燃燒。
首先,防火墻不是傳統汽車中放置在發動機艙和車廂之間的一塊阻燃材料,而是指電池單元和電池組都涂有兩種熱膨脹材料。其工作原理是,當遇到熱源時,它們可以快速將熱量傳導到主動散熱器進行散熱。當暴露在高溫下時,兩種熱膨脹涂層會發生化學反應,碳化并硬化,形成一層堅硬的保護層,以保護電池單元和電池組。這就是特斯拉擁有的高效、完整的消防系統。從此次火災事件來看,特斯拉的熱失控管理是有效的。
在下圖中,801和803表示熱膨脹涂層,901和903表示冷卻管。
現在,特斯拉正面臨所謂的“泰諾時刻”。當時,在1982年,一名芝加哥殺人犯將泰諾片裝在藥瓶里,從而死了許多人。盡管這不是強生公司的錯,但強生公司仍然花費巨資在全國各地召回泰諾,重新設計防篡改藥瓶,并重新推出泰諾(折扣促銷)。最后,強生靠自己拯救了泰諾和他自己。當然,特斯拉不是泰諾,在至少三起火災中沒有人傷亡,但股市反應非常強烈。火災問題迫在眉睫。特斯拉真的應該開始自救嗎?不如依靠別人,做人,花點錢,加強對底盤電池組的保護,一定會贏回市場的信任。
此外,我想提出一個建議。贊助十八輛Model S為mythbusters進行底盤擊穿火災測試。效果肯定比公關效果好!
最后,第三次事故給出的提示是通用的:不要跟車太近,遠離大卡車,注意路上的障礙物,學會緊急避險(沒事多練習麋鹿測試),保護電池組!
作者張慧斌曾在美國阿普爾頓路孚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國外工作期間,他駕駛過許多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如豐田普銳斯和MINI E,并在混合動力汽車的插電式改裝和鋰電池/燃料電池方面有研究和改裝經驗。他還在中國購買了一輛豐田普銳斯,并成功地對PHEV進行了深度改造。
第一電動網編譯李媛媛近日,
1900/1/1 0:00:00中科三環000970在11月12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稱,關于進入電動汽車供應鏈,目前公司已經和一些國內外廠商接洽過,不同廠商合作進度不同。
1900/1/1 0:00:0011日,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鉛酸蓄電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紅向作者透露,鉛酸蓄電池行業征收消費稅幾成定局,相關方面已經收到財政部征稅的征求意見稿。
1900/1/1 0:00:002013年11月8日,歷時24天的比亞迪”尋秦記之千里尋秦”活動完美收官,20多家媒體參與了該活動的收官儀式。
1900/1/1 0:00:00在經歷兩年緊鑼密鼓的建設后,豐田常熟研發中心終于在本月14日迎來了開業盛典。建成后的研發中心主要職能將體現在實現混合動力系統的國產化、研究適合中國的汽車及動力以及本土研發人員的培養。
1900/1/1 0:00:00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特能集團公司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產業基地項目第一條試制線順利投產,為特能集團新能源產業再添新動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