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在由中國青年報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汽車分論壇上,10位行業領袖預測了中國汽車市場新車的年度銷售高峰,3500萬輛是平均水平。
在此之前,業界已經對這個話題進行了無數次討論,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最高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華·普雷斯科特預測的7500萬輛車,最低的是喜歡唱衰的媒體人報道的2500萬輛車。在本屆博鰲汽車分論壇上,汽車企業給出的數字應該被視為一個最終結論。畢竟,他們才是汽車市場上真正的交易員。
有趣的是,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另一個私人汽車分論壇上,一位知名經濟學家就汽車產能過剩發出了警告。他說,中國將在2015年實現3250萬輛汽車,這將是災難的開始。
經濟學家的統計數據是保守的。根據制造商披露的“十二五”規劃,只有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比亞迪、華晨、吉利、江淮和長城等12家汽車公司的汽車累計銷量超過3250萬輛。更可靠的數據是,到2015年,中國的汽車總產能將接近4000萬輛。
為什么有3500萬輛車?大型車企的原因與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部長徐長明基本相同,即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歐洲和日本,大約有600輛汽車可供數千人使用。根據這一計算,擁有15億人口的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9億輛。如果我們保守的話,它將是4.5億輛,人均一輛車平均使用15年,那么每年的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如果一輛汽車在13年內報廢,那么每年大約有3500萬輛汽車。
徐主任的“沙盤演算”非常成功,至少作者在不同場合聽過很多次。簡單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背后,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畢竟,從感官體驗來看,擁堵、能耗、交通、停車等諸多問題已經凸顯出來。從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3500萬輛汽車是科學預測的還是注定的,目前尚不清楚。
對于登頂時間的判斷,筆者贊同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的一個說法,即2020年“中國夢”的實現。畢竟,我們仍然渴望這個夢想。但問題是,2020年的“大米”將在2015年準備好。中國汽車市場會“吞下”嗎?
事實上,這也是過去10年中國汽車行業表面繁榮之下的隱憂。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狼吞虎咽地吃下了30年來慢慢咀嚼的美味,汽車與社會、自然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對于所有的汽車機器人來說,也許下一個關心的不是能狼吞虎咽地吃多少“垃圾食品”,而是如何吃得健康、長壽。
在當天的汽車分論壇上,又爆發了一場關于“新能源汽車占比”的預測。汽車公司的答案是“一只腳在天上,一只腳踩在地上”。其中兩個是典型的。其中一位是豐田中國執行副總裁董長征。他認為,如果只將新能源汽車鎖定在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這一比例甚至不會達到1%。另一位是廣汽本田執行副總裁姚一鳴。他認為,如果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這一比例應該是50%。
兩位嘉賓傳遞的信息是:不要看好電動汽車,要看好混合動力汽車。這與政府決策部門的規劃正好相反。無論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是科技部,都是以母乳喂養的力量推動的電動汽車,但不僅消費者不買賬,甚至車企也不合作。事實上,正是因為汽車公司不合作,消費者根本買不到合適的電動汽車。
說汽車公司不合作有點直白。準確的說法是,汽車公司都在看著并大喊“加油”,但當行動起來時,他們應該怎么做?
這不能歸咎于汽車公司。事實上,政府部門并沒有明確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的大躍進中,汽車公司正處于……
擔任配角。如果他們不得不讓配角扮演主角,這部劇肯定會失敗。
作者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說過,電動汽車的開創必須與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步。發展電動汽車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這是為了徹底擺脫石化能源的限制,轉而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果我們只寄希望于汽車企業開發新能源,即使我們能制造出更便宜的電動汽車,我們在能源使用中也只會將石化能源轉化為電能,這不會改變能源結構,反而會因為傳輸和轉換而造成更多的浪費。
基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全新能源生產模式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基石。數以百萬計或更多的電動汽車是全新能源制造鏈中的移動儲能設備,它們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成果的受益者。只有這樣,電動汽車的發展才能進入一條坦途。
不是因為這個,正如董長征所說,1%是無法達到的。4月6日,在由中國青年報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汽車分論壇上,10位行業領袖預測了中國汽車市場新車的年度銷售高峰,3500萬輛是平均水平。
在此之前,業界已經對這個話題進行了無數次討論,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最高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華·普雷斯科特預測的7500萬輛車,最低的是喜歡唱衰的媒體人報道的2500萬輛車。在本屆博鰲汽車分論壇上,汽車企業給出的數字應該被視為一個最終結論。畢竟,他們才是汽車市場上真正的交易員。
有趣的是,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另一個私人汽車分論壇上,一位知名經濟學家就汽車產能過剩發出了警告。他說,中國將在2015年實現3250萬輛汽車,這將是災難的開始。
經濟學家的統計數據是保守的。根據制造商披露的“十二五”規劃,只有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比亞迪、華晨、吉利、江淮和長城等12家汽車公司的汽車累計銷量超過3250萬輛。更可靠的數據是,到2015年,中國的汽車總產能將接近4000萬輛。
為什么有3500萬輛車?大型車企的原因與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部長徐長明基本相同,即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歐洲和日本,大約有600輛汽車可供數千人使用。根據這一計算,擁有15億人口的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9億輛。如果我們保守的話,它將是4.5億輛,人均一輛車平均使用15年,那么每年的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如果一輛汽車在13年內報廢,那么每年大約有3500萬輛汽車。
徐主任的“沙盤演算”非常成功,至少作者在不同場合聽過很多次。簡單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背后,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畢竟,從感官體驗來看,擁堵、能耗、交通、停車等諸多問題已經凸顯出來。從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3500萬輛汽車是科學預測的還是注定的,目前尚不清楚。
對于登頂時間的判斷,筆者贊同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的一個說法,即2020年“中國夢”的實現。畢竟,我們仍然渴望這個夢想。但問題是,2020年的“大米”將在2015年準備好。中國汽車市場會“吞下”嗎?
事實上,這也是過去10年中國汽車行業表面繁榮之下的隱憂。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狼吞虎咽地吃下了30年來慢慢咀嚼的美味,汽車與社會、自然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對于所有的汽車機器人來說,也許下一個關心的不是能狼吞虎咽地吃多少“垃圾食品”,而是如何吃得健康、長壽。
在當天的汽車分論壇上,又爆發了一場關于“新能源汽車占比”的預測。汽車公司的答案是“一只腳在天上,一只腳踩在地上”。其中兩個是典型的。一位是董長征,常務副主席……
豐田中國的nt。他認為,如果只將新能源汽車鎖定在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這一比例甚至不會達到1%。另一位是廣汽本田執行副總裁姚一鳴。他認為,如果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這一比例應該是50%。
兩位嘉賓傳遞的信息是:不要看好電動汽車,要看好混合動力汽車。這與政府決策部門的規劃正好相反。無論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是科技部,都是以母乳喂養的力量推動的電動汽車,但不僅消費者不買賬,甚至車企也不合作。事實上,正是因為汽車公司不合作,消費者根本買不到合適的電動汽車。
說汽車公司不合作有點直白。準確的說法是,汽車公司都在看著并大喊“加油”,但當行動起來時,他們應該怎么做?
這不能歸咎于汽車公司。事實上,政府部門并沒有明確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的大躍進中,汽車公司最多只是一個配角。如果他們不得不讓配角扮演主角,這部劇肯定會失敗。
作者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說過,電動汽車的開創必須與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步。發展電動汽車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這是為了徹底擺脫石化能源的限制,轉而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果我們只寄希望于汽車企業開發新能源,即使我們能制造出更便宜的電動汽車,我們在能源使用中也只會將石化能源轉化為電能,這不會改變能源結構,反而會因為傳輸和轉換而造成更多的浪費。
基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全新能源生產模式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基石。數以百萬計或更多的電動汽車是全新能源制造鏈中的移動儲能設備,它們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成果的受益者。只有這樣,電動汽車的發展才能進入一條坦途。
不是因為這個,正如董長征所說,1%是無法達到的。
清瘦高挑,言語干脆利索,眼睛炯炯有神,雖然凌晨三點才搭乘飛機落地北京,但作者眼前的GTA總裁王曉麟卻看不出一絲的的倦怠。
1900/1/1 0:00:00”根據中國車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報告,由車造成的環境PM25的污染僅占6,而這6里的95都是由于柴油車排放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舊的車。
1900/1/1 0:00:00江特電機2013年4月10日發布公告:2013年4月9日宜春市政府根據關于發展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相關政策為扶持公司鋰電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推動區鋰電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1900/1/1 0:00:00據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News消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局長戴維斯特里克蘭DavidStrickland表示,
1900/1/1 0:00:004月2日,在”電動北京”實測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新能源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透露,目前北京市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車政策修訂版已經完成,正等待政府主管部門的審批,年內即可出臺。
1900/1/1 0:00:004月10日,上海車展主辦方上海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以”創新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車展將于2013年4月20日2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