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先進汽車領袖論壇在上海開幕,邀請政府高級官員和企業高管出席,討論汽車和新能源的熱點話題。以下是科技部部長萬鋼先生的講話。
萬鋼:通過今天的上海車展,我們深切感受到汽車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任何國家都會為汽車的發展做出自己的重要貢獻。所以當我剛才問到國際合作時,我認為國際合作最重要的基礎是我們應該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全球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糧食危機、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對環境的需求是我們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行國際合作,我將分擔我們每個人都能承擔的責任,因此國際合作首先是對共同挑戰的回應。
每個國家,尤其是在一個汽車市場相對較大或汽車產量相對較大的國家,自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既是責任也是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汽車的轉型發展是必然趨勢,各國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利用自己的實力和條件來推動這一發展。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在電動汽車的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們也分析了每個國家在推動工作時的重點和側重點。中國政府一直將我們應對這些挑戰的具體行動視為肩負責任的重要目標。因此,我們將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包括創新商業模式,包括國際示范應用。這是國家的政府,對于每一個汽車制造商來說,制造商都應該有自己的責任。他的責任感是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為行動,促進市場發展,支持電動汽車的行動。我知道汽車企業正在承受巨大的挑戰,相關的零部件行業也在承受巨大挑戰,所以正是這種挑戰給了我們企業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新的發展機遇。正是因為角度不同,我們才應該更加重視國際合作。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說過這句話。我希望所有的電動汽車都有相同的插頭。同樣的插頭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但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所以我們推廣電動汽車的示范應用,讓每一位客戶、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理解,如果不使用同樣的插頭,這輛電動汽車會給我們的生產帶來多大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促進國際合作將在建立國際標準方面發揮作用。而這一既定標準不僅應該從企業的角度考慮,也應該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
最后,我仍然想說,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共同責任,消費者的觀點正在發生變化。最近,當我在中國的市場上花錢時,有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很多注意。73%的中國客戶認為,如果節能減排產品和新能源產品比普通傳統產品貴15%,它們就會被接受和使用。那么這是一個很好的信息,表明消費市場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向大家展示了電動汽車的使用過程。在展會期間,詢問消費者的意愿可以創新我們的商業模式。如果我告訴他們,你買一輛積分電動汽車可能會貴15%,但你的操作過程可以便宜30%,我認為這是一件更好的事情。這是我們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學校的共同責任。我剛才說的可以歸結為一點: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國際合作,我們也愿意參與其中。我們愿意把中國市場作為國際合作的平臺。和上海示范區一樣,我代表中國市政府,也歡迎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包括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夠在這個示范區表演和試駕。非常感謝。
作者的問題:謝謝,我是一家美國公司。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萬部長,這個問題可能很尖銳。我相信大多數外國公司都想進入中國市場。當我們審視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時,我們有一個問題,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這讓我們很困惑。無論哪種模式,如果早點明確可能會更好,對汽車市場也會有更好的前景,所以我們將看看萬部長如何。
萬鋼:我認為未來的電動汽車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池模式,可能是從消費者習慣的角度來決定的,而不是從政府的角度。根據我的經驗,去年我們在上海世博會上使用了近1200輛電動汽車,一些不同的車型已經得到了驗證,包括我們在全國25個城市的使用,比如公交車和公交車。電池更換模式相當成功。下一個電池可以在晚上充電。每天更換一次電池只需要8到10分鐘。每個人都想坐12米長的公交車。所以這已經被公交公司使用了,事實上,公交公司在這方面代表了用戶的利益。我還看到了一些用于小型家用汽車的信息。許多用戶更喜歡晚上在家充電,因為他每天只開車幾個小時,晚上在家充就足夠了。這可能也是一種消費模式,但我認為出租車和物流車未來在中國高鐵普及的城市租車時會采用更合適的換電池模式,但換電池并不容易。田中說,更換電池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目前的結構,掛在汽車底盤上會對汽車的機械強度和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噪音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隨著電池更換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會改變汽車的結構,因此當結構發生變化時,電池更換會逐漸改進。一般來說,最終采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以便汽車企業和汽車制造商最終能夠根據客戶的使用習慣以及消費者最終認為最方便的方式形成協議和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在推動服務方面發揮了作用,然后當發現政策阻礙或缺乏動力時,我們將大力推動商業模式的形成。
去年,我們在推廣半導體LED時,大力推廣能源租賃和能源服務合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在短短一年內,我們在全國23個城市推廣使用了160多萬個節能照明。我們將根據最適合汽車供應商、運營商和消費者的模式,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但我想說,這也是我們建立電動汽車示范城市,特別是國際示范城市,探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的重要目的。
作者:我是《中國能源報》的作者,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萬部長。既然“十二五”規劃已經出臺,我們想知道科技部在“十二五”計劃中對電動汽車的重點規劃放在哪里。我們有沒有具體的政策來解決電動汽車或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問題?非常感謝。
萬鋼:國家的“十二五”規劃是從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規劃。這份五年規劃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同實施了“十二五”規劃。科技部主要負責未來的研發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制定了科技部的發展計劃,并在我們的網站上介紹了該計劃。我將在這里簡單地說幾句話。我們仍將重視電動汽車關鍵基礎技術的研發,即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相關電子元件。同時,我們支持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流的發展,同時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在這篇文章中……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以企業為主題,緊密結合產學研、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大中小企業和產學研,形成聯盟,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同時,做好10萬輛汽車示范應用擴容過程,讓電動汽車通過示范應用項目在市場上邁出一步。
第三個方面是做好標準規范,特別是安全標準。
第四系列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包括其商業模式的發展,都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事情。
最后,我仍然想強調國際合作。中國政策歡迎所有汽車制造商參與我們的國際示范項目。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支持中國汽車制造商參與電動汽車的國際示范項目。目前,已有十多個國家的政府正式表示參與。我們還與美國的洛杉磯和上海建立了示范城市。據我所知,德國也與武漢建立了對口示范城市。我們希望通過全面的國際示范城市來促進我們的國際合作。
(編輯/李燕郊)第二屆先進汽車領袖論壇在上海開幕,邀請政府高級官員和企業高管出席,討論汽車和新能源的熱點話題。以下是科技部部長萬鋼先生的講話。
萬鋼:通過今天的上海車展,我們深切感受到汽車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任何國家都會為汽車的發展做出自己的重要貢獻。所以當我剛才問到國際合作時,我認為國際合作最重要的基礎是我們應該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全球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糧食危機、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對環境的需求是我們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行國際合作,我將分擔我們每個人都能承擔的責任,因此國際合作首先是對共同挑戰的回應。
每個國家,尤其是在一個汽車市場相對較大或汽車產量相對較大的國家,自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既是責任也是挑戰,也是巨大的機遇。汽車的轉型發展是必然趨勢,各國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每個國家都會利用自己的實力和條件來推動這一發展。我們看到世界各國在電動汽車的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們也分析了每個國家在推動工作時的重點和側重點。中國政府一直將我們應對這些挑戰的具體行動視為肩負責任的重要目標。因此,我們將大力支持電動汽車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包括創新商業模式,包括國際示范應用。這是國家的政府,對于每一個汽車制造商來說,制造商都應該有自己的責任。他的責任感是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為行動,促進市場發展,支持電動汽車的行動。我知道汽車企業正在承受巨大的挑戰,相關的零部件行業也在承受巨大挑戰,所以正是這種挑戰給了我們企業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新的發展機遇。正是因為角度不同,我們才應該更加重視國際合作。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說過這句話。我希望所有的電動汽車都有相同的插頭。同樣的插頭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但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所以我們推廣電動汽車的示范應用,讓每一位客戶、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理解,如果不使用同樣的插頭,這輛電動汽車會給我們的生產帶來多大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促進國際合作將在建立國際標準方面發揮作用。而這一既定標準不僅應該從企業的角度考慮,也應該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
最終……
,我還是想說,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責任,消費者的觀點正在發生變化。最近,當我在中國的市場上花錢時,有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很多注意。73%的中國客戶認為,如果節能減排產品和新能源產品比普通傳統產品貴15%,它們就會被接受和使用。那么這是一個很好的信息,表明消費市場的概念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向大家展示了電動汽車的使用過程。在展會期間,詢問消費者的意愿可以創新我們的商業模式。如果我告訴他們,你買一輛積分電動汽車可能會貴15%,但你的操作過程可以便宜30%,我認為這是一件更好的事情。這是我們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學校的共同責任。我剛才說的可以歸結為一點: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國際合作,我們也愿意參與其中。我們愿意把中國市場作為國際合作的平臺。和上海示范區一樣,我代表中國市政府,也歡迎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包括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夠在這個示范區表演和試駕。非常感謝。
作者的問題:謝謝,我是一家美國公司。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萬部長,這個問題可能很尖銳。我相信大多數外國公司都想進入中國市場。當我們審視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時,我們有一個問題,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這讓我們很困惑。無論哪種模式,如果早點明確可能會更好,對汽車市場也會有更好的前景,所以我們將看看萬部長如何。
萬鋼:我認為未來的電動汽車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池模式,可能是從消費者習慣的角度來決定的,而不是從政府的角度。根據我的經驗,去年我們在上海世博會上使用了近1200輛電動汽車,一些不同的車型已經得到了驗證,包括我們在全國25個城市的使用,比如公交車和公交車。電池更換模式相當成功。下一個電池可以在晚上充電。每天更換一次電池只需要8到10分鐘。每個人都想坐12米長的公交車。所以這已經被公交公司使用了,事實上,公交公司在這方面代表了用戶的利益。我還看到了一些用于小型家用汽車的信息。許多用戶更喜歡晚上在家充電,因為他每天只開車幾個小時,晚上在家充就足夠了。這可能也是一種消費模式,但我認為出租車和物流車未來在中國高鐵普及的城市租車時會采用更合適的換電池模式,但換電池并不容易。田中說,更換電池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目前的結構,掛在汽車底盤上會對汽車的機械強度和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噪音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隨著電池更換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能會改變汽車的結構,因此當結構發生變化時,電池更換會逐漸改進。一般來說,最終采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以便汽車企業和汽車制造商最終能夠根據客戶的使用習慣以及消費者最終認為最方便的方式形成協議和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在推動服務方面發揮了作用,然后當發現政策阻礙或缺乏動力時,我們將大力推動商業模式的形成。
去年,我們在推廣半導體LED時,大力推廣能源租賃和能源服務合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在短短一年內,我們在全國23個城市推廣使用了160多萬個節能照明。我們將根據最適合汽車供應商、運營商和消費者的模式,推動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但我想說,這也是我們建立電動汽車示范城市,特別是國際示范城市,探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的重要目的。
作者:我是《中國能源報》的作者,我有一個問題要問萬部長。既然“十二五”規劃已經出臺,我們想知道科技部在“十二五”計劃中對電動汽車的重點規劃放在哪里。我們有沒有具體的政策來解決電動汽車或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問題?非常感謝。
萬鋼:國家的“十二五”規劃是從2011年到2015年的五年規劃。這份五年規劃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同實施了“十二五”規劃。科技部主要負責未來的研發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制定了科技部的發展計劃,并在我們的網站上介紹了該計劃。我將在這里簡單地說幾句話。我們仍將重視電動汽車關鍵基礎技術的研發,即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相關電子元件。同時,我們支持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流的發展,同時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在這篇文章中……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以企業為主題,緊密結合產學研、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大中小企業和產學研,形成聯盟,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同時,做好10萬輛汽車示范應用擴容過程,讓電動汽車通過示范應用項目在市場上邁出一步。
第三個方面是做好標準規范,特別是安全標準。
第四系列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包括其商業模式的發展,都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事情。
最后,我仍然想強調國際合作。中國政策歡迎所有汽車制造商參與我們的國際示范項目。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支持中國汽車制造商參與電動汽車的國際示范項目。目前,已有十多個國家的政府正式表示參與。我們還與美國的洛杉磯和上海建立了示范城市。據我所知,德國也與武漢建立了對口示范城市。我們希望通過全面的國際示范城市來促進我們的國際合作。
(編輯/李燕郊)
通用汽車近日將加拿大增加到允許銷售雪佛蘭(VOLT)電動車的國家名單之列,加拿大全國將有七個重點區域城市可以接受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訂單,該車的起售價格定為41545加元。
1900/1/1 0:00:00美國商會日前表示,美國政府應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中國扶持國有企業的政策上,稱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中國國企,而不是匯率。
1900/1/1 0:00:00德勤全球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期間,調查采集了17個國家超過12500位成年受訪者對電動汽車的觀點。在參與本次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93的人表示對電動車有興趣。
1900/1/1 0:00:00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陳虹20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汽車組織中國論壇”上預測,未來十年全球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速將快于傳統車,2020年全球新能源車年銷量將達到1300萬輛,
1900/1/1 0:00:00德爾福公司將攜旗下全面的混合動力電動車用高壓電子電氣架構控制及充電技術產品亮相201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訊:”CBU2011年全球汽車論壇”4月20日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的議題為”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全球發展和中國的實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