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德勤全球調查并收集了17個國家12500多名成年受訪者對電動汽車的意見。在參與此次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93%的人表示對電動汽車感興趣。這一比例在美國為54%,在歐洲為69%,在日本為48%。
“潛在的早期使用者”和“愿意購買”群體中的一些人最終會購買電動汽車,這些人將成為電動汽車的早期消費者。德勤預計,購買電動汽車的早期大眾消費市場將來自這93%的“潛在早期采用者”和“愿意購買”群體。
中國的“潛在用戶”認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對電動汽車了解很多。與美國的54%、歐洲的54%和日本的36%相比,中國86%的“潛在早期使用者”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與美國的37%、歐洲的23%和日本的36%相比,63%的中國司機認為他們非常了解電動汽車。
中國的“潛在新品嘗者”與這三個國家有一些共同點:他們認為自己有環保意識、科技知識、時尚和關心;他們更關注電動汽車的積極意義,例如電動汽車涼爽、方便、安全、時尚、值得購買;這一群體認為自己是潮流領導者,但同時他們對政府補貼政策和收費成本也非常敏感。
然而,與“潛在早期采用者”相比,“愿意購買”群體的教育水平更低,收入更低,對電動汽車的了解更少。“愿意購買的”群體的共同特征是,他們與“潛在提前采用者”具有相同的環境意識和一些電動汽車知識,但人口分布傾向于郊區。這一群體認為,盡管電動汽車是“綠色和清潔的”,但它們的價格相對較高。
研究表明,實際上只有少數人每天開車超過80公里。與美國的77%、歐洲的80%和日本的94%相比,中國79%的司機在工作日每天行駛約80公里。
盡管消費者不是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但他們對電動汽車的里程有很高的期望。
69%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只有當連續里程達到320公里時,他們才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63%的美國人預計里程為300英里(或480公里),74%的歐洲人預計里程為480公里,55%的日本人預計里程為320公里。
在世界各地,大多數人希望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小于2小時。
超過一半(55%)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能接受的最長充電時間是兩小時或更短。相比之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比例分別為60%、67%和81%。
鑒于目前的充電時間通常需要八個小時,充電時間的預期值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價格普遍抱有較低的期望。
在中國,52%的受訪者希望電動汽車的價格低于13萬元。相比之下,31%的美國受訪者希望電動汽車的價格低于2萬美元,58%的歐洲受訪者希望低于1.5萬歐元,37%的日本消費者希望低于177萬日元。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也不愿為高昂的價格差異買單。
其中,51%的受訪者預計電動汽車的價格將與普通汽車持平或更低。其他地區的調查結果相似:56%的美國消費者、57%的歐洲消費者和63%的日本消費者有著相同的期望。
中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取決于其產品替代品“普通汽車”。當油價達到10元/升時,66%的消費者表示考慮購買電動汽車的可能性顯著增加。與5美元/加侖(8.5元/升)相比,增長了78%;
歐洲為2.6歐元/升(24.2元/升),占77%,日本為65%,210日元/升(16.4元/升至)。
然而,5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普通汽車的燃油效率超過21公里/升,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就會降低。(這一比例在美國為68%,在歐洲為48%,在日本為39%)。
摘要:
世界各地的大多數消費者可以被歸類為“潛在的早期采用者”或“愿意購買”群體。
然而,在大多數主要汽車市場,當消費者將他們對里程、充電時間、購買價格和其他考慮因素的期望與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產品進行比較時,他們的要求可能得到滿足的概率降至4%以下。
在未來十年,與電動汽車技術相比,政府政策將在決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方面發揮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編輯/李燕郊)從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德勤全球調查并收集了17個國家12500多名成年受訪者對電動汽車的意見。在參與此次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93%的人表示對電動汽車感興趣。這一比例在美國為54%,在歐洲為69%,在日本為48%。
“潛在的早期使用者”和“愿意購買”群體中的一些人最終會購買電動汽車,這些人將成為電動汽車的早期消費者。德勤預計,購買電動汽車的早期大眾消費市場將來自這93%的“潛在早期采用者”和“愿意購買”群體。
中國的“潛在用戶”認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對電動汽車了解很多。與美國的54%、歐洲的54%和日本的36%相比,中國86%的“潛在早期使用者”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與美國的37%、歐洲的23%和日本的36%相比,63%的中國司機認為他們非常了解電動汽車。
中國的“潛在新品嘗者”與這三個國家有一些共同點:他們認為自己有環保意識、科技知識、時尚和關心;他們更關注電動汽車的積極意義,例如電動汽車涼爽、方便、安全、時尚、值得購買;
這一群體認為自己是潮流領導者,但同時他們對政府補貼政策和收費成本也非常敏感。
然而,與“潛在早期采用者”相比,“愿意購買”群體的教育水平更低,收入更低,對電動汽車的了解更少。“愿意購買的”群體的共同特征是,他們與“潛在提前采用者”具有相同的環境意識和一些電動汽車知識,但人口分布傾向于郊區。這一群體認為,盡管電動汽車是“綠色和清潔的”,但它們的價格相對較高。
研究表明,實際上只有少數人每天開車超過80公里。與美國的77%、歐洲的80%和日本的94%相比,中國79%的司機在工作日每天行駛約80公里。
盡管消費者不是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但他們對電動汽車的里程有很高的期望。
69%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只有當連續里程達到320公里時,他們才會考慮購買電動汽車。63%的美國人預計里程為300英里(或480公里),74%的歐洲人預計里程為480公里,55%的日本人預計里程為320公里。
在世界各地,大多數人希望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小于2小時。
超過一半(55%)的中國受訪者表示,他們能接受的最長充電時間是兩小時或更短。相比之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比例分別為60%、67%和81%。
鑒于目前的充電時間通常需要八個小時,充電時間的預期值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購買價格普遍抱有較低的期望。
在中國,52%的受訪者希望電動汽車的價格低于13萬元。相比之下,31%的美國受訪者希望電動汽車的價格低于2萬美元,58%的歐洲受訪者希望低于1.5萬歐元,37%的日本消費者希望低于177萬日元。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也不愿為高昂的價格差異買單。
其中,51%的受訪者預計電動汽車的價格將與普通汽車持平或更低。其他地區的調查結果相似:56%的美國消費者、57%的歐洲消費者和63%的日本消費者有著相同的期望。
中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取決于其產品替代品“普通汽車”。當油價達到10元/升時,66%的消費者表示考慮購買電動汽車的可能性顯著增加。與5美元/加侖(8.5元/升)相比,增長了78%;歐洲為2.6歐元/升(24.2元/升),占77%,日本為65%,210日元/升(16.4元/升至)。
然而,5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普通汽車的燃油效率超過21公里/升,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意愿就會降低。(這一比例在美國為68%,在歐洲為48%,在日本為39%)。
摘要:
世界各地的大多數消費者可以被歸類為“潛在的早期采用者”或“愿意購買”群體。
然而,在大多數主要汽車市場,當消費者將他們對里程、充電時間、購買價格和其他考慮因素的期望與目前市場上的電動汽車產品進行比較時,他們的要求可能得到滿足的概率降至4%以下。
在未來十年,與電動汽車技術相比,政府政策將在決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方面發揮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編輯/李燕郊)
標簽:大眾
作者昨日獲悉,沈陽在其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實施方案》中提出,今年年底將首先投入運營240臺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
1900/1/1 0:00:00通用汽車近日將加拿大增加到允許銷售雪佛蘭(VOLT)電動車的國家名單之列,加拿大全國將有七個重點區域城市可以接受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訂單,該車的起售價格定為41545加元。
1900/1/1 0:00:00美國商會日前表示,美國政府應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中國扶持國有企業的政策上,稱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中國國企,而不是匯率。
1900/1/1 0:00:00第二屆先進汽車領導人論壇在上海開幕,邀請政府高級官員和企業高層出席,就當前熱點的汽車以及新能源話題進行探討,以下為科技部部長萬鋼先生的發言。
1900/1/1 0:00:00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總裁陳虹20日在上海舉行的”世界汽車組織中國論壇”上預測,未來十年全球新能源車的市場增速將快于傳統車,2020年全球新能源車年銷量將達到1300萬輛,
1900/1/1 0:00:00德爾福公司將攜旗下全面的混合動力電動車用高壓電子電氣架構控制及充電技術產品亮相201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