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汽車電動化浪潮 外商如何敲開中國大門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9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產業委員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球汽車論壇在中國成都舉行。論壇以“變革時代塑造行業未來”為主題,就全球汽車變革和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開幕前,搜狐汽車和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對論壇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目前,汽車電動化似乎是全球范圍內不可逆轉的趨勢。在中國,這種趨勢越來越糟。幾乎所有的主要汽車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資金,希望能從這種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皮革中分一杯羹。與此同時,外國汽車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也躍躍欲試,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敲開中國的大門,并在未來建立新的業務增長點。然而,他們真的能輕而易舉地得到他們想要的嗎?科爾尼的研究發現,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中國汽車電氣化發展前景

事實上,電動汽車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上世紀初,在美國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的街道上行駛的汽車中,有三分之一是電池驅動的。事實上,當時美國人非常看好電動汽車市場,許多上游電池供應商相繼進入汽車行業。不幸的是,好景不長。到1920年左右,電動汽車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當時消費者更喜歡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相比之下,內燃機驅動的汽車里程更長,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然而,近一個世紀后,隨著比亞迪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電動汽車,我們發現電動汽車時代正在悄然回歸。

比亞迪公司于2008年12月開始向中國消費者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F3DM,比人們期待已久的通用雪佛蘭Volt插電式混動汽車早了兩年,后者在市場上占據了領先地位,并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從那時起,中國各大汽車制造商都在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研發上投入巨資,并精心準備了新能源汽車的上市計劃,不是說他們在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但至少他們不想落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這場新能源革命的幕后推手。隨著“十城千車”等政府規劃以及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密集出臺,這場革命被推向了高潮。于是,市場開始對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寄予厚望,各行各業也紛紛預測5-10年后新能源在中國會有多壯觀。然而,情況真的能像人們猜測的那樣樂觀嗎?科爾尼的研究發現,電動汽車在中國的未來確實廣闊,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影響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發展速度可能有限。

近日,科爾尼采訪了來自汽車制造商、供應商、電池制造商、工程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政府和其他新能源汽車相關方的30人,并在此基礎上預測了2015-2020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大多數受訪者樂觀地認為,2015年左右,中國新車銷量的5%-15%將來自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2020年之前將實現進一步的跨越式增長,達到20%以上的新車銷量將來自混合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局面。詳見圖1。

圖1: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未來銷售比例預測;

從上圖1可以看出,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情景2和情景2和3之間的預測,更喜歡更激進的預測。在所有受訪者中,政府官員和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其他受訪者更樂觀,分別有100%和70%的受訪者在情景2和情景3之間做出選擇,顯示出對新能源汽車的充分信心。

與一些受訪者的樂觀情緒相比,科爾尼的預測更為保守。科爾尼認為,到2015年,中國約5%的新車銷量將來自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

這一比例將在2020年左右提高到15%。詳見圖2。

圖2:Kearney對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需求預測。

從上圖2可以看出,科爾尼認為,從2012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長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并在2015年逐漸提高到5%。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電動汽車。原因是在此期間,電動汽車的電池性能、價格和基礎設施仍將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預計到2020年,隨著電池性能的提高、價格的下降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動汽車將迎來春天,2020年銷售規模將達到約150萬輛,約占汽車總銷量的5%,而混合動力汽車也將占總銷量的10%左右,總量可以達到15%。

中外合作模式探索

中國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廣闊發展前景無疑是外國汽車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眼中的燈塔。最近,科爾尼還收到了許多來自世界知名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的邀請,希望我們能幫助他們預測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設計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對于中國的汽車制造商來說,這些外國制造商的先進技術、成熟的管理和全球視野值得學習。我們也應該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站在“巨頭”的肩膀上,積極內化這些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為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積累財富。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簡單的供應關系,外國制造商向國內汽車制造商供應相關產品;也可以是技術合作,雙方共同開發產品;

當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來分擔風險和收益。面對多種不同的模式,哪種模式值得中國汽車制造商考慮和實施?科爾尼認為,“中外合資共贏”是中國制造商“快速取勝”的康莊大道。

首先,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應該充分吸取20世紀80年代初的經驗教訓。當時,政府和汽車制造商都對建立合資工廠充滿希望,希望通過建立合資企業,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迅速獲得外國關鍵技術,從而在國家汽車行業取得突破。遺憾的是,最終,由于自身實力與外國實力嚴重失衡,加上外國對關鍵技術的牢牢把握,這種希望從未實現,然后就變成了幻想的泡沫。時代變了。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和積累,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在規模、技術和影響力上都不一樣。我們也完全有發言權。當我們與外國投資者談論合資企業時,我們將把關鍵的知識產權,即技術轉讓納入合作條款,迫使外國投資者享受中國市場增長帶來的好處,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做出貢獻。歸根結底,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關鍵在于技術的競爭。誰能先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成本和性能都有競爭力,誰就能先收獲新能源汽車的果實。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當地汽車公司獲取關鍵技術鋪平了道路。條例規定的三項關鍵技術中,至少有兩項必須符合中方控制的法律法規,這使得外國供應商可以輕松直接進入中國獲利的想法破滅,他們必須考慮與中方合作共享技術。因此,中外合作模式在正確的時間占據正確的位置,應該是首選。

其次,從運營層面來看,合資模式還可以為中國汽車制造商提供安全性和成本競爭力。沒有電池或電機的電動汽車只是一堆廢鐵。目前,中國本土供應商遠未獲得成熟穩定的技術大規模供應混合動力或電動汽車,而合資模式正好可以將外國制造商和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聯盟,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關鍵零部件的充足供應。同時,成立合資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國供應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從而降低核心技術泄露的風險。從成本角度來看,合資模式可以利用不斷上升但相對廉價的當地勞動力,在外國技術的平臺上形成自己的成本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在大膽的假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新型電動汽車及其運營成本在未來可以降低,與柴油車一樣具有競爭力。然而,這種成本競爭力無法在直接供應或聯合開發技術的合作模式下實現。因此,從供應和成本的角度來看,中外合資模式也應該是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首選。

結論:未來是新能源的世界。

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以及公眾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使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新能源汽車;

高昂的石油成本、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動、關鍵技術的改進以及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將使汽車電動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關鍵電池技術的瓶頸也將使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未來2-3年內主要停留在微混中型混合動力汽車的水平。我們也希望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通過尋求最合適、最有效的合作模式,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幫助當地汽車產業重回世界產業舞臺,建立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李燕郊)9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工業委員會、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球汽車論壇在中國成都舉行。論壇以“變革時代塑造行業未來”為主題,就全球汽車變革和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開幕前,搜狐汽車和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對論壇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目前,汽車電動化似乎是全球范圍內不可逆轉的趨勢。在中國,這種趨勢越來越糟。幾乎所有的主要汽車制造商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資金,希望能從這種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皮革中分一杯羹。與此同時,外國汽車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也躍躍欲試,希望通過各種方式敲開中國的大門,并在未來建立新的業務增長點。然而,他們真的能輕而易舉地得到他們想要的嗎?科爾尼的研究發現,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中國汽車電氣化發展前景

事實上,電動汽車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上世紀初,在美國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的街道上行駛的汽車中,有三分之一是電池驅動的。事實上,當時美國人非常看好電動汽車市場,許多上游電池供應商相繼進入汽車行業。不幸的是,好景不長。到1920年左右,電動汽車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當時消費者更喜歡內燃機驅動的汽車。相比之下,內燃機驅動的汽車里程更長,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然而,近一個世紀后,隨著比亞迪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電動汽車,我們發現電動汽車時代正在悄然回歸。

比亞迪公司于2008年12月開始向中國消費者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F3DM,比人們期待已久的通用雪佛蘭Volt插電式混動汽車早了兩年,后者在市場上占據了領先地位,并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從那時起,中國各大汽車制造商都在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研發上投入巨資,并精心準備了新能源汽車的上市計劃,不是說他們在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但至少他們不想落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這場新能源革命的幕后推手。隨著“十城千車”等政府規劃以及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密集出臺,這場革命被推向了高潮。于是,市場開始對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寄予厚望,各行各業也紛紛預測5-10年后新能源在中國會有多壯觀。然而,情況真的能像人們猜測的那樣樂觀嗎?科爾尼的研究發現,電動汽車在中國的未來確實廣闊,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影響市場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發展速度可能有限。

近日,科爾尼采訪了來自汽車制造商、供應商、電池制造商、工程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政府和其他新能源汽車相關方的30人,并在此基礎上預測了2015-2020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大多數受訪者樂觀地認為,2015年左右,中國新車銷量的5%-15%將來自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2020年之前將實現進一步的跨越式增長,達到20%以上的新車銷量將來自混合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局面。詳見圖1。

圖1:前景……

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未來的銷售比例t;

從上圖1可以看出,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情景2和情景2和3之間的預測,更喜歡更激進的預測。在所有受訪者中,政府官員和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其他受訪者更樂觀,分別有100%和70%的受訪者在情景2和情景3之間做出選擇,顯示出對新能源汽車的充分信心。

與一些受訪者的樂觀情緒相比,科爾尼的預測更為保守。科爾尼認為,到2015年,中國約5%的新車銷量將來自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這一比例將在2020年左右提高到15%。詳見圖2。

圖2:Kearney對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需求預測。

從上圖2可以看出,科爾尼認為,從2012年開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增長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并在2015年逐漸提高到5%。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電動汽車。原因是在此期間,電動汽車的電池性能、價格和基礎設施仍將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預計到2020年,隨著電池性能的提高、價格的下降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電動汽車將迎來春天,2020年銷售規模將達到約150萬輛,約占汽車總銷量的5%,而混合動力汽車也將占總銷量的10%左右,總量可以達到15%。

中外合作模式探索

中國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廣闊發展前景無疑是外國汽車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眼中的燈塔。最近,科爾尼還收到了許多來自世界知名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制造商的邀請,希望我們能幫助他們預測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并在此基礎上為他們設計進入中國市場的策略。對于中國的汽車制造商來說,這些外國制造商的先進技術、成熟的管理和全球視野值得學習。我們也應該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站在“巨頭”的肩膀上,積極內化這些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為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積累財富。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簡單的供應關系,外國制造商向國內汽車制造商供應相關產品;也可以是技術合作,雙方共同開發產品;

當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來分擔風險和收益。面對多種不同的模式,哪種模式值得中國汽車制造商考慮和實施?科爾尼認為,“中外合資共贏”是中國制造商“快速取勝”的康莊大道。

首先,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應該充分吸取20世紀80年代初的經驗教訓。當時,政府和汽車制造商都對建立合資工廠充滿希望,希望通過建立合資企業,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迅速獲得外國關鍵技術,從而在國家汽車行業取得突破。遺憾的是,最終,由于自身實力與外國實力嚴重失衡,加上外國對關鍵技術的牢牢把握,這種希望從未實現,然后就變成了幻想的泡沫。時代變了。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和積累,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在規模、技術和影響力上都不一樣。我們也完全有發言權。當我們與外國投資者談論合資企業時,我們將把關鍵的知識產權,即技術轉讓納入合作條款,迫使外國投資者享受中國市場增長帶來的好處,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做出貢獻。歸根結底,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關鍵在于技術的競爭。誰能先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成本和性能都有競爭力,誰就能先收獲新能源汽車的果實。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當地汽車公司獲取關鍵技術鋪平了道路。條例規定的三項關鍵技術中,至少有兩項必須符合中方控制的法律法規,這使得外國供應商可以輕松直接進入中國獲利的想法破滅,他們必須考慮與中方合作共享技術。因此,中外合作模式在正確的時間占據正確的位置,應該是首選。

其次,從運營層面來看,合資模式還可以為中國汽車制造商提供安全性和成本競爭力。沒有電池或電機的電動汽車只是一堆廢鐵。目前,中國本土供應商遠未獲得成熟穩定的技術大規模供應混合動力或電動汽車,而合資模式正好可以將外國制造商和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聯盟,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關鍵零部件的充足供應。同時,成立合資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外國供應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從而降低核心技術泄露的風險。從成本角度來看,合資模式可以利用不斷上升但相對廉價的當地勞動力,在外國技術的平臺上形成自己的成本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在大膽的假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新型電動汽車及其運營成本在未來可以降低,與柴油車一樣具有競爭力。然而,這種成本競爭力無法在直接供應或聯合開發技術的合作模式下實現。因此,從供應和成本的角度來看,中外合資模式也應該是中國汽車制造商的首選。

結論:未來是新能源的世界。

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以及公眾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使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新能源汽車;高昂的石油成本、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動、關鍵技術的改進以及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將使汽車電動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關鍵電池技術的瓶頸也將使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未來2-3年內主要停留在微混中型混合動力汽車的水平。我們也希望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夠通過尋求最合適、最有效的合作模式,盡快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幫助當地汽車產業重回世界產業舞臺,建立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李燕郊)

標簽:世紀發現比亞迪大眾雪佛蘭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創意汽車圖片,生活之美

新型概念車街頭罕見”裝甲車”論創意,

1900/1/1 0:00:00
電動汽車招標公告

電動車項目編號:YZCG(2009)XJ313電動汽車時風150(金屬銀)續航150公里,8塊120AH電池,電動機48V4KW。

1900/1/1 0:00:00
微軟與通用智斗:造車技術與IT技術

在一次IT展覽會上,”比蓋。

1900/1/1 0:00:00
奇瑞進軍天津與中新生態城共建“綠色聯盟”

新華網合肥月日專電(作者姜剛)日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奇瑞汽車公司新能源汽車與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1900/1/1 0:00:00
“863”項目混合動力車系統通過科技鑒定

今天,由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海能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商用車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在南寧順利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1900/1/1 0:00:00
電動車企業如何選擇基地市場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國家建立于根據地的基礎上,從湖南到陜西,一步步走了過來。電動車企業的市場也一定建立在自己的根據地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基地才能進可攻,退可守,憑地利,候天時,促人和,發展壯大自己。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