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對于許多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合資企業對外開放等多重因素影響,此前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與去年同期相比,產銷出現“五連跌”。面對行業從政策導向向市場導向的轉變,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加速調整期。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下降36.9%和43.7%。在過去十年快速增長的新能源行業,如何在更加注重質量的“后補貼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對波濤洶涌的激烈競爭,新能源汽車公司如何站穩腳跟,是每個企業都必須直面的問題。如果我們回顧2009年,我們相信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今年,中國以超過1300萬輛的產銷成績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國;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主要跨國車企加強了在華戰略;
今年,國家提出“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推進“十城千車”示范計劃”。。。今年,北汽集團堅決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了做強做大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北汽新能源應運而生。
北汽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的收藏十年如一日碩果累累。十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各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累計推廣量超過3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國內完全自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超過90%,特別是在新能源“三大電動”和“六小電動”零部件行業,保持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自主新能源零部件企業在對外合資合作中普遍占據領先地位。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先行者,北汽新能源以企業家的身份在蔚來業務上實現了從零到1、從無到有的跨越,為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鋪平了道路。與2013年市場化初期相比,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增長了141倍,資產規模和人員規模分別增長了62倍和12倍。北汽新能源已連續6年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躋身全球前三,成為唯一一家連續兩年入選“中國500大最具價值品牌”的新能源車企。當記憶的線條與過去相連時,人們意識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悄然走過了如此偉大的旅程。說到這里,大家不禁要問:是什么引領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是什么讓北汽新能源脫穎而出?技術創新已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主引擎”。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區別在于其動力總成平臺,以及來自傳統汽車行業之外的關鍵零部件。技術難點首先表現在開發一個高度集成、可靠、成本效益高、質量穩定的組件系統。中國新能源汽車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技術創新是“主引擎”。從“十五”計劃開始,在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技術項目的有力領導和“三縱三橫”研發布局的組織下,中國在汽車鎳氫和鋰離子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電機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以及對電動汽車性能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其他部件。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技術研發,再到產業準備,都已全面展開,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基礎技術方面,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具有一定優勢。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北汽新能源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打基礎、提水平、創一流”的三步走發展規劃。他將北汽新能源視為集團轉型升級的“排頭兵”,為整個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貢獻力量。此后,北汽新能源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以電動化為突破點,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全新的造車理念打造新的平臺、研發流程、制造流程為模式。通過不斷加強高投入研發,北汽新能源走上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破冰之路。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經掌握了e動驅動智能電驅動技術,形成了集成動力總成、高壓系統、高性能電機、高速減速器等一系列產品。同時,北汽新能源有能力設計前向控制系統,掌握核心集成技術……
三個控制系統:車輛控制、電池管理和電機控制。
2017年,北汽新能源EX260“京龍5”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在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WIDC)中獲得“領先獎”、“應用獎”和“最佳信號識別獎”三項大獎。2018北京國際車展期間,北汽新能源的“達爾文系統”正式亮相。作為一個企業科技品牌,它定義了汽車人工智能,并為商務出行創造了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涵蓋了汽車技術、三電系統、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平臺開放和數據安全等多個領域。產品迭代已經成為激活市場需求的“固定之星”。曾幾何時,國際電動汽車公司都將新能源汽車視為利潤增長的支撐點。2014年,特斯拉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寶馬i3和i8在全球發布。比亞迪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發布車型“騰勢”,該車型以高達39.9萬元的高價進入市場。當時,新能源汽車并不是為普通大眾開發和制造的,更像是富人的“玩具”。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以第二代家用車為切入點,研發出性價比更高的第一代電動國車EV150,成為其成功激活市場需求的關鍵。隨后,北汽新能源陸續推出EV系列、EC系列等多款車型。正是這些產品的大量上市,讓新能源車型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徹底激活市場需求的“固定之星”。經過多年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電動汽車用戶對質量的追求明顯提升。為此,北汽新能源推出了立特、EU5、EX5、EX3等一系列產品。立特作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純電動小型車,也是中國首款實現C2M客戶定制化生產的新能源車型,可滿足4.8萬多個個性化定制需求。首款基于達爾文系統的EU5車型還實現了高性能ADAS智能輔助和L2級自動駕駛。NEDC的綜合運行里程為460公里,恒定速度為6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為570公里,是世界上續航里程最長的車型之一。
此外,借助麥格納60多年的制造和供應質量以及在全球汽車行業的經驗,以及大眾汽車集團前全球首席設計師De Silva先生和全球最大的獨立汽車工程公司EDAG的加入,北汽新能源打造了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第一款量產車型可能會在2020年正式上市。至此,北汽新能源不斷升級迭代產品,實現了從轎車、SUV、微型客車到超級跑車的產品全覆蓋。它的續航里程已從最初的150公里逐漸增加到550公里,成為中國純電動汽車領域最長、最全面的,滿足了人們對通勤汽車、消費升級和高端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設施的改善已成為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南針”。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除了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產品外,健全的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用戶的駕駛體驗,甚至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基礎設施的困境在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數量和分布,這將影響電動汽車充電的便利性。面對充電站,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充電標準和相關標準,甚至一些專業的充電站也不兼容。此外,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大型充電設施的形成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建設各方面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增加了選址難度。面對日益增多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基礎設施的完善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南針”。在早期階段……
市場開拓,北汽新能源不斷努力解決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痛點,努力突破市場推廣中的瓶頸和障礙。為了緩解消費者對里程、充電和低溫的焦慮,北汽新能源近年來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在私人充電樁方面,我們將與國家電網合作,優化安裝流程,縮短安裝時間。同時,我們將與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物業推廣,克服物業瓶頸,減少影響私樁組裝的困難。在公共充電站方面,北汽新能源與青島特電、冀東物貿共同成立了國內首家充電合資公司“北汽特電”,打造了一個名為“充電吧”APP的在線充電服務平臺,方便了用戶充電,極大緩解了用車焦慮。為了更好地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北汽新能源還率先推廣了電池更換模式,更換一次電池只需2分46秒,進一步打消了用戶的充電焦慮。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在北京、廈門、蘭州、廣州等11個城市部署了1.6萬多輛汽車,并在全國13個省市共建設了160座配套電站,滿足了汽車的運營需求。在電站置換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具備電站建設的產業化、模塊化能力。通過前期準備,可在3天內完成更換電站的建設和安裝,提供模塊化、快速的充電站建設。開放式一體化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壓艙石”。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不斷的技術進步和創新。但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建立跨行業合作的新業態,實現技術與產業的無縫融合。這是實現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壓艙石”。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北汽新能源基于當前能源安全和節能減排的國情,選擇了純電動驅動技術路線,掌握了核心技術。不斷推動技術創新邁上新臺階,成功對接分時租賃、智能制造、電力、新能源、儲能等多個行業。建立了跨行業、跨領域的新業態,實現多元化發展,推動上述相關行業的產業轉型,加快消除行業壁壘,不斷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業務和商業模式的跨界融合發展。隨著共享單車的迅速崛起,共享汽車的數量逐漸增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事實上,北汽新能源是業內最早推出分時租賃業務的車企。早在2014年12月,北汽新能源就在科技部率先開展分時租賃,解決公務出行問題。隨后,它在多個部委和企業推廣,并成立了兩家專業公司,為官方和社會市場提供運營服務。隨著純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的發展,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已經從理論發展到現實,可以直接解決以光伏和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多年來的并網問題。2017年11月,北汽新能源發布“擎天柱計劃”,將光伏發電、儲能和電動汽車相結合,真正實現“端到端”零排放,盤活全產業鏈碳循環價值鏈,以“調峰、填谷、均衡布局”的方式進入能源管理服務領域。擎天柱計劃光伏儲能交換站由控制艙、能源艙、回收艙、光伏、電網等組成,可實現互動發電、供電、并聯離網運行。經過多年的“開拓”和以身作則……
北汽新能源吸引了一批非行業資本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關注。為了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普萊德等產業鏈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創新,使雙方得以快速發展。北汽新能源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培育了用戶和市場,提振了社會各界的信心和期望,用自己的努力撬動了數千億社會資本,幫助了一批估值數千億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寧德時代,成為各自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此外,北汽新能源還與麥格納、康德信、英飛凌、洛可可、易達、百度、京東、華為等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大數據、輕量化等領域進行合作,實現聯盟發展。
俯瞰拜茨藍谷麥格納智能制造基地,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整合國內外優秀知識資源,與大眾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已成為北汽新能源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為了升級聯合創新模式,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北汽新能源于2018年牽頭成立了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吸引了比亞迪、吉利等頭部車企、產業鏈成員、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資本參與,共有21家單位參與共建,匯聚行業領先的技術儲備、一流的設施設備資源、一流的人才隊伍和一流的資金實力,匯聚行業實力,參與國際競爭。經過十年的磨礪,一把劍從未被試過。“經過十年的砥礪前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逐漸成熟,產品日益豐富,市場持續增長。這一切標志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主導的增長期結束,行業進入了依靠內生動力穩定增長的成熟期。
當前的競爭格局不再是單一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簡單對抗,而是演變成全球和系統能力的持續競爭。只有堅持技術創新,注重產品進化,加強跨行業開放與融合,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才能經受住行業的嚴冬,不斷突破體系和品牌能力,迎來欣欣向榮的“春天”!
201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沒有走出寒冬。各權威機構預測顯示201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年度銷量負增長7至10已連續兩年遭遇負增長。
1900/1/1 0:00:00隨著國內汽車的保有量和平均車齡的提升,汽車后市場逐漸受到多方的關注。各大品牌在提高服務品質的同時,也不斷細化服務項目,滿足車主需求。
1900/1/1 0:00:00導語:選在情人節上市的吉利icon,不僅是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車,也將成為未來中國市場SUV產品的新偶像。
1900/1/1 0:00:00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很多小伙伴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有的忙碌在回家的路上,有的準備春節出游的行程。而想要讓這些美好的計劃一一落地,自然離不開一臺靠譜的座駕。
1900/1/1 0:00:00作為中國汽車界的頂級獎項每年年底發布的軒轅獎都被視為中國汽車界的一件大事兒更被譽為中國汽車界“奧斯卡”每屆大會的評獎結果都會在中國汽車行業引起不小的關注。
1900/1/1 0:00:00“你家的車怕冷嗎?”部分消費者的第一反應是:“車是鋼鐵之軀,怎么會怕冷?大雪天駕車回家和平時并沒有覺得有什么明顯不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