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東風公司三位全國人大代表譚敏強、王建清、楊志剛在會前討論了各自的建議。“與去年的焦慮相比,今年的心態更加放松,我們已經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召開做了充分的準備。”3月4日下午,來自東風公司的三位全國人大代表譚敏強、王建清、楊志剛在北京國一酒店會面,討論每個人帶來的建議。他們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盡職盡責,不會辜負東風公司黨委的期望和重托。自3月2日抵達北京以來,三位全國人大代表接受了新華社、人民日報、湖北電視臺等數十家主流媒體的采訪。他們的建議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4日下午,譚敏強填寫了兩份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建議,并在規劃大會開幕后提交。此前,譚敏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以借為主”只能解決產品可用和不可用的問題。要實現產業的長期發展,就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在新能源和燃料電池領域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使創新更加堅實和堅定。譚敏強認為,中國要實現從汽車強國向汽車強國的跨越,一方面需要彌補不足,另一方面需要面對新技術,加大基礎研發投入。抵達北京后,我一直在認真準備建議,并密切關注業內其他代表的聲音。“譚敏強說,在會議期間,我能夠與來自各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進行廣泛交流,了解各行業一年來發生的變化,受益匪淺。和譚敏強一樣,王建清這兩天也很忙,接待來訪媒體,研究會議材料d準備建議材料。與車間里的工人相比,這種疲勞算不了什么, ”王建清聲音略顯沙啞。他這次的建議是加快制度的實施,確保工匠精神的傳承,促進高質量發展。他認為,傳承工匠精神,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制定政策,為傳承工匠精神提供制度保障。企業應將制度轉化為內生動力,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員工搭建良好的平臺。勞動者要立足崗位,不斷提高技能,創造符合客戶滿意度的產品,通過高質量的產品促進企業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楊志剛為這次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準備了四條建議,其中兩條與工人直接相關,呼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勵員工在高質量發展中做出貢獻。這兩天,他多次回顧仔細閱讀建議的材料。在代表團的全體會議和小組會議上,我將抓住機會說出工人們的聲音。“楊志剛對接下來幾天的會議日程十分熟悉,眼里充滿了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訪問期間,王建清和楊志剛還帶來了承載東風公司故事的老物件。在王建清的工作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如今,王建清不僅接過了師傅手中的全國勞動模范接力棒,還接過了全國人大代表接力棒,繼續為一線員工代言。照片中的藍色工作服已經成為歷史。早在五年前,工人們就換上了白色的工作服。”王建清說,從“藍領”變成“白領”,車間里的工人一改往日油漬斑斑的形象。“這不僅是因為工廠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是行業工人技能提高和企業信心的體現。“在楊志剛房間的工作臺上,擺放著一幅朱紅色的版畫,畫中有一盞黑馬燈。仔細觀察,這盞燈的構圖還有另一個謎:在燈罩的右下角,一群工人背著鋼負載向前移動,而在左上角,汽車廠的生產設備隱約勾勒出來。在燈座上,一輛軍用卡車向前沖去。楊志剛介紹,這是對第二汽車廠成立初期“馬燈精神”的再現。畫中的工人是第一代東風人,他們用每一把鏟子挖山、挖田,用每一塊磚和瓦建造工廠,用肩膀和手在困難的環境中搬運汽車。馬登代表了第二汽車建設初期的艱苦奮斗和創業精神。面對困難,他們不屈不撓。他們必須在每一個工廠的建設和每一種產品的設計中精益求精。這也是東風人血液中代代相傳的勞動精神, “楊志剛說,把‘馬燈’帶到兩會上,將有助于更多人了解東風,也將使新時代的產業工人能夠繼承老一輩工匠的精神。他們將立足崗位,扎實工作,創造更多優質產品,為從制造強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做出貢獻r
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多項舉措將給處于變革發展中的汽車行業帶來重要影響。首先,汽車消費迎來利好。
1900/1/1 0:00:003月6日一早,蔚來汽車(NYSENIO)今發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8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
1900/1/1 0:00:00斬獲2018GoodDesignAward大獎,獲得專業領域高度贊譽起亞K9擁有兼具品格和高級感的外形設計、感性的內飾空間和強勁的動力性能打造“SalondeK9”特殊空間,
1900/1/1 0:00:00陽春三月,踏著熟悉的節奏和鏗鏘的步點,中國迎來了舉世矚目的兩會。當我們每個人都在高度關注這場牽動國計民生的盛會時,外媒記者已紛紛在人民大會堂用中文提問,越來越多的外國網友也開始守著時間看兩會直播。
1900/1/1 0:00:003月6日,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在杭州召開“尊龍智變領創未來”2019年商用車用油新品發布會暨長城潤滑油全國經銷商大會。
1900/1/1 0:00:00大眾汽車集團正向其他廠商開放其于近年開發的模塊化電動平臺,旨在對MEB平臺進行最廣泛的挖掘利用,發揮規模效益,顯著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確保未來有更多人能享受到個性化的移動出行服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