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主品牌轎車在國內市場的銷售表現持續低迷,許多車企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
9月6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劉衛東公開表示,希望“加快海外市場發展,帶動國產品牌進步”。
不僅是東風,奇瑞、長安、力帆等自主品牌也加大了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在國內銷售低迷的背景下,獨立車企希望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鞏固銷量,并能夠反饋其品牌在中國的發展。
但理想是充實的,現實是骨感的。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前7個月國內汽車累計出口51.66萬輛,同比下降9%。其中,乘用車出口30.23萬輛,同比下降12.3%。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加速海外布局
據劉衛東介紹,根據東風汽車針對“DH310”海外市場的中期業務計劃,我們的目標是到2016年向海外出口30萬輛汽車,占總銷量的10%。
根據東風汽車2012年提出的“Dry D300”中期經營計劃,到2016年,自主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
但從今年1-7月的銷量來看,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板塊表現有所不同。東風風行、啟辰和東風小康的銷量同比增長,東風風神和鄭州日產的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國內國內轎車市場份額“11連跌”的背景下,海外業務受到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從整體環境來看,國內汽車出口實際上呈下降趨勢。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今年1-7月,國內汽車累計出口51.66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其中,乘用車出口30.23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3%。
即便如此,汽車公司對海外市場的熱情并沒有減弱。近日,長安汽車副總裁朱華榮向媒體透露,到2020年,長安汽車海外項目總投資計劃將達到10億美元,在產品方面將有15款新車在海外市場上市。
早在幾年前,長城、吉利、奇瑞等車企的年均出口量就已經達到或超過10萬輛。然而,由于巴西和俄羅斯等主要出口國稅收政策的變化,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內車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出現了一定的波動。
為了解決汽車貿易壁壘問題,一些合資汽車公司已經開始在一些海外國家投資建廠,尋求本地化生產以避免政策風險。
據媒體報道,奇瑞首個海外工廠近日在巴西建成投產,隨后與委內瑞拉商務部簽署了購買1.3萬輛汽車的意向書。
今年5月,長城汽車宣布將投資32億元人民幣在俄羅斯建立年產15萬輛的汽車基地。
國內外獨立車企信心反轉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一直將國際化視為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與國內市場相比,一些自動駕駛汽車企業對海外市場更有信心。
力帆汽車總裁尚友直言:“對我們來說,海外市場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地處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國產車企,在國內外都出現了市場信心倒置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在中國固有品牌形象的影響。
對此,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司司長徐長明表示,“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的80%,超過50億人,尤其是東歐、亞洲、南美甚至非洲。這部分市場潛力巨大。”
業內人士分析,自主品牌汽車在中低收入地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國家。自主品牌的許多車型的工藝和質量都“達到或超過了合資企業的水平”。國內銷售額難以增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上仍然存在許多偏見”。但在國外市場,這種偏見很少出現。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曉宇認為,國外消費者對汽車的選擇是基于產品性能和配置,而不是過度依賴品牌,這有利于國內品牌產品的競爭。
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除了消費者習慣外,由于自主品牌一直扎根于低端市場,其在國內市場的形象和口碑早已成型。要改變這種局面并不容易,將在國內競爭中培養出來的成熟產品引進海外,重塑海外市場的品牌形象是相對可行的。
在品牌塑造方面,國內消費者可能更喜歡外國品牌,這需要人們逐漸改變認知,才能逐漸改變消費習慣
9月8日,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再度啟動,全球政商要人匯聚廈門。以“只做加法”為準則的廣汽傳祺再次獲得投洽會主辦方認可,擔綱貴賓接待用車大任,同時也再度向世界證明,中國汽車工業正在崛起。
1900/1/1 0:00:00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覽局承辦的“2014中國阿拉伯國家汽車合作論壇”于9月12日在塞上湖城銀川市落下帷幕。
1900/1/1 0:00:009日,國家發改委對吉林三家水泥企業開出114億元的反壟斷罰單。近期中國反壟斷不斷擴圍,頻率也呈增強態勢。
1900/1/1 0:00:008月的南京火熱異常,在第二界夏季青奧會舉辦期間,除了賽場上眼花繚亂的比賽項目和奪人眼球的運動明星之外,場外的榮威W5青奧會指定用車也讓人記憶深刻。
1900/1/1 0:00:00“何止是春天,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迎來火熱的夏天。”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日前在2014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判斷市場向好的重要標志正是私家車新能源化。
1900/1/1 0:00:00近日,奇瑞汽車官方公布了8月份的銷量。數據顯示,奇瑞汽車在8月份延續了7月的增長勢頭,月銷量36156輛,同比增長153,環比增長23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