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當續航 1000KM 成為硬指標,電池技術何去何從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汽車熱的背后,電池革命經常被提及。遺憾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似乎沒有人的生活被改變。去年10月,一家名為QuantumScape的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宣稱:“我們的新電池不僅可以將電動汽車的電池壽命提高一倍,還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充電工作,甚至比現有的鋰電池更加安全。”三個月后,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蔚來在NIODay發布了一款續航超過1000km的汽車。他們聲稱將配備固態電池技術,并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或許QuantumScape和蔚來真可以用固態電池帶來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但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他們還需要瓦解鋰電池幾十年的統治地位。1為什么電池革命來得這么晚?為什么鋰電池能稱霸行業30多年卻屹立不倒?答案很簡單:制造新電池的化學方程式還沒有出現。"自18世紀以來,電池的基本概念從未改變過。"悉尼大學化學家、Gelion Technology創始董事長托馬斯·馬斯梅爾(Thomas Maschmeyer)教授說。所有電池的主要成分不外乎三個:正極、負極和電解液(電解液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上述三要素不可改變的前提下,行業要想實現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就必須調整電池的化學成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電池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研究元素周期表,以便找到新的化合物來取代鋰電池。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研發超過鋰電池能量密度的新型電池,如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第二,在現有電池中加入更多元素,如鈉離子、鋁離子、鎂離子電池。但是,改變電池的化學成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電池在化學反應中產生能量。以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為例,它們會使用石墨負極和金屬氧化物正極(通常為鈷、鎳、錳、鐵或鋁),電解液為有機溶劑中的鋰鹽。鋰離子電池通電時,負極與電解液中的鋰發生反應,電子在負極周圍積累。正極發生化學反應后,這些電子會被吸引,產生電子流。這個過程叫做還原氧化過程。(也就是化學課上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于一次性電池(如遙控器中的AA電池),電子流只需單向工作。但是在充電電池上,電子流的運動過程就變成可逆的了。換句話說,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穿梭的電子必須購買一張“往返票”,并且不會消耗或破壞活性化學物質。在鋰離子電池之上,氧化還原反應只是教科書級別的。在電池材料開始降解之前,電子可以雙向移動,實現數千次循環。不幸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缺陷的:充放電循環會產生微小的金屬晶須(稱為樹枝狀晶體),這些金屬晶須會穿過電解液,縮短電池壽命。在極少數情況下,鋰離子電池會著火(想想當年發生燃燒事故的Note 7)。那么,如果我們改變成分,用鎂代替鋰呢?后者更容易開采,可以達到類似的能量密度。事實證明,鎂離子電池理論沒有問題,實踐一塌糊涂。對鋰有效的化學反應對鎂沒有影響,對鈉、鋁或任何其他系統也沒有影響。在鋰離子電池中,鋰可以通過插層在石墨負極中擴散穩定,而鎂不能。不僅不能在負極穩定,鎂還會在負極發生反應,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進一步阻礙鎂離子在電極和電解質之間的擴散。一旦出現這種界面膜,電池的性能會迅速下降。鎂遇到的問題并不少見。很多想把鋰做成神壇的化學成分都可以實現充放電的功能,…但它們并不完美。顯然,擴散能力弱意味著鎂離子電池不能儲存大量能量。鋰空氣電池雖然實現了高能量密度,但穩定性存在問題。至于鈉,雖然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化學元素,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很低,根本無法用于消費電子或電動汽車。在這么多種鋰電池中,唯一投入市場的可能就是鋰硫電池了。這項技術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期待,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傳統鋰離子電池的5倍。但是鋰硫電池并不完美,因為鋰和硫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多硫化鋰。這種物質具有高溶解度,可以擴散到電解質中,并穿過分隔正極和負極的膜。多硫化鋰不是期望的氧化還原反應,因為它將覆蓋和鈍化負電極,隨后容量快速下降,直到電池最終放電。這個過程被稱為多硫化物重組。20多年來,它一直讓研究人員頭疼。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改進工作,但仍然很難找到商業化的替代方法。當所有研究人員都束手無策,找不到改進的方法時,固態電池出現了。什么是固態電池?它拋棄了傳統的電解質,改用固體電解質,而新型電解質是固體電池的核心。固體電解質除了能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能起到隔膜的作用。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的選擇上,高壓電極材料可以勝任;至于負極,可以用鋰金屬實現能量密度的大飛躍。其實固態電池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固態電池的研發過程始于20世紀50年代,近年來因為電池革命被迫走上前臺。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有幾個優勢:一是更安全;二是體型更瘦;第三,能量密度更高;第四,制造難度更低。通常動力電池系統需要先生產單體,單體封裝完成后再串聯組裝單體。如果先串聯單體,會導致短路和自放電。固態電池的電芯沒有液體,可以先串并聯組裝,減少了組裝外殼所用的材料,大大簡化了封裝設計。理論上,量產電動車(特斯拉用的)最強的21700NCA三元鋰電池電芯,能量密度只有251Wh/kg。業內人士認為,300Wh/kg將是三元鋰電池無法逾越的鴻溝。至于固態電池,其能量密度有望達到400-1000WH/kg,可以大大緩解電動車用戶的里程焦慮。此外,它的應用還可以降低電池組甚至整車的成本。由于固態電池沒有燃燒或爆炸的后顧之憂,BMS(這也是特斯拉的強項)等溫控元件可以完全退役,無隔膜設計可以進一步減輕電池系統的負擔。好處數不勝數,但固態電池要在實驗室里量產并不容易。目前固態電池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離子電導率低,界面阻抗高。另外,即使解決了材料問題,電池的標準化制造等問題也會凸顯出來。好在CD機取代卡帶的時候鋰離子技術就誕生了,存儲介質的轉換讓很多索尼膠片廠閑置。當我意識到這些薄膜廠可以幫助鋰電池的時候,原來過時的產能又被重新激活了。換句話說,鋰電池誕生之初,就做好了量產的準備。相比之下,固態電池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是一次徹底的重新開始。在量產之前,必須放棄過去30年建造的電池工廠和技術,因為固態電池與之前的技術儲備不兼容。”Silanano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Gene Berdichevsky指出。同時,鋰離子電池今天的普及也是經過30多年的量產迭代才能出現的。1994年最常用的18650鋰離子電池10多塊錢,容量只有1100mAh。2001年,價格跌至3美元,容量躍升至1900mAh。如今這種電池的容量已經超過3000mAh,而且成本還在不斷降低。“沒有人會和性價比過不去。鋰離子電池至少可以統治整個行業10年。”一位電池專家認為。電池行業的發展與成本密切相關,成本與規模緊密相連。有了這樣一個好的開始,鋰離子電池從高度專業化的產品發展到大眾市場的產品仍然花了15年的時間。對于號稱幾年后徹底顛覆整個電池行業的新技術,很多人還是持懷疑態度。從股價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QuantumScape作為固態電池行業的明星公司,持有200多項固態電池專利,市值一度飆升至500億美元,但自去年底以來已下跌過半。有人指出,雖然QuantumScape技術不錯,但他們拿出來的樣品電池比Apple Watch的電池還小,而且他們從來沒有走出過實驗室。很多人在研究了已公布的技術文件后,認為QuantumScape或許終于可以將固態電池推向市場,但恐怕很難滿足車輛的要求,價格也會很貴。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固態電池真正落地的時間會在2025年到2030年之間。其實目前很多巨頭都或多或少投資了一些固態電池創業公司。福特、寶馬和現代共同投資了一家名為Solid Power的初創公司,而本田則選擇與美國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學院合作,試圖開發一種可以將能量密度提高10倍的新產品(盡管該項目仍然使用電解質)。總的來說,它不僅獲得了美國能源部200萬美元的獎勵,還聯手LG化學投資2億美元繼續開發固態鋰電池,為其雪佛蘭Bolt電動車提供彈藥。大眾汽車公司已經建立了……ed與福特結盟,已向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投資3億美元,但他們的生產線要到2024年才能完工(1gWh),第二家工廠將在2026年組建(20gWh)。至于量產,要等到2028年。相比之下,豐田是最快的,他們準備在東京奧運會期間發布一款采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票已跳過)。不過量產可能還要再等五六年。此外,豐田還與本田、日產和松下組成了日本固態電池研發聯盟,預計2030年電動汽車的續航時間將達到500英里(約804公里)。有趣的是,松下曾表示,固態電池在未來十年將很難投入商業使用。或許,在固態電池出現之前,鋰電池可能還會統治行業一段時間。例如,昨天,小鵬發布了基于磷酸鐵鋰電池的P7和G3的最新版本。理論和實踐有時候不在一個頻率上。假設固態電池真的能快速落地,達到某些廠商宣稱的1000KM續航,人們對電動車還會有其他焦慮嗎?當然有,而且不少。比如充電速度,充電站建設,充電站后面的電網設施等等。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格林伍德教授表示,電動汽車的成功取決于無處不在的充電網絡和更快的充電速度。我們先來看看快充技術。這里首先要明確實驗室技術和商用技術的區別,因為真正加載的產品都要經過極端溫度、惡劣行駛條件和大功率快充的測試,對任何技術都是巨大的挑戰。此外,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和電動汽車商業化的深入,快速充電網絡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年發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發電超級大國,電能不會成為制約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其真正的挑戰在于配電設施、布線和變電站。“從技術角度來說,很多公司都拿出了實驗室技術,但是如何大規模產業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過程至少需要5-8年。”一位從業者談到。在汽車熱的背后,電池革命經常被提及。遺憾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了,似乎沒有人的生活被改變。去年10月,一家名為QuantumScape的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宣稱:“我們的新電池不僅可以將電動汽車的電池壽命提高一倍,還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充電工作,甚至比現有的鋰電池更加安全。”三個月后,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蔚來在NIODay發布了一款續航超過1000km的汽車。他們聲稱將配備固態電池技術,并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或許QuantumScape和蔚來真可以用固態電池帶來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但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他們還需要瓦解鋰電池幾十年的統治地位。1為什么電池革命來得這么晚?為什么鋰電池能稱霸行業30多年卻屹立不倒?答案很簡單:制造新電池的化學方程式還沒有出現。"自18世紀以來,電池的基本概念從未改變過。"悉尼大學化學家、Gelion Technology創始董事長托馬斯·馬斯梅爾(Thomas Maschmeyer)教授說。所有電池的主要成分不外乎三個:正極、負極和電解液(電解液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上述三要素不可改變的前提下,行業要想實現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就必須調整電池的化學成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電池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研究元素周期表,以便找到新的化合物來取代鋰電池。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是研發超過鋰電池能量密度的新型電池,如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第二,在現有的電池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如鈉離子、鋁離子和鎂離子……m離子電池。但是,改變電池的化學成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可能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電池在化學反應中產生能量。以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為例,它們會使用石墨負極和金屬氧化物正極(通常為鈷、鎳、錳、鐵或鋁),電解液為有機溶劑中的鋰鹽。鋰離子電池通電時,負極與電解液中的鋰發生反應,電子在負極周圍積累。正極發生化學反應后,這些電子會被吸引,產生電子流。這個過程叫做還原氧化過程。(也就是化學課上的“氧化還原”反應。對于一次性電池(如遙控器中的AA電池),電子流只需單向工作。但是在充電電池上,電子流的運動過程就變成可逆的了。換句話說,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穿梭的電子必須購買一張“往返票”,并且不會消耗或破壞活性化學物質。在鋰離子電池之上,氧化還原反應只是教科書級別的。在電池材料開始降解之前,電子可以雙向移動,實現數千次循環。不幸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缺陷的:充放電循環會產生微小的金屬晶須(稱為樹枝狀晶體),這些金屬晶須會穿過電解液,縮短電池壽命。在極少數情況下,鋰離子電池會著火(想想當年發生燃燒事故的Note 7)。那么,如果我們改變成分,用鎂代替鋰呢?后者更容易開采,可以達到類似的能量密度。事實證明,鎂離子電池理論沒有問題,實踐一塌糊涂。對鋰有效的化學反應對鎂沒有影響,對鈉、鋁或任何其他系統也沒有影響。在鋰離子電池中,鋰可以通過插層在石墨負極中擴散穩定,而鎂不能。不僅不能在負極穩定,鎂還會在負極發生反應,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EI),進一步阻礙鎂離子在電極和電解質之間的擴散。一旦出現這種界面膜,電池的性能會迅速下降。鎂遇到的問題并不少見。很多想讓鋰成為神壇的化學成分,都可以實現充放電的功能,但并不完美。顯然,擴散能力弱意味著鎂離子電池不能儲存大量能量。鋰空氣電池雖然實現了高能量密度,但穩定性存在問題。至于鈉,雖然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化學元素,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很低,根本無法用于消費電子或電動汽車。在這么多種鋰電池中,唯一投入市場的可能就是鋰硫電池了。這項技術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期待,主要是因為它可以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傳統鋰離子電池的5倍。但是鋰硫電池并不完美,因為鋰和硫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多硫化鋰。這種物質具有高溶解度,可以擴散到電解質中,并穿過分隔正極和負極的膜。多硫化鋰不是期望的氧化還原反應,因為它將覆蓋和鈍化負電極,隨后容量快速下降,直到電池最終放電。這個過程被稱為多硫化物重組。20多年來,它一直讓研究人員頭疼。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改進工作,但仍然很難找到商業化的替代方法。當所有研究人員都束手無策,找不到改進的方法時,固態電池出現了。什么是固態電池?它拋棄了傳統的電解質,改用固體電解質,而新型電解質是固體電池的核心。固體電解質除了能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能起到隔膜的作用。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的選擇上,高壓電極材料可以勝任;至于負極,可以用鋰金屬實現能量密度的大飛躍。其實固態電池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固態電池的研發過程始于20世紀50年代,近年來因為電池革命被迫走上前臺。與傳統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有幾個優勢:一是更安全;二是體型更瘦;第三,能量密度更高;第四,制造難度更低。通常動力電池系統需要先生產單體,單體封裝完成后再串聯組裝單體。如果先串聯單體,會導致短路和自放電。固態電池的電芯沒有液體,可以先串并聯組裝,減少了組裝外殼所用的材料,大大簡化了封裝設計。理論上,量產電動車(特斯拉用的)最強的21700NCA三元鋰電池電芯,能量密度只有251Wh/kg。業內人士認為,300Wh/kg將是三元鋰電池無法逾越的鴻溝。至于固態電池,其能量密度有望達到400-1000WH/kg,可以大大緩解電動車用戶的里程焦慮。此外,它的應用還可以降低電池組甚至整車的成本。由于固態電池沒有燃燒或爆炸的后顧之憂,BMS(這也是特斯拉的強項)等溫控元件可以完全退役,無隔膜設計可以進一步減輕電池系統的負擔。好處數不勝數,但固態電池要在實驗室里量產并不容易。目前固態電池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離子電導率低,界面阻抗高。另外,即使解決了材料問題,電池的標準化制造等問題也會凸顯出來。好在CD機取代卡帶的時候鋰離子技術就誕生了,存儲介質的轉換讓很多索尼膠片廠閑置。當我意識到這些薄膜廠可以幫助鋰電池的時候,原來過時的產能又被重新激活了。換句話說,鋰電池誕生之初,就做好了量產的準備。相比之下,固態電池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是一次徹底的重新開始。在量產之前,必須放棄過去30年建造的電池工廠和技術,因為固態電池與之前的技術儲備不兼容。”Silanano Technologies首席執行官Gene Berdichevsky指出。同時,鋰離子電池今天的普及也是經過30多年的量產迭代才能出現的。1994年最常用的18650鋰離子電池10多塊錢,容量只有1100mAh。2001年,價格跌至3美元,容量躍升至1900mAh。如今這種電池的容量已經超過3000mAh,而且成本還在不斷降低。“沒有人會和性價比過不去。鋰離子電池至少可以統治整個行業10年。”一位電池專家認為。電池行業的發展與成本密切相關,成本與規模緊密相連。有了這樣一個好的開始,鋰離子電池從高度專業化的產品發展到大眾市場的產品仍然花了15年的時間。對于號稱幾年后徹底顛覆整個電池行業的新技術,很多人還是持懷疑態度。從股價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QuantumScape作為固態電池行業的明星公司,持有200多項固態電池專利,市值一度飆升至500億美元,但自去年底以來已下跌過半。有人指出,雖然QuantumScape技術不錯,但他們拿出來的樣品電池比Apple Watch的電池還小,而且他們從來沒有走出過實驗室。很多人在研究了已公布的技術文件后,認為QuantumScape或許終于可以將固態電池推向市場,但恐怕很難滿足車輛的要求,價格也會很貴。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固態電池真正落地的時間會在2025年到2030年之間。其實目前很多巨頭都或多或少投資了一些固態電池創業公司。福特、寶馬和現代共同投資了一家名為Solid Power的初創公司,而本田則選擇與美國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學院合作,試圖開發一種可以將能量密度提高10倍的新產品(盡管該項目仍然使用電解質)。總的來說,它不僅獲得了美國能源部200萬美元的獎勵,還聯手LG化學投資2億美元繼續開發固態鋰電池,為其雪佛蘭Bolt電動車提供彈藥。大眾汽車公司已經建立了……ed與福特結盟,已向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投資3億美元,但他們的生產線要到2024年才能完工(1gWh),第二家工廠將在2026年組建(20gWh)。至于量產,要等到2028年。相比之下,豐田是最快的,他們準備在東京奧運會期間發布一款采用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票已跳過)。不過量產可能還要再等五六年。此外,豐田還與本田、日產和松下組成了日本固態電池研發聯盟,預計2030年電動汽車的續航時間將達到500英里(約804公里)。有趣的是,松下曾表示,固態電池在未來十年將很難投入商業使用。或許,在固態電池出現之前,鋰電池可能還會統治行業一段時間。例如,昨天,小鵬發布了基于磷酸鐵鋰電池的P7和G3的最新版本。理論和實踐有時候不在一個頻率上。假設固態電池真的能快速落地,達到某些廠商宣稱的1000KM續航,人們對電動車還會有其他焦慮嗎?當然有,而且不少。比如充電速度,充電站建設,充電站后面的電網設施等等。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格林伍德教授表示,電動汽車的成功取決于無處不在的充電網絡和更快的充電速度。我們先來看看快充技術。這里首先要明確實驗室技術和商用技術的區別,因為真正加載的產品都要經過極端溫度、惡劣行駛條件和大功率快充的測試,對任何技術都是巨大的挑戰。此外,隨著電動汽車數量的增加和電動汽車商業化的深入,快速充電網絡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年發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發電超級大國,電能不會成為制約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其真正的挑戰在于配電設施、布線和變電站。“從技術角度來說,很多公司都拿出了實驗室技術,但是如何大規模產業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過程至少需要5-8年。”一位從業者談到。

標簽:本田世紀大眾豐田福特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覆蓋300個城市 國內特斯拉超充樁超6000

日前,據特斯拉官方信息,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在數量正式突破6000個,超級充電站突破760座,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充電網絡建設達成新的里程碑。

1900/1/1 0:00:00
智能駕駛輔助功能開放 零跑T03 OTA升級解鎖新技能

3月5日,零跑T03再次整車OTA升級,本次升級主要開放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Beta版)、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Beta版)、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Beta版)共三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1900/1/1 0:00:00
E周新勢力 | 集度汽車成立;蔚來2020年總收入超162億;小鵬G3/P7新增車型上市

本周,蔚來發布2020年財報,雖然其全年凈虧損53億元,但實現了毛利率轉正。這讓業內對蔚來增加了許多期待。同時,手握超400億元現金,也讓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抱有信心。

1900/1/1 0:00:00
每年都有全新電動車 大眾發布新戰略

日前,大眾汽車在線上舉辦了一場品牌戰略發布會,公布了名為ACCELERATE的全新戰略。

1900/1/1 0:00:00
聚焦兩會丨廣汽集團曾慶洪提5項建議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于3月日和5日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
每周辣評丨中興造車是蹭熱度?原來人家才是車圈隱形大佬,布局比華為廣

01中興也是老江湖了辣評:今年科技公司跨界造車的新聞特別多,百度、蘋果之后,華為和小米又被第N次傳出要造車的消息,一家明確否認,另一家表示等等看。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