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百度、華為造車的A面與B面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當前,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汽車正在從單純的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動終端轉變,成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有望吸引各方力量進入市場。特斯拉、蔚來等眾多造車新星企業在冉冉崛起,百度、恒大、阿里、華為等跨界者躍躍欲試。不得不承認,現在確實是智能電動車最火的時代。其中絕大多數玩家都是以資本投入為主。相比之下,百度和華為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先來看看百度。除了技術授權,他們還作為車輛制造商進入了汽車行業。再看華為,我們繼續強調不造車,但同時,我們甚至向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各個關鍵點派出精兵強將。仔細觀察,表象背后可能有另一個世界。在雷鋒網看來,華為背后可能不會造車,但百度背后的車不僅僅是做整車那么簡單。百度造車,不是為了造車。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開啟,未來汽車軟件在整車價值中所占的比重將會繼續增加。摩根士丹利的一份自動駕駛行業報告指出,在傳統汽車生產中,硬件占整車價值的90%,軟件僅占10%。但在未來,軟件的價值比重將增加到40%。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汽車在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方面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以上。其中,汽車軟件市場將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840億美元。隨著汽車軟件市場的逐步擴大,開放領先的Apollo自動駕駛平臺將是百度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最大的強項。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始于2013年。經過四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廣受關注的自動駕駛軟件平臺Apollo推出。在2020年底的阿波羅生態大會上,百度還推出了樂高汽車智能解決方案,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客艙、智能云、智能地圖四個方面。其中,ANP是一種基于視覺感知的高級智能駕駛方案,據稱可以與特斯拉的NOA相媲美。同時,作為全球首個系統級開源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在全球97個國家擁有超過55000名開發者,覆蓋210個生態合作伙伴,還擁有超過500輛測試車輛,測試里程超過700萬公里。百度Apollo基于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生態資源,與廣汽、威馬、吉利、一汽等車企在自動駕駛、智能車聯、數字出行、數字營銷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Apollo平臺以其實用性、完整性和領先的AI能力滲透到智能汽車行業的諸多方面。但是,要實現百度Apollo做行業使能者的野心,這種滲透程度可能還不夠。在最近的百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李彥宏進一步解釋了百度造車的原因。“在過去,汽車公司可能會猶豫,但現在我們提供了一個初步的智能汽車模板,這也將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收入產生積極影響。”李彥宏表示,很多傳統汽車廠商在這方面相對保守,不愿意主動嘗試一些新技術,所以百度只能先發制人,積極制造集成前沿技術的電動汽車。集自動駕駛服務、高精地圖、精準自動泊車、導航等自研技術于一身的自研車,無疑將百度Apollo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其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來說,由于汽車制造成本高,其產品只能搭載在現有車型上。這樣往往很難實現軟件和硬件的高度契合,從而影響系統的性能。百度基于Apollo平臺量身打造的智能電動車,將通過軟硬件的高度耦合,極大優化用戶的智能體驗,…nd打造能體現目前最高技術水平的智能汽車。自主品牌汽車的推出,不僅可以讓外界對百度的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技術有更直觀的了解,也可以提高潛在客戶對其技術的認可度,讓更多車企與之合作,應用其技術,實現百度Apollo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愿望。基于Apollo平臺的車輛品牌推出后,未來車輛銷售可能只是百度收入的一部分,更多的業務收入將來自以Apollo為核心的軟件技術。或許,實現“即使不造車,也能享受造車帶來的紅利”才是百度造車的真正目的。華為不造車,或許是為了造車。其實按照以往來看,華為是典型的有言無行的類型,但身體是老實的。已經決定不做手機的華為,2020年將占據全球手機市場14.6%的份額,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它曾表示將“堅決不做電視業務”,但其“智能屏”產品在去年與小米電視展開了價格戰...2019年5月,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并首次正式向外界宣布,華為不會造車,而是做增量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不過在官方公布之后,還是有不少華為造車的傳聞。最后一次是在2月26日。據報道,華為計劃推出自己的品牌電動汽車。但消息出來不到15分鐘,華為就迅速回應,重申“華為不造車,專注ICT技術,是智能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不過,堅稱不造車的華為并不“說”自己的專利清單。在3月2日新公布的一批專利信息中,華為申請了“安電驅動系統、動力總成、電動汽車”三項專利。在企業調查中,華為以“汽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找到119項符合條件的專利;以“自動駕駛”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到35項相關專利,其中最早的專利信息是在2014年申請的,與自動駕駛汽車的調度有關。盡管一再強調不造車,但“直言不諱”的華為早已圍繞操作系統、自動駕駛平臺、自研芯片、激光雷達、智能駕駛艙、三電技術等展開技術研發。涉及的技術涵蓋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方方面面。用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的話說,“除了機箱、四個輪子、外殼、座椅,其余都是華為自己的技術”。2020年11月,華為發布文件《關于智能汽車零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重申不會造車,并強調“今后誰提出造車,干擾公司,可以調離崗位,另謀高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文件的最后,寫著“本文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按照華為以往的行為風格,在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之前,往往會以底層為重點。通過聯合更多的廠商,把蛋糕做大,開始用自己擅長的領域搶占市場份額。所以可以預見,一再重申不會造車的華為,可能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產業鏈成熟、合作伙伴越來越緊密、激光雷達等關鍵零部件成本下降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切入新車市場。結論做汽車的百度和不做汽車的華為,似乎背道而馳。現在看來,他們更像是在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號稱不造車的華為,早已圍繞汽車智能化、電氣化技術進行研發布局,隨時準備進入市場。不造車的宣言更像是為它發射的煙霧彈。成立智能汽車公司的百度,與其說是造車,不如說是借自己的車進一步釋放Apollo的潛力,率先向世界展示智能汽車的真實面貌。迅雷當前,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車正從單純的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動終端轉變,成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有望吸引各方力量進入市場。特斯拉、蔚來等眾多造車新星企業在冉冉崛起,百度、恒大、阿里、華為等跨界者躍躍欲試。不得不承認,現在確實是智能電動車最火的時代。其中絕大多數玩家都是以資本投入為主。相比之下,百度和華為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先來看看百度。除了技術授權,他們還作為車輛制造商進入了汽車行業。再看華為,我們繼續強調不造車,但同時,我們甚至向智能汽車產業鏈的各個關鍵點派出精兵強將。仔細觀察,表象背后可能有另一個世界。在雷鋒網看來,華為背后可能不會造車,但百度背后的車不僅僅是做整車那么簡單。百度造車,不是為了造車。隨著“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開啟,未來汽車軟件在整車價值中所占的比重將會繼續增加。摩根士丹利的一份自動駕駛行業報告指出,在傳統汽車生產中,硬件占整車價值的90%,軟件僅占10%。但在未來,軟件的價值比重將增加到40%。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汽車在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方面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以上。其中,汽車軟件市場將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840億美元。隨著汽車軟件市場的逐步擴大,開放領先的Apollo自動駕駛平臺將是百度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最大的強項。百度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始于2013年。經過四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廣受關注的自動駕駛軟件平臺Apollo推出。在2020年底的阿波羅生態大會上,百度也推出了……樂高汽車智能解決方案,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小屋、智能云、智能地圖四個方面。其中,ANP是一種基于視覺感知的高級智能駕駛方案,據稱可以與特斯拉的NOA相媲美。同時,作為全球首個系統級開源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在全球97個國家擁有超過55000名開發者,覆蓋210個生態合作伙伴,還擁有超過500輛測試車輛,測試里程超過700萬公里。百度Apollo基于自身的技術積累和生態資源,與廣汽、威馬、吉利、一汽等車企在自動駕駛、智能車聯、數字出行、數字營銷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Apollo平臺以其實用性、完整性和領先的AI能力滲透到智能汽車行業的諸多方面。但是,要實現百度Apollo做行業使能者的野心,這種滲透程度可能還不夠。在最近的百度業績電話會議上,李彥宏進一步解釋了百度造車的原因。“在過去,汽車公司可能會猶豫,但現在我們提供了一個初步的智能汽車模板,這也將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收入產生積極影響。”李彥宏表示,很多傳統汽車廠商在這方面相對保守,不愿意主動嘗試一些新技術,所以百度只能先發制人,積極制造集成前沿技術的電動汽車。集自動駕駛服務、高精地圖、精準自動泊車、導航等自研技術于一身的自研車,無疑將百度Apollo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其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來說,由于汽車制造成本高,其產品只能搭載在現有車型上。這樣往往很難實現軟件和硬件的高度契合,從而影響系統的性能。百度基于Apollo平臺量身打造的智能電動車,將通過軟硬件的高度耦合,極大地優化用戶的智能體驗,打造能夠體現目前最高技術水平的智能汽車。自主品牌汽車的推出,不僅可以讓外界對百度的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技術有更直觀的了解,也可以提高潛在客戶對其技術的認可度,讓更多車企與之合作,應用其技術,實現百度Apollo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愿望。基于Apollo平臺的車輛品牌推出后,未來車輛銷售可能只是百度收入的一部分,更多的業務收入將來自以Apollo為核心的軟件技術。或許,實現“即使不造車,也能享受造車帶來的紅利”才是百度造車的真正目的。華為不造車,或許是為了造車。其實按照以往來看,華為是典型的有言無行的類型,但身體是老實的。已經決定不做手機的華為,2020年將占據全球手機市場14.6%的份額,僅次于三星和蘋果。它曾表示將“堅決不做電視業務”,但其“智能屏”產品在去年與小米電視展開了價格戰...2019年5月,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并首次正式向外界宣布,華為不會造車,而是做增量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不過在官方公布之后,還是有不少華為造車的傳聞。最后一次是在2月26日。據報道,華為計劃推出自己的品牌電動汽車。但消息出來不到15分鐘,華為就迅速回應,重申“華為不造車,專注ICT技術,是智能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不過,堅稱不造車的華為并不“說”自己的專利清單。在3月2日新公布的一批專利信息中,華為申請了“安電驅動系統、動力總成、電動汽車”三項專利。在企業調查中,華為以“汽車”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找到119項符合條件的專利;以“自動駕駛”為關鍵詞,可以檢索到35項相關專利,其中最早的專利信息是在2014年申請的,與自動駕駛汽車的調度有關。盡管一再強調不造車,但“直言不諱”的華為早已圍繞操作系統、自動駕駛平臺、自研芯片、激光雷達、智能駕駛艙、三電技術等展開技術研發。涉及的技術涵蓋了智能電動汽車的方方面面。用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的話說,“除了機箱、四個輪子、外殼、座椅,其余都是華為自己的技術”。2020年11月,華為發布文件《關于智能汽車零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重申不會造車,并強調“今后誰提出造車,干擾公司,可以調離崗位,另謀高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文件的最后,寫著“本文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按照華為以往的行為風格,在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之前,往往會以底層為重點。通過聯合更多的廠商,把蛋糕做大,開始用自己擅長的領域搶占市場份額。所以可以預見,一再重申不會造車的華為,可能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產業鏈成熟、合作伙伴越來越緊密、激光雷達等關鍵零部件成本下降的機會,從而更好地切入新車市場。結論做汽車的百度和不做汽車的華為,似乎背道而馳。現在看來,他們更像是在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號稱不造車的華為,早已圍繞汽車智能化、電氣化技術進行研發布局,隨時準備進入市場。不造車的宣言更像是為它發射的煙霧彈。成立智能汽車公司的百度,與其說是造車,不如說是借自己的車進一步釋放Apollo的潛力,率先向世界展示智能汽車的真實面貌。雷

標簽:特斯拉摩根蔚來一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智能駕駛輔助功能開放 零跑T03 OTA升級

日前,零跑T03再次整車OTA升級,本次升級主要開放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Beta版)、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Beta版)、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Beta版)共三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1900/1/1 0:00:00
蓋世周報 | 工信部就汽車半導體發聲;江淮抱團蔚來成立新公司

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政府工作報告:穩定增加汽車消費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

1900/1/1 0:00:00
特斯拉前董事:特斯拉不會永遠是霸主

據CNBC報道,特斯拉前董事會成員、長期看好特斯拉的SteveWestly認為,當前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已經升溫,盡管特斯拉預計在未來數年里實現50的年平均銷量增幅,

1900/1/1 0:00:00
從專利申請看華為造車,離真正下場還有很遠距離

和其他互聯網巨頭造車的傳聞不同,華為對造車這事有過明確表態:不造車,只聚焦ICT技術,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1900/1/1 0:00:00
安通林攜手上海納恩設立全新合資公司,引領先進電子集成解決方案開發

2021年3月5日,上海汽車內飾技術解決方案全球供應商安通林集團與上海納恩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全新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高度集成的先進汽車電子產品,

1900/1/1 0:00:00
覆蓋300個城市 國內特斯拉超充樁超6000

日前,據特斯拉官方信息,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在數量正式突破6000個,超級充電站突破760座,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充電網絡建設達成新的里程碑。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