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六位專家解讀吉利沃爾沃合并:全球車企內化增效的標志事件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月24日晚間,吉利汽車宣布,吉利汽車集團和沃爾沃汽車集團將以新四向前瞻技術為核心,在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并合作,進行深度融合。對于此次合并,合并能給雙方帶來哪些改善?合并的難度在哪里?合并對中國汽車意味著什么?就此,汽車預言家采訪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獨立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副院長李克波。他們從宏觀經濟、制度創新、企業發展、文化管理等領域進行解讀。據六位專家介紹,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已經發展到合并階段,合并的關鍵在于跨文化管理,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標志性事件。傅:吉利和沃爾沃走到了一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全球汽車企業通過提升核心技術打造品牌優勢的必由之路。業務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技術體系的可控性。在企業的發展中,品牌和技術相輔相成,技術體系支撐品牌前行。在整合過程中,升級規模維護體系,將上游合并為一,是兩家企業磨合、整合、合并的路徑,也是外人最羨慕的事情。此次合并不僅將實現優勢互補,也是雙方品牌、技術和規模再次升級的關鍵。也是汽車行業接下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從兩家公司的發展來看,是時候走到一起了。未來中國一定是全球汽車的主戰場。無論是自身發展、產業政策還是消費者消費能力,中國市場都有很大的前景。李賢均:大企業深度融合考驗的是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賢均中外汽車企業深度融合成功,不僅取決于資本能力、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還取決于跨文化管理能否有效實施。許多企業在跨國和跨地區經營時忽視了跨文化管理,文化沖突已經成為合作管理的一大挑戰。事實上,在面對國際合作時,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合規,但合規并不意味著只停留在法律法規層面,還要符合東道國企業的價值觀。只有在合規的基礎上,才能把民族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差異降到最低,才能讓兩個企業真正走到一起,甚至合二為一。縱觀全球企業并購的案例,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文化沖突的問題而失敗的。今天,吉利和沃爾沃的關系更進一步,這也是雙方相互認可的體現。業務系統、管理系統、文化系統、流程系統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內在來源,形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動態能力,是對手無法模仿的“硬實力”,也是打造世界一流技術、世界一流產品、世界一流企業、世界一流品牌的重要前提。馬光遠:汽車突破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技術領域的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的汽車工業本身就是中國整體經濟的縮影。經過40年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構建以“雙循環”為核心的發展新格局的新周期,中國經濟擁有下一波提質增效、實現二次騰飛的全部產業和財富機會。下一個wa……汽車工業的創新必須在中國,創新也必須在中國。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四個階段,即中國制造、中國資本、中國消費和中國人。目前我們處于第二到第三階段,天花板還遠沒有到來。不要老盯著產銷數據差。依托中國的消費前景,汽車行業的下一波浪潮一定在中國。這個時候就要反思自己的發展戰略,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在上游的進一步整合是開啟中國汽車全球化的另一種發展思路。中國汽車的發展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開始。在這個階段,誰先邁出第一步,誰就占據主動。現在的汽車行業,無論是制造企業還是科技企業,都在強調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但我認為突破的關鍵不僅僅在技術領域。把車打得面目全非,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所有邊界都被成功打破了。我也相信,破局的關鍵是雙方甚至多方的融合。融合水平不僅包括資金和技術,還包括整體產業鏈的協調統一。張文魁:外向型競爭是成長的墊腳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所處的環境越來越復雜。“贏家”往往具有機制成熟、姿態開放、氛圍包容等關鍵特征。在經濟增長的時候,大中小企業一起步都有發展的機會,很多小企業也能快速發展。一旦到了爬坡階段,大企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有更多的機會。外向競爭是這些大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中國汽車走出去的這些年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像吉利這樣積極向外經營,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從產品進出口、招商引資、對外投資,到接入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銷網絡,深化與跨國車企主導的科研鏈、創新鏈的互動融合,從而在全球體系中站在更高的價值鏈位置。隨著中國汽車從小到大的發展,繼續融入和深化國際研究鏈和創新鏈,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企業成為贏家有三個重要特征:外向競爭;生產力和業務規模隨我飛;供應鏈、產業鏈、R&D鏈、創新鏈連接著整個世界。可見,吉利和沃爾沃汽車之間就是這樣一款車型,值得肯定和學習。鄭云:吉利沃爾沃正處于國際化和提高效率的階段。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鄭云的整合,是汽車發展的趨勢,也是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企業雙方握緊拳頭,一心一意努力的體現,背后是雙方價值觀的高度認同。雖然在目前的企業合作中,合資和控股仍占主導地位,但吉利沃爾沃已經開了個好頭。從整合內容來看,停留在電力、新能源等領域,有助于提高雙方的綜合競爭力,通過產品力的提升,促進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從磨合到合并,吉利和沃爾沃汽車都在互相內化。回顧目前的情況,消費者的需求在發生變化,人們會更加注重智能化、個性化、沉浸式的體驗。還要關注軟件定義汽車的不斷滲透,新能源的不斷滲透,零部件供應商利潤的下降,競爭格局邊界的模糊。考慮到這些趨勢,未來要特別關注價值高地,同時在技術創新上要以客戶體驗為導向,構建良性的商業模式、敏捷高效的組織架構和相應的流程機制。里克·奧博: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標志性事件。今天的融合和過去合作的區別在于,過去對技術和市場的追求是直接的,現在雙方共同尋求長期回報。可以說,吉利和沃爾沃汽車的合并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標志性事件。過去我們長期與國際技術合資,主要是外資。這一次,真正發生的是一個中國企業和一個國際企業合并在一起,這代表了中國汽車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強大的行業整合保障。另一方面,國際企業看中中國市場,希望更深入中國。沃爾沃汽車愿意和吉利一起生活。同時,吉利也不是閉門造車,通過沃爾沃汽車這樣的品牌和自己現有的營銷渠道,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可見,兩家企業的合并也符合國際國內經濟雙周期的戰略部署。2月24日晚間,吉利汽車宣布,吉利汽車集團和沃爾沃汽車集團將以新四向前瞻技術為核心,在動力總成、三電技術、高度自動駕駛等業務領域進行合并合作,進行深度融合。對于此次合并,合并能給雙方帶來哪些改善?合并的難度在哪里?合并對中國汽車意味著什么?就此,汽車預言家采訪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獨立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副院長李克波。他們從宏觀經濟、制度創新、企業發展、文化管理等領域進行解讀。據六位專家介紹,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已經發展到合并階段,合并的關鍵在于跨文化管理,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標志性事件。傅:吉利和沃爾沃走到了一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全球汽車企業的必由之路……通過提升核心技術打造品牌優勢。業務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技術體系的可控性。在企業的發展中,品牌和技術相輔相成,技術體系支撐品牌前行。在整合過程中,升級規模維護體系,將上游合并為一,是兩家企業磨合、整合、合并的路徑,也是外人最羨慕的事情。此次合并不僅將實現優勢互補,也是雙方品牌、技術和規模再次升級的關鍵。也是汽車行業接下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從兩家公司的發展來看,是時候走到一起了。未來中國一定是全球汽車的主戰場。無論是自身發展、產業政策還是消費者消費能力,中國市場都有很大的前景。李賢均:大企業深度融合考驗的是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賢均中外汽車企業深度融合成功,不僅取決于資本能力、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還取決于跨文化管理能否有效實施。許多企業在跨國和跨地區經營時忽視了跨文化管理,文化沖突已經成為合作管理的一大挑戰。事實上,在面對國際合作時,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合規,但合規并不意味著只停留在法律法規層面,還要符合東道國企業的價值觀。只有在合規的基礎上,才能把民族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差異降到最低,才能讓兩個企業真正走到一起,甚至合二為一。縱觀全球企業并購的案例,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文化沖突的問題而失敗的。今天,吉利和沃爾沃的關系更進一步,這也是雙方相互認可的體現。業務系統、管理系統、文化系統、流程系統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內在來源,形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動態能力,是對手無法模仿的“硬實力”,也是打造世界一流技術、世界一流產品、世界一流企業、世界一流品牌的重要前提。馬光遠:汽車突破的關鍵不僅僅在于技術領域的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的汽車工業本身就是中國整體經濟的縮影。經過40年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構建以“雙循環”為核心的發展新格局的新周期,中國經濟擁有下一波提質增效、實現二次騰飛的全部產業和財富機會。下一波汽車工業一定在中國,創新也一定在中國。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四個階段,即中國制造、中國資本、中國消費和中國人。目前我們處于第二到第三階段,天花板還遠沒有到來。不要老盯著產銷數據差。依托中國的消費前景,汽車行業的下一波浪潮一定在中國。這個時候就要反思自己的發展戰略,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吉利和沃爾沃汽車在上游的進一步整合是開啟中國汽車全球化的另一種發展思路。中國汽車的發展需要重新思考和重新開始。在這個階段,誰先邁出第一步,誰就占據主動。現在的汽車行業,無論是制造企業還是科技企業,都在強調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但我認為突破的關鍵不僅僅在技術領域。把車打得面目全非,意味著這個行業的所有邊界都被成功打破了。我也相信,破局的關鍵是雙方甚至多方的融合。融合水平不僅包括資金和技術,還包括整體產業鏈的協調統一。張文魁:外向型競爭是成長的墊腳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正處于一個越來越……復雜的環境。“贏家”往往具有機制成熟、姿態開放、氛圍包容等關鍵特征。在經濟增長的時候,大中小企業一起步都有發展的機會,很多小企業也能快速發展。一旦到了爬坡階段,大企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有更多的機會。外向競爭是這些大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中國汽車走出去的這些年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像吉利這樣積極向外經營,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從產品進出口、招商引資、對外投資,到接入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銷網絡,深化與跨國車企主導的科研鏈、創新鏈的互動融合,從而在全球體系中站在更高的價值鏈位置。隨著中國汽車從小到大的發展,繼續融入和深化國際研究鏈和創新鏈,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企業成為贏家有三個重要特征:外向競爭;生產力和業務規模隨我飛;供應鏈、產業鏈、R&D鏈、創新鏈連接著整個世界。可見,吉利和沃爾沃汽車之間就是這樣一款車型,值得肯定和學習。鄭云:吉利沃爾沃正處于國際化和提高效率的階段。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鄭云的整合,是汽車發展的趨勢,也是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企業雙方握緊拳頭,一心一意努力的體現,背后是雙方價值觀的高度認同。雖然在目前的企業合作中,合資和控股仍占主導地位,但吉利沃爾沃已經開了個好頭。從整合內容來看,停留在電力、新能源等領域,有助于提高雙方的綜合競爭力,通過產品力的提升,促進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從磨合到合并,吉利和沃爾沃汽車都在互相內化。回顧目前的情況,消費者的需求在發生變化,人們會更加注重智能化、個性化、沉浸式的體驗。還要關注軟件定義汽車的不斷滲透,新能源的不斷滲透,零部件供應商利潤的下降,競爭格局邊界的模糊。考慮到這些趨勢,未來要特別關注價值高地,同時在技術創新上要以客戶體驗為導向,構建良性的商業模式、敏捷高效的組織架構和相應的流程機制。里克·奧博: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標志性事件。今天的融合和過去合作的區別在于,過去對技術和市場的追求是直接的,現在雙方共同尋求長期回報。可以說,吉利和沃爾沃汽車的合并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也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標志性事件。過去我們長期與國際技術合資,主要是外資。這一次,真正發生的是一個中國企業和一個國際企業合并在一起,這代表了中國汽車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強大的行業整合保障。另一方面,國際企業看中中國市場,希望更深入中國。沃爾沃汽車愿意和吉利一起生活。同時,吉利也不是閉門造車,通過沃爾沃汽車這樣的品牌和自己現有的營銷渠道,積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可見,兩家企業的合并也符合國際國內經濟雙周期的戰略部署。

標簽:沃爾沃吉利汽車合創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富士康將與菲斯克合作開發電動汽車 2023年量產

北京時間2月24日晚間消息,據報道,富士康將與菲斯克公司(Fisker)合作開發一款電動汽車,這也是富士康提升汽車業務計劃的一部分。此舉正值包括其主要客戶蘋果公司在內的科技公司尋求在汽車領域擴張。

1900/1/1 0:00:00
1月批發排行榜:宏光MINI帶動A00級繼續發力,智能汽車小幅下滑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165萬輛,同比暴增2726。

1900/1/1 0:00:00
【國際快訊】現代召回8.2萬輛電動車換南京產電池;富士康將為Fisker年產25萬輛電動車

芯片制造工廠缺水干旱或加劇全球芯片短缺瓶頸由于干旱,中國目前擴大了對供水的限制,而這可能加劇全球汽車行業的芯片供應緊張局面。

1900/1/1 0:00:00
通用汽車申請汽車足部按摩系統專利 可為乘客提供足部按摩

蓋世汽車訊現代汽車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在特定情況下還能夠自動駕駛,加熱座椅等功能也已經出現了幾十年,按摩座椅功能也在豪華車型中不斷擴展。

1900/1/1 0:00:00
2020年度國內MPV車型投訴排行榜

據國內領先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收集平臺車質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MPV車型總投訴量為1817宗,與2019年相比減少了208宗,下降了103。

1900/1/1 0:00:00
現代將斥資9億美元召回約8.2萬輛電動車 電池產自LG南京工廠

蓋世汽車訊2月24日,現代汽車宣布,由于存在起火風險,該公司將為在全球售出的約82萬輛電動汽車更換電池系統。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