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李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2020年李總收入為94.6億元人民幣(14.5億美元),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92.8億元人民幣(14.2億美元),2019年為2.81億元人民幣。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12月理想交付給李一,2020年是李一完成交付的第一年。李2020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41.5億元人民幣(6.35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65.2%。其中,汽車銷售收入40.6億元,比上季度增長64.6%。第四季度凈利潤1.075億元人民幣(1650萬美元),上一季度凈虧損1.069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李的現金儲備為298.7億元人民幣(45.8億美元)。25日晚,李召開2020年財報會議。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聯合創始人兼CFO李鐵和CTO出席了會議。
以下是會議紀要:問題1: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預計公司一季度交付量會下降。請告訴管理層下降的原因。是供給的影響還是需求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上海最近的政策。2023年,上海將不再為某些車輛提供免費的綠色牌照。這個政策會對李產生什么影響?沈亞楠: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認為月銷量的小幅下滑并不意味著產品銷量遇到了瓶頸。單款車銷量超過5000個月,依然說明理想的產品競爭力很強。2021年1月,我們的銷量是5379輛,2020年12月,我們的銷量是6126輛。這兩個月的月均銷量為5753輛,符合公司的增長預期。中國2月份有春節,所以銷量肯定會受到季節性影響。同時,考慮到近期北方地區的疫情,我們對2021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指導做了保守的判斷。但隨著門店的擴大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們有信心銷量會逐步增長。關于第二個問題,關于上海的政策,2023年上海的政策在我們的預期之內,甚至晚于我們的預期。而且我們認為政策的具體細節可能會在未來兩年發生變化。我們也一直與上海市政府保持溝通。2023年該政策的實施將鼓勵用戶提前購買PHEV和EREV車型。預計2022年AF牌照銷量將達到頂峰,這將有助于我們2021年和2022年的銷量。上海的銷售額只占我們2020年銷售額的9%左右,所以上海的政策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到2020年底,非限購城市的銷售額占我們累計銷售額的55%以上,布局非常健康合理。我們還在加快純電動平臺的研發和車輛的投放。預計純電動汽車將于2023年上市。問題2:晚上好,管理層。首先感謝大家抽出時間,也祝賀管理層在第四季度取得的輝煌業績。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于今年開渠道的指導方針以及公司是否仍然按照單店銷量維持一店100多輛的經營效率。第二個問題,關于管理層如何看待百度、蘋果、小米造車的努力。這會不會對目前國內的電動車/自動駕駛市場造成結構性的顛覆?沈亞楠:我來回答第一個關于銷售效率的問題。該公司已進入第二個戰略周期,該公司將在未來幾年發布更多車型。所以公司不會以月門店效率100為單一目標。為了將門店效率維持在相對健康的水平,我們將在今年和未來幾年大力推進門店的鋪設,為2022年起各種產品的發布做準備。李想回答第二個問題。李想:在中國(我們不在這里談論蘋果,它是……ntiality太嚴格,我們得不到有效信息),任何一個新技術企業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從團隊組建到市場調研,到項目立項,到正式研發,到實驗,到生產,到工廠制造,到交付市場,都需要三年時間。這是指第一個產品或第一代產品。你也可以看看造車的新勢力。當初造車新勢力快速開出汽車的幾十家企業,大部分都死了。那些快速造出來的車沒有競爭力,背后的人(活下來的人)在耐心造車,推出好產品。如果是后者,經過這樣的研發時間和一年的市場驗證,基本上四年過去了。你可以想象李四年后會是什么樣子。第一,從銷量和用戶規模上來說,到2024年底,我們一年幾十萬的銷量,可能會有非常大的用戶規模和品牌積累。第二,在堅實的基礎設施方面,到2024年,我們將擁有數千家服務網點,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我們自己的工廠和供應鏈也可以為我們后期突破一百萬輛提供非常好的基礎支撐。第三,到2024年,第二個戰略周期,我們會有非常豐富的產品,覆蓋15萬元到50萬元的價格區間,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產品和技術會變得非常成熟。我們非常敬佩和歡迎這些科技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時間對我們和幾個新生力量更有利。當新技術企業還沉浸在從0到1的階段時,李已經進入了從1到10的快速成長階段。這是我們的基本觀點。問題3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純電動的技術路線。我們看到,自理想市場以來,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在加速,重點是高電壓和快充。現在有兩個品牌,鯨魚和鯊魚。能否分享更多相關技術細節?鯨魚是指空間大,鯊魚是指加速快嗎?如何理解這兩個品牌的含義?還有時間表。第二個問題,關于2021年毛利率和凈利潤率的目標。現在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會在2021年戰略性地選擇更低的利潤率來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嗎?在量價平衡的過程中,管理層如何看待利潤率的目標?李想: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使用高壓純電動平臺的核心目的是大幅提升整個充電體驗、速度和效率。因為要大規模替代燃油車,最重要的是讓電動汽車的整個充電體驗和充電效率接近燃油車。所以我們一直在研究超快充電。無論是整個國家法規的發布,還是技術,其實都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所以我們會加快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其實整個高壓純級階段的核心就是四個級別的技術:一是電池的充電率要達到4C及以上,保證電池的壽命、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這方面,雖然我們會使用供應商的產品,但是我們自己也會投入大量的研發,和供應商一起開發。因為這不同于以前只有1C或2C的電池要求和安全性。第二,電驅動系統必須使用碳化硅,同時整個電氣設備和電機的效率也會變得不一樣。第三是熱管理系統,因為400kW的快充不可能只是一瞬間,整個充電速度要盡可能保持在較高的功率,這對車的散熱是最大的挑戰。因此熱量管理非常重要。面對-20度、25度的超低溫,領先的以二氧化碳為制冷劑的熱管理系統,既能滿足制熱需求,也能滿足400 kW大功率充電條件下的制冷需求。這些是我們技術研發的基礎,所以這是熱管理的第三部分。最后,大功率充電網絡要達到500A和400KW的充電網絡。包括整個充電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研發,最終實現80% i的充電體驗……10-15分鐘。由于商業效用高,除了國家官方的公共充電設施,我們還會自己投資建設大量的充電設施。以上是技術部分。從發布時間來看,從2022年開始,李每年至少要向市場發布兩款新品,2023年將交付純電動產品,這是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同時,產品覆蓋面也會更加廣泛。今天只覆蓋30-35萬的價格區間,接下來會非常有效的覆蓋15-50萬的價格區間。同時,面向未來,我們仍然堅信,我們的核心動力和任務是能夠有效替代燃油汽車。EREV技術和高壓純電技術將豐富兩個平臺的產品。通過最有效的用戶體驗,加速更多用戶從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化。在制作BEV時,外形不會采用傳統汽車的造型。Whale的想法是讓用戶獲得更大的空間,shark是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性能。李鐵:2020年的毛利會在16%左右。我們預計2021年毛利為19-20%,主要是產量增加,BOM成本下降,制造費用下降。關于凈利潤,因為我們正在增加在R&D的投資,并且剛剛提到我們將擴大網點的布局,所以我們不提供凈利潤的指導。第四季度凈利潤轉正主要是因為投資短期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問題4:各位領導好,感謝給我這個機會。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智能汽車的。讓我問一下今年我們在智能方面是否有任何里程碑。同時,我們如何證明李燦趕上并超過了小鵬和泰斯拉的智力呢?第二個問題,關于線下開店。剛才好像沒提。今年有個指引,好像是120。這種情況改變了嗎?如果是120的話,比去年年底翻了一倍。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假設今年銷量可以翻倍?王鍇:就2021年的計劃而言,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我們將準備建立一個全新的、大規模的、可擴展的系統架構。系統架構涵蓋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計算機系統和我們自己的汽車操作系統。我們將在2022年發布這個系統架構。同時,我們的產品不僅具有與競爭產品相似的功能,還為客戶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功能。至于工程師,我們計劃將R&D員工總數增加一倍,因此上海R&D中心的建設也是這一擴張計劃的一部分。面對競爭,我們有信心證明我們在效率方面的實力。去年,我們在財務報告中的表現充分證明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相信,隨著研發規模的迅速擴大,在自主研發技術領域,比如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會聽到更多的好消息。謝謝你。沈亞楠:在銷售網絡建設方面,公司已經進入第二個戰略周期。隨著用戶對李品牌認可度的提高,我們的開店策略也隨之調整。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年底達到200家門店,覆蓋100個城市。如你所見,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銷售網絡的擴大無疑會帶來銷售額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同時,該計劃也為我們2022年以后的新車型做準備。謝謝你。問題5。你好,我是來自CICC的王雷。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海外戰略。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我們電池的技術路線。因為我們看到我們的競爭對手也開始交付汽車,或者有去歐洲市場的計劃。我記得我們說過海外市場不是我們的重點。不知道我們現在有沒有改變策略,特別是考慮到現在歐洲新能源車的比例特別高。第二個問題是問王鍇的。我們有沒有考慮過用磷酸鐵鋰電池代替三元電池?最后,如果你有時間,我想問一下我們今年的交貨情況。沈亞男:首先,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領導者。因此,毫無疑問,我們將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專注于中國國內市場,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測試全球市場。E……特別是今年,我們將繼續擴大海外市場研發,進行海外市場產品和渠道規劃,包括設立海外辦事處。關于你的第二個問題,關于磷酸鐵鋰電池(LFP),我們沒有在增程式電動車(EREV)平臺上使用磷酸亞鐵鋰的計劃。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市場上所有的磷酸亞鐵鋰產品都不能完全滿足我們提供給客戶的產品性能要求,因為EREV的性能要求與純電動汽車(BEV)不同。其次,電池成本在BOM總成本中占比很小,使用LFP帶來的成本效益并不大。不過下一階段,在推出純電動車的過程中,我們正在開發和討論兩條線,接下來肯定會考慮在純電動車上使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關于交貨,現在一切都很順利。問題6。謝謝你,管理層。我有兩個小問題。首先,上海R&D中心未來將擁有2000名員工。對此,理想的大致時間計劃是什么?另外,這2000名員工將如何分布在各個方向,或者說大概的分布比例是多少?第二個問題是關于R&D費用。去年我們觀察到,理想的研發支出在絕對規模上是逐季增長的,但季度R&D率實際上是因為銷量增長更快而被稀釋和攤薄的。有鑒于此,未來一年或兩到五年,R&D費用和R&D費率的總規模的理想預期是什么?謝謝你。王鍇:謝謝你的問題。我來回答你關于R&D活動的問題。未來,上海R&D中心將根據北京R&D中心的配置,打造更多車型,承辦更多前沿R&D活動。至于ADAS團隊,現在我們總共有300多名工程師。2月25日,李發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2020年李總收入為94.6億元人民幣(14.5億美元),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92.8億元人民幣(14.2億美元),2019年為2.81億元人民幣。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12月理想交付給李一,2020年是李一完成交付的第一年。李2020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41.5億元人民幣(6.35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65.2%。其中,汽車銷售收入40.6億元,比上季度增長64.6%。第四季度凈利潤1.075億元人民幣(1650萬美元),上一季度凈虧損1.069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李的現金儲備為298.7億元人民幣(45.8億美元)。25日晚,李召開2020年財報會議。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聯合創始人兼CFO李鐵和CTO出席了會議。
以下是會議紀要:問題1: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預計公司一季度交付量會下降。請告訴管理層下降的原因。是供給的影響還是需求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是關于上海最近的政策。2023年,上海將不再為某些車輛提供免費的綠色牌照。這個政策會對李產生什么影響?沈亞楠: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認為月銷量的小幅下滑并不意味著產品銷量遇到了瓶頸。單款車銷量超過5000個月,依然說明理想的產品競爭力很強。2021年1月,我們的銷量是5379輛,2020年12月,我們的銷量是6126輛。這兩個月的月均銷量為5753輛,符合公司的增長預期。中國2月份有春節,所以銷量肯定會受到季節性影響。同時,考慮到近期北方地區的疫情,我們對2021年第一季度的銷售指導做了保守的判斷。但隨著門店的擴大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們有信心銷量會逐步增長。關于第二個問題,關于上海的政策,上海2023年的政策是在o以內……期待,甚至晚于我們的期待。而且我們認為政策的具體細節可能會在未來兩年發生變化。我們也一直與上海市政府保持溝通。2023年該政策的實施將鼓勵用戶提前購買PHEV和EREV車型。預計2022年AF牌照銷量將達到頂峰,這將有助于我們2021年和2022年的銷量。上海的銷售額只占我們2020年銷售額的9%左右,所以上海的政策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到2020年底,非限購城市的銷售額占我們累計銷售額的55%以上,布局非常健康合理。我們還在加快純電動平臺的研發和車輛的投放。預計純電動汽車將于2023年上市。問題2:晚上好,管理層。首先感謝大家抽出時間,也祝賀管理層在第四季度取得的輝煌業績。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于今年開渠道的指導方針以及公司是否仍然按照單店銷量維持一店100多輛的經營效率。第二個問題,關于管理層如何看待百度、蘋果、小米造車的努力。這會不會對目前國內的電動車/自動駕駛市場造成結構性的顛覆?沈亞楠:我來回答第一個關于銷售效率的問題。該公司已進入第二個戰略周期,該公司將在未來幾年發布更多車型。所以公司不會以月門店效率100為單一目標。為了將門店效率維持在相對健康的水平,我們將在今年和未來幾年大力推進門店的鋪設,為2022年起各種產品的發布做準備。李想回答第二個問題。李想:在中國(這里不談蘋果,保密太嚴,得不到有效信息),任何一個新技術企業進入智能汽車領域,從團隊組建到市場調研,到項目立項,到正式研發,到實驗,到生產,到工廠制造,到交付市場,都需要三年時間。這是指第一個產品或第一代產品。你也可以看看造車的新勢力。當初造車新勢力快速開出汽車的幾十家企業,大部分都死了。那些快速造出來的車沒有競爭力,背后的人(活下來的人)在耐心造車,推出好產品。如果是后者,經過這樣的研發時間和一年的市場驗證,基本上四年過去了。你可以想象李四年后會是什么樣子。第一,從銷量和用戶規模上來說,到2024年底,我們一年幾十萬的銷量,可能會有非常大的用戶規模和品牌積累。第二,在堅實的基礎設施方面,到2024年,我們將擁有數千家服務網點,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同時我們自己的工廠和供應鏈也可以為我們后期突破一百萬輛提供非常好的基礎支撐。第三,到2024年,第二個戰略周期,我們會有非常豐富的產品,覆蓋15萬元到50萬元的價格區間,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服務,產品和技術會變得非常成熟。我們非常敬佩和歡迎這些科技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時間對我們和幾個新生力量更有利。當新技術企業還沉浸在從0到1的階段時,李已經進入了從1到10的快速成長階段。這是我們的基本觀點。問題3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純電動的技術路線。我們看到,自理想市場以來,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在加速,重點是高電壓和快充。現在有兩個品牌,鯨魚和鯊魚。能否分享更多相關技術細節?鯨魚是指空間大,鯊魚是指加速快嗎?如何理解這兩個品牌的含義?還有時間表。第二個問題,關于2021年毛利率和凈利潤率的目標。現在利潤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會在2021年戰略性地選擇更低的利潤率來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嗎?在量價平衡的過程中,管理層如何看待利潤率的目標?李想: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離子。使用高壓純電動平臺的核心目的是大幅提升整個充電體驗、速度和效率。因為要大規模替代燃油車,最重要的是讓電動汽車的整個充電體驗和充電效率接近燃油車。所以我們一直在研究超快充電。無論是整個國家法規的發布,還是技術,其實都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所以我們會加快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其實整個高壓純級階段的核心就是四個級別的技術:一是電池的充電率要達到4C及以上,保證電池的壽命、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這方面,雖然我們會使用供應商的產品,但是我們自己也會投入大量的研發,和供應商一起開發。因為這不同于以前只有1C或2C的電池要求和安全性。第二,電驅動系統必須使用碳化硅,同時整個電氣設備和電機的效率也會變得不一樣。第三是熱管理系統,因為400kW的快充不可能只是一瞬間,整個充電速度要盡可能保持在較高的功率,這對車的散熱是最大的挑戰。因此熱量管理非常重要。面對-20度、25度的超低溫,領先的以二氧化碳為制冷劑的熱管理系統,既能滿足制熱需求,也能滿足400 kW大功率充電條件下的制冷需求。這些是我們技術研發的基礎,所以這是熱管理的第三部分。最后,大功率充電網絡要達到500A和400KW的充電網絡。包括整個充電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研發,最終實現10-15分鐘80%的充電體驗。由于商業效用高,除了國家官方的公共充電設施,我們還會自己投資建設大量的充電設施。以上是技術部分。從發布時間來看,從2022年開始,李每年至少要向市場發布兩款新品,2023年將交付純電動產品,這是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同時,產品覆蓋面也會更加廣泛。今天只覆蓋30-35萬的價格區間,接下來會非常有效的覆蓋15-50萬的價格區間。同時,面向未來,我們仍然堅信,我們的核心動力和任務是能夠有效替代燃油汽車。EREV技術和高壓純電技術將豐富兩個平臺的產品。通過最有效的用戶體驗,加速更多用戶從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化。在制作BEV時,外形不會采用傳統汽車的造型。Whale的想法是讓用戶獲得更大的空間,shark是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性能。李鐵:2020年的毛利會在16%左右。我們預計2021年毛利為19-20%,主要是產量增加,BOM成本下降,制造費用下降。關于凈利潤,因為我們正在增加在R&D的投資,并且剛剛提到我們將擴大網點的布局,所以我們不提供凈利潤的指導。第四季度凈利潤轉正主要是因為投資短期理財產品產生的收益。問題4:各位領導好,感謝給我這個機會。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智能汽車的。讓我問一下今年我們在智能方面是否有任何里程碑。同時,我們如何證明李燦趕上并超過了小鵬和泰斯拉的智力呢?第二個問題,關于線下開店。剛才好像沒提。今年有個指引,好像是120。這種情況改變了嗎?如果是120,比去年年底翻了一倍。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可以假設今年銷量可以翻倍?王鍇:就2021年的計劃而言,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我們將準備建立一個全新的、大規模的、可擴展的系統架構。系統架構涵蓋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計算機系統和我們自己的汽車操作系統。我們將在2022年發布這個系統架構。同時,我們的產品不僅具有與競爭產品相似的功能,還提供……一些全新功能的客戶。至于工程師,我們計劃將R&D員工總數增加一倍,因此上海R&D中心的建設也是這一擴張計劃的一部分。面對競爭,我們有信心證明我們在效率方面的實力。去年,我們在財務報告中的表現充分證明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們相信,隨著研發規模的迅速擴大,在自主研發技術領域,比如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會聽到更多的好消息。謝謝你。沈亞楠:在銷售網絡建設方面,公司已經進入第二個戰略周期。隨著用戶對李品牌認可度的提高,我們的開店策略也隨之調整。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年底達到200家門店,覆蓋100個城市。如你所見,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銷售網絡的擴大無疑會帶來銷售額的增加和品牌的提升。同時,該計劃也為我們2022年以后的新車型做準備。謝謝你。問題5。你好,我是來自CICC的王雷。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海外戰略。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我們電池的技術路線。因為我們看到我們的競爭對手也開始交付汽車,或者有去歐洲市場的計劃。我記得我們說過海外市場不是我們的重點。不知道我們現在有沒有改變策略,特別是考慮到現在歐洲新能源車的比例特別高。第二個問題是問王鍇的。我們有沒有考慮過用磷酸鐵鋰電池代替三元電池?最后,如果你有時間,我想問一下我們今年的交貨情況。沈亞男:首先,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領導者。因此,毫無疑問,我們將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專注于中國國內市場,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測試全球市場。特別是今年,我們將繼續擴大海外市場研發,進行海外市場產品和渠道規劃,包括設立海外辦事處。關于你的第二個問題,關于磷酸鐵鋰電池(LFP),我們沒有在增程式電動車(EREV)平臺上使用磷酸亞鐵鋰的計劃。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市場上所有的磷酸亞鐵鋰產品都不能完全滿足我們提供給客戶的產品性能要求,因為EREV的性能要求與純電動汽車(BEV)不同。其次,電池成本在BOM總成本中占比很小,使用LFP帶來的成本效益并不大。不過下一階段,在推出純電動車的過程中,我們正在開發和討論兩條線,接下來肯定會考慮在純電動車上使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關于交貨,現在一切都很順利。問題6。謝謝你,管理層。我有兩個小問題。首先,上海R&D中心未來將擁有2000名員工。對此,理想的大致時間計劃是什么?另外,這2000名員工將如何分布在各個方向,或者說大概的分布比例是多少?第二個問題是關于R&D費用。去年我們觀察到,理想的研發支出在絕對規模上是逐季增長的,但季度R&D率實際上是因為銷量增長更快而被稀釋和攤薄的。有鑒于此,未來一年或兩到五年,R&D費用和R&D費率的總規模的理想預期是什么?謝謝你。王鍇:謝謝你的問題。我來回答你關于R&D活動的問題。未來,上海R&D中心將根據北京R&D中心的配置,打造更多車型,承辦更多前沿R&D活動。至于ADAS團隊,現在我們總共有300多名工程師。到今年年底,我們將把這個團隊擴大到600多人。李鐵:2020年的研發費用主要是作為2022年新車型的早期R&D投入。今年,我們的研發支出將進一步增加到至少30億元人民幣。隨著在自動駕駛和新車型上越來越多的投入,我們預計在未來三年,我們預計未來的研發費用將達到每年6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其中,預計一半以上的費用將用于自主研發相關的……艾文。謝謝你。到今年年底,我們將把這個團隊擴大到600多人。李鐵:2020年的研發費用主要是作為2022年新車型的早期R&D投入。今年,我們的研發支出將進一步增加到至少30億元人民幣。隨著在自動駕駛和新車型上越來越多的投入,我們預計在未來三年,我們預計未來的研發費用將達到每年6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其中,預計一半以上的費用將用于自動駕駛相關的研發。謝謝你。
2月26日,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執行副總馬振山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關于自己的人事變動,他表示,從即日起已經調回一汽集團工作,并感謝大家對他工作的支持。
1900/1/1 0:00:00根據第一電動研究院數據,2021年1月國產新能源乘用車上險數為146萬輛,同比增長23611。其中,純電動車上險1189萬輛,占比為811,插混車型上險276萬輛,占比189。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由于零部件短缺,通用汽車計劃下周暫時停產其暢銷的克爾維特跑車。
1900/1/1 0:00:00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增速如同一列全速前進的快車,騰勢只拿到了站票。隨著電氣化大幕徐徐拉開,戴姆勒這艘全球汽車制造業的“巨輪”已駛入轉型的關鍵節點。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LG正準備在其韓國工廠的一條試產線上生產特斯拉的新型4680電池芯。
1900/1/1 0:00:002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汽車預言家注意到,《規劃綱要》已為2021至2035年的立體交通網定下基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