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三度劉郎,美的再回汽車圈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美的與汽車的結緣,被很多業內人士和媒體追溯到17年前——美的通過收購云南客車廠、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湖南三湘客車集團進入商用車領域。但實際上,這家成立于1968年,當時名為“北滘街道辦事處塑料生產集團”的公司,在1976年第二次更名,而那一次,“順德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是它的新身份。作為美的的前身,這家汽配廠當時的主要產品是汽車掛車制動閥,也搞汽車用橡膠配件。在美國的歷史博物館里,至今還保存著當時設計的書面證據、產品和發電機。如今已經成為家電領域龍頭企業的美的集團,17年前在商用車領域失敗,卻從自己擅長的領域第三次“殺”出來。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截至2021年2月5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達到6845.87億元,根據第一電氣網和華西證券發布的中國智能汽車100強榜單,可以排在第四位。在這個時間點有如此大量的企業進入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原因是什么?自己的優勢是什么?自然值得研究。為此,第一電氣網近日與美的集團旗下威靈汽車配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進行了交流。陳金濤說,“美的不是一個跟風的公司。雖然威靈汽車零部件公司才成立兩年多,但美的已經為這一天準備了10年。”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陳錦濤“家電天花板一定會來”。我們來看看美的的業務板塊構成。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美的集團業務板塊)經過52年的發展,美的已經成長為集智能家居業務集團、機電業務集團等五大業務于一體的科技集團。汽車相關業務屬于機電事業群,還包括家電、工控、3C產品三個方向。目前,家電板塊仍是機電事業群中最大的業務板塊。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陳錦濤認為,這四個方向有兩個共同點。首先都是核心部件,其次是電機產品的前端和后端。“因此,基礎技術都是相通的。”目前汽車板塊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機電部件,主要有三大業務模塊:一是熱管理方向,包括電動壓縮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等產品;二是主驅動系統,產品主要是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第三,與輔助/自動駕駛相關,產品包括EPS電機。“機電業務集團已經將基礎技術聯系起來,我們是從基礎技術中成長起來的一個新的業務部門,”陳金濤說。“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溯源最早始于2011年。2016年,我們加大了研發力度。兩年后,在相對成熟的階段,我們成立了獨立公司,進行研、產、供、銷的獨立運營。”這個獨立公司就是威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陳金濤看來,美的集團成立獨立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必然的結果。2014年,美的集團正式發布“綠電”戰略,2015年構建“綠電”體系,2016年檢查“綠電”標識。目前,美的集團仍在協助相關部門建立“綠色電力”標準。這一系列行動的長遠目標是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供應鏈等一整套綠色理念注入美的集團的血液。“在這個概念下,汽車其實很早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坦率地說,2011年新能源市場沒有那么火,但我們預測這將是未來的趨勢。畢竟燃油車在‘環保’和‘綠色’這兩點上很難走遠。”陳金濤解釋道,“包括我們這么多年在機電領域的技術積累,只要新能源汽車領域如火如荼,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因此,我們的研發從一開始就只針對新能源汽車,這也是我們‘綠色電力’理念的一種實踐。”美的回歸汽車圈的第二個原因更實際。“我們需要將我們的技術儲備擴展到其他領域。畢竟如果只是在家電領域,我們也會面臨天花板,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所以結合企業的發展理念和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我們當時就決定做這樣一件事。”陳金濤說。“天下是機電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它的美好來自于它在機電領域30多年的積累。美的曾說“世界是一個機電公司”,繞不開“驅動+能量轉換+散熱”三大板塊,但已經“理解”了這個原理的妙處。我們現在所做的是將技術升級,擴展到汽車領域。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以熱管理系統為例,美的研發生產的二氧化碳電動壓縮機在零下40度仍能保證正常可靠工作。在零下15度時,其COP(一般指轉換的熱量與輸入能量之比,COP越高,轉換效率和節能性越高)可達2.5。與特斯拉Model Y熱泵空調相比,環境溫度在-20度左右時,COP=1,熱泵系統幾乎不工作;在-10度到0度的范圍內,熱泵空調的COP只有1到2之間。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你可以把它(二氧化碳電動壓縮機)理解為熱泵空調的下一代產品。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一開始很便宜,而且對環境絕對友好,符合我們的理念和發展趨勢。”陳金濤解釋說,“坦白說,現在有很多企業找我們要壓縮機,這也是我們的第一個優勢:多年的技術積累。”"第二個優勢在于生產效率高."陳錦濤表示,效率的提升不僅體現在R&D和設計上,還體現在流程制造上。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消耗其實是非常大的能源消耗。“我們今天能做到這樣的體量,做到這樣的利潤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效率的提升。往深層次說,這其實是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第三個優勢,對于美的這種量級的企業來說,無疑是規模效應。以新能源乘用車最常用的永磁同步電機為例。制造永磁體的釹鐵硼磁鋼、制造電機定轉子疊片和鐵芯的硅鋼、制造線圈的銅等原材料是其成本的大頭,約占60%。“在汽車、家電、3C等領域,銅、硅鋼、稀土等原材料是相通的。如果美的把一年采購的這些原材料全部用來做驅動電機,規模就上千萬。”陳金濤對規模優勢很有信心。除了以上三點,翻看美的集團的財報還可以發現,強大的現金流也將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去年6月,作為國內第三方電驅動供應商中的龍頭企業,金井電氣的IPO申請被上交所受理。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井電氣累計虧損超過4億元,2017-2019年主營業務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不穩定。可以說,雖然是龍頭企業,盡管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較高的產品認可度,但目前來看,勤力虧損依然嚴重。相比之下,賬上有1500多億現金的美的集團就要輕松很多。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截圖來自美的集團財報信息)“而且我們判斷目前電驅動行業格局還不穩定,技術還在發展,從水冷到油冷,碳化硅等。,這會涉及到工藝復雜度、潔凈度控制等問題,所以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如果這是一個技術完全成熟的行業,坦白說,我們不會有這么強烈的動力進入,美的也不是一個跟風的公司。”陳錦濤再次強調。再進入的重點是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后怎么走。美的已經考慮的很清楚了。從研發階段開始,我們就與外資、合資車企進行了深度合作,使技術標準化,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同時也能提供質量控制的保障和技術方向的牽引。這就像當初的寶馬在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現在的大眾在郭萱高科。在市場落地后,陳金濤透露,國際和國內市場將并行發展。據了解,裝有凌薇生產的模塊的車型已經進入市場。關于汽車零部件的發展,陳錦濤表示,“美的在家電核心零部件領域基本做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雖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汽車領域至少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當然,這不是一個容易的目標,變數依然存在。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以電驅動領域為例。目前,中國驅動電機行業呈現多元化的市場格局。……根據第一電氣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除了比亞迪的市場份額達到20%之外,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均未超過10%。市場上沒有一家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絕對的統治者。一方面,博世、舍弗勒、日本電氣等一批國外廠商利用其品牌優勢和集成能力,給電驅動領域帶來了十足的壓迫感。另一方面,相對于門檻更高的動力電池領域,電驅動系統更容易被車企掌握,自建電驅動系統也成為很多車企的選擇。面對激烈的外部競爭,美國的優勢能否形成核心競爭力并不確定。比如,在主材成本較高的驅動電機領域,規模效應的確能帶來成本優勢,但如果聚焦在自行車上,驅動電機系統的成本相比動力電池還是“少數”。如果最終產品不像五菱洪光MINIEV那樣專注于低成本戰略,體現在主材上的成本優勢很難傳導到最終產品上。在電控領域,大部分電控企業還沒有擺脫“為英飛凌打工”的局面。能掌握多少核心關鍵技術,是美的能否入局的關鍵。美的能造車嗎?2021年,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已經給出了“跨界”進入汽車領域的明確信號,整個行業也從最初的不理解開始習慣了這種“跨界”。正如史明資本創始人黃明明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所說,“智能電動汽車是繼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之后,全球最大的結構(調整)機會。這是一個幾萬億甚至更大的軌道。任何有野心和科技實力的公司,都不應該被問為什么要進入這個領域。而是應該問為什么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感受到,在電氣化和智能化的雙重夾擊下,曾經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汽車工廠壁壘已經被打破,基本崩塌,汽車的核心優勢從原來的線性傳導變成了多點開花。動力電池、電機控制、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甚至設計能力,只要掌握其中一項,就能為自己筑起一個全新的壁壘。此時此刻,很多傳統車企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在面臨太多“不可能三位一體”的選擇時,還沒有想好應該抓住哪一點,讓它成為自己新時代的新壁壘。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在和陳金濤溝通的最后,我問了最后一個問題:美的能做汽車嗎?“據我所知,美的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我們還是會專注于自己的領域去拓展。”陳錦濤的回答并不令人意外。但清醒的人應該明白,當“富士康”這個名字也出現在汽車行業的時候,“汽車行業是機械行業最高水平”的描述已經成為過去。造車不再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對于上述在多點開花領域有所作為的“跨界”人士來說,只要在某一點上筑起足夠高的壁壘,掌握一些有話語權的東西,造車只是順勢而為的事情。一旦富士康驗證為蘋果代工的可行性,汽車工廠的壁壘將被徹底打破,沒有在新領域找到新壁壘,試圖以代工身份生存的汽車企業將被這場變革的風暴無情碾壓,無處可逃。那時候,無論誰下車造車,誰會覺得奇怪?美的與汽車的結緣,被很多業內人士和媒體追溯到17年前——美的通過收購云南客車廠、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湖南三湘客車集團進入商用車領域。但實際上,這家成立于1968年,當時名為“北滘街道辦事處塑料生產集團”的公司,在1976年第二次更名,而那一次,“順德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是它的新身份。作為美的的前身,這家汽配廠當時的主要產品是汽車掛車制動閥,同時也從事橡膠……汽車零件。在美國的歷史博物館里,至今還保存著當時設計的書面證據、產品和發電機。如今已經成為家電領域龍頭企業的美的集團,17年前在商用車領域失敗,卻從自己擅長的領域第三次“殺”出來。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截至2021年2月5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達到6845.87億元,根據第一電氣網和華西證券發布的中國智能汽車100強榜單,可以排在第四位。在這個時間點有如此大量的企業進入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原因是什么?自己的優勢是什么?自然值得研究。為此,第一電氣網近日與美的集團旗下威靈汽車配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進行了交流。陳金濤說,“美的不是一個跟風的公司。雖然威靈汽車零部件公司才成立兩年多,但美的已經為這一天準備了10年。”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陳錦濤“家電天花板一定會來”。我們來看看美的的業務板塊構成。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美的集團業務板塊)經過52年的發展,美的已經成長為集智能家居業務集團、機電業務集團等五大業務于一體的科技集團。汽車相關業務屬于機電事業群,還包括家電、工控、3C產品三個方向。目前,家電板塊仍是機電事業群中最大的業務板塊。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陳錦濤認為,這四個方向有兩個共同點。首先都是核心部件,其次是電機產品的前端和后端。“因此,基礎技術都是相通的。”目前汽車板塊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機電部件,主要有三大業務模塊:一是熱管理方向,包括電動壓縮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等產品;二是主驅動系統,產品主要是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第三,與輔助/自動駕駛相關,產品包括EPS電機。“機電業務集團已經將基礎技術聯系起來,我們是從基礎技術中成長起來的一個新的業務部門,”陳金濤說。“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溯源最早始于2011年。2016年,我們加大了研發力度。兩年后,在相對成熟的階段,我們成立了獨立公司,進行研、產、供、銷的獨立運營。”這個獨立公司就是威林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陳金濤看來,美的集團成立獨立公司,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必然的結果。2014年,美的集團正式發布“綠電”戰略,2015年構建“綠電”體系,2016年檢查“綠電”標識。目前,美的集團仍在協助相關部門建立“綠色電力”標準。這一系列行動的長遠目標是將綠色設計、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供應鏈等一整套綠色理念注入美的集團的血液。“在這個概念下,汽車其實很早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坦率地說,2011年新能源市場沒有那么火,但我們預測這將是未來的趨勢。畢竟燃油車在‘環保’和‘綠色’這兩點上很難走遠。”陳金濤解釋道,“包括我們這么多年在機電領域的技術積累,只要新能源汽車領域如火如荼,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因此,我們的研發從一開始就只針對新能源汽車,這也是我們‘綠色電力’理念的一種實踐。”美的回歸汽車圈的第二個原因更實際。“我們需要將我們的技術儲備擴展到其他領域。畢竟如果只是在家電領域,我們也會面臨天花板,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所以結合企業的發展理念和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我們當時就決定做這樣一件事。”陳金濤說。“天下是機電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它的美好來自于它在機電領域30多年的積累。美的曾說“世界是一個機電公司”,繞不開“驅動+能量轉換+散熱”三大板塊,但已經“理解”了這個原理的妙處。我們現在所做的是將技術升級,擴展到汽車領域。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以熱管理系統為例,美的研發生產的二氧化碳電動壓縮機在零下40度仍能保證正常可靠工作。在零下15度時,其COP(一般指轉換的熱量與輸入能量之比,COP越高,轉換效率和節能性越高)可達2.5。與特斯拉Model Y熱泵空調相比,環境溫度在-20度左右時,COP=1,熱泵系統幾乎不工作;在-10度到0度的范圍內,熱泵空調的COP只在1到2之間。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你可以把它(二氧化碳電動壓縮機)理解為熱泵空調的下一代產品。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一開始很便宜,而且對環境絕對友好,符合我們的理念和發展趨勢。”陳金濤解釋說,“坦白說,現在有很多企業找我們要壓縮機,這也是我們的第一個優勢:多年的技術積累。”"第二個優勢在于生產效率高."陳錦濤表示,效率的提升不僅體現在R&D和設計上,還體現在流程制造上。生產過程中材料的消耗其實是非常大的能源消耗。“我們今天能做到這樣的體量,做到這樣的利潤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效率的提升。往深層次說,這其實是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第三個優勢,對于美的這種量級的企業來說,無疑是規模效應。以新能源乘用車最常用的永磁同步電機為例。制造永磁體的釹鐵硼磁鋼、制造電機定轉子疊片和鐵芯的硅鋼、制造線圈的銅等原材料是其成本的大頭,約占60%。“在汽車、家電、3C等領域,銅、硅鋼、稀土等原材料是相通的。如果美的把一年采購的這些原材料全部用來做驅動電機,規模就上千萬。”陳金濤對規模優勢很有信心。除了以上三點,翻看美的集團的財報還可以發現,強大的現金流也將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去年6月,作為國內第三方電驅動供應商中的龍頭企業,金井電氣的IPO申請被上交所受理。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金井電氣累計虧損超過4億元,2017-2019年主營業務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不穩定。可以說,雖然是龍頭企業,盡管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和較高的產品認可度,但目前來看,勤力虧損依然嚴重。相比之下,賬上有1500多億現金的美的集團就要輕松很多。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截圖來自美的集團財報信息)“而且我們判斷目前電驅動行業格局還不穩定,技術還在發展,從水冷到油冷,碳化硅等。,這會涉及到工藝復雜度、潔凈度控制等問題,所以技術上還有提升空間。如果這是一個技術完全成熟的行業,坦白說,我們不會有這么強烈的動力進入,美的也不是一個跟風的公司。”陳錦濤再次強調。再進入的重點是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后怎么走。美的已經考慮的很清楚了。從研發階段開始,我們就與外資、合資車企進行了深度合作,使技術標準化,驗證產品的可靠性,同時也能提供質量控制的保障和技術方向的牽引。這就像當初的寶馬在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現在的大眾在郭萱高科。在市場落地后,陳金濤透露,國際和國內市場將并行發展。據了解,裝有凌薇生產的模塊的車型已經進入市場。關于汽車零部件的發展,陳錦濤表示,“美的在家電核心零部件領域基本做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雖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汽車領域至少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當然,這不是一個容易的目標,變數依然存在。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以電驅動領域為例。目前,中國驅動電機行業呈現多元化的市場格局。……根據第一電氣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除了比亞迪的市場份額達到20%之外,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均未超過10%。市場上沒有一家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絕對的統治者。一方面,博世、舍弗勒、日本電氣等一批國外廠商利用其品牌優勢和集成能力,給電驅動領域帶來了十足的壓迫感。另一方面,相對于門檻更高的動力電池領域,電驅動系統更容易被車企掌握,自建電驅動系統也成為很多車企的選擇。面對激烈的外部競爭,美國的優勢能否形成核心競爭力并不確定。比如,在主材成本較高的驅動電機領域,規模效應確實能帶來成本優勢,但如果聚焦在自行車上,驅動電機系統的成本相比動力電池還是“少數”。如果最終產品不像五菱洪光MINIEV那樣專注于低成本戰略,體現在主材上的成本優勢很難傳導到最終產品上。在電控領域,大部分電控企業還沒有擺脫“為英飛凌打工”的局面。能掌握多少核心關鍵技術,是美的能否入局的關鍵。美的能造車嗎?2021年,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已經給出了“跨界”進入汽車領域的明確信號,整個行業也從最初的不理解開始習慣了這種“跨界”。正如史明資本創始人黃明明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所說,“智能電動汽車是繼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之后,全球最大的結構(調整)機會。這是一個幾萬億甚至更大的軌道。任何有野心和科技實力的公司,都不應該被問為什么要進入這個領域。而是應該問為什么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漸感受到,在電氣化和智能化的雙重夾擊下,曾經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汽車工廠壁壘已經被打破,基本崩塌,汽車的核心優勢從原來的線性傳導變成了多點開花。動力電池、電機控制、智能駕駛艙、自動駕駛甚至設計能力,只要掌握其中一項,就能為自己筑起一個全新的壁壘。此時此刻,很多傳統車企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在面臨太多“不可能三位一體”的選擇時,還沒有想好應該抓住哪一點,讓它成為自己新時代的新壁壘。

concept, BMW, BYD, Volkswagen, found

在和陳金濤溝通的最后,我問了最后一個問題:美的能做汽車嗎?“據我所知,美的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我們還是會專注于自己的領域去拓展。”陳錦濤的回答并不令人意外。但清醒的人應該明白,當“富士康”這個名字也出現在汽車行業的時候,“汽車行業是機械行業最高水平”的描述已經成為過去。造車不再是一件崇高的事情。對于上述在多點開花領域有所作為的“跨界”人士來說,只要在某一點上筑起足夠高的壁壘,掌握一些有話語權的東西,造車只是順勢而為的事情。一旦富士康驗證為蘋果代工的可行性,汽車工廠的壁壘將被徹底打破,沒有在新領域找到新壁壘,試圖以代工身份生存的汽車企業將被這場變革的風暴無情碾壓,無處可逃。那時候,無論誰下車造車,誰會覺得奇怪?

標簽:理念寶馬比亞迪大眾發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三大助攻 中國自動駕駛“跑”起來穩了

在以深度學習為突破的AI浪潮下,自動駕駛成為整個汽車的“風向標”。

1900/1/1 0:00:00
凈利潤64億美元 通用汽車2020年財報

近日,通用汽車公司(紐交所代碼:GM)于底特律發布2020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通用在2020年的凈利潤達64億美元。其中公司第四季度業績表現強勁,凈利潤達28億美元。

1900/1/1 0:00:00
“大象轉身”,福特之舞漸入佳境

履新四個月后,福特汽車總裁兼CEO吉姆法利(JimFarley)確定了新的合作規劃,握手谷歌。

1900/1/1 0:00:00
價格上漲 亞洲芯片制造商緊急擴大產能

據外媒報道,中芯國際、臺積電等亞洲芯片制造商正在紛紛擴大產能,以應對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問題。但由于各行各業需求的快速增長,供應缺口可能需要數月才能填補。

1900/1/1 0:00:00
重塑未來 捷豹路虎發布全新純電動戰略

日前,在捷豹路虎全球發布會上,該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ThierryBollor宣布了捷豹路虎全新全球戰略:“重塑未來”。

1900/1/1 0:00:00
愛馳汽車四周年:立足新起點,加速開啟新征程

2021年2月15日,正值全國上下歡度新春之際,愛馳汽車迎來了成立四周年的紀念日。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