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和新勢力真的很熱。從股票到基金,從資本到媒體關注,共同把這個行業推向了全社會的焦點。比如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新品牌的芝麻大一點,甚至馬斯克隨便說的一句話就能進入流量的漩渦,這也說明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從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神話的裂縫,到法系和韓系越來越難進入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視線,時代正在分化,新的顛覆正在將傳統車企推向變革的浪潮。沒有什么愿意不愿意,準備好不準備,畢竟淘汰和存在往往只在一瞬間。
作為傳統車企,中國乘用車銷量第一的中國品牌吉利,最近也頻頻上熱搜,但其方式與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的口碑不太一樣。如果說后者是新能源的標桿,那么吉利就是新時代“兼并重組、合資合作”的典范,或許吉利可以稱得上是汽車圈的“獵人”:FF、力帆、騰訊、百度、富士康、勝保金融,等等。
是的,熟悉套路的人似乎都習慣了。吉利“買買買”的新聞大多是從傳言開始,然后是“不予置評”,最后是“認可、接觸”。最后,在大家似乎都有點累了,甚至忘記了的時候,突然宣布之前的事情都是真的,都是成功的,很尷尬。
最近關于吉利buy buy收購的一個消息是,吉利已經投資FF,幫助賈躍亭造車。其次,吉利成功重組力帆,引入楓葉汽車,讓吉利的技術轉型又上了一步。關于李書福和賈躍亭的牽手關系,在外界看來很不可思議。畢竟后者已經被定性為“子”。吉利會如何收場?時隔兩年多,吉利終于重組了力帆。李書福接下來會怎么做?
為什么又是李書福?為什么不是長城或者比亞迪?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讓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李書福和吉利的思維,就像馬斯克的思維異于常人一樣。
回顧吉利之前的幾十起收購案,這些案例之間似乎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難發現李書福這幾年收購背后的原因是,商業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規律,如抄底、需求、合作共贏,都被吉利充分運用。這是商業的最高境界嗎?
最著名的是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十年后,沃爾沃活了過來,而且管理得很好。先不說吉利“虎歸山”、“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沃爾沃”的睿智經營理念。至少吉利用18億美元撬動了過去10年的輝煌時刻,這就是抄底的魅力。因為李書福覺得沃爾沃有技術有實力,缺的是市場和錢,恰逢美國金融危機,是抄底的好時機。
摸清福特和沃爾沃的需求,再去思考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比如共同開發新的架構,充分發揮規模效應,給對方主動權,最后把自己的訴求放在最低的位置,極具誘惑性和未來性,讓對方難以拒絕。
在收購寶騰和路特斯上,吉利依然打出了對方很難拒絕的概念。它要技術給技術,要產品給產品,要錢給錢。還留下了寶騰0.1%以上的股權作為民族汽車霸主的代表。吉利自己的訴求不多,就是搶占市場,和寶騰分享利潤,提高市場份額,提高吉利的國際聲譽,把利益放的更長遠。
在獵豹、華菱星馬、力帆等收購案中,吉利看重的不僅僅是邊緣化品牌抄底的良機,而是……o龍頭汽車企業的重組不僅促進了破產企業和品牌的發展,還促進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稅收和就業。只要吉利沒有得到太多,一般地方都非常愿意掃清一切障礙,張開雙臂迎接吉利的“好運”。
一方面,吉利會鞏固在傳統燃油汽車市場的地位,特別是通過與各個地方的捆綁,比如生產基地、地方資金、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擴張的道路上,吉利可以分擔風險,應對變革時代可能出現的一些不好的情況。
當然,在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吉利也在努力,希望能更快見成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這是吉利的新目標。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么吉利這兩年能在黑天鵝的變化中破浪前行,頻頻出現在與科技公司和新勢力的不斷接觸中。
今年年初,業內傳出吉利將以3億美元入股蔚來,并為蔚來簽約。這一事件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吉利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中是滯后的,尤其是“藍色吉利行動”的夭折和幾何品牌的萎靡。吉利尤其需要一個能夠支撐新路徑的分支。然而沒想到,合肥市政府半路殺出,最后價格比吉利還高。
可惜吉利錯過了蔚來這樣的好牌。畢竟如果當時吉利拿下了蔚來,僅從財務投入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筆豐厚的收入(合肥用70億賺了1000億)。如果從品牌或者技術上做一些動作,就不僅僅是股價和市值漲了多少的問題了。
所以,無論是幫助賈躍亭造車,還是成功重組破產的力帆發展楓葉汽車,無論是與富士康合作造車,還是參股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最近的步驟和路徑都充滿了無限的激進,就像贏者通吃,絕不會錯過未來任何可能的機會,哪怕是試錯。
“只要能合作共贏,什么模式都可以談。”這是李書福在之前的文章中對吉利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反思。因此,在行業轉型中,吉利將觸角伸向了更多的世界和領域,版圖從中國各大省市到瑞典、東南亞、美國,業務領域橫跨乘用車、商用車、未來出行服務甚至銀行,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在風云變幻的世界里,吉利的冒險真的能順利落地嗎?最明顯的一個案例是,2009年,吉利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但經營幾年后,一直虧損,隨后吉利將公司出售。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吉利的版圖是會繼續擴張,還是在經歷了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后會有所瘦身?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毫無疑問,大規模收購拼接的吉利帝國版圖,顯然已經超出了當前行業的既有目標和想象。“獵人”李書福在獵什么?單個事物分析起來似乎可以理解,但把所有信息混在一起,處處充滿矛盾,就令人費解了。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今年以來,新能源、新勢力真的很熱。從股票到基金,從資本到媒體關注,共同把這個行業推向了全社會的焦點。比如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新品牌的芝麻大一點,甚至馬斯克隨便說的一句話就能進入流量的漩渦,這也說明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分……e變化。
從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神話的裂縫,到法系和韓系越來越難進入年輕一代消費者的視線,時代正在分化,新的顛覆正在將傳統車企推向變革的浪潮。沒什么愿意不愿意的,準備好沒準備好的,畢竟淘汰和存在往往只在一瞬間。
作為傳統車企,中國乘用車銷量第一的中國品牌吉利,最近也頻頻上熱搜,但其方式與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的口碑不太一樣。如果說后者是新能源的標桿,那么吉利就是新時代“兼并重組、合資合作”的典范,或許吉利可以稱得上是汽車圈的“獵人”:FF、力帆、騰訊、百度、富士康、勝保金融,等等。
是的,熟悉套路的人似乎都習慣了。吉利“買買買”的新聞大多是從傳言開始,然后是“不予置評”,最后是“認可、接觸”。最后,在大家似乎都有點累了,甚至忘記了的時候,突然宣布之前的事情都是真的,都是成功的,很尷尬。
最近關于吉利buy buy收購的一個消息是,吉利已經投資FF,幫助賈躍亭造車。其次,吉利成功重組力帆,引入楓葉汽車,讓吉利的技術轉型又上了一步。關于李書福和賈躍亭的牽手關系,在外界看來很不可思議。畢竟后者已經被定性為“子”。吉利會如何收場?時隔兩年多,吉利終于重組了力帆。李書福接下來會怎么做?
為什么又是李書福?為什么不是長城或者比亞迪?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讓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李書福和吉利的思維,就像馬斯克的思維異于常人一樣。
回顧吉利之前的幾十起收購案,這些案例之間似乎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難發現李書福這幾年收購背后的原因是,商業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規律,如抄底、需求、合作共贏,都被吉利充分運用。這是商業的最高境界嗎?
最著名的是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十年后,沃爾沃活了過來,而且管理得很好。先不說吉利“虎歸山”、“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沃爾沃”的睿智經營理念。至少吉利用18億美元撬動了過去10年的輝煌時刻,這就是抄底的魅力。因為李書福覺得沃爾沃有技術有實力,缺的是市場和錢,恰逢美國金融危機,是抄底的好時機。
摸清福特和沃爾沃的需求,再去思考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比如共同開發新的架構,充分發揮規模效應,給對方主動權,最后把自己的訴求放在最低的位置,極具誘惑性和未來性,讓對方難以拒絕。
在收購寶騰和路特斯上,吉利依然打出了對方很難拒絕的概念。它要技術給技術,要產品給產品,要錢給錢。還留下了寶騰0.1%以上的股權作為民族汽車霸主的代表。吉利自己的訴求不多,就是搶占市場,和寶騰分享利潤,提高市場份額,提高吉利的國際聲譽,把利益放的更長遠。
在獵豹、華菱星馬、力帆等收購中,吉利不僅看重了邊緣化品牌抄底的好機會,龍頭汽車企業的重組不僅促進了破產企業和品牌,也促進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稅收和就業。只要吉利沒有得到太多,一般地方都非常愿意掃清一切障礙,張開雙臂迎接吉利的“好運”。
< img alt = "沃爾沃、蔚來、概念、特斯拉、比亞迪"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2211782149/4 . jp……/>
一方面,吉利會鞏固在傳統燃油汽車市場的地位,特別是通過與各個地方的捆綁,比如生產基地、地方資金、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擴張的道路上,吉利可以分擔風險,應對變革時代可能出現的一些不好的情況。
當然,在新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吉利也在努力,希望能更快見成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這是吉利的新目標。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么吉利這兩年能在黑天鵝的變化中破浪前行,頻頻出現在與科技公司和新勢力的不斷接觸中。
今年年初,業內傳出吉利將以3億美元入股蔚來,并為蔚來簽約。這一事件的真實性毋庸置疑。吉利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中是滯后的,尤其是“藍色吉利行動”的夭折和幾何品牌的萎靡。吉利尤其需要一個能夠支撐新路徑的分支。然而沒想到,合肥市政府半路殺出,最后價格比吉利還高。
可惜吉利錯過了蔚來這樣的好牌。畢竟如果當時吉利拿下了蔚來,僅從財務投入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筆豐厚的收入(合肥用70億賺了1000億)。如果從品牌或者技術上做一些動作,就不僅僅是股價和市值漲了多少的問題了。
所以,無論是幫助賈躍亭造車,還是成功重組破產的力帆發展楓葉汽車,無論是與富士康合作造車,還是參股百度這樣的科技公司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最近的步驟和路徑都充滿了無限的激進,就像贏者通吃,絕不會錯過未來任何可能的機會,哪怕是試錯。
“只要能合作共贏,什么模式都可以談。”這是李書福在之前的文章中對吉利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反思。因此,在行業轉型中,吉利將觸角伸向了更多的世界和領域,版圖從中國各大省市到瑞典、東南亞、美國,業務領域橫跨乘用車、商用車、未來出行服務甚至銀行,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在風云變幻的世界里,吉利的冒險真的能順利落地嗎?最明顯的一個案例是,2009年,吉利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但經營幾年后,一直虧損,隨后吉利將公司出售。那么在不久的將來,吉利的版圖是會繼續擴張,還是在經歷了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后會有所瘦身?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毫無疑問,大規模收購拼接的吉利帝國版圖,顯然已經超出了當前行業的既有目標和想象。“獵人”李書福在獵什么?單個事物分析起來似乎可以理解,但把所有信息混在一起,處處充滿矛盾,就令人費解了。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題圖來自“收費圖庫”“2020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公司整體銷量的90以上。”6年前,一度被貼上“狂人”標簽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放言。
1900/1/1 0:00:00百度造車的進程正在提速。新浪科技從多個渠道獨家獲悉,多家獵頭公司正在為百度于江浙滬地區招攬造車的人才,此次招攬的對象以中層骨干為主,包括總監、副總監以及高級經理等職位。
1900/1/1 0:00:00福特谷歌簽署6年協議合作車載互聯和云服務2月1日,福特汽車和谷歌宣布建立特殊戰略合作關系,以加速福特轉型和重塑互聯汽車體驗。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海外媒體獲悉,捷尼賽思在韓國注冊了6個電動車商標,分別是G70e、G80e、G90e以及GV70e、GV80e、GV90e。
1900/1/1 0:00:00“你和徐鋒在一起嗎?他到底是怎么了啊?”12月10日上午9:56,徐鋒太太一陣急促的電話撥過來帶著哭腔,和驚慌的啜泣。
1900/1/1 0:00:00“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紅樓夢》第四回,賈雨村從門人提供的“護官符””里了解了四大家族的實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