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特斯拉財報或將為馬斯克解鎖70億美元薪酬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期望值很高但市場始終不溫不火的儲能行業終于將迎來拐點。2018年國內儲能年產值僅50億元左右。但在碳排放目標和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未來五年電池儲能系統的裝機需求將誕生,數千億元的電池儲能將新增市場空間。

特斯拉CEO馬斯克已經表達了對儲能部門業務的期待,未來將與汽車業務相當,甚至超過汽車業務。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電池巨頭都在儲能業務上發力,認為儲能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動力電池,產值可以用萬億來衡量。可見,未來屬于新能源時代,也必然屬于儲能時代。

1.在碳排放戰略下,中國能源消費轉型迫在眉睫。

為了實現“2030年達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二,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三,種樹增加碳匯。

前兩種方法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上。2012年至2019年,煤炭消費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68.5%下降到57.7%,共下降10.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3%。盡管如此,煤炭和石油發電的比例仍然很大,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需要進一步轉變。在此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大新興產業將成為低碳環保和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

上游有大量的風電和光伏資源,下游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吸收上游的風電和光伏。然而,水能、風能和光能發電具有波動大、間歇性強的固有缺陷,極大地影響了電網運行的穩定性。此外,可再生能源發電多集中在西北偏遠地區,用電中心多位于中東部地區。即使通過架設高壓輸電網來解決,也很難解決發電端和用電端區域分布不均的問題。

同時,隨著用戶日常用電量的不斷提高和電動汽車數量的大幅增加給電網帶來的壓力,電力用戶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停電、斷電的風險。

要解決上述問題,儲能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為了保持電網的負荷平衡,在發電側、輸電側和用電側分別采用部分儲能系統。一方面,不穩定、變頻的風、光伏能量可以通過逆變器穩定存儲在中間系統,便于后續并入電網。另一方面可以減輕電網的負荷壓力,避免末端缺電的問題。

第二,催生了數百GWh,數千億儲能市場。

簡單估算一下,先假設:1。未來五年不考慮發電和輸電終端的新增儲能需求;2.在用電端只考慮電動汽車數量增加帶來的新增儲能需求;3.目前整個電網的負荷能力沒有增加;4.電動汽車僅依靠儲能系統供電。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為492萬輛。同時,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5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比20%。以年銷量2500萬輛計算,大致可以推斷2025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000萬輛(2020年13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25%),平均70千瓦時/輛。

然后慢慢放下假設。第一步,考慮到電動汽車充電并非完全由儲能系統完成,隨著電網建設和V2G、電網調度技術的使用,負荷容量將增加,儲能系統的裝機容量需求將大幅減少,因此可以乘以50%等折扣系數,即700 GWh、7000億元;第二步,如果考慮發電端、輸電端、用電端的儲能需求,新型儲能系統的裝機容量和相應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提升。

總之,無論如何,儲能領域未來五年肯定是數百GWh的新增裝機需求和數千億的新增市場規模。

第三,磷酸亞鐵鋰儲能路線優于三元鋰,本土企業市場份額有提升空間。

縱觀全球儲能行業的企業競爭格局,由于特斯拉、LG化學、三星SDI等廠商在海外儲能市場起步較早,且目前儲能領域的市場需求多來自國外,國內儲能需求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儲能需求不斷擴大。相比較而言,本土企業在品牌和渠道方面處于劣勢。

但從儲能產品的技術路線來看,國外企業儲能產品主要采用三元路線(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55%),本土企業主要走磷酸亞鐵鋰(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41%)。電池儲能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其次是能量密度。因此,基于磷酸亞鐵鋰路線的國內儲能產品理論上優于海外企業。

此外,從本土市場培育來看,未來五年國內千億規模的儲能新市場足以孕育和彌補本土企業的品牌和渠道劣勢,因此未來本土企業的國際國內認可度和全球市場占有率肯定會大幅提升。

第四,集中儲能電池系統、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三大力量。

專注于國內儲能領域的典型企業包括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郭萱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陽光電力、杜南電力和古德威。從儲能系統產業鏈來看,上述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系統、儲能系統集成。

儲能電池系統,包括電池組和電池管理系統,是儲能系統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技術和工藝壁壘最高的部分。2019年,磷酸鐵鋰電池占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的95.5%,磷酸亞鐵鋰占全球家用儲能產品出貨量的41%,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占55%。因此可以判斷,未來儲能領域,必然在磷酸鐵鋰電池或三元電池的技術、品牌、渠道上存在壁壘,如比亞迪、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杜南電源等。

儲能逆變器可以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放電過程,進行交流-DC轉換,是儲能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隨著儲能市場的擴大,儲能逆變器的市場空間也在同步擴大,陽光電源和古德威都深陷其中。

儲能系統集成商主要是選擇整個儲能系統設備,外包或自行生產儲能電池系統、儲能逆變器等電氣設備,并與下游安裝商進行集成,最終交付儲能產品。由此可見,儲能系統集成商是專業的、輕資產的模式,所以在儲能系統領域也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2019年,中國鋰儲能電池出貨量3.8GWh,同比增長26.7%;僅2020年上半年,鋰電池儲能市場出貨量約為2.2GWh,同比增長132.2%。這種爆炸式的增長僅僅是個開始。在“新能源+”的趨勢下,將是中國鋰電池乃至光伏企業進入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契機。(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郭家輝)期望值很高但市場始終不溫不火的儲能行業終于將迎來拐點。2018年國內儲能年產值僅50億元左右。但在碳排放目標和新能源汽車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未來五年電池儲能系統的裝機需求將誕生,數千億元的電池儲能將新增市場空間。

特斯拉CEO馬斯克已經表達了對儲能部門業務的期待,未來將與汽車業務相當,甚至超過汽車業務。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電池巨頭都在儲能業務上發力,認為儲能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動力電池,產值可以用萬億來衡量。可見,未來屬于新能源時代,也必然屬于儲能時代。

1.在碳排放戰略下,中國能源消費轉型迫在眉睫。

為了實現“2030年達到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二,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第三,種樹增加碳匯。

前兩種方法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上。2012年至2019年,煤炭消費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68.5%下降到57.7%,共下降10.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3%。盡管如此,煤炭和石油發電的比例仍然很大,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需要進一步轉變。在此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大新興產業將成為低碳環保和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

上游有大量的風電和光伏資源,下游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吸收上游的風電和光伏。然而,水能、風能和光能發電具有波動大、間歇性強的固有缺陷,極大地影響了電網運行的穩定性。此外,可再生能源發電多集中在西北偏遠地區,用電中心多位于中東部地區。即使通過架設高壓輸電網來解決,也很難解決發電端和用電端區域分布不均的問題。

同時,隨著用戶日常用電量的不斷提高和電動汽車數量的大幅增加給電網帶來的壓力,電力用戶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停電、斷電的風險。

要解決上述問題,儲能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為了保持電網的負荷平衡,在發電側、輸電側和用電側分別采用部分儲能系統。一方面,不穩定、變頻的風、光伏能量可以通過逆變器穩定存儲在中間系統,便于后續并入電網。另一方面可以減輕電網的負荷壓力,避免末端缺電的問題。

第二,催生了數百GWh,數千億儲能市場。

簡單估算一下,先假設:1。未來五年不考慮發電和輸電終端的新增儲能需求;2.在用電端只考慮電動汽車數量增加帶來的新增儲能需求;3.目前整個電網的負荷能力沒有增加;4.電動汽車僅依靠儲能系統供電。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為492萬輛。同時,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5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比20%。以年銷量2500萬輛計算,大致可以推斷2025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000萬輛(2020年13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25%),平均70千瓦時/輛。

然后慢慢放下假設。第一步,考慮到電動汽車充電并非完全由儲能系統完成,隨著電網建設和V2G、電網調度技術的使用,負荷容量將增加,儲能系統的裝機容量需求將大幅減少,因此可以乘以50%等折扣系數,即700 GWh、7000億元;第二步,如果考慮發電端、輸電端、用電端的儲能需求,新型儲能系統的裝機容量和相應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提升。

總之,無論如何,儲能領域未來五年肯定是數百GWh的新增裝機需求和數千億的新增市場規模。

第三,磷酸亞鐵鋰儲能路線優于三元鋰,本土企業市場份額有提升空間。

縱觀全球儲能行業的企業競爭格局,由于特斯拉、LG化學、三星SDI等廠商在海外儲能市場起步較早,且目前儲能領域的市場需求多來自國外,國內儲能需求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爆發,儲能需求不斷擴大。相比較而言,本土企業在品牌和渠道方面處于劣勢。

但從儲能產品的技術路線來看,國外企業儲能產品主要采用三元路線(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55%),本土企業主要走磷酸亞鐵鋰(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41%)。電池儲能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其次是能量密度。因此,基于磷酸亞鐵鋰路線的國內儲能產品理論上優于海外企業。

此外,從本土市場培育來看,未來五年國內千億規模的儲能新市場足以孕育和彌補本土企業的品牌和渠道劣勢,因此未來本土企業的國際國內認可度和全球市場占有率肯定會大幅提升。

第四,集中儲能電池系統、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集成三大力量。

專注于國內儲能領域的典型企業包括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郭萱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陽光電力、杜南電力和古德威。從儲能系統產業鏈來看,上述企業大致可分為三類: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系統、儲能系統集成。

儲能電池系統,包括電池組和電池管理系統,是儲能系統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技術和工藝壁壘最高的部分。2019年,磷酸鐵鋰電池占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的95.5%,磷酸亞鐵鋰占全球家用儲能產品出貨量的41%,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占55%。因此可以判斷,未來儲能領域,必然在磷酸鐵鋰電池或三元電池的技術、品牌、渠道上存在壁壘,如比亞迪、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杜南電源等。

儲能逆變器可以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放電過程,進行交流-DC轉換,是儲能系統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隨著儲能市場的擴大,儲能逆變器的市場空間也在同步擴大,陽光電源和古德威都深陷其中。

儲能系統集成商主要是選擇整個儲能系統設備,外包或自行生產儲能電池系統、儲能逆變器等電氣設備,并與下游安裝商進行集成,最終交付儲能產品。由此可見,儲能系統集成商是專業的、輕資產的模式,所以在儲能系統領域也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2019年,中國鋰儲能電池出貨量3.8GWh,同比增長26.7%;僅2020年上半年,鋰電池儲能市場出貨量約為2.2GWh,同比增長132.2%。這種爆炸式的增長僅僅是個開始。在“新能源+”的趨勢下,將是中國鋰電池乃至光伏企業進入全球儲能市場的重要契機。(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郭家輝)

標簽:特斯拉豐田大眾理想汽車蔚來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北京管莊特斯拉中心開業 Model 3白車身呈現安全設計理念

1月22日,北京管莊特斯拉中心全新開業。開業儀式上,特斯拉展示了國產Model3白車身,對特斯拉全系產品的安全特性進行詳細講解,直觀呈現了“設計以安全為先”的造車理念。

1900/1/1 0:00:00
大眾2020年營業利潤下跌48% 但遠高分析師預期

蓋世汽車訊1月22日,大眾集團表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利潤幾乎減半,但得益于中國高檔車銷量反彈,以及第四季度汽車交付量上漲,集團最終保持了盈利。

1900/1/1 0:00:00
官方尚未確認 傳吉利將接盤國金汽車

日前,有國內媒體報道稱,吉利將收購國內新勢力品牌之一國金汽車。據悉,吉利收購國金汽車的談判從2020年4月就已經開始,而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并購重組的相關流程。

1900/1/1 0:00:00
深評:風口來了 電池儲能市場將超千億

期望值頗高但市場始終不溫不火的儲能行業,終于將迎來爆發拐點。

1900/1/1 0:00:00
幫賈躍亭造車,吉利在下一盤什么樣的棋?

新能源汽車是當今最火熱的投資項目今天再一次有了注腳:銷聲匿跡的FF也就是法拉第未來今日又成為了關注的焦點。FF的背后是賈躍亭,盡管他宣稱已經不再擁有一股FF的股份。

1900/1/1 0:00:00
吉利與FF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或聯手富士康為后者代工

1月29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消息稱,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FF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并探討由吉利與富士康的合資公司提供代工服務的可能性。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