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以“新發展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線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出席論壇并致辭。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論壇上,苗偉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已經開始大規模投入商業應用,一些車企也在加快L3+在特定場景下的測試驗證和量產車的上市。一個很好的成績是,2020年,L2智能網聯乘用車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5%。苗偉提到,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商業化初期,技術演進迅速,產業化布局加速。
苗偉認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一些新趨勢、新變化,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趨勢
1.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自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來,中國堅持純電驅動的戰略方向,2015年至2019年連續五年保持產銷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31萬輛,同比下降1.9%,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自2020年7月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增長態勢,各月產銷量均刷新當月歷史紀錄。綜合來看,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有望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但也要注意,歐盟傳統汽車銷量下滑速度比中國快,新能源汽車增速比中國快。從2020年前三季度來看,歐盟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銷量的9.9%,而2020年中國的滲透率只有5.4%,說明他們目前的結構調整非常快。
2.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成為新階段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在全球范圍內,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已經大規模推向商業應用,一些車企也在加速L3+的測試驗證和特定場景下的量產車上市。2020年,L2智能網聯乘用車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達到15%,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成績。
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推動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例如,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繼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法規的研究,并于2020年7月通過了信息安全、軟件升級和自動車道保持系統三項技術法規。
截至去年,美國發布了四個版本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政策指導文件,最近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整合計劃。歐盟和日本也分別發布了自動駕駛車輛豁免程序指南和自動駕駛安全技術指南。
3.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不斷演進,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將成為競爭焦點。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汽車需要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存儲和通信能力,并且軟件還需要滿足可移植性、迭代性和可擴展性的技術特性。新能源汽車更關注續駛里程。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未來可能關注的是計算能力,即計算能力達到多少頂。有專家預測,如果達到L4級別,汽車的計算能力將達到4000TOPS以上,現在全世界都沒有達到這個能力。
基于這種發展趨勢,車輛的電子和電氣功能將繼續增加,從而產生越來越多的ECU。現在有幾十個ECU,幾百個ECU,主要采用分散控制。但通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一些先鋒企業已經開始從分散控制向集中控制轉變,域控制器逐漸成為汽車發展的一種趨勢。
隨著域控制器集中控制成為發展趨勢,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受到國內外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高度關注,成為未來產業競爭的新焦點。
所謂車載智能計算平臺,是集成異構分布式硬件平臺和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的復雜系統,是智能駕駛領域的核心。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通過突破共性技術和基礎模塊,打破原有垂直封閉的產業配套鏈,橫向打通交叉領域,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
2.新趨勢帶來的新變化
1.汽車工業的形式正在發生變化。
直觀來看,傳統汽車過去靠“兩年換一張臉,四年換一種車型”,通過內外造型的變化來吸引客戶的眼球,但汽車公司花巨資帶來的是審美疲勞。
依托于過度配備的硬件,通過機器學習系統不斷升級的軟件,會更加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加對用戶的粘性,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千人千面”。未來汽車的外形可能是一樣的,但是里面的實用功能不一樣,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產品形態的改變,車輛、基礎設施、運營平臺將智能互聯共享。
一方面,汽車正在從一種交通工具向大規模移動智能終端和數據空間延伸,逐漸成為支撐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要素,成為四個輪子上的數據中心。另一方面,汽車不僅是傳統能源的消耗品,也是儲存和消耗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載體。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百度宣布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公司,蘋果將開始生產電動汽車。汽車產業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突出。也有業內專家指出,汽車產品正在進入軟件定義功能和數據驅動設計的新階段,這些新趨勢和動向值得我們行業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認真研究和分析。
2.企業的商業模式面臨調整。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與汽車產業融合,正在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對汽車產業和企業應用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汽車產業是以汽車產業為核心,以持續服務用戶為中心。
一是車輛硬件收入和利潤占比降低,軟件收入和利潤占比有望大幅提升。根據麥肯錫的預測,汽車未來80%以上的變化將來自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軟件成本占整車系統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5%左右上升到60%以上。
雖然硬件成本會隨著我們規模的擴大而降低,但是軟件的邊際成本接近于零。隨著用戶的增加,它的成本不會增加,反而會被攤薄。因此,具有優勢的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軟件服務提供商將享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第二,以數據、軟件、服務為紐帶,車企與用戶的關系可以從過去的一次性買賣轉變為可持續的合作關系。第三,汽車企業可以從過去賣產品延伸到賣產品和服務,主機廠商的商業模式可以從“制造”轉變為“制造+服務”,通過OTA升級和按需付費實現價值。
近年來,一些R&D投資大、商業模式創新強的上市車企市值排名迅速上升。個人認為排除短期因素影響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把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歸為高科技企業,而傳統汽車不屬于這一類。
在上市市值評估中,高科技企業的市值一直遠高于傳統企業,所以通過提高科技含量來增加附加值更多體現在軟件和服務上。
在這個大趨勢下,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如果企業能夠準確把握發展趨勢,抓住這一機遇,明確差異化定位,未來的發展將更加廣闊,否則就可能在快速的產業轉型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地位,成為價值鏈中低附加值的產品供應商,甚至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3.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成為必然。
第一,跨界融合創新將成為趨勢。隨著汽車產業形態和消費模式的變化,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汽車企業已經緊密結合,傳統企業和新興企業也在加速融合發展。汽車、交通運輸和信息通信業的邊界更加模糊,相互賦權、協同發展成為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創新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特征。
二是車路協同發展取得廣泛共識。以前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給汽車,所以稱之為智能汽車。現在,我們還是要堅持智能網聯汽車。除了智能汽車本身,我們還必須建設智能道路和智能基礎設施,通過汽車和道路之間的協調,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
舉個例子,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展,除了人的眼睛之外,都可以通過傳感器來識別,但是在刮風下雨的天氣和一些氣候變化的時候,傳感器就不起作用了。這時候怎么辦,就要加快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數字化,將其打造成智能雙向互動的聯通系統。即使司機沒有注意到紅綠燈,汽車也能識別出現在是什么燈,可以大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第三,在改變中開始新的游戲。
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應用和規模化發展,需要多維度整合資源,加速構建產業生態。中國在這方面有比較優勢,可以抓住機遇,為產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還面臨著“卡脖子”的問題,尤其是剛才說到歐盟和日本的時候。你也注意到了,還有一個汽車大國美國,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并不走在前列,但是美國一定會在一定時期內遏制走在前列的國家和企業,所以華為和中興出現的情況值得我們警惕,必須及早做好準備。
機會
第一,制度優勢明顯。我們都有統一的認識,專心做大事,齊心協力,互相配合,這是我們的優勢。近年來,國務院有關部門不斷加強相關政策規劃的制定和發布……比如,2020年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交通運輸部發布了推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應用的指導意見。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斷加強跨專業管理問題的工作協調。
目前,工信部、部、交通運輸部制定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正在公開征求意見。部、工信部等部門推動修訂道路交通法,自然資源部、工信部、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高精地圖試點應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組織開展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全國多個省市和地區也出臺了產業規劃和政策措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述工作的推進,對促進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市場空間廣闊。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汽車市場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利于新技術的快速規模化應用和疊加優化,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工業生產力的轉化。
另外,由于我們的車輛數量多,路況復雜,豐富的應用場景恰恰有利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宣布超過60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在園區、港口、礦山等一些特定領域,以及接駁、環衛、物流配送等特定場景,各地都在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
關于高速公路試點,交通運輸部已經決定以京滬高速公路為試點,正在積極推進。另外,像湖南長沙的繞城高速。在城鎮化試點方面,在部的支持下,無錫作為車聯網試點地區,對大部分城市的紅綠燈處的交通設施進行了數字化改造。
北京還啟動了亦莊高水平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統籌車、路、云、網、圖資源,布局通信網絡設施、路側感知和交通基礎設施支撐、L4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網聯公交車、自主停車服務等高水平應用場景。
第三,技術優勢不斷鞏固。一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臻完善,競爭力大幅提升。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我們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
其次,我國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率先提出了網聯分類的概念,突出了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耦合,系統架構的研究,產業基礎平臺的研發。
第三,在互聯網信息通信領域,我國培育了一批知名企業,如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實力雄厚,路網規模、5G通信、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等。,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以通信為例,在4G時期,我們的牌照發放比歐美日韓晚3-4年,在5G建設方面,我們是最早部署商用服務的國家之一。1月16日,以“新發展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線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苗偉,副主任……或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論壇上,苗偉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已經開始大規模投入商業應用,一些車企也在加快L3+在特定場景下的測試驗證和量產車的上市。一個很好的成績是,2020年,L2智能網聯乘用車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5%。苗偉提到,汽車產業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商業化初期,技術演進迅速,產業化布局加速。
苗偉認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一些新趨勢、新變化,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趨勢
1.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自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來,中國堅持純電驅動的戰略方向,2015年至2019年連續五年保持產銷量和保有量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31萬輛,同比下降1.9%,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自2020年7月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增長態勢,各月產銷量均刷新當月歷史紀錄。綜合來看,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有望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但也要注意,歐盟傳統汽車銷量下滑速度比中國快,新能源汽車增速比中國快。從2020年前三季度來看,歐盟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銷量的9.9%,而2020年中國的滲透率只有5.4%,說明他們目前的結構調整非常快。
2.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成為新階段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在全球范圍內,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已經大規模推向商業應用,一些車企也在加速L3+的測試驗證和特定場景下的量產車上市。2020年,L2智能網聯乘用車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達到15%,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成績。
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推動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例如,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繼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法規的研究,并于2020年7月通過了信息安全、軟件升級和自動車道保持系統三項技術法規。
截至去年,美國發布了四個版本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政策指導文件,最近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整合計劃。歐盟和日本也分別發布了自動駕駛車輛豁免程序指南和自動駕駛安全技術指南。
3.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不斷演進,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將成為競爭焦點。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車輛需要提供更強大的計算、存儲和通信能力,軟件也需要滿足可移植、可迭代、可擴展的技術特性。新能源汽車更受關注……移動范圍。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未來可能關注的是計算能力,即計算能力達到多少頂。有專家預測,如果達到L4級別,汽車的計算能力將達到4000TOPS以上,現在全世界都沒有達到這個能力。
基于這種發展趨勢,車輛的電子和電氣功能將繼續增加,從而產生越來越多的ECU。現在有幾十個ECU,幾百個ECU,主要采用分散控制。但通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一些先鋒企業已經開始從分散控制向集中控制轉變,域控制器逐漸成為汽車發展的一種趨勢。
隨著域控制器集中控制成為發展趨勢,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受到國內外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高度關注,成為未來產業競爭的新焦點。
所謂車載智能計算平臺,是集成異構分布式硬件平臺和智能駕駛操作系統的復雜系統,是智能駕駛領域的核心。車載智能計算基礎平臺通過突破共性技術和基礎模塊,打破原有垂直封閉的產業配套鏈,橫向打通交叉領域,推動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
2.新趨勢帶來的新變化
1.汽車工業的形式正在發生變化。
直觀來看,傳統汽車過去靠“兩年換一張臉,四年換一種車型”,通過內外造型的變化來吸引客戶的眼球,但汽車公司花巨資帶來的是審美疲勞。
依托于過度配備的硬件,通過機器學習系統不斷升級的軟件,會更加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加對用戶的粘性,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千人千面”。未來汽車的外形可能是一樣的,但是里面的實用功能不一樣,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隨著產品形態的改變,車輛、基礎設施、運營平臺將智能互聯共享。
一方面,汽車正在從一種交通工具向大規模移動智能終端和數據空間延伸,逐漸成為支撐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要素,成為四個輪子上的數據中心。另一方面,汽車不僅是傳統能源的消耗品,也是儲存和消耗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載體。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百度宣布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公司,蘋果將開始生產電動汽車。汽車產業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突出。也有業內專家指出,汽車產品正在進入軟件定義功能和數據驅動設計的新階段,這些新趨勢和動向值得我們行業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認真研究和分析。
2.企業的商業模式面臨調整。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與汽車產業融合,正在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對汽車產業和企業應用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汽車產業是以汽車產業為核心,以持續服務用戶為中心。
一是車輛硬件收入和利潤占比降低,軟件收入和利潤占比有望大幅提升。根據麥肯錫的預測,汽車未來80%以上的變化將來自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軟件成本占整車系統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5%左右上升到60%以上。
雖然硬件成本會隨著我們規模的擴大而降低,但是軟件的邊際成本接近于零。隨著用戶的增加,它的成本不會增加,反而會被攤薄。因此,在軟件服務商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將在未來的發展中享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二、以數據、軟件和服務為紐帶,車企與u……rs可以從過去的一次性銷售轉變為可持續的合作關系。第三,汽車企業可以從過去賣產品延伸到賣產品和服務,主機廠商的商業模式可以從“制造”轉變為“制造+服務”,通過OTA升級和按需付費實現價值。
近年來,一些R&D投資大、商業模式創新強的上市車企市值排名迅速上升。個人認為排除短期因素影響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把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歸為高科技企業,而傳統汽車不屬于這一類。
在上市市值評估中,高科技企業的市值一直遠高于傳統企業,所以通過提高科技含量來增加附加值更多體現在軟件和服務上。
在這個大趨勢下,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如果企業能夠準確把握發展趨勢,抓住這一機遇,明確差異化定位,未來的發展將更加廣闊,否則就可能在快速的產業轉型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地位,成為價值鏈中低附加值的產品供應商,甚至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3.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成為必然。
第一,跨界融合創新將成為趨勢。隨著汽車產業形態和消費模式的變化,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汽車企業已經緊密結合,傳統企業和新興企業也在加速融合發展。汽車、交通運輸和信息通信業的邊界更加模糊,相互賦權、協同發展成為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創新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特征。
二是車路協同發展取得廣泛共識。以前我們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給汽車,所以稱之為智能汽車。現在,我們還是要堅持智能網聯汽車。除了智能汽車本身,我們還必須建設智能道路和智能基礎設施,通過汽車和道路之間的協調,實現融合發展的目標。
舉個例子,未來智能汽車的發展,除了人的眼睛之外,都可以通過傳感器來識別,但是在刮風下雨的天氣和一些氣候變化的時候,傳感器就不起作用了。這時候怎么辦,就要加快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數字化,將其打造成智能雙向互動的聯通系統。即使司機沒有注意到紅綠燈,汽車也能識別出現在是什么燈,可以大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第三,在改變中開始新的游戲。
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應用和規模化發展,需要多維度整合資源,加速構建產業生態。中國在這方面有比較優勢,可以抓住機遇,為產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還面臨著“卡脖子”的問題,尤其是剛才說到歐盟和日本的時候。你也注意到了,還有一個汽車大國美國,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并不走在前列,但是美國一定會在一定時期內遏制走在前列的國家和企業,所以華為和中興出現的情況值得我們警惕,必須及早做好準備。
機會
第一,制度優勢明顯。我們都有統一的認識,專心做大事,齊心協力,互相配合,這是我們的優勢。近年來,國務院有關部門不斷加強相關政策規劃的制定和發布。比如2020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布,交通運輸部發布指導意見……推動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斷加強跨專業管理問題的工作協調。
目前,工信部、部、交通運輸部制定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正在公開征求意見。部、工信部等部門推動修訂道路交通法,自然資源部、工信部、北京市啟動自動駕駛高精地圖試點應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組織開展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全國多個省市和地區也出臺了產業規劃和政策措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述工作的推進,對促進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市場空間廣闊。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汽車市場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有利于新技術的快速規模化應用和疊加優化,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工業生產力的轉化。
另外,由于我們的車輛數量多,路況復雜,豐富的應用場景恰恰有利于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宣布超過60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在園區、港口、礦山等一些特定領域,以及接駁、環衛、物流配送等特定場景,各地都在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
關于高速公路試點,交通運輸部已經決定以京滬高速公路為試點,正在積極推進。另外,像湖南長沙的繞城高速。在城鎮化試點方面,在部的支持下,無錫作為車聯網試點地區,對大部分城市的紅綠燈處的交通設施進行了數字化改造。
北京還啟動了亦莊高水平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統籌車、路、云、網、圖資源,布局通信網絡設施、路側感知和交通基礎設施支撐、L4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網聯公交車、自主停車服務等高水平應用場景。
第三,技術優勢不斷鞏固。一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臻完善,競爭力大幅提升。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上,我們整體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
其次,我國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探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率先提出了網聯分類的概念,突出了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耦合,系統架構的研究,產業基礎平臺的研發。
第三,在互聯網信息通信領域,我國培育了一批知名企業,如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實力雄厚,路網規模、5G通信、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等。,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以通信為例,在4G時期,我們的牌照發放比歐美日韓晚3-4年,在5G建設方面,我們是最早部署商用服務的國家之一。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們一直堅持以SA(獨立組網)為主要技術的5G網絡建設,走在世界前列。我們現在建設的70多萬個5G基站中,80%以上是獨立組網或者兼容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的基站,這……這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芯片問題。在關注信息通信設備和手機芯片的同時,也要關注汽車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車輛規格的專用芯片,這些都是部署時必須考慮的。
第二是操作系統問題。眾所周知,既然有硬件,就要有軟件,既然有平臺,就要有基礎軟件,也就是所謂的操作系統。如何構建這個操作系統?我們在PC時代被Windows打敗了,現在在補課。手機時代除了蘋果的ios就只有安卓了,美國制裁了華為。最近小米也上市了,以后操作系統會是個大問題。前面說過,汽車發展到一定階段美國是否會出招,我們都要早做準備,打造自主可控的開源汽車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第三是安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對此我們也要早做打算。
應對新變化的四點建議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需求拉動供給和供給創造需求之間形成更高層次的動態平衡,以提升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率。同時,這項關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的工作也進行了部署。
根據中央的這些重大決策部署,我在這里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加強組織協調。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是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的結果,所以應該加強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讓大家共同努力推動行業的發展。
二是支持企業跨界融合,加快重點產品落地和質量提升。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基點,提高供給體系對內需的適應性,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我們應該鼓勵主機廠與互聯網公司和軟件公司跨行業合作,以軟件和安全為重點,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測試、驗證和認證體系,提高我們的技術能力。
三是適度推進5G網絡建設,大力推進共建共享。在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下一步是應用場景。這方面要充分考慮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車聯網的發展會給5G發展帶來機遇。
我過去說過5G可能是20%的2C,80%的2B,現在仍然堅持這個觀點。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數據流量仍然有限,那么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之間的數據流量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苗偉表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能源等領域正在加速融合。汽車產業正處于由大到強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體制機制和市場容量方面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制約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加強協調,在危機中率先垂范,在風云變幻中開拓新機遇,為建設汽車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和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們一直堅持以SA(獨立組網)為主要技術的5G網絡建設,走在世界前列。在我們現在已經建設的70多萬個5G基站中,80%以上是獨立組網或者兼容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的基站,這些基站具有……為我們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芯片問題。在關注信息通信設備和手機芯片的同時,也要關注汽車芯片,包括通用芯片和車輛規格的專用芯片,這些都是部署時必須考慮的。
第二是操作系統問題。眾所周知,既然有硬件,就要有軟件,既然有平臺,就要有基礎軟件,也就是所謂的操作系統。如何構建這個操作系統?我們在PC時代被Windows打敗了,現在在補課。手機時代除了蘋果的ios就只有安卓了,美國制裁了華為。最近小米也上市了,以后操作系統會是個大問題。前面說過,汽車發展到一定階段美國是否會出招,我們都要早做準備,打造自主可控的開源汽車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第三是安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對此我們也要早做打算。
應對新變化的四點建議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需求拉動供給和供給創造需求之間形成更高層次的動態平衡,以提升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率。同時,這項關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的工作也進行了部署。
根據中央的這些重大決策部署,我在這里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加強組織協調。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是跨領域、跨行業融合發展的結果,所以應該加強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讓大家共同努力推動行業的發展。
二是支持企業跨界融合,加快重點產品落地和質量提升。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基點,提高供給體系對內需的適應性,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我們應該鼓勵主機廠與互聯網公司和軟件公司跨行業合作,以軟件和安全為重點,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測試、驗證和認證體系,提高我們的技術能力。
三是適度推進5G網絡建設,大力推進共建共享。在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下一步是應用場景。這方面要充分考慮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車聯網的發展會給5G發展帶來機遇。
我過去說過5G可能是20%的2C,80%的2B,現在仍然堅持這個觀點。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數據流量仍然有限,那么人與車、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之間的數據流量將呈幾何級數增長。
苗偉表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汽車、電子信息通信、交通運輸、能源等領域正在加速融合。汽車產業正處于由大到強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體制機制和市場容量方面優勢明顯,但也存在制約發展的瓶頸和短板。
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加強協調,在危機中率先垂范,在風云變幻中開拓新機遇,為建設汽車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和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月16日下午,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主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出席并發表演講。
1900/1/1 0:00:001月15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推出全新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ARHUD,該技術將特定標識符號與外部環境疊加,以實現動態顯示。該功能將在純電動ID3和ID4車型中率先推出。
1900/1/1 0:00:002020年,全球汽車產業在劇烈動蕩中深化變革。清晰認識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與任務,制定對應的發展策略和實施路徑,對發展更能有效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至關重要。
1900/1/1 0:00:002021年1月15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出席會議,并在16日下午的高層論壇上發表題為”新發展格局下加快汽車產業創新變革“的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2021年1月21日,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發布了最新一批測評結果,作為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中首款進行測試的豪華中大型電動SUV,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