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汽車產業將在劇烈動蕩中深化轉型。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的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任務,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和實施路徑,對于有效支撐新的發展格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1月16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出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并致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林念修說,汽車產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一年也經歷了不尋常的發展歷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工業率先止住下滑,走出低谷,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業績。
在林念修看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要堅持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用好國內強大市場,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加快電動化、智能化戰略轉型,提升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水平。他指出,汽車行業的表現好于預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全年規模以上企業業務收入增速由負轉正,利潤總額和增加值大幅增長,明顯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明顯向好。
產銷量同比增長,扭轉了2019年的下滑趨勢,繼續領跑全球,工業供給能力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民間消費大幅增長。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商用車產銷總量同比增長近20%,中高端乘用車占比繼續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車占比和十大汽車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保持穩定。
國內大周期將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目前,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保有量達到2.8億輛,成為第一大國。但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200輛左右,無車家庭仍占三分之二以上。隨著國內流通的順暢,市場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汽車消費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以及從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的逐步轉變,我國汽車消費將持續增長。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扎實推進,將引導行業整體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雙循環”,需要我們堅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地對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利共贏。
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和商用車的外資比例限制,明年將全面取消汽車的外資比例限制。已經簽署的《RCEP》和已經完成談判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為中國汽車產業參與國內外“雙循環”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汽車產業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統籌國內國際產業布局,努力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努力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發展模式……汽車工業要堅持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取得較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供需結構不匹配、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盲目投資、無序發展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企業仍不同程度存在。要主動適應產業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服務能力建設,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完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積極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要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完善產業投資和生產管理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林念修表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應從四個方面做出部署:
第一,加快電氣化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力爭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舉措。堅持電動化方向,積極開發充換電相結合、電池配置靈活、兼顧續駛里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努力增強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適當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增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便利性,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有序發展電池回收和梯級利用。加強行業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發展質量。
第二,協同推廣智能
深入實施“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產業智能化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強政府與企業、行業與中部地區的協調合作,加快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產品監管、信息安全六大體系建設。建立智能汽車基礎技術平臺,組織聯合開發,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化能力,實現規模化應用。培育新興市場主體,積極開展車載系統應用、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和車聯網建設運營,加強數據服務和安全管理,促進新興產業生態形成。
第三,大力推廣品牌化
依托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積極培育和打造中國知名汽車品牌,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這一平臺,提高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品牌的國際競爭力,逐步改變中國汽車出口比重長期偏低的局面。夯實品牌發展基礎,堅決打好產業基礎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統籌補短板、鍛造長板,組織骨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開展關鍵零部件、先進制造裝備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塑造一批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第四,共同推進國際化
構建發展新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外企業應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層次……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我們支持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全球R&D創新中心,積極參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支持現有外資企業調整功能定位和產品結構,提高海外市場輻射能力,與中方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支持中國企業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充分利用海外資源建立R&D中心和生產基地,發揮零部件產業的規模優勢和體系優勢,提升中國零部件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為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發展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系統研究加強行業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堅決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等亂象,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最后,林念修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堅持系統觀,加強前瞻性思維、統籌規劃、戰略布局和整體推進,充分發揮系統、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推進中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品牌化和國際化。2020年,全球汽車產業將在劇烈動蕩中深化轉型。明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的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任務,并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和實施路徑,對于有效支撐新的發展格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1月16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出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并致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林念修說,汽車產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一年也經歷了不尋常的發展歷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工業率先止住下滑,走出低谷,取得了好于預期的業績。
在林念修看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要堅持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用好國內強大市場,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加快電動化、智能化戰略轉型,提升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水平。他指出,汽車行業的表現好于預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
全年規模以上企業業務收入增速由負轉正,利潤總額和增加值大幅增長,明顯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明顯向好。
產銷量同比增長,扭轉了2019年的下滑趨勢,繼續領跑全球,工業供給能力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民間消費大幅增長。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商用車產銷總量同比增長近20%,中高端乘用車占比繼續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車占比和十大汽車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保持穩定。
國內大周期將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市場。目前,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保有量達到2.8億輛,成為第一大國。但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200輛左右,無車家庭仍占三分之二以上。隨著國內流通的順暢,市場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汽車消費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以及從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的逐步轉變,我國汽車消費將持續增長。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扎實推進,將引導行業整體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雙循環”,需要我們堅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地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互利共贏。
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和商用車的外資比例限制,明年將全面取消汽車的外資比例限制。已經簽署的《RCEP》和已經完成談判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為中國汽車產業參與國內外“雙循環”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汽車產業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統籌國內國際產業布局,努力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努力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構建發展新格局,迫切要求汽車產業堅持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取得較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供需結構不匹配、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盲目投資、無序發展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企業仍不同程度存在。要主動適應產業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服務能力建設,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完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積極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要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完善產業投資和生產管理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林念修表示,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應從四個方面做出部署:
第一,加快電氣化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中國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力爭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舉措。堅持電動化方向,積極開發充換電相結合、電池配置靈活、兼顧續駛里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努力增強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適當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增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便利性,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有序發展電池回收和梯級利用。加強行業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提高發展質量。
第二,協同推廣智能
深入實施“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產業智能化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強政府與企業、產業與中央的協調合作……加快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六大體系建設。建立智能汽車基礎技術平臺,組織聯合開發,突破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化能力,實現規模化應用。培育新興市場主體,積極開展車載系統應用、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和車聯網建設運營,加強數據服務和安全管理,促進新興產業生態形成。
第三,大力推廣品牌化
依托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積極培育和打造中國知名汽車品牌,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這一平臺,提高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品牌的國際競爭力,逐步改變中國汽車出口比重長期偏低的局面。夯實品牌發展基礎,堅決打好產業基礎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統籌補短板、鍛造長板,組織骨干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單位開展關鍵零部件、先進制造裝備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塑造一批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第四,共同推進國際化
構建發展新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外企業應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層次,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我們支持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全球R&D創新中心,積極參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支持現有外資企業調整功能定位和產品結構,提高海外市場輻射能力,與中方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支持中國企業加快融入國際市場,充分利用海外資源建立R&D中心和生產基地,發揮零部件產業的規模優勢和體系優勢,提升中國零部件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為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發展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系統研究加強行業管理、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堅決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等亂象,不斷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最后,林念修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堅持系統觀,加強前瞻性思維、統籌規劃、戰略布局和整體推進,充分發揮系統、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推進中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品牌化和國際化。
標簽:現代
日前,據韓國研究機構SNEResearch公布的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總裝機量達137GWh,同比增長17。
1900/1/1 0:00:001月16日下午,圍繞“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主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1)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出席并發表演講。
1900/1/1 0:00:001月15日,大眾汽車宣布,將推出全新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ARHUD,該技術將特定標識符號與外部環境疊加,以實現動態顯示。該功能將在純電動ID3和ID4車型中率先推出。
1900/1/1 0:00:001月16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線上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
1900/1/1 0:00:002021年1月15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出席會議,并在16日下午的高層論壇上發表題為”新發展格局下加快汽車產業創新變革“的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